浅论大桥村农村养老问题

上传人:cjc****537 文档编号:46143865 上传时间:2018-06-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8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论大桥村农村养老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论大桥村农村养老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论大桥村农村养老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论大桥村农村养老问题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论大桥村农村养老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论大桥村农村养老问题(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论大桥村农村养老问题浅论大桥村农村养老问题【摘要摘要】农村的养老问题一直关系着我国农村的稳定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的养老问题更是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笔者调查我村的一些养老情况,发现我村人口老龄化、人口结构的变化以及竞争压力的增加使我村养老面临新的挑战。本文通过分析了大桥村养老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以期能对解决农村养老问题提供一些思考。【关键词关键词】浅论 农村 养老 问题【生老病死】佛教认为这是人生所必经历的四种痛苦,也称为(果报)四相。 法华经科注:“生老病死,四苦也。 ” 百喻经治秃喻:“世间之人,

2、亦复如是。为生老病死之所侵恼,欲求长生为死这处。 ” 如仁王经无常偈:“生老病死,事与愿违。 ” 敦煌变文集八相变:“生老病死相煎逼,积财千万总成空, ”以及儒家认为:“孝为百行之冠、众善之始,是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德之本也。 ”所以儒家立教以孝为起点, “孝字上半部为老,下半部为子,有老人扶子之义。 ”在佛教和儒教封建思想文化的熏陶下,广大农民总是认认真真地行孝,孝顺父母的意识逐渐成为中国农村家庭养老的内在动力。人总是要老的,这是一种客观的不可逆转的趋势。人老的直接后果就是获得生存条件的各种能力逐渐丧失,那么,曾经为这个社会做出过贡献的老人们在其获得生存的能力逐渐失去时,谁应该向老

3、人伸出援助之手,为其提供物质和精神的帮助呢?这就是养老问题。一、大桥村现有的养老方式一、大桥村现有的养老方式 农村的养老方式已不再是单一的家庭养老,而是以家庭养老为主,多种养老方式并存的农村养老格局。许多新的养老方式在市场经济的今天,正在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寻求一种适合中国农村情况的养老制度,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将具有重要意义。大桥村的情况也是如此,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一)家庭养老。主要是指老年人的经济来源主要由家庭成员特别是赡养人提供,包括家庭成员给予老年人以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这一直都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具体体现,它所具有的优越性是任何其他养老方式都无法比拟和替代的。目前,这是大桥村使

4、用最普遍的养老方式,80%的该村老人都是由其子女照顾。但是,近几年来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这种养老方式出现了下降。 (二)集体养老。集体养老就是由该村的集体经济组织对年老多病、无依无靠的老人进行赡养的制度。但主要是该存的集体经济实力薄弱,对本村的老人养老的投入仍需加强。如:村里的敬老院、五保户等。(三)养老保险。面对该村老年人口数目的迅速增长,近几年来,该村养老保险已经初具规模,而且越来越多的老人(尤其是 60 岁以上的)正在加入农村保险的范围,极大的提高了保障老年人自我基本生活的程度。 (四)储蓄养老。村民依靠自己平时的积蓄用来防老,但是,银行的低利率、物价的膨胀、天文数字的医疗费以及农民不算很

5、高收入,使得储蓄养老更加举步维艰。 二、大桥村养老存在的问题二、大桥村养老存在的问题 人口的老龄化、人口结构的变化以及竞争压力的增加使该村养老现状更加严峻,特别是目前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尚不够完善,这主要表现在家庭养老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以及当前农村社会保险制度还不健全。(一)(一)人口的老龄化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颁布实施,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以及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的政策出台,大桥村进入人口老龄化的最高时期,调查显示,全村 387 人,90 岁以上的 2人,占人口总数的 0.52%;80-90 岁的 5 人,占人口总数的 1.29%;70-80 岁的 15 人,占人口总

6、数的3.88%;60-70 岁的 35 人,占人口总数的 9.04%;40-59 岁的有 183 人,占人口总数的 47.29%;并且人口老龄化上升趋势越来越明显。(二)(二)人口结构的变化家庭养老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父母有养育子女的责任,子女有赡养父母的责任,代代相传。仅年来,大桥村人口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很多家庭都只生有一个或两个小孩,以前的多子多福现象不再重现,随着该村的老年人平均寿命延长(特别是超过 70 岁以上,以经成为该村老年人的绝大部分) ,普遍出现以前几对夫妻赡养父母的责任变成了一对夫妻赡养几个父母的现象。(三) 、竞争压力的增加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口流动越来越快,

7、那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仅靠那些生产力低下的农业无法改变现产生活,迫于生活压力,很多人都外出打工谋生。据笔者调查统计,大桥村每年外出务工的青壮年劳动力有 50 多人,使他们无暇顾及老人,更多的是需要老人帮助照看孩子。逐渐形成了青年夫妇较重视子女的教育和成长问题,有限的时间、精力和财力都向自己的下一代倾斜,而忽视老人的现象。 (四)法律制度建设仍不完善。 由于我国还没有制定专门针对农村养老问题的法律法规,导致养老保障的许多方面的管理不够规范,管理的松散和监督力量的薄弱更造成了许多违法行为的产生,给老年村民养老问题带来新的考验。 三、解决该村养老问题的一些建议和对策三、解决该村养老问题的一些建

