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1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 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6093160 上传时间:2018-06-22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4.8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7.1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 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3.7.1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 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3.7.1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 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3.7.1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 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3.7.1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 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3.7.1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 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7.1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 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在九一八事变三周年之际,一些人散布对 抗日前途悲观的论调,指责中国人失掉了自 信力。为了批驳这种错误论调,鼓舞民族自 尊心,鲁迅先生写了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吗一文。在这篇文章中鲁迅先生提到了“中 国的脊梁”,他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 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 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 梁。” 对这一段中的“中国的脊梁”,应该怎 样理解呢?探究一: 有人说:“当中华民族遭受侵略和欺凌的时 候,那些不甘屈服、奋起反抗的人们,是民 族的脊梁。” 有人说:“为保卫祖国的安全,无数远离自 己的父母而守卫在祖国边陲的解放军战士, 是民族的脊梁” 有人说:“为了振兴祖国的教育科

2、学文化事 业,呕心沥血、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是民 族的脊梁” 有人说:“坚守自己的岗位,奋力拼搏的千 百万工人,千千万万日出而作、日没而息的 父老乡亲们,是民族的脊梁” 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一、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看以下四个材料思考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材料:土尔扈特 一个似乎很遥远,又似乎很雄壮 的名字。照片上是东归英雄渥巴锡 公元1771年,土尔扈特人在渥巴锡汗的率领下,经过 半年多艰苦征程,终于到达中国新疆,完成了东归大业。 材料:中国维和部队在海地中国维和部队在海地 照片上是中国驻海地维和警察部队警官太子港机场附近巡视应联合国要求,中国向海地派出了第一支赴国外执行维和任 务的防暴警察部队

3、。他们加强与联合国各国维和部队的联 络、为后续部队建营房,并随时准备投入打击犯罪、保卫 重要设施和训练当地警察等任务中。材料:孟泰精神孟泰精神他爱厂如家,艰他爱厂如家,艰 苦创业,以高度的主苦创业,以高度的主 人翁精神,高尚的自人翁精神,高尚的自 我牺牲品格,在恢复我牺牲品格,在恢复 和发展鞍钢生产中做和发展鞍钢生产中做 出了重大贡献。出了重大贡献。为了支援全国解放战争,中央要 求鞍钢迅速恢复生产。当时配件奇 缺,孟泰领着工人刨开厚厚的冰雪 ,把埋在地下和废铁堆里的各类器 材一件件收集起来,几个月后收集 了上千种、上万件。这就是后来闻 名全国的“孟泰仓库”。1949年6月鞍钢炼出第一炉铁 水,

4、炼铁厂修复的3座高炉用的材 料,没花国家一分钱。孟泰成为鞍 钢人的旗帜,他的名字传遍全国。 他的爱厂如家的主人翁精神,被誉 为“孟泰精神”。孟泰是新中国成立后,鞍钢第一代全国著名的劳动 模范。材料:宏志班的故事 北京市崇文区广渠门中学宏志班,全班50多名学生, 家庭人均月收入都在200元以下。从北京10多个区县 的40所中学汇聚起来而组成。这些学生不仅家庭生活 困难,更主要的还是因为他们拥有不屈的自强精神。 他们中有全国“十佳”中学生,有全国奥赛的获奖者, 有市级“三好学生”,98以上都是共青团员。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是这个宏志班学生奋斗 经历的真实写照,更诠释了一个真理:个人命运的改

5、 变在于自强精神的培养,个人的自强又与一个自强不 息的集体密切相关。相互激发、相互鼓励与自我磨砺 、自我奋斗完美地结合,使宏志班成了中国青少年自 强教育的一面旗帜。毕业生说:“宏志班的 三年学习生活,我觉得是我这 一生中最宝贵的一笔财富。”学生说:“我在 宏志班所学到的那种 自强不息的精神,一直在 鼓舞着我,影响着我,并且我 相信,以后这种自强不息 的精神,仍然会对我产 生很大的影响。”校长说:“我们从第 一届开始,就在积攒宏 志班教育的基点,基点 在哪儿?基点我们首先 要放在贫穷不是耻辱, 贫穷是财富。那么这笔 财富怎么用,你只有自 强不息,一点一滴地通 过三年的学习,让学生把贫穷最后变成财

6、富。”教师说:“通过我 们在座每个同学的 事例,我们都应该 清楚而且有切身的 体会,自强不息的 精神在人的一生当 中是多么的重要。”大家来发表意见 土尔扈特东归 中国维和部队在海地 孟泰精神 宏志班的故事 通过以上材料,展示了什么精神?归纳出:团结统一 爱好和平勤劳勇敢 自强不息2.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团结统一、团结统一、 爱好和平、爱好和平、 勤劳勇敢,勤劳勇敢, 自强不息。自强不息。“在五千多年的在五千多年的 发展中,中华民族形发展中,中华民族形 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 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心的团结统一、爱好 和平、勤劳勇敢、自和平、勤劳

