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应有格物致知精神PPT课件 (12)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6136999 上传时间:2018-06-22 格式:PPT 页数:13 大小:1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应有格物致知精神PPT课件 (12)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九年级语文应有格物致知精神PPT课件 (12)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九年级语文应有格物致知精神PPT课件 (12)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九年级语文应有格物致知精神PPT课件 (12)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九年级语文应有格物致知精神PPT课件 (12)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应有格物致知精神PPT课件 (1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应有格物致知精神PPT课件 (12)(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注音:丁肇( )中 不知所措( )彷( )徨( ) 2、释词: 袖手旁观:不知所措:彷徨:zh ocu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协助别人。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发急。考考识字能力:pnghung走来走去,犹疑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格物致知大学中的“格物致知”: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现代学术的“格物致知”:实地的探察,即实验。古代:目的不在求知而在平天下。 现代:目的是获取真正的新知识。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 想象力的有计划的探索。古今目的区别: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为什么要有格物致知精神?传统

2、教育的弊端 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 中国读书人的现状及自身经历这一观点是针对什么 问题提的?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课堂小结: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议论文 论点: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论证方法:举例论证 . 道理论证论证结构:提出论题分析问题得出结论(1)(2- 12)(13)丁肇中(1936),美国 物理学家。生于密执安州安阿伯。1962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69年后任马萨诸塞理工学院教授。主要从事高能物 理学研究。1974年领导的研 究小组在实验中发现新粒子(J/粒子),并导致了一系 列与之相关的新粒子的发现,使粒子物理 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因此于1976 年与里克特同获诺贝尔物理学

3、奖。阅读下面短文,请从文中丁肇中教授所谈四个体 会中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你的想法。丁肇中在中科院讲故事 在中国科学院建院50周年中外著名学者学术报告 会上,丁肇中我所经历的20世纪的实验物理学的 报告尤为引人注目。他讲了4个故事,谈了4个体会。 第一个故事是测量电子半径。根据量子电动力学,电 子的半径为零。1964年,哈佛大学和康奈尔大学的著 名科学家进行了哈佛一康奈尔实验,其实验结果与这 种理论不相符。丁肇中认为这个实验很重要,他们于 1966年在德国用不同的方法重复了实验,得到的结果 则是电子确实小到不可以测量。他由此得出的体会是 :不要盲信专家的结论。 第二个故事是发现新粒子家族

4、。1970年,人们认 为基本粒子都可以归纳为3种夸克。丁肇中对此持怀疑 态度,但他想进行实验的想法却遭到了几乎所有国家 大型实验室的反对。最终,他们在美国布鲁海文国家 实验宣开展了实验,发现了一种全新的夸克。由此得 到的体会是:永远对自己充满信心,做你自己认为是 正确的事。第三个故事是发现胶子。光子传播原子之间的力, 胶子传播夸克之间的力。丁肇中与唐孝威等科学家合 作,在1979年发现了胶子,而这一结果是他们事先没 有料到的。由此得出的体会是:要对意料之外的现象 有充分的准备。 第四个故事是寻找反物质。在地面 上不可能找到反物质,国际大空站上的 阿尔法磁谱仪担当起了研究太空反物质 、物质和暗物质的任务。去年,发现号 将实验仪器送上了太空。这是人类第一 次在天上测量带电粒子。丁肇中得出的 体会是:要实现你的目标,最重要的是 好奇心,对所做的工作要有兴趣,要勤 奋地工作。 要实现你的目标, 最重要的 是好奇心, 并且永远对自己充满 信心,大胆尝试,做你自己认为最 正确的事. -丁肇中“格物致知”出自四书大学原文:“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 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 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 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 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 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齐家, 齐家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