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膨胀和意义归零

上传人:cjc****537 文档编号:46123939 上传时间:2018-06-2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0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符号膨胀和意义归零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符号膨胀和意义归零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符号膨胀和意义归零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符号膨胀和意义归零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符号膨胀和意义归零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符号膨胀和意义归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符号膨胀和意义归零(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张柠符号膨胀和意义归零符号膨胀和意义归零【内容提要】:本文立足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文艺生产和消费性质的变化,从商品交换和市场经济、文艺商品的“物质精神”双重属性的分析入手,力图阐明精神产品借助于“符号生产”而转化为商品的演变过程;并论证了文化商品分析转化为文化符号分析的必要性。同时指出,“诱惑机制就是符号生产的秘密”,符号生产操控体系,试图将人们的“欲望剩余”叙述成“需求”,并纳入自由主义经济体系而合法化,其结果是在符号的差异性基础上,强化身份的差异性。真正的民众文化实践,不是狭义的世俗经济学的表现形式,而是广义的普遍经济学的表现形式。【关键词】:市场、商品、文艺、符号、消费、身份。一、看得见的

2、手和看不见的手一、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 世俗社会经济学的前提是,古老国家权力(看得见的手)的神秘性被瓦解,公民通过契约关系,将有限权力交付给国家。国家成了维护公民幸福和实现欲望的机器。经济学认为,遵循自由市场规则(看不见的手)的交换,每一个人的“恶”,也就是欲望,能够得到最大的满足,从而实现全社会的“德”。这就是著名的“曼德维尔悖论”“私人恶德就是公众利益”。在蜜蜂的寓言中,这位荷兰经济学家曼德维尔,描写了一个充满恶行的蜜蜂王国的繁荣状况。有一天,邪恶的蜜蜂们突然觉悟,向上天祈求,让他们变得善良、正直、圣洁起来。上帝终于允诺了他们的请求,是它们变得“善良”了。结果,在这个蜜蜂王国里,一磅贬值

3、为一文,繁忙的酒店渺无人迹,不再有人订货,举国一片萧条景象。【1】曼德维尔所说的恶行,主要是指传统道德禁忌中人性的缺点:贪婪、奢侈、虚荣、自私。曼德维尔认为,如果禁止这些“恶行”,社会就不能进步,财富积累就会落空,整个社会就会陷入贫困状态,美德也就成了一句空话。如果让每一个人都充分地按照私利的原则去追求财富,才能总体上增加社会财富,才有繁荣。我们已经看到了亚当斯密“自利最大化”理论的雏形。亚当斯密认为:人们“所考虑的不是社会的利益,而是他自身的利益,但他对自身利益的研究自然会或者毋宁说必然会引导他选定最有利于社会的用途”,“在这场合,像在其他许多场合一样,它受着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导,去尽力达到

4、一个并非他本意想要达到的目的。”【2】更一般的表述就是:“总体收益的结果,有别于创造收益的个体意向。”西方经济学界认为,这是对经济思想最有智慧的贡献。如果将它换成曼德维尔的表述,就是“恶行产生了善的结果”。经济学认为,德行、善等理想人格,会限制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就是说,如果大家都像孔子的学生颜渊那样,“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那么,搞福利经济的念头就要落空;进而,仁者又如何能快乐起来呢?孔子晚年的生活,全靠那个既善于从政,又善于做生意的学生子贡支撑。所以,孔子把女儿嫁给那个懂鸟语、而且还有犯罪记录的怪才公冶长;将侄女许配给人生态度健康的南宫适,而没有将女儿和侄女嫁给他最喜欢的颜渊。孔子说,颜

5、渊的确很有德行,但太穷。太穷的人无疑不适合当女婿,只能当“道德楷模”。但孔子也不会将女儿嫁给一个只知道做生意的“威尼斯商人”。西方自由主义经济学,依赖那只“看不见的手”,看重“自利最大化”。但财富积累和分配,以及社会资源配置中的问题,并没有因此得到解决。1998 年诺贝尔经济奖获得者阿马蒂亚森说:“亚当斯密在他的任何著作中,都没有对自利的追求赋予一般意义上的优势。”他认为,西方当代经济学曲解了亚当斯密关于人类行为动机与市场之复杂关系的理论。亚当斯密“对悲惨现实的关注、他所强调的同情心、伦理考虑在人类行为中的作用,尤其是行为规范的使用,被人们忽略了”。【3】个人追求幸福的欲望是无边无际的。市场经

