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河源中国教育学会中英文实验学校2018年八年级语文下册29《诗词五首》讲学稿1(无答案)语文版

上传人:cjc****537 文档编号:46122107 上传时间:2018-06-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河源中国教育学会中英文实验学校2018年八年级语文下册29《诗词五首》讲学稿1(无答案)语文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广东省河源中国教育学会中英文实验学校2018年八年级语文下册29《诗词五首》讲学稿1(无答案)语文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广东省河源中国教育学会中英文实验学校2018年八年级语文下册29《诗词五首》讲学稿1(无答案)语文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广东省河源中国教育学会中英文实验学校2018年八年级语文下册29《诗词五首》讲学稿1(无答案)语文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广东省河源中国教育学会中英文实验学校2018年八年级语文下册29《诗词五首》讲学稿1(无答案)语文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河源中国教育学会中英文实验学校2018年八年级语文下册29《诗词五首》讲学稿1(无答案)语文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诗词五首诗词五首-归园田居归园田居望洞湖赠张丞相望洞湖赠张丞相终南别业终南别业 课型:新授(1)学习目的:学习目的:1、初读诗歌,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2、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相关链接:相关链接:1、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字元亮,名潜,世称靖节先生,因其宅边曾有五棵柳树, 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陶渊明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官僚家 庭。他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当时社会动乱不安,他有志不得展。做过小官, 由于不满官场的丑恶,弃官回乡,这时他四十一岁,从此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2、孟浩然(公元 689公元 740),本名浩,字浩然,号孟山

2、人。襄州襄阳(今湖北 襄樊)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 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隐士终身。曾隐居鹿门山。40 岁时,游 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一生经历比较简 单,他诗歌创作的题材也不宽。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 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他和王维并 称“王孟”,虽远不如王诗境界广阔,但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他们是山水田园诗派的 代表。有孟浩然集三卷,今编诗二卷。是唐代著名的田园隐逸派和山水行旅派诗人, 与王维并称为“王孟

3、”。其刚正志高,但仕途坎坷。开元二十五年张九龄招致幕府,后隐 居。3、王维(701 年761 年,一说 699 年761 年),汉族,唐朝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 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早年 信道,后期因社会打击彻底禅化。存诗 400 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 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与孟浩然合称“王孟”。苏轼评价其: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模块一:自主学习模块一:自主学习学习内容摘 记阅读知识链接,朗读课文,完成以下问题:1、小组内自由朗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边读句子边初步了

4、解课文意思,将有疑难的地方做上标记。2、全班齐读古诗。3、给下列加线的字注音。理荒秽( ) 道狭( ) 沾( ) 草盛( ) 荷锄归( )陲( )涵( ) 豆苗稀( )混( )模块二:交流研讨模块二:交流研讨济( ) 徒( ) 羡( ) 撼( 楫( )4、请划分诗歌的朗读节奏。(在书本上完成)5、归园田居中“草盛豆苗稀”中“盛”和“稀”的对比说明了什么?6、归园田居中“带月荷锄归”一句常为后世诗评家称道。请说出这一句的妙处。7、望洞湖赠张丞相联系全诗看,作者在“欲济无舟楫”一句中想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8、终南别业三四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各是哪个字?请结合诗意作简要分析。研讨内容摘 记内容一:小组成

5、员之间交换讲学稿,看看同学的答案与你的有什么不同。把你的修改意见在讲学稿上直接写(标注)下来。内容二:按照组长的分工,每位同学选择一个内容向全组同学进行交流。如有不同意见,请直接提出或质疑。模块三:巩固内化模块三:巩固内化模块四:当堂训练模块四:当堂训练1、陶渊明,名( ),字( ),( )时期诗人。归园田居叙述了诗人的( ),诗中( )、( )、( )达到了有机统一。2、下列对归园田居诗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交代劳动的地点、内容和豆苗的生长情况。B三、四两句写早出晚归,辛勤劳动。“荒秽”,各种杂草。C五、六两句承“荷锄归”,写回家穿草而行,露沾衣湿。D结尾两句抒情,“愿”指辛

6、勤耕种祈盼有个好收成。内容三:请组长组织,全组同学合作,讲一讲三首诗的写作特色,与同学们分享。学习任务摘 记任务一:反复朗诵古诗,尝试背诵。 任务二:尝试完成下面的习题。1、归园田居诗写了一件什么事?作者的“愿”指什么?2、终南别业中,请展开想象,体味“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中“穷”的表过效果。3、对归园田居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种豆南山下”平淡之语,“带月荷锄归”幽美之语,前实后虚,相互补衬,完美和谐。B“种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用语十分平淡自然,却将归隐生活的艰难写得极具体。C诗人以田园中最寻常的物象入诗,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营造的却是醇美的诗意。D以“衣沾”写躬耕的

7、艰辛,而归隐生活的乐趣远大于辛劳,故“不足惜”。4、望洞湖赠张丞相诗中的“太清”意思是 。5、下列对望洞湖赠张丞相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八月湖水平”写出了洞庭湖的水面平静。B“波撼岳阳城”描写了岳阳城摇摇欲坠的景象。C.后两联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愿望。D全诗委婉地表达了作者希望一展才华的政治抱负。6、下列对终南别业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二两句说,作者自己进入中年以后即开始厌倦尘俗,晚年就归隐于终南山边。B三四两句说,作者经常独自游山赏景。“每”即“常常”,“胜事”指山中美景。C五六两句写游山之趣:沿着溪水行至尽头,还可以坐下来看白云从岩岫间生起。D七八两句中说,作者偶遇山中“林叟”,与之谈笑言欢,竟不舍得让老人回家。7、“坐观垂钓者。”诗人巧为设喻,这里的“坐观者”指 ,“垂钓者”指 。8、赏析望洞湖赠张丞相诗句并体会加横线字的作用。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贸易/财会 > 经济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