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学科2005学年度年度论文

上传人:cjc****537 文档编号:46143484 上传时间:2018-06-2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学科2005学年度年度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数学学科2005学年度年度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数学学科2005学年度年度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数学学科2005学年度年度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数学学科2005学年度年度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数学学科2005学年度年度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学科2005学年度年度论文(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数学学科数学学科 2005 学年度年度论文学年度年度论文所在镇:勒流镇所在镇:勒流镇学校:勒流镇中学小学学校:勒流镇中学小学姓名:潘淑华姓名:潘淑华联系电话:联系电话:25566341数学课真有意思数学课真有意思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课程改革之后,数学课堂教学该怎么进行或者说如何将新的教育教学理论与错综复杂的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以促进学生的发展,给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不可多得的机遇,促使教师队伍发生一次历史性的变化,每一位教师都将在这场变革中实现新的“蜕变” 、新的跨越。下面,我就结合自己这几年的教学

2、实践经验,粗浅地谈谈新课程改革后的教学感受:一、 更新教学观念,明确学生学习的自主地位。过往,我们习惯于依赖教科书、教学参考书及教案,教材有什么,我们教什么,对教材的使用过死,缺乏创造性。在新课程教学实践中,我认真解读了数学课程标准 ,努力更新教学观念,由最初的困惑、不知所措、无从下手到慢慢地理解、接受再到大胆实践新的课程教学理念。新课程使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支配的因素增多了;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弹性加大了;教材、教参为教师留有的余地加大了,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采用自己认为最合适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决定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探索新的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方式和教育行为。我强烈地感受到了

3、新旧教育观念的碰撞,感受到了符合时代精神的新理念所具有的强盛的生命力,感觉到了新教材的时代气息。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与记忆,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方法。因此,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师不能再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组织好的知识体系传授给学生。而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而且是绝对的权威。在新课程中,这种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

4、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教学过程将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教师将从知识的权威转到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从知识的传递者转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二、 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更多的是考虑如何将教材里的知识教给学生,教学中以讲授式为主,学习方式单一、被动。而新课程的改革,使得我们更多地思考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由关注教的结果变为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

5、有个性地学习,是课程改革的关键目标。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不断尝试、摸索:1、创设生活化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贴近生活,特别是贴近生活中的数学是新课程标准与新教材最鲜明的一个特点。新课程在编排时关注了学生学习中的情感态度,注重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这些有效的学习活动中认识数学,获取知识,积累学习方法,发展学习情感。例如在教“分一分与除法”一课时,我巧妙地创设了这样的情境:上课时我拿了一个大袋走进教室,同学们都瞪大了眼睛看着,只见他们把目光都集中在我的袋子上,这就是我的意图引发学习

6、兴趣。我神秘地说:“同学们,你们猜老师给你们带来什么礼物啦?”他们争先恐后地猜起来在学生们的猜测中,我把桃子、糖果、铅笔、文具盒、筷子、木块、气球一一拿出来,顺势说:“今天这节数学课,我们就来共同分一分这些东西,看看怎样分才合适?”同学们听了非常高兴,积极参与。我先请两名同学上来分八个桃子。只见这两个同学你一个我一个,很公平地分完了桃子。 “你们还有不同的分法吗?”我望望看得出神的同学们说。这一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求异思维, “有!”几个学生异口同声地喊了起来。生 1:“可以他一个,她七个。 ”生 2:“也可以他两个,她六个。 ”生 3 又补充道:“还可以他三个,她五个。 ”生 4“或者全给他,不

7、给她。 ” “哪一种分法最公平呢?”我又进一步追问。同学们很容易就发现平均分,我充分地肯定了他们的结论。教学中老师的巧妙设计,是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前提下,把知识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爱学数学已成为可能。2、 丰富学生实践,体验数学乐趣。新教材的精髓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参与模式,它着意于数学思想的渗透和良好思维品质的养成,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数学的实践活动,可以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在教学实践中,我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内贴近实际生活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走近生活、走出课本、自我设计、自我评价,体验数学与他们的生活经验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切实感到数学就

