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总论(中医药大学02中西医结合7年制第六版2课时)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6139388 上传时间:2018-06-22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染病总论(中医药大学02中西医结合7年制第六版2课时)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传染病总论(中医药大学02中西医结合7年制第六版2课时)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传染病总论(中医药大学02中西医结合7年制第六版2课时)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传染病总论(中医药大学02中西医结合7年制第六版2课时)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传染病总论(中医药大学02中西医结合7年制第六版2课时)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染病总论(中医药大学02中西医结合7年制第六版2课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染病总论(中医药大学02中西医结合7年制第六版2课时)(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传 染 病 总 论南京市第二医院 田玉岭1【传染病的发病概况】旧中国:鼠疫、霍乱、天花、血吸虫病、黑 热病广泛流行,以致民不聊生、赤地千里。新中国:病毒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热、感染性腹泻仍广泛存在;原有传染病死 灰复燃;新发传染病不断侵入。2病毒性肝炎HBV的感染率达60%;乙肝患者2800万(1979- 1980年)。88年上海甲肝流行,发病人数31万。 3l 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l l 临床诊断病例5328例,疑似病例965例,死亡336例,流行范围扩大到26个省份。粗略估计,全国用于非典防治的直 接开支将超过150亿元。全国财政减收和增支的综合影响将接近500亿元。 4【几点说明】 掌握内

2、容:要求理解并熟记。用黄色及加下划线标示 。 熟悉内容:要求理解,并适当记忆 。用黄色标示 。 了解内容:有一般印象,用白色标示 。5【传染病学研究的内容】研究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在人体内外环境中发生、发展、传播和防治 规律的科学。重点: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6【传染病的概念 】是由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的疾病。要点:有病原体有传染性7第 一 节 感 染 与 免 疫8【感染的概念】感染(infection)又称传染:是病原体对人体的一种寄生过程。病原体人 体共生状态机会性感染斗争状态临床表现互相适应互相不适应9传染病和感染性疾病的关系 感染性疾病不一定都有传染性。

3、如咽炎。 有传染性的感染性疾病才能称为传染病。传染病属于感染性疾病的一部分。如: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非典型肺炎具有较强的传染性。10【感染过程的各种表现】 病原体被清除 隐性感染(亚临床感染) 显性感染(临床感染) 病原携带状态 潜在性感染11 病原体被清除 病原体进入人体后,机体通过非特异性免疫屏障或事先存在于体内的特异性免疫(被动或主动)将病原体清除。12 隐性感染(亚临床感染 subclnical infection )l l 免疫:仅引起特异性免疫应答(恰到好处 ) 。病理变化:无或轻微的组织损伤。临床表现:无,只有免疫学改变。结局:1、获得不同程度的特异性主动免疫力,病原体被清除(多

4、数)。2、健康携带者(少数)。13 显性感染(临床感染clinical infection )病原体:毒力较强。免疫: 免疫反应强烈或变态反应。病理: 引起明显的组织损伤。临床表现:有。结局:1、病原体被清除,获得巩固免疫力。2、免疫力不巩固,易再受感染。 3、恢复期携带者(少数)。14 病原携带状态(carrier state) 概念:无临床表现;病原体持续存在于体内 并排出病原体。分类:按病原体 带菌者、带病毒者、带虫者。 按发生方式 潜伏期、恢复期、健康携带者。按持续的时间 急性携带者、慢性携带者。 15 潜伏性感染(latent infection) 免疫力较强时:病原体被局限在身体的

5、某一部位,但不足以被清除而潜伏下来,无临床表现;免疫力下降时:显性感染。与病原携带状态区别:病原体一般不排出体外。是条件致病菌。16五种形式在不同传染病中各有侧重,在一定条件下可互相转变。一般说来,隐性感染最常见,病原携带状态次之,显性感染最少见。17【感染过程中病原体的作用】l侵袭力:菌毛、定植因子、黏附作用l毒力l数量l变异性18【感染过程中免疫应答的作用 】l非特异性免疫:天然屏障、吞噬作用 、 l 体液因子l特异性免疫: 细胞免疫、体液免疫19传染过程中机体的特异性 免疫(specific immunity) l l概念概念l l是指由于对抗原特异性识别而产是指由于对抗原特异性识别而产

