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区“九五”期间劳动就业形势

上传人:cjc****537 文档编号:46143741 上传时间:2018-06-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我区“九五”期间劳动就业形势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析我区“九五”期间劳动就业形势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浅析我区“九五”期间劳动就业形势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浅析我区“九五”期间劳动就业形势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浅析我区“九五”期间劳动就业形势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析我区“九五”期间劳动就业形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我区“九五”期间劳动就业形势(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九五九五”期间我区劳动就业工作现状分析期间我区劳动就业工作现状分析 及及“十五十五”期间劳动就业工作对策期间劳动就业工作对策“九五”时期是我国劳动就业体制转变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国家提出了由计划调配就业逐步实现向市场调节就业过渡的指导思想。根据这一指导思想,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制定了“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就业工作方针。我区的劳动就业工作,紧紧围绕上述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紧密结合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及企业改革、改制工作,在促进城乡劳动力统筹就业的基础上,制定了“先本区、后外区”的工作思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初步形成了市场化、社会化的就业工作模式。一、 “九五”时期劳

2、动就业工作的基本现状“就业”期间,我区劳动就业工作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打破了城乡藩篱,积极推行城乡劳动力统筹就业。本区劳动力只要符合求职条件,具有同等的市场竞争就业机会,用人单位不得因身份差异采取歧视政策。这在青岛地区乃至全省都是走得比较超前的。适当打破区域界限,合理使用外来劳动力。以需求为导向,以促进经济发展为目的,对外来劳动力变堵为疏,适当放开,在保证本区劳动力充分就业的同时,积极引进外来技术人才和劳动力,促进了经济发展。就业管理服务水平有了较大提升。计算机、电子屏幕等现代化办公手段被广泛应用到工作中,劳动力资源全部实行由计算机分析、统计和管理。就业总量稳步增长。全区累计实现就业 2523

3、3 人,年平均就业率为 64.4%,其中城镇人员实现就业 12676 人,年平均就业率达 70%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1.7 %2.7 %之间。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成绩显著。2000 年底顺利完成了下岗与失业的并轨(比原计划提前两年) ,全区近 3000 名下岗职工实现了再就业。劳动力市场和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一定进展,初步形成了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城乡一体、本区与外来劳动力相互补充的市场体系。就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非公有制企业成为劳动就业的主渠道,市场化、社会化的就业理念日益得到求职人员的认同,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初步形成。二、 “九五”期间劳动就业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十五”期间就业形

4、势分析“九五”期间,虽然我区的就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就业形势仍较为严峻。据统计,目前我区约有 5000 名左右有求职要求的适龄劳动力不能及时就业,其中城镇登记人业人员为3000 左右。二是劳动保障管理服务体系还不完善。目前我区劳动就业仍由区一级管理,街、社区(居委会)劳动管理工作至今尚未开展,没有形成网络体系,这与国家、省、市“实行区、街、社区(居委会)三级劳动保障管理服务体系”的要求相差甚远,致使工作的诸多方面处于被动局面。三是劳动力供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1、由于观念、技能、择业期望等原因造成的结构性失业。 “有活无人干” 、“有人无活干”同

5、时并存。有的岗位因求职人员择业观念落后、求职要求过高而无人去干,如餐饮服务,2000 年度(下同)共需求 550 余人,而实际报名不足 100 人;有的岗位因求职人员技能较差而无能力去干,如电、钳、焊等技术工种,共需求 189 人,而实际报名不足 50 人;而有的岗位因环境好、强度小、技能要求低等原因求职人员抢着干,如财会岗位,共需求 85 人,实际报名却达 300 余人。2、由于年龄原因造成的结构性失业。用人单位尤其是外资企业招用劳动力,对年龄要求除个别技能较强的工种外,几乎全部在 30 岁以下,年龄因素成为许多劳动力求职难以逾越的鸿沟,年龄大、体质弱、技能差等就业弱势群体的就业问题越来越突

6、出。展望“十五” ,我区的就业形势也是不容乐观。一是劳动力存量将进一步增大。据预测,到 2005 年,全区将提供劳动力约 5.6 万人左右,其中, “九五”期间结转劳动力 0.5 万人,本区新成长劳动力约 2 万人,社会力量办学学生约 3.1 万人(根据青开管发199866 号关于鼓励和规范社会力量办学办法试行 精神,这部分学生在我区工作并与用人单位签订一年劳动合同后可将户口迁入我区,因此在此作为本区劳动力统计) 。而劳动力需求约 5 万人左右,供需差额为 0.6 万人。外来劳动力进区就业的行政审批取消后,没有了“先区内,后区外”的就业保护政策,劳动力市场面向全国开放,大量外来劳动力将要涌入我

7、区, “十五”期间保守估计至少 2 万人。外来劳动力由于年龄、技能、择业期望、待遇要求等方面的优势,在与本区劳动力竞争就业时,必将占有较大的优势。届时,我区劳动力将有 2.6 万劳动力不能及时就业,形势严峻。二是城乡劳动力统筹就业尤其是取消外来劳动力来我区就业的行政审批,势必会增加本区劳动力尤其是城镇劳动力的就业难度,城镇登记失业率将呈逐年上升趋势。三是社会力量办学机构的迅猛发展必将进一步增加我区的就业压力。短短几年,我区社会力量办学机构发展到 40 多家, “十五”期间在校生将达 3.1 万人。这批学生毕业后预计约有 1 万人左右没有工作或只能找到短期工作。四是 2000 年底我区已实现了下

