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 1-3 道山亭记课件 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

上传人:琴**** 文档编号:46131121 上传时间:2018-06-22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2.3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设计】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 1-3 道山亭记课件 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创新设计】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 1-3 道山亭记课件 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创新设计】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 1-3 道山亭记课件 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创新设计】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 1-3 道山亭记课件 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创新设计】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 1-3 道山亭记课件 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创新设计】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 1-3 道山亭记课件 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设计】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 1-3 道山亭记课件 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很喜欢、很向往的一种状态,叫做安详。 常常抱怨旁人不理解自己的人糊涂了。人人都渴望理解,这正说明理解并不容易,被理解就更难。用无止无休的抱怨、辩论、大喊大叫去求得理解,更是只会把人吓跑。 不要过分地依赖语言。不要总是企图在语言上占上风。语言解不开的事实可以解开。语言解开了而事实没有解开的话,语言就会失去价值,甚至于只能添乱。动辄想到让事实说话的人比起动不动就想说倒一大片的人更安详。 安详属于强者,骄躁流露幼稚。安详属于智者,气急败坏显得可笑。安详属于有信心者,大吵大闹暴露了他其实没有多少底气。 安详也有被破坏的时候,喜怒哀乐都是人之常情。问题是,喜完了怒完了哀完了乐完了能不能及时回到安详状态

2、上来,如果动不动就闹腾,动不动就要拽住每一个人,论述自己的正确,如果要求自己的配偶自己的孩子自己的下属无休止地夸赞是多么多么的好,如果看到花没有按自己的意愿开、果没有按自己要求的尺寸长就伤心顿足,您应该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安详方能静观。观察方能判断。明断方能行动。有条有理,不慌不乱,如烹小鲜,庶几可以谈学问矣。 童年常听到一句俗话,形容一个人气急败坏为“急得抓蝎子”。如果您对,急什么?如果您差劲,越急越没有用。动不动摆出一副抓蝎子的样子,以为这种样子可以动人唬人,实属可叹可恶。红楼梦里的赵姨娘就是个动辄“抓蝎子”的人,我要以她为戒。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至少不必自己活得那么痛苦,也给旁人带来那

3、么多不快。修身名句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赏读:谁能不犯错误呢?犯了错误而能改正,没有比这更好的事情了。这句话表明,犯了错误并不可怕,关键是我们要善于认识和改正错误,并能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论语卫灵公赏读:有了过错还不改正,这便真叫错误了。这是孔子劝人改过的话。它所强调的是,人的一生难免会犯错误,但有了错误而不改正,就可能会铸成无法挽回的大错了。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 荀子修身赏读:见到好的品行,一定以认真的态度省察自己是否也具有;见到不好的品行,一定以忧惧的心情反省自身是否也存在。这句话提醒人们在与他人交往时,要注意以他人为镜

4、反观自身,通过他人身上的优点和缺点来认真省察自己。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论语子张赏读:君子的过错,如同日食月食一样是有目共睹的。有了错误,别人都会看见;错误改正了,大家都敬仰他。这说明君子善于知错就改。 知识卡片1作家作品曾巩(10191083),字子固,南丰人,北宋散文家、学者,“唐宋八大家”之一。理宗时追谥“文定”。曾巩的思想属儒学体系,他赞同孔孟的哲学观点,强调“仁”和“致诚”,认为只要按照“中庸之道”虚心自省、正诚修身就能认识世界和主宰世界。其文章对后世的影响也很大。南宋朱熹“爱其词严而理正,居尝诵习”。明代唐宋派散文家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

