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矫正教案

上传人:cjc****537 文档编号:46144729 上传时间:2018-06-22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17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行为矫正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行为矫正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行为矫正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行为矫正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行为矫正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行为矫正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为矫正教案(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部分 理论基础第一章 行为矫正的基本概念第一节 行为与问题行为第一节 行为及行为矫正本章安排:本章安排:1.说出你在课堂、餐厅、宿舍等一些公共场所所遇到的最不能容忍的行为?分析自己不能容易自 己的某些行为,如果自己是老师,自己不喜欢学生的哪些行为? 2.什么是行为?能否为它下一个操作性的定义,并能根据定义判断某些表现是否为行为。 3.外显行为与心理的关系。要改变某一不良行为,大概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 A.改变心理(认知疗法)B.改变行为(一行为对另一行为的制衡) 4.行为矫正的理论基础1.行为的定义行为的定义我们平常说某人行为怪异或者说行为不检点,一般是指什么标准,是怎么判断的? 什么是行

2、为? 行为行为是在自然环境的影响下所表现出来的可以被观察、描述、记录、测量的,可以对环境产生 影响的人们的所作所为。行为可以是公开的,也可以是内隐的。如思考就是一种隐蔽的行为,行为 矫正主要集中于公开的领域。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行为的概念: (1)行为是在一定的环境下产生的,在行为与环境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如孤独症孩子的破 坏行为在教师关注的程度不同时会有所变化。P2 (2)行为可以被观察到,从而可以被描述和记录。对行为可以从行为发生的频率、持续时间和 强度等方面来测量。如每人在特定的时间内某种行为出现的次数,某种行为出现时持续的时间长短, 以及行为的反应强度等。 (3)因为行为总是发生

3、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所以不可避免地对别人周围的环境产生影响,无 论是自然环境还是社会环境。当环境发生变化时,人们的行为就会发生改变,如随地吐痰是不好的 行为,但具有这种行为的人并不是在所有的场合下都有如此的行为。 可以从五个方面来说明行为的特征:1、是一种行动;2、具备自然尺度;3、可观察和测量; 4、对环境产生影响;5、受自然规律支配。 王明坐在计算机前给父母写信。王明坐在计算机前给父母写信。 李明在婴儿床上大哭大叫,于是他的母亲抱其他,给他喂奶。李明在婴儿床上大哭大叫,于是他的母亲抱其他,给他喂奶。 孔莎丽是名孔莎丽是名 6 岁的智障儿童,当老师没有注意到她时,她就会哭闹并把头往桌上或者地

4、上撞。岁的智障儿童,当老师没有注意到她时,她就会哭闹并把头往桌上或者地上撞。 只要她一撞头,老师就会放下手中的事情,哄她,让她安静,告诉她什么事都没有,再拥抱她一下,只要她一撞头,老师就会放下手中的事情,哄她,让她安静,告诉她什么事都没有,再拥抱她一下, 有时还让她坐在自己的膝盖上。有时还让她坐在自己的膝盖上。 请举例说出一些在课堂中学生某些行为,包含上述五个方面的特征。2.行为矫正的定义行为矫正的定义行为矫正的案例:婚姻困境中的人,每天都做几件让对方满意的事情,事情会有所改变;强迫 性行为,揪头发导致秃斑,但还是控制不住自己,让其每次在揪头发的时候就做些必须用手才能完 成的工作,一段时间之后

5、,揪头发的行为为零,头发重新长出来了;减肥的人,让他先存上一笔钱, 当他每天训练达到一定的分数后,才可以取回他的存款,效果明显。以上都是行为矫正的例子。 行为矫正行为矫正是用来帮助人们改变其显著的社会行为以达到改进其生活的理论和方法。一般包括分 析和校正两个方面:分析是指识别环境和某一特定行为之间的关系,分析某种行为产生的原因;校 正是指开展和实施某种程序和方法,来帮助人们改变行为,包括通过改变环境影响行为的方法。行 为矫正学有时也称行为分析应用学。3.行为矫正的特点行为矫正的特点(1) 、主要用来研究人的行为,关注人的行为改变,而非该个体的特点或者显著特征。如它可以被 用来改变孤独症者的某些

