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惠东县白花镇第一中学2018年八年级物理下册《6.3重力》教学设计粤教沪版

上传人:cjc****537 文档编号:46105339 上传时间:2018-06-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惠东县白花镇第一中学2018年八年级物理下册《6.3重力》教学设计粤教沪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广东省惠东县白花镇第一中学2018年八年级物理下册《6.3重力》教学设计粤教沪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广东省惠东县白花镇第一中学2018年八年级物理下册《6.3重力》教学设计粤教沪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广东省惠东县白花镇第一中学2018年八年级物理下册《6.3重力》教学设计粤教沪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广东省惠东县白花镇第一中学2018年八年级物理下册《6.3重力》教学设计粤教沪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惠东县白花镇第一中学2018年八年级物理下册《6.3重力》教学设计粤教沪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惠东县白花镇第一中学2018年八年级物理下册《6.3重力》教学设计粤教沪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6.36.3 重力重力一、学情分析: 1、 在学习本课之前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生活体验,掌握压力和压强的有关知识,多种物理研究方法,具备一 定的实验探究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2、学习者对即将学习的内容已经具备的水平: 本节课所涉及的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使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生活体验,进而使学生由 对生活现象的初步了解,通过实验探究,观察现象,逻辑推断,最后上升为理论认识。有 效的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材分析 重力是第六章第三节的一个重点内容,位于教材第 1217 页。本节是在前一节学过的 力的一般知识的基础上,利用这些知识来研究最常见的一种力重力教材中先通过

2、学 生熟悉的例子使学生认识了重力的存在,然后通过学生的探究实验,研究物体所受重力的 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用在坐标上作图的方法得出了重力跟质量的关系,这种做法思路简 捷学生容易掌握,同时学会了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一种方法图象法关于 重力的方向,教材中首先说明用线将物体悬挂起来后物体静止时线的方向就是重力的方向, 这个方向叫竖直方向,所以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并通过想想议议让学生明白竖直向 下的“下”指的是什么通过实际的例子说明竖直向下的重力方向在实际中的应用,培养 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和能力最后告诉学生地球吸引物体的每一部分,但物 体受到的重力可以认为是集中在一个点上,这个点叫物

3、体的重心,渗透了“等效法”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什么叫重力,了解重力产生的原因。 知道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了解重力的方向和重力的作用点。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了解重力和质量的关系培养一定的实验能力,利用数学模型解决物理问题的能 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物理道理的兴趣,提高学生辩证的分析物理知识的意识。 四、重点、难点分析 1“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和 g 值有关”是本节的重点,g 值恒定是有条件的。 2探究“重力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的过程是本节难点。 3重心。 五、教学资源 1 学生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钩码、橡皮泥、线、小球、铁架台等 2 演示器

4、材:重物一个,沙箱一个,筷子一支 3 课件:瀑布、跳伞、水力发电站、飞船升空等视频资料及练习 4 多媒体教学设备一套:可供实物投影、放像、课件播放等。六、设计思路 通过对实际的现象的观察,在教师引导下进行分析讨论,找出其共同原因是地球对物 体的吸引作用,从而引出重力概念;指导学生经历重力的大小和方向的探究活动,得出重力大小与质量成正比及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的结论;通过联系实际,知道重力方向的实际 应用;引导学生观察被举高物体能对其他物体“工作”,感受重力势能的存在。 学生的探究活动可安排组内合作,组间竞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七、教学方法 探究法、引导发现法、阅读指导法、直观演示法和

5、讲解法。引导发现法属于启发式教 学,本课将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和发现物理规律。直观演 示法就是:通过插图、实验、模型、投影、多媒体课件等直观教学手段,使物理情景具体 化、形象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知识由具体感知向抽象思维的转化。这两 种教学方法配合使用,加上指导学生阅读和教师精确的讲解,严密的推理,将达到教学方 法的优化组合。 八、教学策略 (1)通过观察实验,关注学生在观察操作、现象等活动中的主动参与程度与合作交流意识, 及时给与鼓励、强化、指导和矫正。 (2)通过实验探究“重力的大小和质量的关系”,给学生机会,在自然放松的状态下,将 思维充分发散,揭示

6、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过程,并反馈了班级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使老师可以及时诊断学情,调查教学。 九、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点 评引入新课 观察教材三幅图的视频课件, 然后学生再亲手操作,观察重 物下落。 提问:这些现象有何共同原因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引出 重力课题观察现象,思考。(小组讨论后)回答问题, 得出都重物受地球的吸引的 共同点。 学生(争第一)回答(下同) 。通过观察实际现象创设情 境加深学生对重物下落原 因的认识 ,激发学生兴趣, 引发求知欲。学生回答问题时“由于 地 球的吸引”一般来讲会回 答出的 。关于重力并不 熟悉。讲授新课 1、 关于重力 根据

7、以上分析教师板书重力概 念 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 体受到的力 强调指出重力的产生是由于地 球的吸引但重力并不等于吸引 力。 物体受到的重力也叫物重,物 重可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提问:如何测出物重?测重力时测力计要竖直搞清重力不是吸引力学生回答:将物体挂在弹簧 测力计下,读出示数 学生活动,测出重物的重力让学生自行复习弹簧测力 计的使用并测量物重,同 时感知重力的方向。提高 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 力。知识总结:重力的概念需由教 师给出,测物重则让学生自行 操作。教师可强调测力计要竖 直,至于为什么,告诉学生与 下面要学习的重力方向有关2、探究影响物重大小的因素 (1)提出猜想 提问:物体所受