8、议和对策 (一) 、继续发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一家庭养老家庭养老是当前中国农村使用最普遍的养老方式,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具体体现。这是一种最完美的养老方式,它所具有的优越性是任何其他养老方式都无法比拟和替代的。在现有经济水平条件下及传统文化模式下,家庭养老仍然是我国农村的主流养老方式。有关资料显示:老年人口的全部经济来源构成中,来自子女供给部分城市占 168%,镇占 210%,县(农村地区)占 381%。这说明子女供养在城镇老年人中占有一定地位,而在农村中则占有重要地位。家庭养老长期以来一直作为农村养老的主要模式,在某种程度上家庭养老还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继续发挥其在养老保障中的作用。 (1)加

9、强思想道德建设,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村委应该大力弘扬全民尊老、敬老、争老、养老的良好风气,向村民提倡赡养父母的观念,提高子女赡养父母的自觉性。可以举办一些讲座,谈心活动来促进良好风气的形成。 (2)加强道德建设的同时,还必须依靠法律的强制保障,要增强老人们的法律意识,加强其自我保护能力,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对于少数子女不愿赡养老人的行为要严厉教育和批评,情况恶劣的可以帮助老人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通过法与德的结合来更好的促进该村养老问题的健康发展。 (3)村委要提高认识,时刻从减轻养老负担出发,仔细调查现有村中老人家中的现实情况,对于贫困而养老负担重的家庭,要坚决负起责任,对他们给予适当

10、的补贴和帮助。如村中丁落仇老人,今年 78 岁,身有多种疾病,生活特别因难,一儿一女家庭条件都很差,村主任丁满生了解情况后,通过县民政局,以及从村支部筹资 15000 元,发给丁落仇等村里 18 位生活条件特别困难的老人。(二)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加快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改革步代 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加快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改革步代,医疗保障是关注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重要方面。 (1) 该村可以考虑专门为老人们配置一些娱乐设施,引进一些适合老人们浏览的报刊和书刊等,还可以开设一些简单的课程,如书法、绘画、舞蹈等,以此来丰富老年朋友的闲暇生活。 (2)要加大对农村医疗建设的投入,要从资金、物质、制度上

11、给予保障,解决好老年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当下,许多村民感慨到, “最怕的就是生病,越来越看不起病了” 。同时,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将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人口纳入保障范围,重点保障病残、老年体弱、丧失劳动能力等生活常年困难的农村居民。 (三)完善农村养老的管理和监督体系 完善农村养老的管理和监督体系,保障农村养老的顺利进行,以达到养老保障政策的落实与目标的实现,确保各有关方的合法权益,提高养老保障管理效益。主要包括:(1)可以制定各项养老保障法规、政策、规章、制度等来管理和监督养老工作的执行情况,同时也要加大力度对养老保障各项基金收支、投资与管理过程进行监督等。 (2)依法

12、定期对养老保障基金的财务收支进行核查以及严查一些违反财经法纪的行为。一经发现,严肃处理,并定期向村民公布详细的审计结果,以增加透明度,让村民享有知情权。 (3)由参加养老保障的各方受益主体组成监督机构,如农民代表大会等,依法对农村养老保障的事务实施全方位监督,包括有关处罚决定的执行情况,并定期将工作情况与监督结果向村民们公布。 (四)强化当地村委的责任意识,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村委应该时刻牢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核心内容。必须在政府牵头下,统一政令,加大推力,协调所在村的方方面面关系,进行有效的组织和引导,和村民共同努力

13、组建一个权威性的农村社会保障组织管理机构,妥善保障农民的养老。 (五)改革基金管理模式,提高养老基金的保值增值能力 许多发达国家的养老保险基金都采取了类似的多元化投资方式比如分别规定一定的比例投资于国债券、投资于企业股份,投资于金融部门及投放国外等。考虑到我国证券市场没有国外那么成熟,考虑到国内专业投资认识的投资绩效与国外的差距,我国对基金的管理虽然应该放开,但也须慎重。比如可以将投资的 50%放在银行、国债券,证券、基金投资比例不得高于 30%,其余可投向收益率较高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总之,农村养老问题的解决措施必须是一种综合的解决方案,要依靠传统家庭养老,政府“救济养老” ,以及农村社会

14、养老保险的完善,特别是人口老龄化背景产生后,给农村养老问题增加了难度,要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从农村实际出发,改变农村养老政策,建立适应农村实际的养老保障制度,统一、协调、完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加以维护,确保农村养老保险得以顺利实施,使农村老年人能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这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 郑功成:社会保障研究.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6.2 米红: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理论、方法与制度设计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3 王国军:社会保障法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4 张新民:养老金法律制度研究人民出版社,20075 牟放:完善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政策建议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5(5)6 赵建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反思与创新法学杂志,2004(7) 7 卢海元: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创新和突破的基本取向中国劳动,2006(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贸易/财会 > 经济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