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互动活动有效性研究

上传人:cjc****537 文档编号:46125429 上传时间:2018-06-2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堂互动活动有效性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课堂互动活动有效性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课堂互动活动有效性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课堂互动活动有效性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课堂互动活动有效性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堂互动活动有效性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堂互动活动有效性研究(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 年 7 月第 25 卷第 4 期课堂互动活动有效性研究课堂互动活动有效性研究韩久建(安庆市教育局教育教学研究室,安徽安庆 246000)课堂互动活动是指教师为了更有效地解决某一个具体问题(特别是重点难点问题),或为了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加深理解和体验,而由教师精心设计的、利用一种能使学生主体更充分展示出来的互动形式进行的教学活动。课堂互动活动的常见形式有提问、辩论、讨论、表演、歌唱、制作、比赛、游戏等等。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由于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学的过程化、生活化、活动化,课堂互动教学形式在课堂教学中被广大教师接受并大量运用。但是,许多教师沉醉在互动活动

2、的热闹气氛中的同时,却很少思考互动活动教学形式的有效性有多大。国内有人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如有的国家课改实验区在总结经验时就提到活动的有效性问题,杭州市有关教育部门也看到课堂活动教学存在的诸多问题,但都没有进行专门研究,而且侧重于提出问题,对如何解决问题分析不够。本文尝试就这个方面进行探讨。一、课堂互动活动有效性的标准分析课堂互动活动的效果,可以分为高效、中效和低效。怎样判断课堂互动活动的有效性呢?从教学目的性上看,课堂互动活动不仅关注于结果,更侧重于过程,而且将过程本身也作为教学目的,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自己探究事物的意境,建构个体的独特意义;课堂互动活动不仅指向知识内容,而且指向能力的培养和

3、情意的体验、感悟、提升,课堂互动活动本身的统一性决定了其价值目标的整体性。从学习方式上看,课堂互动活动本质是主体间的互动和交往,“教师和学生都为教育活动所吸引,他们共同参与、合作、投入和创造相互交往的活动。”1特别是学生的主体性在课堂互动活动中得到充分张扬,进行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即使是少数学生参与的活动,也是代表全班并引起全班的互动。从课堂的组织要求上看,课堂互动活动是教师打破常规教学思路而事先精心设计的学习过程,由于参与的学生人数多,活动的过程复杂并且过程只能是生成性的而不可能完全预设,因此对教师和学生的组织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依据课堂互动活动的上述特征,我们认为,课堂互动活动有

4、效与否的判断标准是计划能否顺利实施(这是课堂互动活动有效性的先性条件)、参与主体是否真正互动(这是课堂互动活动有效性的最根本标志)、是否实现了一定的教学目标(这是课堂互动活动有效性的归宿,需注意的是,课堂互动活动实现的既可能是预期性的目标,也可能是新生成的合理目标)。二、课堂互动活动低效的原因实践中,课堂互动活动的低效性直接表现为或者是学生在互动活动中不动,对教师的要求反映较冷淡,或者是气氛虽然活跃,甚至教师和学生看起来都忙得不亦乐乎,但实际上学生的思维和情感体验没有深度,也没有时间让学生进行深层体验和思考。通过对这些低效的互动活动进行分析,我们把造成课堂互动活动低效的原因具体归结为以下几个方

5、面:一是低思维水平的互动活动。在这种课堂互动活动中,学生的思维或者几乎没有障碍,只需简单思考甚至不需要思考就能进行;或者对学生有一定难度,但答案是封闭的而不是开放性的,是唯一的而不是多元的,学生的思维只是在“是什么”层面上进行,所需要的思维能力是在书中找到答案。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参与活动的激情降低,活动的效果就不理想。有时,课堂互动活动虽有几种不同的形式和环节,但实质上后面课堂互动活动的目标和前面已经实现的目标相同,例如有的教师已经对学生讲解清楚一个问题的情况下,再让学生讨论这个问题,就只是重复前面已完成的教学内容和任务,学生新的收获不大。二是学生处于被动的互动活动。学生必须在课堂互动活动中