6、济的根本目的,不是无限制地满足人们的欲望,而是在资源匮乏前提下如何合理配置资源,同时也对“欲望满足”进行重新界定。因此,经济学一开始就不是一门算帐的学问,而是伦理学或者道德哲学的一个分支。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应当看作是从道德情操论内部产生出来的。事实上,古典经济学家一开始就将一个悖论摆在了我们面前道德主体的利他性和欲望主体的利己性之间的矛盾。近代以来,道德、审美等范畴,常常被视为文学性的表达,不能进入科学研究的视野,从而在制度层面上无法实施。这只能说明某种理论的逻辑本身有问题,而不是说道德和审美范畴不重要。在孔子那里,这些因素都是教育的基本内容。他试图通过诗歌和音乐教育,使人的内心能保持一种美好

7、的情感,进而达到“仁”的境界,使所有的人都“爱人而不忍自利”。审美在这里无疑承担了“中介”的角色。启蒙思想家席勒的审美理论与孔子也有近似之处。他认为,在传统强权暴力王国和近代理性法则王国的垄断下,人们可以寄希望于第三个王国,也就是文学艺术(审美)的“游戏王国”和“虚构王国”,认为这种“游戏”式的创造性冲动,能够使人摆脱权力和蒙昧的枷锁。文学(审美)因此成了一个重要的“中介”,通过它,最终指向的是人类的自由。【4】二、文艺的物质属性和精神属性二、文艺的物质属性和精神属性 市场概念有双重意义,第一是有形的“市场”,它是商品交换的载体或者机构,比如集市及其相关的设施,它构成了商品交换的雏形,可以称之

8、为“商品经济”。第二是无形的“市场”,它是一套人际交流的整合模式和资源配置的规则,实际上就是“市场经济”。这两种意义上的市场概念是一个矛盾统一体。如果没有第二种“市场”概念,市场经济就不可能成型,它就只能是商品交换或者叫“做买卖”。文艺也同样有双重意义,第一是物质意义上的文艺产品,它是一种特殊的商品,人们可以占有它、消费它。第二是这种产品形式之中所包含的精神属性,或者说是一套各种文学要素组合而成的、可以接受和交流的审美形式、艺术规则。没有后面这一点,文艺产品就只能是赤裸裸的商品。近代以来的经济学,将属于道德领域的“善”的问题,转化为法律和经济领域的程序合法性问题,由此增加了问题的可操作性。这种

9、可操作性,是在一种抽象的、普遍化的观念下展开的。这一抽象化观念就是市场经济的自动调节机制、公平竞争原则、人性化供求规律。这种抽象化的意识形态,仿佛已经成为了全球化的“普世原则”。于是,财富和精神产品都像货币一样高度集中化、一体化。于是,乡村屈服于城市、“原始状态”屈从与“文明状态”、东方屈从于西方。所有人都试图变成物质上和精神上的“资产者”。社会物质生产领域是如此,精神生产领域也是如此,即审美问题变成了快感消费问题,意义和价值问题,变成了意义和价值的复制和再生产问题。我们已经发现,在商品逻辑的支配下,文艺的双重属性即它的物质属性和精神属性,已经逐渐简化为单一的物质属性。就传统物品的生产而言,文

10、艺固然具有物质属性,也就是它的“使用价值”,文艺的“审美价值”正是包含在这种因原创性劳动而产生的产品形式之中的。当它由“物品”变成了“商品”的时候,当它由“审美劳动”变成“商品生产”的时候,当它由一种产生使用价值的劳动,转变为产生交换价值乃至剩余价值的劳动的时候,文艺作为一种特殊产品的使用价值(审美价值),就变得疑问重重,文艺产品的审美自足性正在逐步丧失。市场“抹去了一切向来令人敬畏的职业的灵光。把医生、律师、诗人和学者变成了它出钱招雇的雇佣劳动者。一切固定的古老的关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素被尊崇的观念和见解都被消除了,一切新形成的关系等不到固定下来就陈旧了。一切固定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一切神圣

11、的东西都被亵渎了。”【5】在交换价值(市场规律)支配的文化背景下,一切价值都在力图走向某种“无差异性”,以便成为一般交换的等价物。于是,所有的价值及其相关的词汇:自由、苦难、正义、美,都失去了它们应有的语义。在这种语义(词汇)逻辑与市场交换逻辑不断磨合的过程中,人们开始漠视使用价值(词汇应有的语义)。这就是商品价值的二重性:符号民主和价值危机。这就是今天文艺生产所面临的新课题。在文艺创作领域, “数量”代替了“质量”,发行量、点击率、上座率、收视率几乎成了评判文艺作品的唯一标准。复制品代替了原创品。消费替代了审美、思考和自我启蒙。对图像蒙太奇逻辑的狂热,替代了对历史逻辑的连续性关注。娱乐代替了