8、在身边,从而对“做数学”产生兴趣,体会数学的价值与乐趣。在“可能性”这课,我是这样做的,首先分组进行抛硬币的活动。活动要求,轮流每人抛三次,组长记录好每次抛硬币的结果,学生从中体会到硬币落地后正面、反面都有可能。第二个活动,摸球游戏,我给每组发了学具(箱子里面装 6 个乒乓球),学生们不知道分给自己小组的袋子里装的都是什么颜色的球,然后组织学生活动,并做好记录。在活动过程中有的小组一直摸到的是黄球;有的小组一会儿黄球、一会儿白球;有的小组黄球出现的次数明显较多,这时学生产生了疑问:这是怎么回事?我抓住时机,引导学生猜一猜各小组的袋子里装的是什么颜色的球。学生一下子炸开了锅,互相猜测着,纷纷发表

9、各自的见解。生 1:我们小组一共摸了 13 次,全是白球,袋子里一定都是白球。生 2:我们小组摸了 15 次,2 次白球,13 次黄球,所以袋子里的黄球比白球装的多这时让学生打开袋子,看了里边装的球,学生们开心地笑了,他们猜对了。在这节课中,我和孩子们一块儿抛硬币,一块儿做摸球游戏,和孩子们共同感受这份学习的快乐。有的学生还说“老师,数学课真有意思”有的学生还说“数学啊!真好玩、真有意思!”学生的话。现时低年级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家长的保护意识比较强,使得许多孩子没有机会与其他孩子一起交流,缺乏合作的经验。为了帮助孩子形成与人合作的能力,就要倡导学生的合作与交流,在同桌间、小组间、班级中,充

10、分展示自己的探索过程,解决问题的办法。在交流中,学生互相帮助,增加了合作意识,提高了他们的交往能力,使他们敢想、敢说、敢问、学会比较、学会分析、善于创新。例如第一课数一数就让每个学生与同桌合作一起完成,让他们感受到合作成功所带来的喜悦。而在观察物体等课的教学中,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把桌椅摆设的位置变换成 6 人一组,便于学生之间的交流,能够使学生多思考、多实践、多表达,使数学课堂成了学习的乐园,为学生的创新提供了天地。3、 鼓励大胆质疑,增强学生的探索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学生根据自己的观点看出质疑的现象。质疑的提问不同于定向回答的设问,必须经过深入思考才能“发现”的,这是学生主动

11、参与的表现,也是训练发散思维的大好时机。因此,教师应适时对学生的质疑加以鼓励、引导。例如在“观察物体”的复习课上,有一名同学大胆地提出质疑:“老师,昨天课堂上,我们得出的结论是,面对观察者的那面称为正面。我现在有不同意见,假如我正对着您,背对着后面的同学,难道您看到的我是正面,而后面同学看到我的后背也是正面吗?我在家还发现了我的书包、文具盒,家里的电视、录音机好多东西,它们的正面都是固定的,不像昨天我们所探讨的那样”听了同学的发言,我想:同学们敢于向老师挑战,敢于向书本挑战,他们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能结合生活实际提出疑问,深入思考,真正地把学数学和用数学融合在一起,学生太了不起了!我抓住时机,再一次把长方体拿出来,让小组同学对比观察长方体和书包、文具盒等,讨论怎样确定它们的正面。经过一番热烈的讨论,同学们一致认为,长方体由于几个面都一样,所以,可以确定为面向观察者的那面是正面,而书包、文具盒等物体,有一个面有明显的特征,所以像这样能体现事物特征的一面就是正面。作为教师就是应该为每个学生搭设这样的思考、探究的平台,让他们在学习的舞台上充分展示自我。新教材把学生带入五彩缤纷的数学世界,使孩子们在数学的海洋里尽情地遨游,充分地展示自我。孩子们敢想了、敢说了、敢论了、敢做了,他们更喜欢数学了,同学们都由衷地说:老师,数学课真有意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贸易/财会 > 经济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