8、重力的大小究 竟与哪些因素有关(2)设计实验指导学生对实验方案进一步修 正 (3)进行实验、收集证据、 得出结论 板书结论:物体所受重力的大 小与形状无关,与它的质量成 正比。 关系式:G=mgg=9.8N/Kg 强调 g 值要记住,要知道其物 理含义 投影练习,熟悉公式 (4)交流与评价 对学生的探究结果给予一定的 评价 知识总结 探究是学习物理的重要方法, 在探究中体验成功快乐,能更 好的掌握知识测出的学生(争第一)让老 师检查。表扬争第一的组。学生进行猜想。 猜想 1:可能与物体的形状 有关/无关 猜想 2:可能与物体的质量 有关根据所提供的器材讨论制定 最佳实验方案进行实验,验证自己的

9、猜想 是否正确小组讨论,学生代表回答回 答得出的结论。叙述 g 的物理意义利用公式进行计算小组交流探究结果个人及小组的竞争第一, 活跃课堂气氛,激活学生 思维,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进行猜 想的能力,发动学生广泛 猜想,若猜想因素较多, 可采用复式教学,分小组 分别对不同因素进行验证教材列举的两个因素已给 出研究方案,若学生提出 其他可行的实验方案,应 给予表扬。探究物重与质量关系时应 注意数据表的填写和充分 发挥在教学中的作用。 对与各组的答案可能不同 不能简单的判断其对错, 而应引导学生讨论原因让学生学会总结实验结果, 并加强相互交流,相互改 进3、重力的方向 通过将重物系在铁

10、架台上演示 课本图 6-25 实验,让学生明观察实验,体验竖直方向是 与水平面垂直,与斜面不垂 直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确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总是竖 直向下的。 提问:测物重时测力计为何要 竖直? 用线提起重物,此时的线称为 重垂线,提问:在实际中有何 应用? 知识应用思考:能否应用重垂 线来检验水平,课后思考设计 一利用重垂线来检验水平的工 具,想想重垂线还有哪些应用。学生回答,其余同学补充。学生讨论后回答知道学习物理非常有用。将物理学习从课堂延伸到 课外。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 学生的兴趣。深刻体会学习物理知识的 重要性4 物体的重心 提问:力有三要素,那么重力 的三要素是重力的大小,方向,

11、 作用点,思考:重力的作用点 在物体的什么地方? 小结: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 这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讲解: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与 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重心的 确定。介绍悬挂法测量物体的 重心 模拟演示:悬挂法测量物体的 重心。教师:大家一起来说说看在生 活中,重心改变对我们带来什 么样的影响学生讨论后回答学生回答,其余同学补充观察现象,思考请学生看课本 P15 “信息浏览” ,放映“神州五号”升空和人 类登上月球的情景片段。本课小结(略)。布置作业 请学生课后探讨课本第 17 页 作业中的 15 题。观看录象,激发求知欲。学生回答本节课学到的知识。通过看书、观看录象了解 人类征服自然的科技成就,

12、 加深对重力的理解。激发 求知欲和探索自然的兴趣。十、课后反思 本节课采用了“创设情境,诱思探究”的教学模式,用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用诱 思探究,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努力培养他们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课题引入中,以众多的事例、图景创设学习情景,勇于激发学生兴趣、点燃思维火花, 使学生以积极态度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在重力方向教学中,设置实验情境,让学生在一个 和谐、科学的氛围中感受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在课堂中构建了“变教为诱”,“以 诱达思”的教学意场。使教与学和谐一致,激发学习动机,从而有效的提高教学效果。 2 引导探究。 力图避免“灌输”式教学,每个结论尽可能让

13、学生自己得出,使教学过程成为在教师组织、 引导下的探究过程。在重力大小教学中,教师设置疑问,引导猜想,自然引出课本中的探 究活动,留出思维空间,由学生自主讨论,设计实验,安排实验步骤,进行实验研究,培 养学生大胆探究的能力和习惯,这是新课程标准的一大显著特点。 3 启发诱导学生全身心投入教学过程。 (1)鼓励学生动口说。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从日常生活中观察开始的,在本节课中对力 的方向,通过观看、联想,以生活感受而动口说,使他们热情高涨的参与师生间的 共同讨论,这不仅是传授知识的需要,也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引导学生动手做。让学生动手检查桌腿是否竖直,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激发兴趣, 培

14、养能力。 4 课堂与课外紧密结合,重视知识的课外延伸 作为本节课的课外延伸,课后布置了设计制作检验水平的工具,作为课外实践活动,不但 起到巩固课内知识,而且可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又能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活动和能力。 课后练习 1下列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个力可能有两个施力物体 B不存在不受力的物体 C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其运动状态未必改变 D物体发生形变时,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2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有力作用在物体上,其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B力是使物体产生形变的原因 C力的三要素相同,作用效果一定相同 D一对互相平衡的力一定是相同性质的力 3关于物体的重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B任何物体的重心都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C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其重心位置一定改变 D物体放置的位置发生改变重心对物体的位置不会改变 4放在桌上的书本,受到支持力的作用,其受力物体是_,施力物体是_;同 时,书对桌面的压力,其受力物体是_,施力物体是_。由此可见,一个物体既 是_,又是_。 5下列各种力:(1)重力(2)拉力(3)支持力(4)弹力(5)浮力(6)摩擦力(7)动力(8)推力。属 于按力的性质分类的是_,属于按作用效果分类的是_(用序号填写)。6重力是由于_而产生的,它的方向_,重力的作用点可认为作用在物体的 _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贸易/财会 > 经济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