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第21课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A(岳麓版必修1)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6097156 上传时间:2018-06-22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1.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第21课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A(岳麓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历史】第21课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A(岳麓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历史】第21课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A(岳麓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历史】第21课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A(岳麓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历史】第21课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A(岳麓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第21课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A(岳麓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第21课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A(岳麓版必修1)(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21课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重点:重点: A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 B、多党合作制度、多党合作制度C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难点:难点:如何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点如何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点1949年-1956年 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 期1956年-1966年 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时期1966年-1976年 文化大革命时期1978年-今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改革 开放时期)建国后中国的历史分期1、在新中国的成立前召开了什么会议?主要任务是 什么?通过了什么决议?这次会议有何意义?1949年9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一、开国

2、大典讨论建立新中国的有关事宜1949年10月1日 开国大典2、阅读材料: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主要领导成员 (主席、副主席)中,中共成员4名,民主党派3人。这三人及当 时的身份分别是:宋庆龄(民革成员)、李济深(民革成员)、 张澜(民盟成员)。-摘自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料手册 材料二:类别类别副总总理 政务务院领领 导导成员员政务务院下属机 构正副职职 总总人数421109民主人士 21149(15个正职职 )-摘自林志坚新中国要事评述请回答:根据材料指出新中国第一届政府组成人员特点,并据此指出 新中国第一届政府的性质。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民主党派及无党派人士

3、占有近一半比例,代表了中国除反动阶级以 外的一切阶级、阶层。第一届政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 政的由各党各派组成的民主联合政府。特点:性质:3、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有哪些?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中国进入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相结合的 胜利4、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的原因是什么? 包括哪些内容?*确立了我国的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和政府组织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 *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和义务 *制定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方针政策*过渡时期总路线写入宪法* *共共106106条分为总纲、国家机构、公民的基本条分为总纲、国家机

4、构、公民的基本 权利和义务权利和义务, ,以及国旗、国徽和首都等四章以及国旗、国徽和首都等四章保证在政治上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顺利过渡保证在政治上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顺利过渡二、第一部宪法的颁布1954年宪法的特点: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5 5、19541954年宪法的性质、意义是什么?年宪法的性质、意义是什么? 性质: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性质: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意义:意义:加强了加强了人民民主专政人民民主专政 巩固了巩固了革命和建设的成果革命和建设的成果 反映了反映了国家过渡时的根本要求国家过渡时的根本要求 反映了反映了人民的共同愿望人民的共同愿望 提高了提高了

5、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推动了推动了社会主义的发展社会主义的发展 奠定了奠定了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基础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基础新中国的政治建构1954年宪法全国人民 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 民代表大会中国人民政 治协商会议各级自治区、自 治州、自治县人民代表 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 的多党合作和政 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 自治制度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6、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哪几个发展阶段?1 1、确立与发展(、确立与发展(1954195719541957)2 2、遭受挫折阶段(、遭受挫折阶段(1957196519571965)3 3、严重破坏阶段(、严重破坏阶段(1966

6、197619661976)4 4、恢复完善阶段(、恢复完善阶段(1976 1976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示意图全 国 广 大 公 民县 市 级 人 大乡 镇 人 大地 市 级 人 大省 市 级 人 大全 国 人 大直 选监 督负 责选 举监 督负 责选 举监 督负 责选 举监 督负 责行政司法审判机关行政司法审判机关行政司法审判机关行政司法审判机关乡镇行政等机关立法决定任免监督负 责立法决定任免监督决定任免监督决定任免监督负 责负 责负 责服 务服 务7、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的基础是什么? 何时确立?合作的指导思想?主要形式?基本组织? 合作基础:合作基础:中共与各党派团结合作、共中共与各

7、党派团结合作、共 同同反对国民党专制独裁的历史反对国民党专制独裁的历史 确立:确立:19541954年年宪法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以国家根本大法 的形式宣布了多党合作制度的确立的形式宣布了多党合作制度的确立 指导思想:指导思想:19561956年年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合作形式:合作形式:政治协商政治协商 基本组织:基本组织:政治协商会议政治协商会议四、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调动了民主人士的参政议政热情,开创 了群策群力,共同建设国家的新局面。建国初期,全国政协建国初期,全国政协代行全国人大代行全国人大职权。职权。 19541954年一届全国人大后,政协成为民主党派、年一届全

8、国人大后,政协成为民主党派、 无党派爱国人士无党派爱国人士参政议政参政议政的舞台。的舞台。8、多党合作的积极意义是什么?建国以 来,全国政协的职能有何变化?9、简述多党合作的发展历程1954年,宪法确立1957年,反右扩大化破坏了多党合作制 度;“文革”时期,政协工作陷于瘫痪。1982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长期共存, 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 人民政协迎来了新的春天。 我国的我国的国情国情决定决定 历史上历史上集中统一国家的存在集中统一国家的存在 民族民族分布分布上上“ “大杂居、小聚居大杂居、小聚居” ” 民主革命民主革命过程中形成的休戚与共的过程中形成的休戚与共的 亲密关系亲

9、密关系五、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010、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行原因? 基本内容?有何意义?基本内容基本内容 在国家统一的领导下,实现各民在国家统一的领导下,实现各民 族一律平族一律平 等和各民族大团结在等和各民族大团结在 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 方实区方实区 域自治,设立自治机构,行使域自治,设立自治机构,行使 自治权自治权意义 少数民族实现了当家作主少数民族实现了当家作主宁夏回族 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广西壮族 自治区我国的五个 省级自治区总结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其特 点有三:一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二是中国 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

10、制度;三是民族区 域自治制度。它是我们长期以来的工作经验 总结,是完成工作的基本保障。这三个制度 的实行,保证了我们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一直 沿着社会主义道路胜利前进。确立:确立:19541954年一届人大年一届人大宪法宪法确立确立代表产生方式:代表产生方式:全国人民普选产生全国人民普选产生代表组成:代表组成:各党派和社会各阶层人士各党派和社会各阶层人士确立意义:确立意义:奠定了政治建设基础、规范奠定了政治建设基础、规范 了政府与人民关系、昭示了权力属于人民了政府与人民关系、昭示了权力属于人民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要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 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简称“一化 三改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