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梅江中学2017-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智取生辰纲》教案

上传人:cjc****537 文档编号:46101207 上传时间:2018-06-2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市梅江中学2017-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智取生辰纲》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天津市梅江中学2017-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智取生辰纲》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天津市梅江中学2017-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智取生辰纲》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天津市梅江中学2017-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智取生辰纲》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市梅江中学2017-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智取生辰纲》教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目的: 1、了解水浒传的主要内容。 2、了解认识杨志的思想性格。 3、学习作品明暗两条线索的特殊叙事方法。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认识杨志的思想性格。 2、学习作品明暗两条线索的特殊叙事方法。 教学要点 : 了解水浒传的主要内容及节选课文中的故事情节。环境描写对情节的作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水浒传是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作品。主要思想倾向是官逼民反。历代正统文人都 把农民起义看作是“犯上作乱”,而 罗贯中却深刻揭露出农民起义是由于官府的沉重压迫。 小说的局限在于只反贪官,不反皇帝。小说歌颂了一系列英雄。本文节选的,智取生辰 纲描述的主要人物杨志也是“一百单八将 ”之一,节选课

2、文中他还没有“造反”。 水浒传作者施耐庵的生平不详,以下仅供参考:苏州人,声于元末,名初为避祸 迁于江苏兴化县。 二、学生读书:要求能复述基本故事情节。思考问题:吴用等人是如何智取的? 三、学生读完书,复述故事情节。之后,思考、讨论、回答。教师点拨 智取生辰纲是吴用的计策。他就像玩魔术一样,眼见得一桶酒,人家吃没事,杨志一 行人吃,却倒下了。作者把谜底放在最后揭晓,最后才说出人名。说明计策,上文则隐去 人名,就显得扑朔迷离,神奇莫测。晁盖等七人主动亮出客商的伪装,解除了杨志的戒备 心理。在歌声中,白日鼠挑酒上场,引众军汉买酒。其实两桶都是好酒,料杨志必然阻止。 晁盖一伙过来先喝一桶。借舀酒做手

3、脚,前一瓢掩饰,后一瓢下药,白日鼠追这个,夺那 个,写不露丝毫破绽。这一伙痛饮解渴,安然无恙,引得众军汉心痒难耐。晁盖一伙的做 法,完全麻痹了杨志一伙的警惕心理,终于诱其入了圈套。有趣的是白日鼠故意来个正题 反作,一个劲不卖,说:“这酒里有蒙汗药在里头了。”论事实,这倒是真话,真可谓 “假作真时真亦假”。 四、小说中环境描写是怎样的,有什么特点? 从杨志一伙上路起,到杨志自己也喝酒解渴止,反复写气温、写太阳、写树林;直接 写“热”的近二十处之多,以“凉”衬“热”也不下十余处。写法也多变:有通过作者的 介绍来写的,有通过八条好汉之口来写的,有通过杨志或虞侯、老都管之口来写的,更多 的是通过军汉的

4、语言和行动来写的。 描写特点:渲染气氛,增强实感。文不在多,妙在传神烘托心理,形神毕现。转 换场景,发展情节。 五、布置作业: 划出小说中能够表现杨志思想性格的语句。归纳其性格特点。 板书设计:内容:农民起义 局限:只反贪官,不反皇帝 自然环境:天气炎热 作用:铺垫和推动情节发展 水浒传第二课时教学要点 分析杨志的性格特点及课文的两条线索安排之巧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个不体察下情的领导,是不受欢迎的领导,杨志正是这样一个人,同学们,根据自 己所划的语句,讨论、归纳杨志的思想性格。 二、学生讨论、交流杨志的思想性格特点 杨志相当精明,相当警惕。 杨志致命的弱点,则是不善带兵,不善处理关

5、系。 三、本文有两条线索: 一是押送生辰纲, 一是智取生辰纲, 四、这样写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故事情节更加曲折,引人入胜,增强艺术效果。先写杨志押送生辰纲,归结到一点, 是要写明白杨志非常小心谨慎为什么最后准许众军汉喝了那桶酒,也就是说杨志怎么会掉 进吴用设置的圈套。作者一路写来,一面写杨志的精明,一面写他的蛮横,终于左右不了 局面,最终进入了“智多星”吴用设计的圈套。 五、文中作者运用了那些表现手法来写杨志的?请你从文中分别找出一两个例子,加以证 明。 六、小说中大量地运用了环境描写,这些描写对情节的开展有何作用? 七、小结: 智取生辰纲故事情节波澜迭起扣人心弦,人物刻画细腻入微形象生动,环境描写 逼真简练恰到好处。它是以晁盖、吴用为核心的好汉群体第一次向贪官“出手”,与“官 家”冲突,是大规模农民起义的前奏。 八、布置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贸易/财会 > 经济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