12、审美,一切都变成了娱乐。在现代科学技术的支持下,创造性的审美创造产品,不断地遭到稀释、拼贴、重组。人们在这种符号重新组合的游戏中狂欢。这就是服从市场“他律”原则的商品交换价值替代使用价值的结果。就文艺产品而言,它的认识价值、伦理价值、审美价值,全部被商品的交换价值所取代。与物质生产领域和商品再生产领域不同的是,在精神生产领域,这种替代的一个重要中介,就是将物品和商品变成符号,将“剥夺”变成“诱惑”,将“需求”变成“欲望”。供求关系的辩证法转化为“欲望和诱惑的辩证法”。这样,文艺产品的物质属性和精神属性的边界,完全消失在符号体系自身的游戏之中。三、符号商品及其诱惑机制三、符号商品及其诱惑机制 在

13、都市的各类媒介(新闻纸媒、电视节目、图书市场、网络、城市、街道、身体)中,我们每天都能够看到花样翻新的符号商品美女作家、少年作家、身体写作、“80 后”写作、网络文学、手机文学、“博客”日志、娱乐节目、真人秀、行为艺术、身体时尚这些文化商品充斥着文化消费市场。它试图用技术美学(工业美学)取代意义和价值。人们在被超量生产的“物”(包括文化商品)窒息的同时,既来不及仔细甄别这些蜂拥而至的文化商品的质量,也没有能力判别它的价值所在,从而被一种阅读消费的时尚所控制。在这里,新型文化商品,以它不断更新换代的新奇形式,以及数量上的迅速增殖,摧毁了人们的评判标准。文化产品(文学作品、绘画、音乐)变成符号商品

14、之后,它原有的意义系统(比如作品本身的美学形式和人文内容,或者说它的使用价值)被另一种东西(符号展示价值或商品交换价值)所替换。这给我们评价文化产品的价值带来了很多麻烦。一个常见的错误判断是:文化产品自身的美学价值还在那里,人们通过消费能够得到审美享受。他们误以为,物质生产是因,商品利润是果,从而忽略了“利润资本”逻辑对“生产创造”逻辑的置换和颠倒,更忽略了“符号诱惑”逻辑对“生产需求”逻辑的置换和颠倒。传统物质生产是建立在需求逻辑上的(物质需求物质),可以称之为理论的“前马克思时代”。现代商品生产是建立在利润逻辑上的(货币商品货币),可以称之为理论的“马克思时代”。而当代“符号商品”生产的诱

15、惑逻辑,显得更为特殊,它通过掮客般的广告、电视、网络等各种大众传播媒介,激起人的欲望,占有的欲望、趋同的欲望、安全的欲望等。同时,这种诱惑机制,将欲望“叙述成需求”,并成功地诱惑了人们的欲望。所以,符号生产逻辑,是通过诱惑(刺激欲望膨胀)来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欲望诱惑欲望),可以称之为理论的“后马克思时代”。鲍德里亚转述了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对交换价值体系谱系的描述1、前资本主义时代交换的只是剩余产品,大量的产品在商品领域之外。2、进入资本主义时代,整个生产都在交换之中。3、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将一切都变成商品,德行、爱情、良心、知识、美,都变成买卖的对象。鲍德里亚认为,针对第三阶段,马克思主义

16、依然采用第二阶段的术语商品、货币、剥削、利润、剩余价值进行商品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他们没有发现,或者说还没有面临“形式商品”向“形式符号”的转变,因而,无法完成从“商品政治经济学”向“符号政治经济学”的转变。与商品和剩余价值相比,符号并没有恶意,甚至显得很温和。但它比前者“更具极权主义”色彩。符号操控“利用符号能生产出意义和差异的能力,比起利用劳动力来更为根本。” 【6】诱惑就是符号生产的秘密,也就是当代文化商品的秘密。消费欲望是产生利润的前提,诱惑技巧就是新型生产技巧。什么最具有诱惑性呢?无疑是图像、声音和躯体的语言,以及能够再现这些语言的其他符号系统(比如文字)。而什么人最具有这种欲望符号的生产能力呢?获得资本和权力的传统文学艺术生产者,还有当代都市的新型符号生产者(比如网络、数码、影像、动漫等新型产业)。揭示这种利润逻辑和诱惑逻辑的生产和流通机制,是对文化商品进行价值评判的基本前提。问题在于,文化的符号生产及其利润逻辑,使得文化的真理价值(或者说生产价值和创造价值)处于昏死状态。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贸易/财会 > 经济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