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学校课程设置探讨

上传人:n****m 文档编号:46129714 上传时间:2018-06-22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2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特殊教育学校课程设置探讨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特殊教育学校课程设置探讨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特殊教育学校课程设置探讨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特殊教育学校课程设置探讨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特殊教育学校课程设置探讨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特殊教育学校课程设置探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特殊教育学校课程设置探讨(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特殊教育学校课程设置探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朴永馨 E-mail:感谢邀请有机会来讨论特殊教育,向各位学习和请教。 声明:不是报告,而是发言;观点可以讨论; 是个人的认识、体会、经验,愿与各位分享、 交流,接受批评、质询、修正,以求促进有中 国特色的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中国自己的特 殊教育学科的形成,以利于中国特殊教育对建 立和谐社会做出贡献。一、明确与统一几个概念和观点特殊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目前多用狭义;实际 操作中主要是狭义中的三类(盲、聋、弱智); 课程有多种定义,目前较公认的是指教学的内容( 学科、活动等)、安排、进程与时限,包括大纲 和教材。是教学内容和进程的总合,是与目标、

2、手段等的辩证统一体。课程是学习内容、是教学 的基础;教学是传授学习内容的过程、是课程实 施的保证;没有课程就没有教学,没有教学课程 就不会产生影响。教什么和怎样教密切相连。学校培养目标的重要和依据学校培养目标是国家教育目的的体现,是学 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现在的理 想和未来的现实。国家教育目的学校培养目标课程及 教学目标学科、单元及每节课的目标 和任务制定培养目标的依据总的讲是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的要求 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的需求;国家发 展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科学、技术、经 济、文化和学科发展的需求; 学习者本身生存与发展的需求;个性与能力 发展的需求; 人们对社会需求与个体需求的

3、认识因各种原 因的不同而决定了培养目标的不同和发展 变化国外关于培养目标的理论 社会本位论;儿童本位论;教育无目的论日本在1947年学校教育法中规定,残疾人特殊教育学校 的目的与普通小学、中学相似,但教育目标还要“让残疾 儿童掌握各种知识技能,培养良好的态度和习惯,以克服 残疾带来的种种困难”。1971年公布的特殊教育学校“学习 指导要领”的教育目标中重申了“克服残疾带来的种种困难 ”。 挪威特殊教育的目的;1、保证每人尽可能高质量的生活;2 、保证教育训练适合儿童个体需要。 俄罗斯1993年后规定“特殊(矫正)教育机构在实现国家普 通教育机构目的的同时,解决特殊任务,矫正被教育者身 心发展中

4、的各种偏常,以心理-医学-教育手段形成补偿机 制,促进他们的社会适应及在社会中的融合”。对残疾和残疾人问题的重要思想和理论基础自有人类,就有残疾人。残疾,是人类发展进程中不可避免 要付出的一种社会代价。残疾人有人的尊严和权利,有参 与社会生活的愿望和能力,同样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做 好残疾人的工作,是关系到实现公民权利和解放,发展生 产力的重要问题。 由于残疾的影响和外界的障碍,使残疾人处于某种不利的地 位,正常作用的发挥受到限制。残疾人权利的实现和能力 的发挥,需要消除外界障碍,给予特别扶助。帮助他人, 特别是帮助残疾人,是对自我的完善和精神的升华,我们 要大力提倡和推动助残活动,发扬中华民

5、族助人为乐的传 统美德。 人道主义,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基本道德规范;人权保 障,是国家的责任。对残疾人这个困难群体给以帮助,是 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重要思想和理论基础(续)我们共产党人是以人类解放为最高宗旨,我们的社 会主义国家是以实现全体人民的富裕幸福为建设 的根本目的,更应尊重残疾人的公民权利和人格 尊严,保护他们不受侵害。同时,对这个特殊而 困难的群体还应给予特别的扶助,通过发展残疾 人事业,使他们的权利得到更好的实现,使他们 以平等的地位和均等的机会,参与社会生活和国 家建设,共享社会物质文化的成果。 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有赖于社会的帮助,也取决 于自身的奋斗。残疾人