6、问题行为,而不是改变孤独症。不过一般来说,某类人总是和某些行为特征联 系在一起的,虽然如此,但行为矫正仍然着眼于个体所表现出来的行为。 行为过度和行为不足是行为矫正程序和方法的主要应用对象。在行为矫正中,要被改变的行为被称 作目标行为。行为过度是指个体期望减少的不愉快的行为,如吸烟;行为不足是个体期望增加的行为, 如锻炼和学习。 (2) 、行为矫正的程序和方法以行为学原理为基础。因为目标行为是在后天环境中习得的,所以学 习理论是行为校正的原理。行为学原理是更广义的说法。 (3) 、行为校正强调当前环境事件的重要性。行为矫正的内容包括对与行为有关联的环境事件进行 评估和改变。人类行为是由其所处的

7、环境中的各种事件所控制的,行为矫正的目的就是识别这些事件, 一旦这些控制变量被识别出来,我们就可以改变它们,从而对行为进行校正。成功的行为矫正程序能够 改变行为和环境中的控制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产生期望的行为。导致行为的原因必须从环境(包 括这个个体的生物学结构)中去寻找。 (4) 、行为矫正对行为矫正程序进行精确的描述。行为矫正程序涉及与行为有相互关系的种种环境 事件的具体改变,为使行为矫正程序在每次实施时都能产生效果,这些环境事件的具体改变必须每次都 出现,因而精确的描述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和操作人员更容易的做到每次都正确地实施这些程序和方法。 (5) 、行为矫正强调对行为改变的测量。测量

8、行为矫正程序实施前后目标行为的变化,另外还要对 正在进行的程序进行评估,确定其有效性。 (6) 、行为矫正不再将过去的事件作为引发行为的原因加以重视。尽管过去的经验可以影响当前的 行为,也可能有助于分析当前某些行为和选择合适的行为矫正程序,但只有当前环境的变量才是我们可 以控制的。逝者已逝,关注当下才是解决问题之道。 (7) 、行为矫正拒绝对行为的潜在动因进行假设。原因是这些假设无法证明其真伪,它们与行为的 关系无法被测量。4.行为矫正的历史起源行为矫正的历史起源(1) 、主要人物: 伊万P巴甫洛夫(Ivan P。 Pavlov, 1849-1936) ,经典条件反射,反射行为可以由一个中性刺

9、激 所引起。 爱德华爱德华L桑代克桑代克(Edward L。 Thorndike, 1874-1949) 学习三大定律中的效果律是其对行为矫 正的主要贡献。效果定律人定,对环境产生良好效果的行为更可能在将来被重复。1 约翰约翰B华生华生(John B。 Watson, 1878-1958) 在 1913 年发表行为学家眼中的心理学 ,断言可 观测的行为是心理学特有的主题(心理学科学化) ,而且所有的行为都是受环境事件所控制的,强调刺激 和行为之间的关系,是行为主义学派的开山鼻祖。BF斯金纳(B。 F。 Skinner, 1904-1990) ,扩展了行为主义的领域,提出操作性条件反射,认为行为

10、的结果控制该行为在未来的出现。 (2) 、主要出版物和组织(略,感兴趣可以参看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 ,第 8 页)5.行为矫正的应用行为矫正的应用(1) 、发育障碍 (2) 、精神疾病 (3) 、教育和特殊教育 (4) 、康复治疗 (5) 、社区心理学 (6) 、临床心理学 (7) 、商业、工业和服务业 (8) 、自我管理 (9) 、儿童管理 (10) 、预防 (11) 、运动心理学 (12) 、与健康相关的行为 (13) 、老年医学行为的特征:行为的特征: 行为就是人们所说和所做; 行为具有一种或者一种以上的测量尺度; 行为可以被观察、描述和记录; 行为对外界环境产生影响; 行为受自然规律支配

11、; 行为可以公开的,也可以是隐藏的。一、行为主义观点回顾 1行为主义的基本理论假设 行为主义学派是西方心理学的一个重要派别,1913 年产生于美国。其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华生。1930 年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又创立了新行为主义。行为主义的出现,在西方近代心理学发展史上是一场革命。行为主义心理学以实用主义、新实在论和机械唯物论为基础,认为人的本性无所谓善恶。行为主义 的基本理论假设是:(1)动物和人的心灵实际上是一块白板,其行为经验完全是后天获得的;(2)有机体之 间不存在个别差异,即使存在,也是不重要的;(3)任何刺激都同样能形成任何反应,即每一刺激和每一 反应间都能形成一一对应的联结。从这些假