8、岗与失业的并轨,企业新增富余人员没有了进中心的过渡,直接进入市场;同时随着市场导向就业机制的建立,大龄职工的保护政策正逐步取消,他们由于年龄、身体等方面处于劣势,成为企业优先裁减的对象, “4045”人员等就业弱势群体将大量增加。三、 “十五”期间主要工作对策从上述问题和分析中可以, “十五”期间我区的就业形势将是十分严峻的。处理不好,将会使大量的劳动力没有工作,进一步影响到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招商引资的大环境。因此,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当作大事抓紧抓好。1、统筹布局,宏观把握,明确劳动就业工作的基本思路。 “十五”期间我区劳动就业工作的基本思路是:按照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坚持“

9、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以建立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为中心,以解决就业弱势群体就业为重点,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手段,健全政府促进就业的目标责任体系,规范劳动力市场秩序,拓宽就业渠道,搞活就业形式,提高第三产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吸纳就业的比重,提高非正规就业和非全日制就业吸纳劳动力的比重,提高弱势就业群体就业的比重,促进城乡劳动力统筹就业,5 年内力争使累计 2 万失业人员和 3 万农村劳动力实现就业,期末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4% 左右,同时积极开发政策扶持性岗位,重点安置大龄、特困失业人员等就业弱势群体。并逐步向完全市场就业过渡,改善投资环境,保持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10、。2、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健全完善组织目标工作体系。自上而下应成立促进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同时健全区、街、社区(居委会)三级劳动管理服务网络,分别建立就业管理服务中心、街道劳动保障服务中心和社区保障服务点,具体开展这项工作。进一步明确各级、各部门的工作责任,建立“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的工作机制,实行目标责任跟踪考核制度,认真抓好工作落实。3、突出重点,区别情况,分类解决。就业问题是关系到千家万户甚至每一个人的大事,因此在宏观上要树立整体观念。但由于这项工作面大量广,面对的是各种各样的劳动力,不可能“一刀切” ,一把抓,应分出个轻重缓急,有层次的进行。首先应根据年龄的大

11、小实行不同的促进就业政策。如采取“保老扶中推青”的政策。对“4045”人员等就业弱势群体实行保护政策。通过腾岗安置、工资扶持、社会保险补贴等办法优先解决他们的就业、生活问题。对男 45 周岁、女 40 岁以下的中青年劳动力采取扶持、培训等政策,鼓励其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增强其市场竞争就业能力。其次要根据人员类别采取相应的促进就业政策。如可按照以下顺序予以解决:当年接收的复员退伍军人驻区部队符合随军条件的现役军人配偶军队转业干部家属等政策性强制安置群体 “4045”人员等就业弱势群体城镇失业人员、被征地农村劳动力本区农村劳动力及外来劳动力。4、鼓励发展非正规就业和非全日制就业,搞活就业形式。非正

12、规就业是指劳动者个人或组织起来,通过参与社区便民利民服务、家政服务、城市管理服务以及为企事业单位提供临时性、突击性的劳务,难以建立或暂无条件建立稳定劳动关系的一种就业形式。非正规就业作为一种新的就业形式,具有就业容量大、发展潜力大、形式灵活的特点,是解决就业问题、有效控制失业率的一条重要出路。因此,要适当打破现有的就业模式,大力发展和扶持非正规就业。对非正规就业劳动组织在工商登记、资金扶持、有关税费、从业人员培训等方面应给予大力扶持。同时,积极探索非全日制就业的路子,鼓励和规范非全日制就业。5、进一步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不断完善培训体系。劳动力市场是建立市场导向就业机制的基本要素。没有一个与经

13、济发展相适应的劳动力市场,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就很难形成,促进城乡统筹就业就很难落实。要将劳动力市场建设列入政府长期投资规划,按照现代化、规范化、科学化的标准和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城乡一体的模式不断改造升级,使之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与社会环境相适应,真正发挥调节就业的功能。按照市场化的就业方向,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工作,通过实施劳动预备制度,开展在职职工、失业人员以及被征地村农村劳动力技能提高性和转岗培训,推广全民文化素质教育等,提高全民文化、技能素质,转变择业观念,增强竞争上岗能力。6、大力发展经济,千方百计拓宽就业渠道。解决就业问题,根本是发展经济。 “十五”期间,我区要抓住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的机遇,开辟新的就业领域,不断扩大就业容量,努力实现经济与就业同步增长。要发挥比较优势,在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技术、资金密集型产业的同时,因地制宜发展传统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吸纳更多的失业人员和农村劳动力就业。积极鼓励多种经济成份发展,把非国有经济作为扩大就业的主渠道,大力发展外商投资企业、集体企业、个体私营企业和民营企业,不断扩大就业容量。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加快发展服务业,进一步提高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充分开发和利用城市基本建设投资创造的就业岗位,用于解决就业问题。二 00 一年十月十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贸易/财会 > 经济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