6、 生的免疫。感染后的免疫都是特异性生的免疫。感染后的免疫都是特异性 免疫,而且是主动免疫免疫,而且是主动免疫,包括细胞免包括细胞免 疫和体液免疫,分别由疫和体液免疫,分别由T T、B B淋巴细胞淋巴细胞 来介导来介导。l 20细 胞 免 疫l概念 l 致敏T细胞与相应抗原再次相遇时,通 过细胞毒性和淋巴因子杀伤病原体及其寄生 的细胞。l T细胞具有调节体液免疫的功能。l 在细胞内寄生的细菌(结核、伤寒杆菌 )、病毒(麻疹、疱疹病毒)、真菌(念珠 菌、隐球菌)和立克次体等感染中,起重要 作用。21T细胞的亚群及作用l CD4和CD8细胞:按表面抗原分类,CD4辅 助其他细胞的免疫功能,CD8抑制

7、其他细胞的免疫功能及杀伤靶细胞。l K细胞(大颗粒淋巴细胞LGL):表面有免 疫球蛋白FC段的受体,能介导依赖抗体的细胞毒 细胞(ADCC)的和天然杀伤细胞(NK)的作用。l LAK(淋巴因子活化杀伤细胞):可产生高 水平的IL-2杀伤靶细胞。l 22体 液 免 疫概念概念 l 抗原 致敏B细胞 浆细胞 抗体 (IgG、l IgA、 IgM、l IgE、IgD)23抗体的作用lIgM 感染时首先出现,是近期感染的标志 。l IgG 临近恢复期出现,持续时间长 。lIgA 呼吸道和消化道局部抗体。lIgE 主要作用于原虫。lIgD 不详。l 根据引起的抗原不同,抗体又分为抗 毒素、抗菌性抗体、中

8、和(病毒)抗体、 调理素等。24第 二 节传染病的发病机制25l 一、传染病的发生与发展l 二、组织损伤的发生机制:l 直接侵犯l 毒素作用l 免疫机制三、重要的病理生理变化26第 三 节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及影响因素27【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28 传 染 源患者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29 传 播 途 径空气、飞沫、尘埃水、食物、苍蝇手、用具、玩具吸血节肢体动物血液、体液、血制品土壤30 易 感 人 群对某一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称为易感者。31第 四 节传 染 病 的 特 征32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有病原体:包括微生物和寄生虫。 有传染性:这是与其他感染性疾

9、病 的主要区别。有传染性的时期称为传染期,是隔离 病人的依据之一。33 有流行病学特征 (散发性发病、流行、 大流行、暴发流行的概念) 有感染后免疫(病毒、细菌、螺旋体、原虫、蠕虫感染后免疫持续时间不同。)343536【传染病的临床特点】病程发展的阶段性症状与体征临床类型37 病程发展的阶段性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恢复期复发与再燃后遗症 38 常见症状与体征:发热发疹毒血症状单核-吞噬系统反应l l l 39发 热阶段 体温上升期、极期、体温下降期热型 是传染病的重要特征,具有鉴别诊断意义。常见的有:稽留热、弛张热、间隙热、回归热、马鞍热。40发 疹出现的时间和顺序具有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价值。

10、部位 外疹 (皮疹)内疹 (黏膜疹)形态 斑丘疹、出血疹、疱疹、寻麻疹l 41毒血症状 是指病原体的代谢产物引起的症状;不同的代谢产物引起不同的症状。42单核-吞噬系统反应病原体单核-吞噬系统 充血、增生代谢产物肝脾、淋巴结肿大43临 床 类 型病程长短: 急性、亚急性、慢性病情轻重: 轻型、中型、重型、暴发型、逍遥型临床特征: 典型、非典型44第 五 节传 染 病 的 诊 断45临床资料 起病方式、症状、体征流行病学资料 年龄、职业、季节、地区实验室检查 46实验室检查一般实验室检查:三大常规、生化检查病原学检查分子生物学检查 PCR方法免疫学检查 其他检查 内镜、影像学、活检47免疫学检查

11、特异性抗体检测 方法很多特异性抗原检测 免疫标记技术 临床常用皮肤试验 OT诊断结核免疫球蛋白测定T细胞亚群检测 常用于爱滋病诊断48第 六 节传 染 病 的 治 疗49【 治 疗 原 则】 治疗和护理、消毒和隔离并重。 一般、对症、特效治疗并重。50【治疗方法】一般及支持疗法病原或特效治疗对症治疗康复疗法51第 七 节传 染 病 的 预 防52 管理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 保护易感人群53【管理传染源】法定传染病分类管理及报告制度甲类 必须强制管理(鼠疫、霍乱)。城市6小时内、农村12小时内上报。乙类 必须严格管理(25种,包括非典) 12小时内上报,非典2小时内上报。丙类 9种。54【保护易感人群】非特异性免疫力:锻炼、营养 。主动免疫 被动免疫5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