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拿旧瓶装新酒--赵战勤新课改论文8页

上传人:cjc****537 文档编号:46119753 上传时间:2018-06-2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别拿旧瓶装新酒--赵战勤新课改论文8页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别拿旧瓶装新酒--赵战勤新课改论文8页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别拿旧瓶装新酒--赵战勤新课改论文8页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别拿旧瓶装新酒--赵战勤新课改论文8页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别拿旧瓶装新酒--赵战勤新课改论文8页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别拿旧瓶装新酒--赵战勤新课改论文8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别拿旧瓶装新酒--赵战勤新课改论文8页(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别 拿 旧 瓶 装 新 酒浅议旧理念束缚下的新课程改革赵战勤内容提要内容提要: :旧的课堂教学理念束缚了教师们的课改进程,作为一名小学教研员,我从自身教学实践经验出发,结合平时所教、所学、所读、所见、所闻、所感总结了一点心得体会,概括如下:一个核心理念、两种教学模式、三维目标、四个中心、五个地方观、六项应对策略。希望能给广大教师朋友带来一些帮助,并从旧的课堂理念中走出来。关键词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新理念、应对策略。正文正文: :教育是发展的,思想是流动的;课程是新的,课标也是新的。然而,我们却看到有很多教师的课堂教学仍是涛声依旧。原因在哪里呢?我认为关键是教师的理念没有

2、更新。课程、课标和教材制定得再好,教育工作的最终实施者教师仍然用旧的理念、旧的方法来研究新课改,甚至还有不少教师会灵活地将新课程老化,借以适应自己陈旧的理念、思路和看法,美其名曰:“新课程改革不适应我们学校的实际情况。”如此运用,新课程改革岂不是形同虚设?新课程标准从 2001 年颁布算起,已有九个年头了。新课堂伴随着课改实验在成长,成长历程中所散发出来的勃勃生机已是有目共睹,但是旧课堂理念束缚下的新苗苗也经历着重重磨难。请看下面一则真实的案例:时间:2010 年 09 月 27 日。地点: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县城乡寄宿制小学实验室。人物:从地区重点学校过来的两位优秀教师。事件:数学公开课。第一

3、位老师讲的是“笔算三位数乘以两位数”。它使用了几道脑筋急转弯导入新课,可惜他的题目有些偏难,台上绘声绘色,台下一片茫然毫无反应。他用了将近二十分钟讲解算理,然后是课堂练习,板演时竟没有一个学生举手,巡视一周,点名上去两个,还是表现不佳。索性再讲,直到下课铃声响起还没讲完。整个课堂没有小结,也没有布置作业,教师在一片慌乱嘈杂中收场。第二位老师讲的是五年级小数除法。整个课堂最少有二十五分钟在分析算理为什么要把小数除法转化为整数除法,怎样转化。无独有偶,这一位也是到下课还没讲完,她连课堂练习都没有安排。这两位老师的讲功确实是毋庸置疑的,分析得通俗易懂,条条有理。可是学生也是活生生的人,不是容器,“满

4、堂灌”式的教学法,他们到底能接受多少呢?我想,不管课程有多新,课标有多好,教材有多生动,只要我们的教学理念不变,我们的课堂教学不变,那么新课改就仍然举步维艰。作为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一名小学教研员, 我从自身教学实践经验出发,结合平时所教、所学、所读、所见、所闻、所感总结了一点心得体会如下,与广大教师和教研人员共榷: 一个核心理念一个核心理念一个核心理念即:一切为了学生的健康发展。新课程要求学校所有教学方略的制定,方式、方法的使用,都要以学生的健康发展为前提。如果以学生的近视率攀升、体质下降、心理欠缺、情感偏激、道德沉沦为代价,片面追求高分借以换取学校和老师的荣誉,那么这样的代价也太高昂了。请

5、看以下真实的数据:我国小学近视率达 15,高中已达 70。目前,近视至盲人数高达三十万。北京师范大学 2000 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小学生的心理异常比例为 16.4,严重心理问题行为比例是 4.2。武汉大学的心理调查显示小学生厌学随年级升高而上升,79的学生感到学习累,4050的学生对学习毫无兴趣,20的学生常借“头疼”或“肚子疼”等理由逃避学习。新课程抛弃了旧课程过于偏重知识传授、过于偏重学科本位的影响,强调健康发展观,主张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与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我们的教育事业不仅仅要教书育人,还肩负着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接班人的圣神使命

