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的利与弊辩论赛反方辩词

上传人:cjc****537 文档编号:46128638 上传时间:2018-06-22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77.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网络的利与弊辩论赛反方辩词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网络的利与弊辩论赛反方辩词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网络的利与弊辩论赛反方辩词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网络的利与弊辩论赛反方辩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络的利与弊辩论赛反方辩词(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不少中学生沉迷网络,甚至犯罪,不是弊大于利吗? 2、对方说上网可以查资料,但中学生上网就只是查资料吗?你对上网搜寻不良信息作如何 解释呢? 3、网络语言大量使用弱化中学生民族文化素质,网上错别字、病句随处可见,不能不令人 担忧。 5、请问对方辩友,你们上网究竟是为了干什么?难道仅仅是查资料,从来没去守望上灌水、 去 LOL 玩过吗? 6、有些中学生上网造成了犯罪等较严重的问题,对方怎么看? 7、据一项调查显示,不少的中学生成了小“网虫“,沉湎于网上,将 90%的时间用到网络游 戏上,做了网络的俘虏,为网络所累,痴迷于“网吧“、“聊天室“不能自拔。不仅耽误了学 习,甚至犯罪,这对方辩友又怎么

2、看呢? 8、许多中学生(80%)受网络不良影响而甚至犯罪,这不是上网弊大于利吗? 答:我想 质疑对方数据的真实性,从我们身边看起,我们学校有 40%的学生受网络不良影响吗? 9、既然上网可以学习,国家为何花费大量人力物力来完善教育机构? 10、上网抄作业又怎么看? 答:这是不对,但这仍是由于家长看护不严所致,也是因为个 人道德品质的问题,与中学生上网利弊无关,请问,如果学生想要抄作业,不上网不也可 以抄到吗? 11、网络是虚拟的世界吗?这不暗藏危机吗?正方:亲爱的主席,对方辩友们,你们好!既然对方辩友觉得上网是不好的,那么请问对 方辩友有哪一位没有上过网呢?既然要坚持自己的观点,就要带头!如果

3、对方辩友认为上 网不好的话,那为什么你们还要上网呢?我们小学生仅仅是针对找资料、学习这方面来上 网,难道这也有错吗? 反方:现在因为上网过度而引发的疾病并不少,像“上网综合征”等等,对方辩友对此又 如何解释呢? 2正方():诸如“上网综合征”等等疾病的确是有一些,但是,对方辩友,你们难道没 有上过网?你们上过网,又为什么没有得“上网综合征”呢?我们小学生还是有一点自制 力的,不会上网过度,因此,这类的疾病不会发生在我们身上! 反方:请问对方辩友,你们口口声声说上网是为了查资料,那么你们在网上用来查资料的 时间究竟占总时间的百分之几呢? 3正方:我们上网并不一定是去查一些资料,但是难道游戏就没有

4、好处了吗?不知对方辩 友是否玩过一款名为开心农场的游戏,在这款游戏里,你需要自己经营一个牧场。这 样从小培养我们的责任感,难道有弊处吗? 反方:如果过度沉迷这款游戏的话,不但会占用我们宝贵的学习时间,长时间上网还严重 影响我们的视力。这样的上网不但有坏处而且是弊大于利! 4正方:有人说:二十一世纪的人要掌握三种基本的生活技能“上网、开车和讲外语” 。 其三种缺一不可。 反方:对方辩友请你注意,我们可还是小学生,难道你现在开着汽车上路。交警会同意吗? 所以我们小学生的任务应该就是好好学习呀!这也有力地说明,小学生上网是弊大于利的。5正方:既然小学生上网弊大于利,那么为什么国家还要为什么要开设信息

5、技术课程教我 们小学生上网呢? 反方辩友:我们学习上网,是为了查找资料,网上学习。可是小学生上网都是在学习的吗?你们认为我们小学生能控制住自己而不去玩一些小游戏吗?许多小学生往往打着查找资料 的旗帜,去玩一些游戏,甚至做一些小学生不应该做的事。因此我方认为,小学生上网弊 大于利。 正:因为上网频繁引发的疾病的确有,但是,我们都上过网,为什么没有得“上网综 合征”呢?所以只要有一点自制力,这类疾病就不会发生在我们身上! 反:可是如果象你说的那么容易,就不会出现这么多的问题学生了。 正:上网可以增进我们与同学和父母之间的关系,据我所知有一个同学原来很讨厌与 家长沟通,但当家长知道了他的 QQ 号之

6、后,就悄悄加了他为好友与他谈谈心里话,谈论 网络知识,从此他与父母的关系变得融洽了。 反:可是目前,互联网上还存在一些不文明现象,如,发布虚假信息、传播淫秽和低俗信 息、散布垃圾邮件、传播不良视频等,这对我们纯洁的心灵是一种极大的玷污。据调查, 目前我国约有 4000 万未成年网民,其中网瘾少年就有 400 万,长此以往我们的国家还有什 么希望。我希望网络社会也能制定一个非常严厉的法规,谁传播不健康的信息就治他的罪。正:但网络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见识,让我们不再是井底之蛙。 反:但我更觉得网络像一张蜘蛛网,上网只有两种结果,要么被网缠住不可自拔,要么就是 将网撕破,可小学生不具备破网