7、勇敢、自 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 -江泽民十六江泽民十六 大报告大报告早在先秦,思想家就提出了早在先秦,思想家就提出了“ “亲仁善邻,国之亲仁善邻,国之 宝也宝也” ”的思想,反映了中华先民希望天下太平、同的思想,反映了中华先民希望天下太平、同 其他民族、国家友好相处的愿望,表现出天下一家其他民族、国家友好相处的愿望,表现出天下一家 、与人为善的博大情怀。、与人为善的博大情怀。这种追求和平的风范,表明了中华民族对民族这种追求和平的风范,表明了中华民族对民族 、国家利益的独特态度,即民族、国家整体利益的、国家利益的独特态度,即民族、国家整体利益的 获得和维护只能建立在各兄弟民族

8、之间的携手共进获得和维护只能建立在各兄弟民族之间的携手共进 和不同民族、国家之间和睦相处的基础上;主张以和不同民族、国家之间和睦相处的基础上;主张以 道德为教化之本,以治理好自己的家园为前提,并道德为教化之本,以治理好自己的家园为前提,并 在此基础上感化其他民族、国家,以达到在此基础上感化其他民族、国家,以达到“ “协和万协和万 邦邦” ”。这种态度使中华民族始终保持着对各兄弟民。这种态度使中华民族始终保持着对各兄弟民 族持久的亲合力以及对其他民族、国家巨大的感召族持久的亲合力以及对其他民族、国家巨大的感召 力。力。与和平相对的是战争。中华民族崇尚自 由,同时,也尊重其他民族、国家的自由。 她

9、奉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处事原则, 反对通过侵略、掠夺来谋求自己的利益。对 此,许多西方思想家都有深刻的洞悉。以和 为贵的思想孕育了中华民族崇尚团结、热爱 和平、宽容豁达的胸怀。 “如果世界上有骄傲到不 肯打仗的民族,那么这个 民族就是中国。中国人天 生的态度就是宽容和友好 ,以礼待人并希望得到回 报。假如中国人愿意的话 ,他们的国家是最强大的 国家。但他们希望的只是 自由而不是支配。” -英国哲学家罗素 “即使在战争艺术与战争科学 上,他们(指中国人)也低于我 们的水准。这不是出于无知, 而是他们本意不愿如此,因为 他们都鄙视人类所有产生或者 导致侵略的行径,也因为他们 似乎在遵循着为不

10、少人误 解并夸张到可怕地步的基督教 崇高的教义厌恶战争本身 。”-法国近代思想家莱布尼兹 中国近事序言李肇星在第四轮六方会谈开幕式上的致词 2005-07-26 我希望各方认识到所肩负的历史责任和崇高我希望各方认识到所肩负的历史责任和崇高 使命,在会谈中采取灵活务实的态度,相互尊重使命,在会谈中采取灵活务实的态度,相互尊重 ,平等对话,充分协商。在巩固过去三轮会谈的,平等对话,充分协商。在巩固过去三轮会谈的 成果的基础上,增进相互了解和信任,求同存异成果的基础上,增进相互了解和信任,求同存异 ,凝聚共识,建立符合各方利益的最大公约数,凝聚共识,建立符合各方利益的最大公约数, 推动会谈取得积极进

11、展。推动会谈取得积极进展。 中国将继续有关各方协调与合作,为实现半中国将继续有关各方协调与合作,为实现半 岛无核化,实现地区和平稳定而不懈努力。岛无核化,实现地区和平稳定而不懈努力。 爱好和平爱好和平1、把握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华民族精神之间 的关系2、中华民族精神是怎样形成的?他的作用是什么 ?3、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4、爱国主义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在当代,我们 应当如何爱国?自学达标以周易中的一句为例:“天行健,君子 以自强不息” 。 意谓: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 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应刚毅坚卓,发愤图 强。 在生活中”自强不息”精神可以表现为:合作探究(1)对事业的追求不畏艰难,不怕挫折,不断进取(2)个人人格修养坚韧、正直、刚强中华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 征,凝结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 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民族之魂精神纽带精神支柱精神动力爱国主 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拥护祖国统一新时期爱国主义的 主题在当代中国爱 国主义与爱社 会主义本质上 是一致的以爱国主义为 核心,团结统 一、爱好和平 、勤劳勇敢、 自强不息的伟 大精神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基本内涵历史 现实未来核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