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讲交通运输方式对聚落商业的影响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46093157 上传时间:2018-06-22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1.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讲交通运输方式对聚落商业的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第2讲交通运输方式对聚落商业的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第2讲交通运输方式对聚落商业的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第2讲交通运输方式对聚落商业的影响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第2讲交通运输方式对聚落商业的影响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讲交通运输方式对聚落商业的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讲交通运输方式对聚落商业的影响(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讲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一、交通运输布局对聚落发展的影响1. 交通与聚落形态变化的关系(1)交通运输方式的变化影响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2)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影响聚落发展速度。DAA2. 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1)交通运输布局对商业网点密度的影响商业网点的密度受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影响,一般来讲,山区和平原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人口分布状况、交通运输方式、交通运输网密度、交通运输通达性等因素都会对商业网点的密度产生影响。区域山区平原网点密度小大成因地势势起伏交通运输输 线线路稀少,方式单单一 商品流通,尤其是区际际 商品流通难难以建立和发发 展商业业网难难以伸展平原地区交

2、通运输输便利 区际际商品流通便利、居民 点多商店众多,尤其是道 路交叉路口和居民较较集中的 地区商店密度更大需注意商业网点的密度并不是越密越好,也要因地制宜。山区地势起伏大,交通运输线路稀少,交通闭塞,商品流通难以建立和发展,且受地形限制,居民点多沿山谷和河谷分布,人口稀少,购买能力有限,商业网点一般不宜过密。 (2)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分布位置的影响商业网点的分布一般是遵循市场最优原则,分布在城市的几何中心处,但更多的是遵循交通最优原则,建立在市区环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图示如下图: 例3 【2012广东卷】 读读高速公路与城市建成区空间间关系示 意图图,完成(1)(2)题题。 (1

3、)分析两种模式的高速公路对城市建成区的影响,可知( )A甲模式不占用城市建成区用地B乙模式需要占用城市建成区用地C甲模式对城市建成区景观与环境的影响比乙模式大D乙模式对城市建成区内部交通联系的影响比甲模式大 (2)从高速公路与城市建成区关系的动态变化看,可推断( )A城市化初期,高速公路遇到城市时一般会采用甲模式B随着城市建成区不断扩展,乙模式有向甲模式演变的趋势C在城市化快速推进时期,甲模式会消失D大城市发展到成熟期,不会同时存在甲模式和乙模式 解析 (1)C (2)B 第(1)题,甲模式占用城市建成区用地,乙模式不占用城市建成区用地,因而甲模式对城市建成区景观与内部交通联系的影响比乙模式大

4、。第(2)题,城市化初期,高速公路遇到城市时一般会采用乙模式,为城市发展预留空间,随着城市建设不断扩展,乙模式有向甲模式演变的趋势;在城市化推进时期,乙模式会消失,大城市发展到成熟期,可能同时存在甲、乙模式。CBCC技能提升 交通区位图的判读 典典 例例 精精 析析郑渝(郑州至重庆)铁路是我国高速铁路网规划的重要线路,对促进两地及沿线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为郑渝高速铁路规划图,初步规划有线、线两种方案。据此完成下列问题。(1)对规划中两条线路,你认为哪一条更合理,简 述其理由。答案 (1)线方案合理。理由:与线相比,线 所经地区地势较平坦,施工难度较小,投资较少;沿线城 市较

5、多,人口较密集,经济效益较高。线方案合理。理由:与线相比,线所经地区占 用耕地较少;城市较少,人口较少,征地费用较低。(2)简述郑渝高速铁路建成后对甲城发展的积极意义。(2)加强与外界的联系,扩大经济腹地;推进工业化 进程;促进城市的产业结构调整。解析 图中方案沿线地势平坦;人口、城镇较多 ,但是占用耕地较多。方案沿线地势起伏较大;人口、 城镇较少,占用耕地较少。信息获取 (1)线沿线地势平坦,城市较多,河流较 少,占用耕地较多。(2)线沿线地形崎岖,城市较少,河流较多,占用耕 地较少。(3)铁路建设必将对甲城市的交通、工业化和城市化起 到推动作用。思路引领 读图分析铁路沿线的区域地理特征分析

6、 不同线路的优点缺点权衡比较并找出最佳方案。误区警示 (1)不能完全从图中提取相关的地形、城市 、河流等信息。(2)只注意自然因素,忽略了社会经济方面的影响。思思 维维 点点 拨拨1宏观选线交通线的建设一般投资大,主要考虑社会经济的需要 (资源开发与调配、促进区域间的经济联系和科技文化交 流、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合理布局交通网、维护国家 统一和民族团结、巩固国防等),自然因素(地质、地貌、 气候、水文)影响线路的选择(趋利避害,减少工程量,如 尽量选择平原或河谷地形,避开陡坡、断层、沼泽等不利 地形);科技是保障,可以克服不利的自然条件制约。2微观选线不同性质和等级的线路要求不同,要区别对待

7、。如铁 路、高速公路一般要求线路平直,而一般性公路可选择沿 等高线延伸或呈“之”字形爬坡;国道以直达运输为主, 而地方性公路则要尽量多连接一些节点。管道尽可能利用 现有管道,充分考虑沿线油气供应地和消费市场,尽量避 开山脉、河流等自然条件恶劣的地方。当然,方便快捷、 少占好地、减少对居民区的干扰是共同的原则。3线的评价应从“交通线起止点地域、沿线区域”建设的条件来 分析评价。从“自然条件、政治效益、经济效益、技术条 件”等角度综合分析。如,分析青藏铁路建设的区位: 促进西藏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维护边疆的稳定和 安全;完善全国铁路网,激活兰青线;促进西藏的资 源开发,特别是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技术上克服了冻 土等难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