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沌理论与管理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6117493 上传时间:2018-06-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混沌理论与管理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混沌理论与管理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混沌理论与管理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混沌理论与管理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混沌理论与管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混沌理论与管理(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混沌理论与管理混沌理论与管理王国锋混混沌沌理理论论 :是系统从有序突然变为无序状态的一种演化理论,是对确定性系统中出现的内在“随机过程”形成的途径、机制的研讨。 “相对论消除了关于绝对空间和时间的幻想; 量子力学则消除了关于可控测量过程的牛顿式的梦;而混沌则消除了拉普拉斯关于决定论式可预测的幻想。 ” 第一,就是未来无法确定。如果你某一天确定了,那是你撞上了。 第二,事物的发展是通过自我相似的秩序来实现的。看见云彩,知道他是云彩,看见一座山,就知道是一座山,凭什么?就是自我相似。这是混沌理论两个基本的概念。 混沌理论还有一个是发展人格,他有三个原则,一个是事物的发展总是向他阻力最小的方向运动。

2、第二个原则当事物改变方向的时候,他存在一些结构。 一 ,混沌理论( Chaos theory)是一种兼具质性思考与量化分析的方法,用以探讨动态系统中(如:人口移动、化学反应、气象变化、社会行为等)无法用单一的数据关系,而必须用整体、连续的数据关系才能加以解释及预测之行为。 二 ,混沌一词原指宇宙未形成之前的混乱状态,我国及古希腊哲学家对于宇宙之源起即持混沌论,主张宇宙是由混沌之初逐渐形成现今有条不紊的世界。在井然有序的宇宙中,西方自然科学家经过长期的探讨,逐一发现众多自然界中的规律,如大家耳熟能详的地心引力、杠杆原理、相对论等。这些自然规律都能用单一的数学公式加以描述,并可以依据此公式准确预测

3、物体的行径。 三 ,近半世纪以来,科学家发现许多自然现象即使可化为单纯的数学公式,但是其行径却无法加以预测。如气象学家Edward Lorenz 发现,简单的热对流现象居然能引起令人无法想象的气象变化,产生所谓的 蝴蝶效应 ,亦即某地下大雪,经追根究底却发现是受到几个月前远在异地的蝴蝶拍打翅膀产生气流所造成的。一九六年代,美国数学家 Stephen Smale 发现,某些物体的行径经过某种规则性的变化之后,随后的发展并无一定的轨迹可寻,呈现失序的混沌状态。 四,混沌现象起因于物体不断以某种规则复制前一阶段的运动状态,而产生无法预测的随机效果。所谓 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正是此一现象的最佳批注。具

4、体而言,混沌现象发生于易变动的物体或系统,该物体在行动之初极为单纯,但经过一定规则的连续变动之后,却产生始料所未及的后果,也就是混沌状态。但是此种混沌状态不同于一般杂乱无章的的混乱状况,此一混沌现象经过长期及完整分析之后,可以从中理出某种规则出来。混沌现象虽然最先用于解释自然界,但是在人文及社会领域中因为事物之间相互牵引,混沌现象尤为多见。如股票市场的起伏、人生的平坦曲折、教育的复杂过程。 五,混沌理论在教育行政、课程与教学、教育研究、教育测验等方面已经有些许应用的例子。由于教育的对象是人,人是随时变动起伏的个体,而教育的过程基本上依循一定的准则,并历经长期的互动,因此,相当符合混沌理论的架构

5、。也因此,依据混沌理论,教育系统容易产生无法预期的结果。此一结果可能是正面的,也有可能是负面的。不论是正面或是负面的,重要的是,教育的成效或教育的研究除了短期的观察之外,更应该累积长期数据,从中分析出可能的脉络出来,以增加教育效果的可预测性,并运用其扩大教育效果。 六,过去决策基础的三个主要假定和三个新的现实 根据混沌理论,格拉斯提出,过去作为决策基础的三个主要假定已经不再成立。这些假定是: 假定 1:企业是一个 “说到做到”的封闭系统。外界对企业决定采取的行动没有多大干扰。 假定 2:经营环境是稳定的。管理者能够充分把握经营环境,从而制定出详尽具体的战略。 假定 3:管理者对事件的因果关系有