7、的能力。 反方 1 网络是一个虚拟的空间,它的方便,快捷,灵活等多种优点,拓展了我们的知 识面,给予了我们遨游的空间,它的出现改变了我们的传统方式的思想方法,在我们的生 活中给予我们极大帮助,这一点我们反方无可否认。 但是,网络带来更多的则是 1.网络成 瘾带来心理和躯体疾病 2.使在校生学习成绩下降 3.引发社会难题等。 所以,我方认为网 络弊大于利。刚才正方谈到了网上教育,但网上教育不过是商家的夸大其词的炒作罢了。 不仅在中国,即使在美国权威杂志今日美国的调查表明:86%被调查的教师、图书管 理员以及电脑管理人员相信,孩子们使用因特网不会提高他们的课堂成绩。 从量上说,目前网络有三个难以解

8、决的问题:第一类是网上安全问题,主要是指黑客、 病毒和网上欺诈等;第二类是指传播色情暴力和仇恨的不良信息;第三类是形形色色的信 息污染和垃圾。就在刚刚过去的四分钟里,全球主要网站已经被黑客入侵了近 200 次,全 球互联网计算机可能已经被最新病毒感染了 170 万台次现实中,学生上网已带来了诸 多危害: 1.据一项调查显示,不少的学生成了小“网虫“,沉迷于网上,将 90%的时间用到网络游戏 上,做了网络的俘虏,为网络所累,痴迷于“网吧“、“聊天室“不能自拔。不仅耽误了学习, 甚至犯罪,据 2000 年 4 月广州日报报道,一名 15 岁的中学生为了“随心所欲“地上网 玩网络游戏,竟然杀害自己的

9、表姐,以达到占有她电脑的目的。 反方 2:下面我将系统地陈述中学生上网所造成的种种弊端: 1.网上的信息良莠 不齐,经常上网获取那些零散和不系统的知识,不但不会提高中学生的能力,反而会比以 往退化,而且还有不少中学生,因为无法处理过量的信息而患上“信息焦虑“等精神病。此 外,据英国的米德塞克斯大学的蒂姆莱贝教授统计,网上非学习信息有 47%与色情暴力有 关,一旦学生接触到这些信息,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2.由于网络对中学生具有无限吸引 力,所以导致很大一部分中学生沉溺于网络,从而患上“网络上瘾症“、“网络疏离症“等新型的精神性疾病,这些网虫们不要家人不要同学,脱离现实生活,完全是一群有着程序化

10、思维的类机器人。 3.网络语言的大量使用弱化中学生的民族文化素质。网络上以英语的 使用率和内容为最多,分别为 84%和 90%,网上的错别字、病句随处可见,学生们长期与 这种语言环境接触不能不令人担忧。反 3: 二辩: (是的,网络具有必要性,实用性和现实性。 )但是,网络同样拥有各种黑色阴 影。给大家举个网络游戏的例子吧! 沉迷网络游戏 危害身心健康成都某高校的一个大学生, 有这样一张作息时间表:1300,起床,吃中饭;1400,去网吧玩网络游戏;1700, 晚饭在网吧叫外卖;通宵练级,第二天早上 900 回宿舍休息 这位大学生几乎把所有的 空余时间都拿来打游戏,并开始拒绝参加同学聚会和活动

11、。大约两个月之后,他发现自己 思维跟不上同学的节奏,脑子里想的都是游戏里发生的事,遇到事情会首先用游戏中的规 则来考虑。他开始感到不适应现实生活,陷入了深深的焦虑之中。更有甚者,竟为了不被 父母盘查到自己玩网络游戏了的区区 5 万元,用“毒鼠强”将父母毒死。这就是四川射洪 青年胡安戈做的事。上网所造成的让人心寒。 反 4:网络虽有这样那样的好处,但上网所造成的种种弊端也让人心寒。 1. 造成精神颓废 2. 影响身心健康 3. 影响人际交往 4. 造成经济负担 5. 甚至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 6. 影响家庭,社会的稳定 所以,我方坚定认为,网络弊 大于利。反 4 总结:评委、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12、 今天,对方辩友罗列了大量的例子,不惜夸大其词地说中学生上网如何好,如何好!可 对中学生上网带来的一系列弊端轻描淡写,甚至像蜘蛛网一样轻轻的抹去!这种不尊重事 实,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或者说一叶障目的态度,的确无法令人恭维!同时,对今天辩论的 主体-中学生的特征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要知道人贵自知之呀!而更为关键的是今天对 方对这个“利弊“大小的比较始终没有一个标准,那你们的立论从何而来呢? 今天,我们本 着对自己作为中学生,对自己健康成长的追求来同对方一起探讨这个充满主观意想的话题。 无论是利大弊也好,还是弊大利也好,我们的最终目的难道不是趋利避害吗?认识到问题 的严重性,进而设法解决问题是我方今天立场的根本出发点。只有认识到目前网络的三大 问题,我们才能去追求让网络成为一方净土。法律制裁的无奈、道德规范的苍白技术限制 的落后无不令有识之士的内心感到忧虑和不安。看看那些地下网吧,看看那些中学生浏览 的网页界面,真可?quot;色情与垃圾齐飞,虚假共暴力一色“。桩桩事实告诉我们,中学生 上网不加以控制的话,怎么让社会相信我们是祖国美好的未来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贸易/财会 > 经济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