6、。学校的教育教学及一切课外实践活动,都要把目标锁定在能够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之上,有利于学生在学校获得今后走向社会所需要的基本生存能力。例如:自主学习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信息收集与处理的能力、学会办事的能力、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等。两种常见模式两种常见模式一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新课程强调“把课堂还给学生”和“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这就要求我们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先自学。学生自己能完成的任务,教师就不要代劳,教师只需做好引导者与参谋者的角色即可。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带着问题自学,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与同学合作,合作仍解决不了的,可以求助老师;某些典型的,有较多学生弄不明白

7、的问题,老师再进行点拨。“教”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教”应该言简意赅、恰到好处,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课堂练习,只有大量的练习才能验证是不是真的学会。有的老师习惯把练习留在课外,课外练习往往会有学生忘了写或者照抄别人的作业,或者找人代写作业,其质量和效果是不可信的。而且新课程一直在倡导给学生“减负”,从这个层面讲更不易布置大量课外作业。二少讲多练,自主探究。新课程主张课堂主要是给学生练习用的,而不是教师讲授用的;课堂应该是学生表现的舞台,教师的角色应该是导演,而不是演员或者自导自演;课堂应该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主探究、体验成功快乐的平台,而不是教师的“教案剧”。这就要求课堂教学时间应该严格控制

8、(讲授时间力争控制在十分钟以内),把更多时间留给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情感交流、道德提升三维目标三维目标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交融、互相促进。这个三维目标,并非简单地在教案本上来一个人为整合就行了。三维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目标,如果课堂教学只有单纯的知识传授、结论告知,那么三维目标只能是“纸上谈兵”。新课程倡导目标三维体现在课堂上的师生情感交流、气氛营造、课堂激励与评价、对知识产生过程的体验与探究上,三维目标不光要传授知识与技能,还要把知识与技能转化成正确价值取向驾驭下的智慧。四个中心四个中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以来,人们越来越关注课堂情境对于课堂质量的影响

9、,情境陶冶教学法更是响之又响。但是我们经过理性的考察不难发现:不少学校的相当一部分老师课堂教学气氛很不理想,有的拘谨呆板、有的冷淡紧张;有的为了控制课堂纪律而耗费十几分钟时间;也有的老师在上面教自己的课,学生在下面爱干什么干什么,别捣乱就行。如一位“很有经验”的老教师所说:“我是卖菜式教学,你爱买不买自便;我是放羊式管理,你爱吃不吃别跑”。新课程倡导优化教学情境,要坚持四个中心:一、要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要把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作为终极目标,包括引导主动质疑、激发学习兴趣、指导学习方法、适度帮助和优化教学资源等等。二要坚持以发展知识为中心。在引领学生弄懂所学知识意义的基

10、础上,从理解掌握知识到学会分析、比较、类比、归纳、综合等思维方法。三、要坚持以思维评价为中心。要求课堂教学评价与学生学习的真实情境相结合。目的是试图使学生的思维过程可以被暴露,力求培养学生自我监控的能力。四、要坚持以共同体为中心。这也是班级授课制的一大优势:课堂是师生共同生存的基本环境,每个个体都应当不同程度的受到关注,都应当有机会体验学习的成功快感。共同体中心强调团队意识,每个个体即为自己而学,也为集体而战。集体荣誉感本身是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对每个教育成员都产生潜移默化的持久的影响。四个中心有机构成、相互作用、相辅相成,共同放在课堂教学情境中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不可分割开来,片面强调某一个

11、中心。五个地方观五个地方观林华民老师在新课程下,我们怎样当老师一书中提出新课堂应当成为五个地方:一、课堂是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地方;二、课堂是师生情感交流、信息交流的地方;三、课堂是师生共同质疑、释疑、生疑的地方;四、课堂是学生个体表现、体验成功的地方;五、课堂是师生共同感悟做人道理的地方。他对新课堂的定位非常之准确,只要广大老师们能认真理解并把五个地方观真正融入到课堂教学当中去,相信大家都能成为主持课堂教学的能手。新课程改革迫切要求广大教师能够彻底放弃旧的“以教师教”为中心的模式真正的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五个地方观真正走进课堂。六项应对策略六项应对策略在教学实践中,有许多老师谈起新课改来头

