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佛山中考全科考试说明

上传人:cjc****537 文档编号:46141835 上传时间:2018-06-22 格式:DOC 页数:54 大小:3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年佛山中考全科考试说明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2010年佛山中考全科考试说明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2010年佛山中考全科考试说明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2010年佛山中考全科考试说明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2010年佛山中考全科考试说明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0年佛山中考全科考试说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年佛山中考全科考试说明(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佛山市汾江中学 Johns Zhang 整理!佛山市佛山市 2010 年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说明年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说明.考试的指导思想考试的指导思想 有利于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有利于指导中小学教学,巩固九年义务教育成果; 有利于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和发展学校优质教育; 有利于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有利于推进新课程改革; 有利于初中与高中教学的衔接,保持教育教学的可持续发展。.考试性质考试性质佛山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是体现佛山教育实际的

2、选拔性考试。因此,考试应该有适当的难度和必要的区分度,并且有一定的信度、效度。. 各学科考试说明各学科考试说明语文科语文科一、语文学科考试说明制订的依据一、语文学科考试说明制订的依据1教育部 2001 年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2教育部 2002 年颁布的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3我市初中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二、考试内容与要求二、考试内容与要求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和课程标准的要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包括下列三个能力层级:识记:了解并记忆学过的语文知识和学习材料,能正确地再认和重现。如认读汉字、了解有关文学常识、背诵课程标准规定的篇章等。理解:领会所学的语

3、文知识和学习材料的基本特征和主要意义,能做正确的解释、说明或推断。如领会语句的含义、把握、探究阅读材料的基本内容等。运用:把学到的语文知识用到新的语文实践中,比较灵活地解决不同情景中的实际问题。如改正文章中的毛病,会写记叙文、简单的说明文、议论文和日常应用文,说话得体等。考试内容与要求具体如下:考考 查查 内内 容容 和和 要要 求求考考 查查 水水 平平类类别别细细 目目识识记记理理解解运运用用语文基础1认识常用汉字 3500 个左右,其中 3000 个左右会写。2正确理解和运用常见词语(包括成语)。3能认识并判断句子的常见毛病。4能根据表达需要运用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

4、反问等常见修辞方法。5语言表达做到简明、连贯、得体。6能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7根据对象和场合,文明得体地进行口语交际。8背诵、默写课程标准推荐的古诗词及文言文。阅文言文9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意义,其中包括“之”、“以”、“于”、“而”、“其”、“者”等。10理解并翻译浅易文言文中的句子。11阅读现行教材中的文言文,能理解基本内容、写法 。12欣赏浅易的古诗词。()读现代文13整体感知文本内容,能准确把握文本所表达的主要意思(如文章的主旨、说明的中心、中心论点等),把握文本的基本结构。14筛选文本的有用信息,能对指定的文本准确地概括其要点。15能理解或体味文本中重点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

5、的意义及其表达作用。16对文本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结合文本的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表达自己的理解,或提出自己的看法。17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在文本中的运用。18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能领悟作品的内涵,能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有关的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表达出自己的体验;初步领会作品中一些常见的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托物言志等)的表达效果;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19阅读简单的议论文,能把握(筛选或归纳)文本的观点和材料(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能把握议

6、论的基本结构,理清作者的论证思路;能理解常见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等)及其作用。20阅读新闻和说明文,能筛选文本的主要信息,准确概括其要点。能理清说明的顺序;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分类别、下定义、打比方)及其作用;理解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名著21了解课程标准推荐的文学名著的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22阅读课程标准和课本推荐的文学名著,了解作品基本内容,能根据具体要求进行概述。23初步欣赏文学名著的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能结合具体语段作简单分析。24能具体说出自己阅读文学名著的体验,并

7、就作品具体内容发表自己的看法。写作25做到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26立意正确,中心突出,材料具体生动。27能根据表达的需要,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文章结构完整,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28语言流畅、得体;文面整洁,书写规范、端正,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29写记叙性文章,做到内容具体充实,写出真情实感;写简单的说明性文章,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性文章,做到有理有据。综合性学习30能在活动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积极地为解决问题去搜集信息和整理资料,并根据材料形成自己的假设或观点。31能在活动中综合运用各种语文

