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病防治知识培训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6136082 上传时间:2018-06-22 格式:PPTX 页数:20 大小:207.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血压病防治知识培训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血压病防治知识培训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血压病防治知识培训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血压病防治知识培训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血压病防治知识培训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血压病防治知识培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血压病防治知识培训(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血压病防治知识高血压病防治知识培训培训米心镇卫生院公卫科培训内容:1.什么是高血压?2.高血压的现状及特点3.高血压危险因素4.高血压的临床表现5.高血压的预防及治疗6.高血压防治误区一、什么是高血压?高血压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两种:1、原发性高血压就是高血压病,是一种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 表现但病因不明确的独立性疾病,占总共高血压的90%,由 于动脉血管硬化,血管调节中枢异常所造成的动脉压持续升 高。 2、继发性高血压,这类疾病病因明确,高血压只是这种疾病的 一种表现,血压可暂时升高或者持续升高。如肾病引起的肾 性高血压。3、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即什么样的血压才为高血压?根据200

2、5年修订版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化分以下几级 :正常血压:收缩压(高压)小于120mmhg,舒张压 (低压) 小于80mmhg,。正常高值:收缩压在120-139,舒张压80-89高血压:收缩压大于等于140,舒张压大于等于90轻度:收缩压140-159,舒张压90-99中度:收缩压160-179,舒张压100-109重度;收缩压大于等于180,舒张压大于等于110。二、高血压的现状及特点:1、患病人口众多:目前高血压患者是发病率最高,对人民健康危害最大的疾病之一。全国18岁以上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每年新增患 者约600多万,其中有150多万人死于由于高血压引起的中风。现患人数约 为

3、1.6亿, 涉及几千万个家庭,平均每4个家庭就有1个高血压病人。 2、居民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低,患病率、死亡率、致残率却很高。全国高血压的知晓率仅仅不到高血压病人的二分之一,有一半的人不知道 ;治疗率低,不按规范服药;控制率低,不能规范治疗导致高血压病患病 人数持续增加,居高不下。全国患病人数约1.6亿,死亡率居心血管疾病 的首位,致残率每年约有150万脑卒中患者有100多万都丧失了劳动能 力。 3、人群分布特点:男性普遍多于女性,而且年龄越小患病比老年人更加明 显,35-49岁人群高血压年增长率比其他年龄组都高。4、地域特点:北方高于南方,城市高于农村,但是近年来农村高血压患者 也普遍增

4、多。三、高血压的危险因素:1、年龄:随着年龄的升高患病率随着升高。且发生冠心病的机率也 增高,每增加10岁,患脑卒中增加1-4倍。 2、性别:男性多于女性 3、吸烟:吸烟是心脑血管病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 4、饮酒:饮酒过量饮酒可引起顽固性高血压。 5、饮食:高盐饮食易引起高血压。 6、血脂高: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增高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导致高 血压。 7、超重肥胖:是脑卒中发病的独立因素 8、糖尿病:的心血管疾病发病比血糖正常人的10倍以上。 9、缺少体力活动:脑力劳动都患病高于体力劳动者。 10、遗传性:家族史中有心血管疾病病史可增加高血压的发病危险。四、高血压的临床表现:高血压表现多样化,有

5、的毫无症状,甚至有的 人一生都无症状,有的表现头晕头痛烦燥等。早期:病人有头晕头痛,口渴、乏力、心悸、 心慌。逐渐发展有的病人有视力障碍、眼底充 血,恶心、呕吐、多尿、夜尿、甚至血尿,蛋 白尿,未经治疗后期可发展为心衰、肾衰、急 性心肌梗死,动脉血栓形成等。五、高血压的预防及治疗: 预防是处理高血压最有效的方法 1、对因治疗即治本,从源头上防止高血压,针 对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明确病因,改变生活方 式是降低血压相关心血管事件危险的适当方 法。经常运动(至少每周3次,每次30分钟) ,通过减轻体重来预防高血压的发生;进食低 脂肪低盐饮食、多食高纤维膳食,特别是多吃 水果和蔬菜;戒烟限酒,控制血糖等