6、着足够的认识。他们能够顺藤摸瓜,找出每一事件将会导致的变化。 在格拉斯看来,这些旧的假定已经被三个新的现实所代替: 现实 1:企业是复杂的 “开放”系统,既影响着其所处的环境,又在很大程度上受环境的影响。这意味着,企业的行动可能无法达到它所预期的结果。 现实 2:环境是瞬息万变的(不断创造着机会和威胁) 。高层管理者不能指望制定出在付诸实施时仍完全有效的详尽战略。 现实 3:作为传统决策理论基础的简单线性因果关系模型已经失灵。因此,各种事件的后果是无法预料的西子美发网 空气净化器 发型图片 以上是混沌理论的相关内容以上是混沌理论的相关内容“可重复性”是现代性标准,而混沌思维是后现代性标准,

7、而“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的观点和西蒙的“有限理性”假设已经基本上成了共识但是,混沌不等于模糊,更不是糊涂,混沌理论的提出是希望从混沌现象中找出其中的“隐秩序”。比如,虽然说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但是我们决不会将树叶说成是石头,这说明在所有的树叶中必定隐藏着我们都已认可的某些共同的东西,或称为规律,虽然其中的规律我们暂时未必能准确地表达出来,但必定是存在的,否则就会陷入不可知论。目前在混沌理论的研究方面处于前列的应该是美国圣菲(Santa Fa)研究所(www.santafa.edu),由约翰霍兰(John H.Holland)提出的“复杂适应性系统”(CAS)和“基于主体的模型”,

8、可能算是混沌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了。(具体内容参见隐秩序适应性造就复杂性和涌现从混沌到有序,两本书都是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的,分别是 2000 年和 2001 年版)。而将这些成果应用于管理理论的主要有肖纳布朗(Shona Brown)和凯瑟琳艾森哈特(Kathleen Eisenhardt)的“混沌边际”学说,以及詹森(Felix Janszen)的“动态商业建模”(DBM)方法。(详见创新时代,云南大学出版社,2002 年1 月版)混沌理论的提出实际上标志着科学研究和管理研究出现了走向融合的趋势,前者是研究系统运行的规律,后者是研究组织运行的规律,而组织本身就是系统的一种类型,因此管理学者将系

9、统研究的成果引入管理理论的研究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只是目前混沌理论的研究成果还不能满足组织系统研究的需要。当前混沌理论研究的前沿领域是复杂适应系统(CAS),CAS 是由大量主动性元素(active element)组成,这些元素借用经济学中的主体(agent)一词进行描述,而主体的行为是由一组规则决定的,CAS 就是由用规则描述的、相互作用的主体组成的系统。任何主体在适应性上所做的努力就是要去适应别的适应性主体,这个特征是 CAS 生成的复杂动态模式的主要根源。(约翰霍兰:隐秩序适应性造就复杂性,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0 年 8 月版)要将这样的研究成果应用于管理理论至少存在两个方面的制

10、约:一个是技术方面的,一个是前提假设方面的。前者约翰霍兰自己意识到了,他说:“我们相信存在一些一般原理,能加深我们对所有复杂适应系统的认识。目前我们还只能看到这些原理的部分片段,而且注重点也随时间在改变,但是我们能看到大体轮廓,也能做一些有用的推测。”(隐秩序,第 159 页)但是,前提假设方面的缺陷不知是研究者没有意识到还是超出了他的研究范围,因为要将复杂适应系统应用于社会组织系统在研究前提上存在先天缺陷,CAS 的研究是建立在“刺激反应”规则基础上的,也就是说复杂适应系统的动力来源于主体对环境刺激所做的反应,系统的目标和结果是对环境和适应。而“刺激反应”动力只是社会组织系统的动力来源之一,社会组织的另一个动力来源于组织主体内在的“主动追求”,现在我们都知道一个组织的发展动力绝对不只是对环境的被动适应,而是越来越受到组织“愿景”的驱动,因此,如果要将 CAS 的研究成果应用于管理理论不能不注意到这个约束条件。实际上,我国系统科学的奠基人钱学森对此早有察觉,他在对系统进行分类时就意识到了复杂适应系统的局限性,而将社会组织系统定义为“复杂巨系统”,只是到目前为止对复杂巨系统的研究我们还没看到突破性的成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