6、要有求生存、图发展的志 气,要履行应尽义务。(摘自1998年10月18日人民日报刊载李岚清在中国残联三大的祝词)对残疾和残疾人的一个重要观点残疾人不管其残疾程度和发生时间,他首先是其生 活的社会的人,有普通人一样的本质和社会性; 残疾儿童是社会整个儿童的一个组成部分;有基 本的共性; 残疾人因其解剖和/或生理上群体和个体差异,有其 与普通人不同的特殊性(个性)。 要一分为二具体分析特殊性(第一性、第二性;负 面和正面影响等)、从发展变化(康复、补偿) 观点看特殊性,看到发展中内外因的作用。 二者是统一的、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不可过分强 调或片面忽视其中一个方面。二、中国特殊教育课程的简单回顾1

7、、新中国成立前特殊教育学校的课程:缺乏政府领导、没有纳入国家教育体系、 缺乏正规教育、无统一课程计划、各校随 意性很大 2、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的特殊教育学 校的课程:特殊教育纳入国家教育体系; 国家规定培养目标,方针、课程、学制等 ;对适合中国的特殊教育目标与课程的探 索3、改革开放后特殊教育课程的改革:与世界教育改革和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相适应的特殊教育课程改革和新的三类特 殊教育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 研制有中国特色特殊教育发展道路的探索建国初期“学习苏联”时注意中国自己的实际 1957年后有中国特色的中国教育方针的提出 1961年后适合中国实际的特殊教育学校目标 、教学计

8、划的提出 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1988年后有中国特色 特殊教育发展道路和方针的提出 21世纪课程改革后特殊教育的国际化与民族 化的进一步结合与中国特色的进一步形成 与发展中国特殊教育学校培养目标的发展1951年政务院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特殊教育学校纳入 国民教育体系; 1953年教育部设立盲哑教育处,7月27日在给西安市文教局 的复函中说:“盲哑小学除实施普通小学智育、体育、德 育、美育的基础教育外,在有条件的地方还需要给予盲哑 儿童职业技能的训练”。1954年5月13日给山东省教育厅 的复函中进一步提出,培养任务“除实施普通小学基础教 育(体、智、德、美)外,并培养其具有一定的职业技能 ,特

9、别是生产技能,使他们毕业后能就一定的职业”。 1957年4月25日教育部在办好盲童学校、聋哑学校的几点 指示中对盲、聋学校的基本任务规定为:“培养盲童和 聋哑儿童具有一定的文化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职业劳动 技能,并具有共产主义的道德品质,使他们成为积极的、 自觉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保卫者”1962年教育部制定全日制盲童(聋童)学校教学计划(草案)确定学校任 务是“必须在党的领导下,贯彻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 合的方针,通过学校教育与训练,力求弥补盲(聋)童的视(听)觉缺陷,使他 们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 者”。1984年7月27

10、日全日制八年制聋哑学校教学计划(征求意见稿)规 定的培养目标(任务)是:根据党的教育方针,针对聋哑学生生理、 心理特点,采取各种有效措施,补偿聋哑学生的听觉缺陷,形成和发 展他们的语言,使聋哑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成为热爱祖国、热爱社 会主热爱生活,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有初等文化程度和一定劳动技能 ,身心正常发展,适应社会生活的劳动者,并为他们继续接受各种形 式的教育和自学打下基础1987年1月15日国家教委印发全日制盲校小学教学计划(初稿)规 定培养目标(任务)是:“针对盲童生理缺陷,通过教育教学活动, 采取各种补偿措施,使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发展,为 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

11、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打 下初步基础。具体目标是(以下分德、智、体、美、劳具体规定)” 。1987年12月30日全日制弱智学校(班)教学计划(征求意见稿):认真贯彻德、智、 体、美全面发展的方针,从弱智儿童身体和智力特点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他们进行相应的 教育、教学和训练,有效地补偿其智力和适应行为的缺陷,为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 、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成为适应社会生活、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打下基础。1993年10月12日国家教委印发全日制聋校课程计划 (试行)规定 培养目标是:按照国家对义务教育的要求,对听力语言残疾学生实施 全面发展的基础教育,补偿生理心理缺陷,使他们在德、智、

