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的特征》课件1(人教版必修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建筑的特征》课件1(人教版必修5)(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中国建筑的特征 梁思成 特征 梁思成(19011972),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清 华大学教授,广东省新会县人。1901年4月20日生 于日本,1915年至1923年就学于北京清华学校, 1924年赴美留学入康乃尔大学,1927年获宾夕法 尼亚大学建筑系硕士,1927年、1928年在哈佛大 学美术研究院学习。1928年回国。 1946年为清华大学创办了建筑系,担任教授兼系 主任到1972年。历任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北 京土建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学部委 员、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建设委员会副主任等职 ,1972年1月9日病逝于北京。 少年时的林徽因 中年时的林徽因才女佳人 20岁的林徽因以
2、才貌双全闻名于北京上层文化圈 。20世纪30年代她业余创作出了具有专业水准的 文学作品,其范围涉及诗歌、散文、小说、戏剧 各个领域,在京派作家圈中声誉鹊起;林徽因也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主要 设计者;她与梁思成情投意合的美满婚姻,与徐 志摩、金岳霖之间超凡脱俗的亲密友情在她 生前,没有人能够忽视她的存在。 甚至林徽因的 早逝,也留给同辈亲友惘然的失落,因为她的离 去,也预示着他们最具创造力的黄金年华的结束 。 美丽的神话 他俩一个是梁启超的公子,一个是林长民的 千金;一位是建筑巨匠,一位是绝艳才女.他们 一世情缘,共同创造了中国建筑史上的两座 丰碑,把亲手设计的国徽送上了天安
3、门城楼. 他不计国仇家恨,力使奈良,京都的古建筑免 遭盟军的轰炸,代表中国参加了联合国大厦 的设计;她出众的才貌令万种风情的徐志摩 诗兴大作,使抑情重理的金岳霖冥思独想. 整体感知:中国建筑的特征 宏伟气派、金碧辉煌解题题目“中国建筑的特征”,偏正短语。中心词 “特征”,指事物作为标志的显著特色。定语逻辑 严密,分为两个层面:“建筑”一词,界定了作者 研究的专业学术领域;“中国”一词,气宇轩昂, 视野宏观,表现了作者作为中国建筑学一代宗师开 阔的视角和强烈自豪的民族情感。 理清文章的结构脉络 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 一、从地域分布和历史跨度方面说明中国建 筑的影响。(12) 二、谈中国建筑的九大
4、特征。(313) 三、探讨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文法” )。(1417) 四、作者最后提出民族的建筑之间的“可译 性”问题,并提出提倡熟悉中国建筑的“文 法”和“词汇”。 (18-20)一、从地域分布和历史跨度方面说 明中国建筑的影响。(1-2)1、体系独特 2、分布广阔二、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概括为九点。这九 点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一)(二)说明中国建筑的总体特征。(三)至(五)说明中国建筑的结构特点。 (六)至(九)介绍中国建筑外观、颜色、装饰等方面的特点。第一部分:说明中国建筑的总体特征(一 、二) (一)讲立体构成,单个的建筑自下而上 一般是由台基、主体(房屋)和屋顶三个 主要部
5、分构成的; (二)讲平面布局,一所房子由一个建筑 群落组成,左右呈轴对称,主要房屋朝南 ,整个建筑群有主有从,有“户外的空间 ”。珠海 金域廊院 小区规划图 第二部分:说明中国建筑的结构特点(三、五) (三)从整体上介绍了中国建筑的结构方法, 即以“木材做立柱和横梁”的框架结构,并解 释了中国建筑的力学原理,指出这与现代的结 构原则上是一样的。结构方法 (四)说明斗拱的作用,先给予一个描述 性的定义:拱是“弓形短木”,斗是“斗 形方木块”,它们组合起来称“斗拱”。 它不但可“用以减少立柱和横梁交接处的 剪力”,还具有装饰作用。 (五)说明“举折,举架”的作 用,即为了形成屋顶的斜坡或 曲面。
6、第三部分介绍中国建筑外观、颜色、装饰等方 面的特点(六-九) (六)介绍屋顶,指出它是“中国建筑中最主 要的特征之一”,并在与其他建筑体系的比较 中,盛称翘起如翼的屋顶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骄 傲。 (七)从着色方面介绍中国建筑的特征, 指出“在使用颜色上,中国建筑是世界各 建筑体系中最大胆的”,不但在大建筑物 中使用朱红色,而且还大量用彩绘来装饰 木架部件 (八)介绍中国建筑的装饰部件,大到 结构部件、脊吻、瓦当,小到门窗、门 环、角叶,都具有很强的装饰形状或图 案。 (九)说明中国建筑在用材方面的装饰 特点,有色的琉璃砖瓦、油漆、木刻、 石雕、砖雕等,无不尽显中国建筑的装 饰特征。 小结 九大特
7、征精要地概括了中国建筑的 特点,既有形象生动的描述,也有理论层 面上的解释,给读者一个明晰的印象。 三、探讨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 (“文法”)。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中国建筑的文法”? 这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借此说明中 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 所谓“中国建筑的文法”,是 中国建筑几千年来形成并沿用的惯例 法式,从建筑框架,到整体构成,从 台基到屋顶,都有一定之规,有它的 “拘束性”,但也有它的“灵活性” ,体现在具体的建筑上,既表现出中 国建筑的一贯风格,也具有独特的个 性。 四、作者提出民族的建筑之间的“可译 性”问题。 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各民族建筑之 间的“可译性”? 这也是用“语言和文学”为喻。各民族建筑的 功用或主要性能是一致的,有相通性,但表 现出来的形式却有很大不同,恰似不同民族 的语言,表达同一个意思,语言形式却不相 同一样。所谓的“可译性”,是指各民族建筑 在实质上有“同一性质”,可以透过其纷繁多 样的表现形式解读出来。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