6、积极主动,才能获得过程中的思维和情感体验。学生处于被动的活动,本质上还是单向性的活动而不是互动性的活动。有的老师为了让课堂互动活动能更顺利实施或是为了显示出活动的高水平,故意将要进行的课堂互动活动事先排演好,而在课堂上却说是临时生成的活动,矫揉造作,但是,学生都知道老师已经指派了几个同学担任表演任务,自己只是活动的观众而已。学生在活动中找不到兴奋点,对活动不感兴趣,“互动”也就谈不上。三是形式结构存在障碍的互动活动。有的课堂互动活动由于活动形式专业性要求较高或过程较复杂,给学生的活动造成一定困难,学生不得不花较大的精力应对活动形式的需要,注意力发生转移,活动也就达不到理想的教育目标。另外,在一

7、节课中如果教师设计的课堂互动活动过多,学生一方面缺少思考和静心体验的时间,另一方面易产生兴奋疲倦,这也会大大降低活动的有效性。三、提高课堂互动活动有效性的设计策略在活动目标上必须有明确的指向性。课堂互动活动设计的指向性策略是指课堂互动活动的设计必须直接指向预设的具体教学目标,并且活动的程序紧紧围绕这个教学目标展开。活动结果虽然具有生成性和非预期性,但是活动的目标却可以事先预设,这是因为课堂互动活动本身就是在一定的需要和问题导向下产生的。同时,预设的课堂互动活动形式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指向性,那么,无法完全预设的活动过程就会失去明确的导向而走向随意和混乱,活动的实效性也可想而知。课堂互动活动目标的

8、确定,直接指向解决本课教学任务中的某一个具体的问题,一般来说是在为了解决重点、难点的时候采取课堂互动活动的教学形式辅助教学。也有的活动是为了更好地导入新课或向课后延伸。如果课堂互动活动设计所指向的目标价值不高,比如是为了解决一个学生不需进行活动就能解决的简单问题,或者仅仅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为活动而活动”,这样的课堂互动活动就可以不要。课堂互动活动的设计必须能够引起学生的参与动机,这就是课堂互动活动设计的动机性策略。课堂互动活动能否有效实施,关键在于学生的主体性参与。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活动的关键则在于学生的内在需要的动机是否激发。课堂互动活动要能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动机,教师在设计时就必须考虑以

9、下因素:一是课堂互动活动目标要求能给学生以生成性的空间,如果是生成性不大,学生的创造性就受到抑制,学生的能动性就不能很好激发。“目标是发展性的,代表施行中的道路。而非旅程中的终点。 ”2二是课堂互动活动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一般来讲,互动学生易接受外在影响,因此互动学生在教师的要求下参与课堂互动活动的积极性非常高。到了七年级以后,学生的独立性明显增强,对课堂互动活动有自己的判断和考虑,因此学生会对课堂互动活动做出有选择参与。实践表明,中学生对幼儿化的活动、对才艺展示类活动、对暴露内心世界的活动等因有所顾虑而不太感兴趣,而对展示思维水平类的课堂互动活动兴趣较高。三是课堂互动活动情境设计上

10、要体现新、奇、趣。 “以往的学习策略教学往往忽视了学生的情意因素在其中所起的作用,过多强调认知因素,割裂了认知因素与情意因素的和谐统一,致使在进行学习策略教学时缺乏动力支持,往往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3让课堂互动活动情境富有新、奇、趣,就能有效调动学生的情意因素。新就是要有新的内容新的形式,奇就要让活动有悬念和期待,使学生产生好奇心,趣就是课堂互动活动的形式要富于趣味性。在课堂互动活动形式和结构设计上,可采取简约性策略,它具体包含以下几层含义:第一,每一单个课堂互动活动的过程要简约清晰。如果活动过程复杂繁琐,则学生在活动时就不能很好地组织实施,而简约的过程则能让学生很快明白活动的规则、要求、程

11、序,活动也就能容易达到预期的效果。一般情况下,一个教学活动展示出由具体到抽象(对基础好的学生可达到再由抽象到具体)的过程就可以了。第二,活动形式要简约质朴。有的教师为了追求课堂气氛,喜欢设计繁华热闹的课堂互动活动形式,常造成活动形式对活动内容的负作用,学生或被形式所吸引而忘了活动本身的目的所在,或在热烈的氛围中产生浮躁心理而不能静下心来思考和体验,成为无“思”的活动。第三,课堂互动活动频率要简约适当。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反对教师的“满堂灌”并不是要代之以“满堂动” 。有的教师在公开教学课或评比课中为了体现新课改精神,把一堂课设计成由许多活动组成的过程,活动多达八、九个,结果学生只能走马观花,