5、,清代的桐城派方苞、刘大木魁、姚鼐和钱鲁斯等人都把他的文章奉为圭臬。 著有元丰类稿。 熙宁十年(1077)春,曾巩授直龙图阁,移知福州,他的前任程师孟请他为道山亭作记,他就从山水环境、人文氛围和居民安乐入手,写了一篇记以展现程师孟治郡的种种业绩,并表达了对程师孟“抗其思于埃壒之外”的敬佩之情。这篇记就是道山亭记。该文记述乌石山风景,描写福州城貌,涉及风土民俗,是一篇传诵相当普遍的名作,道山亭亦借此名垂千古。2写作背景江西才子曾巩曾巩在唐宋八大家当中真是一道独特的风景。作为“唐宋八大家”最后一位的曾巩虽然不像其他几位大家那样名声显赫、光彩照人,但他以让人吃惊的执着和朴实同样写下了人生传奇。曾巩一

6、生很谦谨,他和介甫、东坡他们同为大文豪,名声却不如他们,这正显示出他的可爱,他的高尚。名声有无无所谓,关键是有好的文章流传于世间,何况,还有人仍然没有忘记他,不然怎么会把他列入八大家之中呢?曾巩要的是实在,他崇尚的是文以载道,赞同的是畜道德而能文章的人。 3审美视窗王安石是他的密友,他们常有文章往来。我们不妨记住这位政治家文学家对曾巩的评价吧:曾子文章众无有,水之江汉星之斗。 挟才乘气不媚柔,群儿谤伤均一口。 吾语群儿勿谤伤,岂有曾子终皇皇?借令不幸贱且死,后日犹为班与扬。预习作业1通假字“途” 道路“越” 越国 连词。华夏族统治的地区;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介词代词,在这;大概 句首词,不译

7、连续,接连 积累,重叠 劳累 用尽,穷尽 全,都 尽头 句中停顿是 建造 管理作 的人 表判断 定语后置标志 形容词作动词,改造;革新。优秀突出的技能。使动用法,使丰(宽敞)。名词作动词,取名、命名。(1)其路在闽者:_(2)为亭于其处:_(3)岂虚也哉:_(4)汉尝处其众江淮之间:_5文言句式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 判断句。省略句。6文白对照结构图示主旨归纳曾巩将福州的山险水恶、人文氛围和居民安乐,侃侃道来,写得纡徐和缓、儒雅醇厚,从而形象地表现出了福州特有的险恶地形,曲折地表达对程师孟治郡业绩的赞美,高度评价了程师孟的旷达脱俗,赞扬了程师孟身处险境而能坦然自若的胸襟。重点突破“至秦,开其

8、地,列于中国,始并为闽中郡。自粤之太末,与吴之豫章,为其通路。”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提示 此处介绍了“闽”的历史及其交通状况。“闽”原隶属于周朝,到秦朝时统归华夏,开始并为“闽中郡”,从越国的太末县到吴国的豫章郡,为它开通了道路。由此引出下文对陆路的描述。“其途或逆坂如缘纟亘 ,或垂崖如一发,或侧径钩出于不测之溪上,皆石芒峭发,择然后可投步。”这句话写了什么?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提示 此处形象地说明在山路上行走的艰险。这里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方法,生动地点明山路之险。“或逆坂如缘纟亘 ,或垂崖如一发,或侧径钩出于不测之溪上”这三个比喻句写出行走山间的艰险,令人提心吊胆,且四周是锋利的

9、峭壁,只能谨慎择步前行,可谓举步维艰。“水行其隙间,或衡缩蟉糅,或逆走旁射,其状若蚓结,若虫镂,其旋若轮,其激若矢。”这句话写了什么?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提示 这里写水流曲折多变的特点。因为山间多石头,水穿行其间,必受阻隔。有时水势曲折奔流,有时向旁边逆流喷射而出,“状若蚓结,若虫镂”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地突出水流曲折多变的特点。又连用两个比喻“其旋若轮,其激若矢”,突出水流旋转如车轮、激射如箭的特点。福州的山水如此险,但是恶吗?这样写有何好处?提示 作者写福州山水时,强调险而不恶,怪而不凶,景物给人的感觉是奇、险、美。山是静的,但作者以路衬山,把山写活了;水是静的,作者肆意点染

