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 课件(人教版选修3)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6131926 上传时间:2018-06-22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2.5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1 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 课件(人教版选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3.1 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 课件(人教版选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3.1 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 课件(人教版选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3.1 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 课件(人教版选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3.1 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 课件(人教版选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3.1 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 课件(人教版选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1 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 课件(人教版选修3)(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节节 旅游景观观的审审美特征桂林是世界著名的风风景游览览城市,有着举举世无双的喀斯特地貌。这这里的山,平地拔起,千姿百态态;漓江的水,蜿蜒曲折,明洁洁如镜镜;山多有洞,洞幽景奇,瑰丽丽壮观观;洞中怪石,鬼斧神工,琳琅满满目,于是形成了“山清、水秀、洞奇、石美”的桂林“四绝绝”,而自古就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赞赞誉。新课学前预览激趣诱思激趣诱思漓江两岸的山峰挺拔,形态万千,江岸的堤坝上,终年碧绿的凤尾竹,似少女的裙裾,随风摇曳,婀娜多姿。最可爱的是山峰倒影,几分朦胧,几分清晰。江面渔舟几点,红帆数页,从山峰倒影的画面上流过,真有“分明看见青山顶,船在青山顶上行”的意境。百里漓江的每一处景致,

2、都是一幅典型的中国水墨画。上面材料中反映了旅游景观的哪些审美特征?课标展示 理解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 目标标定位1.知道旅游景观观的两大类审类审 美形态态,并理解 两者概念的区别别。 2.掌握自然景观观美的主要表现现,理解这这些审审 美特征的含义义。 3.了解古典园林、古建筑等的美学特征。 4.了解自然景观观中的人文景观观的作用。课标解读课标解读基础自主学习一、自然美 1概念:大自然中的自然物或_在不 同的条件下,呈现现出的_。 2表现现形式 (1)形象美:是指名山大川等自然景观观的 _和空间间形式的美,是旅游景观观最 显显著的特征。 (2)色彩美:颜颜色不同的_、土壤、_ 、植物等共同组组成

3、自然景观观的色彩图图案。自然现现象 审审美状态态总总体形态态岩石水体(3)动态美:飞瀑、流水使自然景观富有_。风吹林动、流水飘烟、飞禽走兽等也使自然景观展示出_。(4)朦胧美:_、雨、云、雾,以及晨曦、_,都使自然景观呈现出朦胧美。动动感动态动态 美烟暮霭霭思考1旅游景观观的自然美是如何形成的? 【提示】美感特征美感形成 形象美不同的地貌形态展示出不同的形象美感 色彩美是以色彩的冷暖等,以及它们的对比协 调组合关系表现出来的美感 动态美自然景观中的动态美,由波涛、飞瀑、 溪泉以及云雾飘动等引起 朦胧美自然景观透过某种朦胧模糊的形式含蓄 地表现出来,使欣赏者获得审美享受二、人工美1概念:能够吸引

4、人们旅游活动、反映古今人类创造的_和精神文明的事物所呈现出的_。物质质文明审审美状态态2表现形式类别组成审美内涵 古典园林由山、水、花木、建 筑四种基本要素组合 而成的综合艺术品_浓缩到有限 的空间内古建筑城池、_、陵墓 、_、楼阁、 桥、塔、民居等其形式美主要表现在 _、空间安排、 比例尺度、造型式样、 _等方面人造景物亭台楼阁、_、 寺庙等与自然景物形成一个 _,构成绚丽 多姿的风景美 名人轶事 民间传说给风景区增添了_,丰富了_大自然的美景宫宫殿 寺院序列组组合色彩装饰饰桥桥梁统统一的整体传传奇情趣审审美内涵2旅游景观的人工美是如何形成的? 【提示】 类型美感形成 古典园 林美园林是建筑

5、与艺术的结合,它追求的是诗情画 意的美感 古建筑 美通过立体和平面结构图,运用线、面、体在时 空间展开运动过程,给人以视觉的影响获得的 美感 民俗风 情美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由于历史条件、地理环境 的不同,所表现出来的观念、文化、民俗和风 情也是迥然不同的 雕塑艺 术美雕塑表现出纪念性、象征性、立体性等关系特 征图表导读 读读教材图图3.2“峨眉之秀”,完成下列问题问题 。 (1)自然景物中的亭台、楼阁阁等有何作用? (2)“峨眉天下秀”,从图图中看出,构成“秀” 的要素主要有哪些? (3)在风风景区往往流传传着民间传说间传说 ,有何意义义? 提示:(1)一是实实用,可供休息;二是具有审审美 意

6、义义。 (2)深谷、茂盛的植物、生有苔藓藓的岩石、潺潺 的溪流等。 (3)增加了传传奇情趣,丰富了审审美内涵。核心要点突破自然美说明备注形 象 美地貌是自然景观的构 景基础,不同的地貌 形态,展示出不同的 形象美。地貌是构景 的骨架,它决定了自 然界的总体形态和空 间形式说明备注色 彩 美色彩美是以色彩的冷 、暖等色调,以及它 们的对比、协调等组 合关系表现出来的形 式美。欣赏者对色彩 美的感受,既受到生 理因素的影响,也有 明显的地方、民族和 历史时代的特征说明备注动 态 美动态与静态是相对的, 静态有静态的美处,而 动态更有动态的妙处。 风动、水动、云动、雾 动都动人心弦。猿猴、 飞鸟、爬