12、设出发,行为主义者认为,人是由后天环境塑造的,人的善 恶并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环境或教育作用的结果。行为主义的创始人华生声称:“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并在我自己设定的特殊环境中教育他们,那么我愿意担保,随便挑选出其中一个,都能把他训练成 为我选定的任何一种专家:医师、律师、艺术家、商界首脑乃至乞丐和盗贼,而不管他的才能、嗜好、 趋向、能力、天资和他的祖先的职业、种族。 ”2行为主义对心理疾病的看法 请联系其它心理学派的观点,来考虑这一问题。 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认为科学心理学的唯一目标就是预测、控制人的行为。行为学派对个体的心理疾 病的看法是,心理疾病完全是后天错误学习的结果。那么,既然它们可以从学

13、习中得来,也同样可以通 过学习去除。因此,可以通过行为主义原理去校正和塑造个体行为,从而达到心理矫治的目的。 二、行为矫正的目标 最初,根据艾森克的界定,行为矫正的实质是运用学习理论来对个体在行为和情绪方面的问题进行处理 的一种治疗,可见其目标在当时已定位在行为和情绪两方面的改变上。其后,斯金纳建立的操作性条件作用 理论及其在临床心理中应用却把行为矫正的目标定位在仅仅是改变个体的异常行为上。其实,人的心理现 象是认知、情感、行为诸心理要素的统一结构物。行为矫正把干预的目标仅仅定位在行为改变这一维度 上,就难以富有成效地解决那些与认知、情感有这样那样联系的问题行为,也难以对批评者提出的诸如“症

14、状替代”之类的问题作出令人信服的解释。随着认知心理学和社会学习理论的兴起及其对临床心理的影 响,行为矫正在目标界定方面也发生了变化。主要是:指出了行为矫正的目标还应该包括良好行为的培养和 发展,还要使个体的情感和认知发生某种积极的变化,而最终使一个人学会如何控制自己的行为、如何进行 自我管理则是最理想的目标。 据此,我们认为,可以从狭义与广义的角度和从不同层次的角度来考虑行为矫正的目标。 1从狭义与广义的角度来看: (1)行为矫正的狭义目标,就是消除一个人的特定的不良行为行为过度; (2)广义目标,除了上述目标还要培养和发展一个人的良好行为行为不足; (3)更广义目标,则不仅要达到上述两目标,

15、还要努力使一个人的情感发生积极变化、至少使消极紧张情 绪得以缓解和自我感觉趋于良好,还要努力使一个人对自身的问题行为及有关情绪的形成产生清晰的 理性认识、并形成积极向上的自我观。 2从不同层次的角度来看: (1)通过行为矫正,使个体在外界的干预下其行为方面、或行为和情感及认知诸方面产生积极的变化,这 是一个层次,它主要依赖客观环境提供的条件和帮助; (2)通过行为矫正,使一个人懂得行为的有关基本原理,学会并能运用有关的方法,最终能进行自我监察、 自我控制、自我强化而达到自我管理的境界,这是又一个层次,它除了需要外界的帮助更主要依靠个体自身 的努力即“自我”的力量。 三、人类行为的定义 行为疗法

16、(或行为矫正学)对人类的行为有自己具体的可操作性的定义,其定义具有如下特征。 1行为是人们说的和做的 它不是个体的静态特征,不是一个主观的总结性的评判,当说一个人的行为时,要说出它究竟是如 何表现的。例如,可以这样对生气行为进行描述:“丽丽冲着妈妈尖叫,跑上楼梯,然后砰地撞上她的 房门。 ” 2行为是可以度量的 行为是可以测量的。其测量尺度一般有三种:频率、持续时间和强度。例如,说到有的人有咬指甲 的不良习惯,对于这一行为,可以计算它的频率(即单位时间里发生的次数) 。持续时间指的是一次行为 发生从开始到结束的时间。还可以对行为的强度进行描述,即该行为中所包括的身体力量。例如,宋涛 举起了 100 公斤的重量。 3行为可以被观察、描述和记录 这和第 2 点是一致的。对行为进行观察、描述和记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考察治疗措施有无效 果,要向心理学界推出特别的治疗方法,就必须借助科学的方法或数据来说明这一切。对行为进行观察、 描述和记录,最主要的作用就是要通过这一切去分析行为产生的原因、提出治疗措施并通过治疗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贸易/财会 > 经济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