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星星变奏曲》教学课件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6144369 上传时间:2018-06-22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1.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星星变奏曲》教学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新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星星变奏曲》教学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新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星星变奏曲》教学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新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星星变奏曲》教学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新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星星变奏曲》教学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星星变奏曲》教学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星星变奏曲》教学课件(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朦胧诗关于朦胧诗 朦胧诗产生于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 初的诗歌流派,因其在艺术形式上多 用总体象征的手法,具有不透明性和 多义性,所以被称作“朦胧诗”。内容 含蓄,它往往借助象征、比喻等手法 ,创造一种朦胧的意境,从而引发人 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使人获得特殊 的审美享受。 代表诗人有舒婷、北岛、顾城、江河 等。感觉 顾城 天是灰色的 路是灰色的 楼是灰色的 雨是灰色的 在一片死灰中 走过两个孩子 一个鲜红 一个淡绿 江河,原名于友泽,生于1949年,北 京人,1968年高中毕业,是新时期朦 胧诗的代表诗人之一。著有诗集从 这里开始、太阳和他的反光等 。他的诗作中灌注了厚重的历史感, 以纪念碑

2、等政治抒情诗和古代神 话组诗太阳和他的反光赢得了社 会的瞩目。星星变奏曲便是江河 的处女作。关于作者关于作者星星“文革”十年间,新中 国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 处于动荡状态,诗人们在迷 惘和清醒、痛苦和庄严、失 落和寻找、追悔和重建的感 伤诗情中试图建构一个新的诗学主题。“黑夜给了我黑 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 明。”这句诗正是朦胧诗潮 的缩影。写作背景v本诗写于1980年,也是诗人首次发表的 诗作。诗人经历了恶梦一样的“文革”十 年,目睹了专制的残酷和人情亲情的被 毁灭,因此对“文革”时代的黑暗进行揭 露和反抗。回想暗夜如磐的年代,诗人 倾诉着自己质朴的愿望,因此写下了此 诗,寄托了诗人美好

3、的梦,也表达了诗 人的苦闷与迷惘。积累词语: 静谧 m 闪烁shu 朦胧 mnglng 憧憬 chngjng 劫ji难 凝望 nng 颤chn动 覆f盖听读课文,赏析课文听读课文,赏析课文 赏析角度意象、情感、写法、语言两小节诗在结构上及语言上有什么异 同点?都用“如果-谁还需要-还会-”开头; 从第五行看,有变化,用“谁不愿意”和“ 谁愿意”感知诗歌内容。要求: 1、感情饱满 2、注意音量、语速和诗歌内 趋力的和谐再读课文再读课文 思考:思考:诗中的星星象征着什 么?这首诗以星星为主要 意象并以假设为前提抒情写 意,那么诗中的星星有这样 特定的情景和意味?诗人反复咏叹星星, 表达了内心怎样的

4、渴望? n这首抒情诗以“星星”象征光明 。即诗意、春天、温暖、希望和 自由等生活中最美好的东西,但诗中 的“星星”又有其特定的情境和意味, 即它所显现的不是阳光普照的光明, 而是茫茫黑夜中闪现的点点光明,寄 托了诗人在现实中执着追求的理想。 为了希望,他愿意燃烧自己。对光明的渴望向往 。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 谁还需要星星,谁还会 在夜里凝望 寻找遥远的安慰1、“如果”是表 关系的关联 词,可见诗歌开头给我们交代了一个怎样 的现实环境?黑暗笼罩着大地。假设2、诗人借助 寻找黑暗中遥 远的安慰。星星象征黑暗中的光明和微弱的希望。可见,“星星”在这里有何深刻含义?3、诗人渴望的生活是怎样的

5、?星星谁不愿意 每天 都是一首诗 每一个字都是一颗星 像蜜蜂在心头颤动 美好的生活就像诗一样,它是明亮的美好的生活就像诗一样,它是明亮的 ,甜蜜的。,甜蜜的。(1 1)这是怎样的生活?)这是怎样的生活?谁不愿意,有一个柔软的晚上 柔软得像一片湖 萤火虫和星星在睡莲丛中游动(2 2)这是怎样的世界?)这是怎样的世界?这是一个如夏夜般柔美的理想 世界,它安宁、平静、温馨。谁不喜欢春天,鸟落满枝头 像星星落满天空 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 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 (3 3)这是怎样的世界?)这是怎样的世界?这是一个春天般温馨迷人,充满生机 的理想世界。4、第一节诗中描绘的意象有哪些?构成怎 样的意境?