6、等。2、二级预防:即知道自己得了高血压该如何 治疗,我们要早发现早诊断,正常人每年至少 要量两次血压,发现后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规范 服药,而且每周要测量血压一次,血压稳定后 每1-3个月测一次,规范服药不能乱停药,多 服或者少服停服。适应地休息,3、三级预防:即并发症后的康复治疗,减轻 精神压力,合理膳食,促进康复,提高生活质 量水平。4、降压注意事项:降压要平稳,药物开始用 小剂量,逐渐递增,直至血压能控制在正常范围 内。忌突然换药或忽服忽停,否则因血压大幅 度波动易导致意外。故有人建议,对老年收缩期 高血压患者,初始降压目标水痘可将收缩压高于 180毫米汞柱者降至160毫米汞柱以下,收缩压在

7、 160179毫米汞柱之间者使之降低20毫米汞 柱。高血压患者要坚持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 适量的运动,戒烟限酒,保持心理平衡。六、高血压防治的误区:1、高血压是一种可治可不治的疾病。由于高血 压临床表现呈多样化,可以毫无症状,或症状轻 微,甚至有的病人一生无临床症状。所以许多病 人认为,高血压病是一种可治可不治的病。血压 高了就服点降压药,稳定了就不再服药,这是错 误的。其实血压的正常就是服了降压药治疗的结 果。停药后血压必定又会增高,甚至更高。这种 血压的明显波动,正是导致脑中风、心力衰竭的 重要原因。患有高血压病的病人应积极地治疗, 以免重要靶器官受损,致残后而后悔莫及。高血压病是一种需要

8、持续不断治疗的慢性病,绝大多数病人需要坚 持长期或长时间服药,甚至有的的病人需要终身服药。所谓终身服 药,就是指确认为高血压后,医生给病人以终身治疗。以药物治疗 而言,病人就要吃一辈子的药。即使血压正常后,仍应使用合理有 效的维持降压药物剂量,保持血压稳定,切不可吃吃停停。正确的 治疗原则应该是“长期服药,可以少吃,不可不吃”。因此有高血压 病的病人一定要有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长期坚持服药,不仅能使血压稳定在理想水平,还可以保障重要器 官不受损害。而间歇性服药,或频繁换药,会使血压波动更加明显 ,结果导致动脉硬化,使重要脏器缺血、缺氧,最终形成急慢性心 脑血管疾病。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9、”,特别是血压正常就停药 ,血压升高又服药。此点务必引起所有高血压病病人的高度重视。 因此,不论是药物治疗,还是非药物治疗贵在持之以恒。调查发现:有的高血压病人因为无症状,仅在查体时发现 血压增高,长期不服药,使血压一直处于高水平。其主要 原因是对高血压病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加之无明显症状而 不服药。有的人则认为自己血压只是偏高,血压处于边缘 状态,不值得治疗,也未引起重视。事实说明,这种轻度 高血压同样对人体会发生危害。还有的病人因长期适应了 较高水平的血压,一旦服用降压药后,血压下降至一定水 平反而不适应,则可能出现头痛、头晕等症状,随后则不 再用药。岂不知,持续高血压会造成心脑肾等重要脏器

10、的 损害。正确的做法是,不但要用药治疗,而且要坚持长期 用药治疗。因此,对于高血压病病人应坚持“三心”,即信 心、决心和恒心,只有这样才能防止或推迟重要脏器受到 损害。2、服不服药无多大差别的误区。要知道,高血 压病人中除5左右(症状性高血压)可通过手 术等方法得到根治外,其余90以上的病人都是 高血压病,这些病人是一种慢性病,往往需要长 期或终身服药。有些人虽然已经发现高血压,但 不在乎,甚至认为治疗不治疗均无所谓。 甚至还 有的朋友说:血压高点有什么了不起,不误吃, 不误睡,什么也不影响,甚至会对苦口婆心劝他 的医生产生一种“虚张声势”的感觉,仍然我行我 素。持这种态度的人,是自己对自己不