7、虫、游鱼,增 添了大自然的美色说明备注朦 胧 美朦胧美指因对象隐 隐约约、半为感受 半为想象所产生的 美感。多由于光线 不足、烟雨飘忽、 不同空气层的波动 、水中倒影等形成 。景物若隐若现, 能引起观者许多遐 想自然界中朦胧美的 共同特征是虚实相 生,能够激发人们 的想象力,如烟雨 中的山水风光、云 蒸雾腾等知识拓展 听觉觉美 听觉觉美是自然美的主要表现现形式之一。学以致用 1读读下图图,回答(1)(3)题题。(1)关于图中瀑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瀑布位于我国的湖南省B该瀑布是我国最大的瀑布C该瀑布所在的山是断块山D该瀑布所在的山是我国的五岳名山之一(2)在适当的距离仰观瀑布,可欣赏到

8、的美有( ) 动态美 色彩美 形象美 朦胧美 听 觉美 A B C D (3)李白对庐山瀑布的描述“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 银河落九天”反映了该瀑布的( ) 色彩美 动态美 形象美 听觉美 朦 胧美 A B C D解析:第(1)题,庐山的三叠泉瀑布位于我国的 江西省,我国最大的瀑布是贵州的黄果树瀑布, 五岳是指泰山、华山、恒山、嵩山、衡山。第 (2)题,在适当的距离仰观瀑布,可兼收形、色 、声、动等美感。第(3)题,诗句中“飞、落” 反映了动态美;“银河”既体现了色彩美,又体 现了形象美。 答案:(1)C (2)B (3)C人工美定义指能够吸引人们旅游活动,反映古今人类创造的物 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9、的事物所呈现出的审美状态 表现 及举 例古建筑 美园林是建筑与艺术的结合,它追求的是诗 情画意,如苏州园林等古典园 林美古代建筑的结构美是通过立体和平面的构 图,运用线、面、体在时空间的展开运动 过程中给人们以视觉上的影响而获得美的 感受。我国的宫殿、庙观、陵寝往往使用 斗、拱,斗拱既承托屋檐重量,又有装饰 性能,还兼具抗震作用。又如中国的许多 庙宇建在环境幽静的山林之所,颇有超然 脱俗之感表现 及举 例民俗 风情 美不同的国家和民族由于历史条件、地 理环境不同,所表现出来的观念、文 化、民俗和风情也是迥然各异的。正 因为每个民族都有它特殊的历史传统 和风俗习惯,如独特的衣着服饰、音 乐舞蹈、

10、饮食起居、崇拜信仰、婚俗 节日等,才会对其他民族的旅游者产 生新奇的感受表现 及举 例书画艺 术美绘画是在二维空间范围内运用色彩、线条 和块面构成个性化形象的反映观赏图像、 表达人的审美感情的艺术。书法以汉字为 表现对象、以笔、墨、纸、砚“文房四宝 ”为表现工具,以流动的线条来传导人类 情感思绪的艺术,以法度、笔力、形美、 意境、气韵有机结合,体现出时代性和个 性化,如王羲之的兰亭序等 雕塑艺 术美雕塑表现出纪念性、象征性、立体性、装 饰性等美学特征,如著名的唐代雕刻昭 陵六骏、纪念性圆雕马踏匈奴等方法突破自然景观中人造景物的类型及作用知识拓展破解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是审美素质的主要组成部分,包

11、括感 受力、理解力和创造力三个方面,旅游景观的 欣赏方面,尤其需要的是感受力和理解力。 审美感受力主要依赖于人的视觉和听觉的接受 和判断能力。经常观赏一些名家的绘画和摄影 作品,对于提高审美感受力有重要影响。审美理解力形成和增强的主要途径是经验和知识的 积累。经常阅读前人的山水诗文,就可以极大地提 高审美理解力。例如,李白登临泰山南天门之后写 的诗:“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这些脍炙人口 的诗句,无疑会增加我们览胜时对博大壮观的风光 的理解。 审美创造力是一个高层次的话题,它主要表现在意 境的开拓和创设方面。历史上,南宋一批以书画家 为主的文人,在围绕杭州西湖的美术创作过程中, 开拓了一些为

12、多数人喜爱和能够引发美感共鸣的意 境,为“西湖十景”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学以致用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房屋是人类活动的产物,各式各样房屋的 出现,都是人类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结果。因 此,房屋与地理环境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各 地房屋建筑的不同,也构成了旅游资源的一大景 观。西南边陲的竹楼就是一个例子,在我国西南 崎岖的山林里,人们常会见到以竹子为主要材料 的独立楼房竹楼。竹楼的底层用二三十根柱子架空,四周敞开,可 圈养牲畜和放置农具杂物。楼层分堂屋、卧室、 廊和晒台四部分。堂屋中间有火塘,用来煮饭和 夜间照明。廊上常铺席设椅,供坐卧乘凉。 (1) 请解释西南边陲竹楼的结构特征与地理环境 的关系。 (2)从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看竹楼具有_ 美,属于建筑类中的_。解析:西南地区气候湿热,而高脚竹楼有防潮、 防洪、凉爽通风的作用。竹楼反映了自然与人文 的和谐,其独特的结构蕴涵着丰富的人工美。 答案:(1)房屋是人类活动的产物,各式各样的 房屋必然与地理环境相适应,西南自然环境气候 湿热,地处热带地区,多竹林分布,高脚竹楼建 筑形式起到防潮、防虫、防洪、凉爽通风的作用 以适应当地的湿热环境。 (2)人工 民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