12、活动时间不足,活动过程展开不充分。针对这种情况,有人在谈到课堂提问活动时就曾建议:“改进课堂提问的第一个技巧就是提出更少的问题”4。一般来说,一堂课内,教学互动活动较恰当的次数是三到四个。第四,相连的几个教学活动之间的关系要简约有序。一堂课内的几个教学活动之间呈现逐步递进的关系,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带给人探究的韵味,构成一个统一整体。如果各个活动各自为政,互不相关,则给人以杂乱之感。四、提高课堂互动活动有效性的实施策略再好的设计,不能有效实施,活动的效果必然大打折扣,好的实施策略则可以弥补设计的不足。课堂互动活动实施的好坏与其有效性成正相关系,课堂互动活动有效实施的策略正是使互动活动设计的蓝图

13、充分有效实现的有力保证。我们的老师很重视课堂互动活动的设计,却常常不注意如何有效实施,甚至认为教师只要提出活动要求就行了,至于怎么活动是学生自己的事。为了提高课堂互动活动的有效性,教师在课堂互动活动实施开始时,对活动规则的交待要清。向学生交待清楚活动的要求、程序和规则,是实施课堂互动活动的必要条件。有许多活动只是由于教师交待不太清楚,导致学生在有的环节上或者不知怎进行,或者学生自以为是地按自己的想法去做,结果使活动偏离了预定的目标。老师如何交待才能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清楚明了活动规则呢?如果是学生安静的环境并且活动规则简明,这时教师可以用口述的方式交待;当学生不太安静,或者规则比较多时,最好在

14、黑板上或媒体上展示出来,大多数情况下学生看时比听更清楚。教师要在活动实施过程中担负起组织者、促进者的责任。教师的主导地位在课堂互动活动上体现为活动的设计者和活动实施的组织者、促进者。有些教师潜意识中认为活动就是学生的活动,因此把教师自己摆在旁观者的地位上,静静地呆在一边等待活动结束。真正的课堂互动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是一个重要的参与者,教师的参与不仅是平等地参与到学生中去和学生一起平等地讨论、动手等,更重要的,教师要作为活动的组织者、促进者来参与活动。作为课堂互动活动的组织者,教师的任务有三:第一,采用一定的措施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第二,组织学生,并合理进行基本的分工,让学生既能整体参

15、与,又各司其职形成一个统一整体。 “划分合理的合作学习互动组,是成功进行互动组合作学习的前提。 ”5在组织学生特别是需要分组时,教师要注意不同学习基础、不同性格特殊性征、不同性别的学生的适当搭配组合;第三,为学生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必要的手段支持(如提供相关背景材料等)。作为课堂互动活动的促进者,教师的任务有二:第一,促进活动团体的稳定和团结。如在团体内有的学生表现欲不强,这就需要教师给予热情的激励和支持;有的学生表现欲太强,这就需要教师教会学生学会倾听和观察,以便给别的同学以机会,防止活动互动组内优等生的霸权垄断和学习成绩差等生的被边缘化,促进组内民主。第二,促进学生思维的提升。当学生在活动中

16、思维模糊时,教师要帮助学生找到思维的方向;当学生在活动中思维停滞于表层时,教师要激起学生深层追问,换个角度看问题;当学生活动偏离了活动目标甚至在无关重要的问题上纠缠时,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进行纠正;而当学生在预设目标和预设结果之外合理生成了新的目标和新的结果时,教师又要及时帮助学生总结和提升。在整个活动结束时的时候,教师一定要和学生一起对整个活动进行总结。许多教师以为只要学生在活动中积极参与就实现了教学目标,但实际上帮助学生提取活动中所蕴含的意义和价值至关重要,这就需要对活动进行总结。目前许多课堂互动活动之所以热热闹闹过场而收获不大,正是因为结束前没有进行必要的总结。教师在帮助学生总结时,最佳方法是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结论而不是包办代替。参考文献:1金生.理解与教育走向哲学解释学的教育哲学导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2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3李如密,王平.学习策略教学的有效策略探析J.中国教育学刊,2001(6).4王方林.何谓有效的课堂提问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2).5文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贸易/财会 > 经济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