11、负责任的 表现,是极端错误的,一定要予以避免。3、单纯依赖药物,不做综合治疗的误区。有人 认为,得了高血压后只要坚持长期、规则地服药 就准好,其实不然。因为高血压是多种因素综合 作用所造成的,其中包括不良的生活方式等。高 血压病病人发生并发症的原因除了血压升高外, 尚有其他许多因素,这些因素医学上称为“危险 因素”,如吸烟、酗酒、摄入食盐过多、体重超 重、血糖升高、血脂异常、缺乏运动和体育锻 炼、性格暴躁等。所以,药物治疗的同时也需要 采取综合措施,否则就不可能取得理想的治疗效 果。故治疗高血压除选择适当的药物外,特别还 要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4、以感觉估计高血压的误区。血压的高低与症状的多少

12、、 轻重并无平行关系。有的病人,特别是长期高血压病人, 由于对高血压产生了“适应”,即使血压明显升高,仍可不出 现任何感觉不适。误认为只要没有不适感觉,血压就一定 不高。还有相当一部分高血压病病人没有任何症状,甚至 血压很高也如此,但当血压下降后反感不适,此时只要使 降压速度减慢些,坚持一段时间其不适感会逐渐消失。所 以,有时血压降低也会出现头昏等不适,若不测量血压而 盲目地加量,反而不利,为此可能延误治疗,而此种现象 对病人的健康却潜在着严重的威胁,甚至导致并发症的发 生。为此,高血压病人应主动定期测量血压,如1周至2周 ,至少测量血压1次。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不能“凭着感 觉走”。当然,最

13、好是自己有个血压计,并学会自测血压, 这样既方便又能及时了解血压变化情况。5、走出长期服用一类药、每日一次的误区。有 的病人盲目长期服用一类降压药,服药只作为一 种生活习惯,任何药物长期服用都会降低疗效, 产生耐药性,并易产生药物副作用。同时,有不 少病人的血压往往需要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降压 机制的药物联合应用才能有效地降低其血压。 另 外,不同的病人应根据病程、年龄、个体差异、 脏器损害的有无以及程度等情况,选择适当的药 物加以治疗,千篇一律或长期服用一类药物是不 可取的。所以,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按照病 情需要及时选择和调整药物。6、走出血压降得越快、越低越好的误区。有的高血压 病病人一

14、味追求血压达到正常水平,甚至认为降压应 该是越快越好;越低越好。其实不然,一般来讲除高 血压急症(如高血压危象、高血压脑病等)外,其余 高血压病病人均宜平稳而逐步降压。因为,血压下降 过快、过低,不但会使病人出现头晕、乏力等体位性 低血压的不适症状,也称“脑贫血”,还极易发生缺血性 脑中风,甚至诱发脑出血,这种情况尤其在老年人为 甚。因为老年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硬化,此时偏高 的血压有利于心脑肾的血液供应,如果一味要求降到 正常水平,势必影响上述脏器的功能,反而得不偿 失。因此,降压治疗时必须要掌握住缓慢、平稳的原 则。7、走出睡前服降压药的误区。有的高血压病人,常将一天 的降压药放在睡前或仅

15、在临睡前服一次降压药,这种作法 是不科学的,也是危险的。因为当人入睡后,人体处于静 止状态,可使血压自然下降1020,称为血压昼夜节 律。而且以睡后2小时最为明显。倘若病人临睡前服了降压 药,两小时也正是药物的高浓度期,可导致血压明显下降 ,心、脑、肾等重要脏器供血不足,而使病人发生意外。 这种情况在老年人高血压病者表现尤甚,必须加以避免。 因此,高血压病病人降压药物应在晨起时服用,目的在于 控制上午血压增高的峰值,以及预防与血压骤升有关的心 脑血管意外事故的发生。对于长效降压药物也应选择晨起 一次服用为宜。所谓“两峰一谷”即是上午8-9点钟血压高 峰,下午2-4点血压高峰,晚上10点左右血压最低。所以要 避免在睡前服药。为了普及高血压防治知识及提高全民族健 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国家卫生部自1998年起 ,确定每年10月8日为全国高血压日,向社会 各界显示了控制高血压的决心和力度。相信, 在不久的将来,我国高血压病的防治工作一定 会收到满意的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