12、体诸方 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发展,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进步的 文化知识、健康的体质和一定的生活能力、社会 交往能力,掌握初步 的劳动技能,为他们适应社会生活,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奠定基础。具体目标(按德、智、体、美、劳分别规定,略) 全日制盲校课程计划 (试行)为盲校规定培养目标为“盲校小学和 初中要按照国家对义务教育的要求,对视力残疾儿童、少年实施全面 的基础教育,补偿视觉缺陷,使他们在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 、主动地得到发展,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基本的文化知识,健 康的体质和一定的生活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及初步的劳动技能,为学 生适应社会生活、继续获取知识,成为社会

13、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奠 定基础”。(以下按小学、初中阶段的德、智、体、美、劳分别规定 ,略)1994年10月22日国家教委印发了 中度弱智儿童教育训练纲要(试行)规定教育训练的目的和任务为:通过适合其身心发展特点的 教育与训练,使他们在德、智、体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最大限度补偿其缺陷,使其掌握生活中实用的知识,形成 基本的实用能力和必要的良好习惯,为他们将来进入社会 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成为社会平等的公民打下基础。 全面发展任务是指使每个中度智力残疾学生在基本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 、初步文化知识、身心健康等方面都有适合其特点与水平的发展与进 步。 补偿缺陷任务是根据每个中度智力残疾学生的运动、

14、感知、言语、思维 、个性等方面的主要缺陷,采取各种教育训练措施,使其各方面的潜 在能力发展到尽可能高的水平,达到康复的最佳效果。 准备进入社会任务指培养中度智力残疾学生生活自理能力,与人友好相 处和参与社会生活能力,学会简单的劳动技能,培养劳动习惯,为其 成为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劳动者打下基础。确定教育训练纲要的原则根据中度智力残疾学生的特点,坚持贯彻思想性、科学性、 可接受性等与普通教育共性的原则外,还特别注意以下原则1、共性与个性统一的原则普通、轻度、中度智残儿童有共性,但在发 展程度和潜在可能性上有差别2、应用性原则知识、能力与习惯应是现实生活及未来劳动所需要的3、实践活动原则在实践

15、活动中学习,掌握知识和养成习惯4、补偿原则:教育训练内容及活动应有补偿功能缺陷、挖掘并发挥其潜能 ,促进康复和适应社会需要的作用5、弹性原则内容、进度和要求允许伊地方和学生情况不同分别安排和增减 教育训练内容分为:生活适应、活动训练、实用语酸(分年 级安排不同课时比例);区别对待、注意地方特点;不实 行留级、不考试,加强平时考核等。特殊教育学校暂行规程 (1998年12月2日教育部长一号令发布)特殊教育学校要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根据学生身心特点和需 要实施教育,为其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继续接受教育,成 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第四条) 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

16、爱劳动、 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具有良好的品德,养成文明 、礼貌、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掌握基础的文化科学知识 和基本技能,初步具有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的能力;掌握锻炼身体的基本方法,具有较好的个人卫生 习惯,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得到提高;具有健康的审美 情趣;掌握一定的日常生活、劳动、生产的知识和技能; 初步掌握补偿自身缺陷的基本方法,身心缺陷得到一定程 度的康复;初步树立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和维 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形成适应社会的基本能力。(第 五条)中国特殊教育学校培养目标的特点与普通教育比;特殊教育学校有与普通学校 相同的根本目标,又有为完成共同目标的 特殊目标与任务;二者是统一的; 与外国特殊教育比:我们把社会需要与个人 发展需要相结合,把二者统一起来,使二 者相辅相成。不能把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 对立。个人是社会的组成部分。关于补偿缺陷和发挥潜能有人认为“过去特殊教育着眼于补偿,注重补偿教育的落后 观念”,“过分强调补偿”,“一味关注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