12、头是道、滔滔不绝。可是一旦走进课堂,就又落到陈规旧俗当中去了。原因就是这些老师对新的课堂理念领悟不透彻,在实践中不知该如何取舍。有些人一面想着要改革,一面想着改革失败了成绩不理想,左右徘徊,举棋不定;也有些人面对新课改的浪潮,毫无反应坚守阵地,不思进取;也有些人过于激进,对传统教学理念方法一棒子打死,对新鲜的理念方法不问对错全盘吸收。过度保守和激进都是不可取的,我们应当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待新课改。改革的目的不在于求新也不在于摒旧,而是真正的把课堂教学重点转移到自主学习上来。我们备课的重点也不再是如何把课教好,而是如何让学习者主动积极地把知识和技能学会。为了帮助广大教师朋友,尤其是仍然在新旧课程交

13、替的夹缝中徘徊的朋友走出旧理念的阴影,我总结了如下六个应对策略:一是校长重视,引领方向。一是校长重视,引领方向。在一个学校,校长的教育理念、管理方式决定了教师队伍整体理念的方向性。在新课程背景下,校长要求教师的教学计划、教案设计和课堂教学体现新理念,那么教师就会向着这一方向努力;反之,校长对新课改不管不问,或者只问不管,那么长期习惯于旧课堂模式的老师们又怎会去主动的改革呢?二是参观学习,取长补短。是参观学习,取长补短。既包括到改革先进学校参观学习,也涵盖校内不同学段之间的参观学习;既容纳不同学校之间的教研成果交流,也倡导校内不同学科之间的互听互评。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每位教师都有或多或少

14、数的可鉴之处。三是不求完美,只求突破。三是不求完美,只求突破。有不少老师总感觉新课程改革是报纸书刊上写的,是领导讲话中谈的,不切实际离现实工作很远。任何新事物从陌生到熟悉再到推广都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只要我们不断创新、勇于尝试,新理念和新方法,总有一天新课程改革会在广大同仁的不懈努力下结出累累硕果。四是创设情境,激活课堂。四是创设情境,激活课堂。情境教学法遵循反映论原理,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具体生动的场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这也是解决广大边远农村地区上课睡大觉问题的最好办法。只有学生对课堂产生了兴趣和需要,才有真正的自主学习可言。根据小学儿童的心理特征可以创设如下一些教学情境:故事、游戏、形

15、象、实验、解决实际问题、解决新矛盾、学生提问老师等。五是课课反思,知不足而后进步。五是课课反思,知不足而后进步。坚持在教学实践中的理性反思,是新旧理念转变的关键。教学反思应涵盖如下内容:1、是否围绕了“一切为了学生的健康发展”这一核心理念。2、是否体现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和“少讲多练,自主探究”这两个模式。3、课堂教学目标,尤其是三维目标是否得以和谐体现。4、教学设计是否辩证统一了学习者、知识发展、思维评价和共同体这四个中心。5、五个地方观在实际课堂教学中体现如何。六是重视个体差异,走出标准课堂。六是重视个体差异,走出标准课堂。充分利用学生的“差异”资源,培养求异思维和独创精神。可以利用小

16、老师制、小组合作制、竞争教学法等方法,以利于教师有更多时间个别辅导,关注个体差异。便于发现在某些方面长于别人的小天才,也易于关爱在某些方面弱于别人的学困生。在中国的教坛上盛行了好多年的“满堂灌” 教学法到现在仍然有不小的市场,老师们是控制知识与信息的话语霸主,学生们只能被动的接受知识。“满堂灌”严重压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新课标经历了九年的推广,仍有那么多老师在拿旧瓶装新酒,拿“满堂灌”来统治学生,实在太不可思议了。希望通过这篇小文能给一线的广大教师朋友一点参考,警醒仰或帮助,也算是我为新课改尽了一份绵薄之力。主要参考书目林华民新课程下我们怎样当老师北京朝华出版社2010。陆志平、辜伟节课程改革教师读本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贸易/财会 > 经济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