6、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意象:甜蜜、温馨、自由幸福、充满生机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世界的热烈向往星星、诗、蜜蜂、萤火虫、睡莲 、春天、鸟、白丁香等意境:(4)探究:“闪闪烁烁”是通常用来描写 什么的?为什么作者却用来描写声音?通感是人们的各种感觉通过比喻或形容沟通 起来的修辞方式。例: A、微风过处,送来屡屡清香,仿佛远处高 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嗅觉移植为听觉) B、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 谐的旋律,如梵阿玲上奏着的名曲。(视觉 移植为听觉)这是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这里是视觉移植为听觉,以声音时 断时续、隐隐约约的真切感受来突 出“朦朦胧胧”的白丁香的视觉形象 。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是诗歌创作

7、常用的手法。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 谁还需要星星,谁还会 在寒冷中寂寞地燃烧 寻找星星点点的希望同样是交代现实环境,与第一节前四句相比有何不同?更加具体:寒冷、寂寞6、比较第二节诗中描绘的意象有什么不同 。谁愿意 一年又一年 总写苦难的诗 每一首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像冰雪覆盖在心头 (1 1)展示了怎样的生活?)展示了怎样的生活?这是让诗人感到心灵颤抖和冰冷压抑这是让诗人感到心灵颤抖和冰冷压抑 的苦难的现实世界。的苦难的现实世界。谁愿意,看着夜晚冻僵 僵硬得像一片土地 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2 2)体会其中蕴含的感情?)体会其中蕴含的感情?这是个冰冷的社会,它无情地摧残着这是个冰冷的

8、社会,它无情地摧残着 人们本已十分渺茫的希望。人们本已十分渺茫的希望。谁不喜欢飘动的旗子,喜欢火 涌出金黄的星星 在天上的星星疲倦了的时候升起 去照亮太阳照不到的地方 (3)你能读出这里象征的意义吗?旗子,象征这自由和胜利;火、星 星,是光明的象征,表达了诗人渴 望自由和光明的早日来临。意象 :意境:表达了诗人对黑暗现实强烈否定。第二节诗中描绘的意象有哪些?构成怎样 的意境?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夜、冰雪、苦难的诗、颤抖的星星、 僵硬的土地、 瘦小的星星等凄苦、寒冷、孤寂、压抑5、比较一下两节诗之间的结构、句 式有和异同?结构相同、句式相近第一节:谁还需要谁还会谁不愿意谁不愿意第二节:谁还需要谁

9、都会谁愿意谁愿意肯定式否定式知识:这首诗采用变奏曲的结构,什么 叫变奏曲?变奏曲是音乐术语。这首诗是借用此术 语来说的,具体特征有以下两点:围绕一个主题与主要意象变换情境诗的上下两节结构相称,基本手法和用语相同或相近探究:如何理解“寂寞地燃烧”?这个世界是寒冷的,寂寞的,你可能看 不到一丝光芒,唯有燃烧自己,才能点 亮心中的光明和希望,这是一种坚持, 对信念的永不放弃。虽然身陷黑暗、孤独的世界,但作者没 有放弃,而是通过牺牲奉献自己来寻找 光明、希望。全诗表达了诗人对黑暗冰冷的全诗表达了诗人对黑暗冰冷的 现实的否定,抒发了自己对理想的现实的否定,抒发了自己对理想的 向往和追求,以及虽然迷茫失落

10、而向往和追求,以及虽然迷茫失落而 又不失坚定的希望。又不失坚定的希望。具有朦胧诗的语言特色:多用象 征、比喻的修辞手法,具有不透 明性和多义性,使得诗歌含蓄朦 胧。体验与反思:、即使在厄运中,诗人依然 向往光明、自由和美。你怎样 看待自己所处的环境的呢?你 会始终不渝地自我激励吗? 、你的希望是明晰的还是渺 茫的?你准备怎么做?有人说:一个聪明的民族,是一 个敢于反思敢于正视自我的民族。 朦胧诗潮就是对过去时代的沉痛反 思,有着厚厚的历史感。民族要进 步,尚且需要反思,何况是我们个 人呢?让我们时刻反思,时刻提醒 自己“不要再一次踏进同一条河里” 。结束语: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告诉他们我的幸福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海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