10、,给水赋予了生命。可以说,作者不仅写出了山水之“形”,也写出了山水之“神”。第2段从哪些方面来写福州城?各方面的特点是怎样的?提示 第2段文字从以下六个方面写了福州城的特点:地理位置位于闽中;地势平而广;地域风貌枕江面海;城市风貌路多,舟船交通便利;城市建筑居室巨丽,寺院特盛;整体形象三山鼎立,山上寺庙众多而奇美。 文本审美1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文章开头具体详尽地描绘闽地的险且远,山水险要,建筑不易;此处民居美、宫殿盛更是难得。难得而有成,说明此处政通人和,官员治理有方。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作者用迂回曲折的方式赞美了程公的政绩之高。2构思严谨朴实,文风纡徐和缓。文章前两段花了那么大

11、的篇幅铺写闽地的风景人文,并没有直接去歌颂程公的业绩,但已经“寓主观于客观”,将主旨散放于客观的铺张渲染中,这是本文构思的一大特色。3大量运用比喻、夸张和排比。写作迁移【角度】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题目:本文抓住闽地山水奇险的特征,采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式细加描摹。同时大量运用比喻、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全文用迂回曲折的方式赞颂了程师孟政绩之高。请你采用此写作方法,写一篇刻画人物的文章,800字左右。【示例】 父亲的泪水父亲是个地地道道的北方人,他拥有北方男人那高大魁梧的身形,线条明晰的轮廓和那股特有的硬朗之气。在我心中,父亲就像是一棵青松,无论是骄阳如火,还是雨雪纷纷,都那么高

12、大挺拔,坚韧不屈。他那宽宽的肩头和有力的大手永远是我最可靠最坚强的后盾。父亲是个真正的男子汉!我曾在日记中偷偷地写道。据母亲说,父亲是极少流泪的,当年,十几岁的父亲孤身一人去遥远的内蒙古下乡,漫漫黄沙,举目无亲,日子再苦再难,父亲都不曾流泪,父亲遭遇事故,身上大伤小伤十几处,疼痛难忍,夜不能寐,父亲从未说过一个“疼”字,从未叫过一声,默默地坚强地挺了过来。我的记忆中父亲只流过三次泪。第一次是我小时候,我因为饭后运动,得了“阑尾炎”进了医院,当时正值春节,医生都不在,无法及时手术。我疼得在床上打滚,涕泗横流,父亲到处联系大夫,终于把我送进了手术室,伴随着阵阵疼痛,我缓缓醒来,看到的是父亲那一双血

13、丝满布的眼睛和那鼻翼两侧微微发皱的皮肤,我知道,父亲哭了。年幼的我心中不禁一颤,我从未想过坚强的父亲会流泪,而且是为了我,鼻子一酸,泪水夺眶而出。在父亲轻轻为我拭去眼泪的同时,我深深地懂得了:父亲的心再坚强,我也永远是那其中最柔软的一处,永远是他的致命伤。第二次是4年前,奶奶病危,父亲在病床边守了一整夜。第二天当医生用崭新的白被单盖上奶奶的面容时,我有生以来第一次见到了父亲的泪水,那滚滚热泪瞬间滑落,布满了那已有些皱纹和雀斑的脸,母子情深,血浓于水,我体会着父亲心中那无尽的苦痛。还有一次,是为了母亲,那是一次很偶然的谈话,话语间我流露出对母亲种种苛责的不满。而父亲在安慰我的同时,也列数着母亲的好。我不知道是自己的哪一句话触动了父亲的心,他说,你妈这一辈子不容易呀!那泪水我真真切切地看到就在眼眶里打转。他又轻轻地说了一句:“咱俩一定得对她好。”这句话我是一生都不会忘记的,不善言辞的父亲用最平实的语言表达着自己的情感,那分明是一种相濡以沫的爱意。父亲是有泪不轻弹的,什么艰难困苦,大风大浪,都摧不垮父亲坚强的意志。而只有亲情与爱情,才能让我感受到父亲的细腻和温柔,父亲的三次泪水,是为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三个人母亲、妻子和女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