8、知识和能力,能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展示学习成果,交流学习心得。32语言表述做到简明、准确、得体。此项 2010 年不作考查要求。三、考试方式和试卷结构三、考试方式和试卷结构考试采用闭卷笔答方式,全卷满分为 120 分。考试限定用时为 120 分钟。试卷分、卷。第卷为单项选择题,占 20 分;第卷为除单项选择题以外的其他题型,占 100 分。另设附加题 10 分,得分计入总分,但全卷最后得分不能超过 120 分。第卷包括两部分:语文基础、文言文阅读;第卷包括三部分:积累与综合性学习、现代文及名著阅读、写作。试卷内容、赋分分别如下:(一)语文基础 10 分(二)文言文阅读 10 分(三)积累

9、与综合性学习 15 分(四)现代文及名著阅读 35 分(五)写作 50 分。试卷内容、题量、分值、分值比例和题型见下表:试试 卷卷 内内 容容题题 量量分分 值值分值比例分值比例题题 型型(一)语文基础510约 8.3%选择题(二)文言文阅读510约 8.3%选择题(三)积累与综合性学习215约 12.5%非选择题(四)阅读1135约 29.1%非选择题(五)写作150约 41.7%非选择题附加题210非选择题数学科数学科一、命题的依据一、命题的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和现行教材.2.佛山市教育局的佛山市 2010 年高中阶段学校招

10、生考试说明(数学科)和佛山市初中数学学科的教学实际.二、考试目标要求二、考试目标要求考试目标即为课程目标,可以分为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与态度等四个方面:1.知识与技能: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基本概念、表示、运算法则及进行基本运算);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掌握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基本概念、表示、性质、关系、度量、变换及有关的运算);经历提出问题、收集和处理数据、作出决策和预测的过程,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用前述知识与技能解决简单的问题.2.数学思考:经历运用数学符号

11、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数感、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比如数感:在数的产生、拓广的过程中理解数的意义;根据不同的情境能选择不同的方法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在问题解决中用数表达和交流其思维活动和获得的成果;能为解决问题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丰富对现实空间与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推断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3.问题解决: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

12、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4.情感与态度: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侧重于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课程目标也可以通过知识技能的层次性目

13、标、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来阐述.1.知识技能的层次性目标的考查包括了解、理解、掌握、灵活运用几个方面:了解:能从具体事例中,知道或能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或意义);能根据对象的特征,从具体情境中辨认出这一对象.理解:能描述对象的特征和由来;能明确阐述此对象与有关对象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掌握: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对象运用到新的情境中.灵活运用:能灵活、综合的运用知识,并合理地选择与运用有关的方法完成特定的数学任务.2. 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的考查包括经历、体验、探索几个方面:对经历的考查,是在特定的数学活动(试卷考试)中,再现已有的一些初步的经验.对体验的考查,是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试卷

14、考试),在具体的情境(试题解决)中再现对数学对象特征的认识,巩固所获得的一些经验.对探索的考查,是在主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试卷考试)中,再现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的对象的某些特征或与其他对象的区别与联系,或者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新的对象的某些特征或与其他对象的区别与联系.一般说来,过程性目标的考查渗透在对知识技能目标的考查中.三、考试方式与试卷结构三、考试方式与试卷结构1.考试方式与时间、分数考试采用闭卷书面笔答方式,在答题卡(答题卷)上答题,考试时间 100分钟,全卷满分 120 分.2.试卷结构与题型试卷分为第卷和第卷.第卷为选择题. 选择题是四选一型单项选择题,用答题

15、卡答题,要求准确填涂答题卡上的相关选项. 选择题主要考查基本知识和技能,其内容是比较基础的.第卷为填空题和解答题. 填空题在答题卷上作答,要求直接填写结果,不必写出计算过程或推证过程;填空题主要考查基本技能和数学思考,内容也是比较基础的. 解答题形式多样,在答题卷上作答,要求写出文字说明、演算步骤或推证过程. 解答题考查各个方面的要求,材料来源广泛、多样,但基础的解答题的材料以现行教材为主,其余解答题的内容及要求不超出课标的范围(在数学思考和问题解决中的素材不受此限).试卷中,选择题为 10 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填空题 5 题,每小题 3分,共 15 分;解答题 10 题,分值分

16、别是 6 分、6 分、6 分、6 分、6 分、8 分、8 分、8 分、10 分、11 分,共 75 分.试卷中各部分考查内容所占分数的百分比与在教学中所占课时的百分比大致相同.由于在考试中不使用计算器,在数值计算时会根据情况给出有关的数据.四、考试内容与考核要求四、考试内容与考核要求考试内容根据标准制定,考核要求如下: ( (一一) ) 数与代数数与代数数与式数与式1有理数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理解乘方的意义,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为主);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贸易/财会 > 经济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