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必修Ⅱ 第1单元 考点2 古代中国的商业与经济政策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6087137 上传时间:2018-06-22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3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必修Ⅱ  第1单元 考点2 古代中国的商业与经济政策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2013届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必修Ⅱ  第1单元 考点2 古代中国的商业与经济政策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2013届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必修Ⅱ  第1单元 考点2 古代中国的商业与经济政策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2013届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必修Ⅱ  第1单元 考点2 古代中国的商业与经济政策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2013届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必修Ⅱ  第1单元 考点2 古代中国的商业与经济政策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届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必修Ⅱ 第1单元 考点2 古代中国的商业与经济政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必修Ⅱ 第1单元 考点2 古代中国的商业与经济政策(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经济考点2 古代中国的商业与经济政策 近几年高考考查的知识点,主要集中在古代中国 商业概况及市场管理制度、明清之际商品经济的发展 和资本主义萌芽、古代中国主要经济政策(“重农抑商 ”政策、“海禁”政策)这四个方面。从命题角度上看,主要侧重于考查考生准确解读 材料信息、进行知识迁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题型上看,选择题和材料解析题兼具,以选择题为 主。复习过程中应注意对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把握, 注意古代中国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之间的联系,尤其 是注意将中国古代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等内容和 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等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 。还要注意中外经济发展的比较,注意

2、从政治、经济 、文化科技方面进行综合分析。【运用提升】 (2011福建卷)汉书食货志记载 :“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 贫贱矣;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 所尊也。”这表明( )A朝廷重农,百姓抑商B上至朝廷下至百姓皆重农抑商C百姓皆重商轻农D重农抑商政策出现上下相背离倾向【解析】题干意思是“当今虽然法律轻视商人,而商 人实际上已经富贵了;法律尊重农民,而农民事实上 却已贫贱了。所以一般俗人所看重的,正是君主所轻 贱的;一般官吏所鄙视的,正是法律所尊重的”。这 清楚地表明,政府的抑商政策没有收到效果,故选D项 。A项的朝廷重农对应的是材料中的“尊农夫”,但百 姓并

3、不抑商,从材料“俗之所贵”得之;B项的百姓重 农抑商同样与材料意思不符。C项百姓皆重商轻农说法 太绝对,材料只是反映比较普遍的现象。只有D项才符 合材料的意思。备选题 (2010福建卷)明代闽部疏载:“凡福 之紬(绸)丝福漳之桔,福兴之荔枝,泉漳之糖, 顺昌之纸,无日不走分水岭及浦城之小关,下吴越如 流水。其航大海而去者尤不可计,皆衣被天下。”材 料反映明代福建( )A海陆交通十分发达 B商品经济活跃C成为全国经贸中心 D出现资本主义萌芽【解析】材料中“无日不走分水岭及浦城之小关,下 吴越如流水。其航大海而去者尤不可计”有涉及水路 交通,但未能反映发达,其意图还是反映商品在流通 而已,故排除A

4、;要反映成为全国经贸中心必须要有全 国范围内的横向比较,材料显然没有,故排除C;要体 现资本主义萌芽就要有雇佣关系,材料显然没有体现 ,故排除D。材料主要反映的就是福建商品经济活跃。 故答案为B。(唐中期)“其后仕宦途多,末业日滋。今大率百 人才十人为农,余皆习他技。又秦汉郑渠(郑国渠)溉 田四万顷,白渠溉田四千五百顷,永徽(唐高宗年号, 650655年)中,两渠灌浸不过万顷,大历(唐代宗年 号,766779年)初减至六千亩。亩朘(削减)一斛,岁 少四五百万斛。地利耗,人力散,欲求强富,不可得 也。”据新唐书解读:材料通过郑渠、白渠在秦汉时期与唐高宗年间 灌溉田亩数的对比,以及亩产量的下降,反

5、映了唐朝 时期水利工程衰败、农业收获量减少的状况。而“大 率百人才十人为农,余皆习他技”,则说明越来越多 的人从事工商业等活动,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这 实际上反映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运用提升】明代陆楫著禁奢辨中写道:“今天 下之财赋在吴越。吴越之奢,莫盛于苏杭之民。”“ 只以苏杭之湖山言之,其居人按时而游,游必画舱, 肩舆、珍馐、良酝、歌舞而行,可谓奢矣。而不知舆 夫、舟子、歌童、舞伎仰湖山而待(烧火做饭)者,不 知其几。”上述材料中反映出( )江南经济发达影响民风社会生活日趋奢侈享乐主张倡俭戒奢以正风气劳动就业结构发生变化A B C D【解析】从材料第一句可看出江南经济发达影响民 风。从材

6、料第二句可反映出社会生活日趋奢侈享乐 。而从“舆夫、舟子、歌童、舞伎仰湖山而待(烧火做 饭)者”则可反映出劳动就业结构发生变化,看不出 主张倡俭戒奢以正风气,排除。正确选项为B。备选题明朝小说家冯梦龙在醒世恒言中写道: “昔有一人,姓韦名德,乃福建泉州人氏,自幼随著 大亲,在绍兴府开个倾银铺儿。那老儿做人公道,利 心颇轻,为此主顾甚多,生意尽好。不几年,攒上好 些家私。”上述材料反映了明朝时期( )A福建当地人谋生困难 B闽商控制金融领域C商品经济发展 D资本主义萌芽出现【解析】材料反映韦德所开银铺兴旺致富的原因,银 铺的兴旺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材料不能反映A项, 同时也没有反映雇佣关系。明

7、清“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辨析】“海禁”政策是指明清两代严禁私人出海贸 易,即“片板不得下海”,对外贸易在官方主持下进 行,如郑和下西洋,因此,“海禁”主要是对内的防 范。闭关政策是指严格限制(不是禁绝)对外贸易,即 只准在“公行”中进行,对外人在华的活动采取了严 格限制的措施,闭关政策更主要是对外的消极防卫措 施。明清两朝之所以实行“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 从根本上说,是为了维护其封建统治免受威胁,自给 自足的自然经济是这两种政策产生和存在的共同经济 基础。【运用提升】“明代海禁政策的出台并不是单独 出现的,而是与朝贡贸易一起出台的,并构成了明代 天朝礼治天下的基本内容。明代海禁政策的出台

8、与发展很大程度上是消极的抗倭。”这表明,明朝“ 海禁”政策的出台( )A是明代朝贡贸易发展的必然结果B是明代天朝礼治天下的要求C受国际和国内形势发展的影响D是明代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结果【解析】题干强调了“海禁”政策出台与朝贡贸易的 关联性。结合所学知识,“海禁”政策是因日本浪人 与国内非法商人勾结在一起,时时侵扰沿海地区,为 了维护统治秩序,有戚继光抗倭,进而实行“海禁” 政策,A、B、D三项都片面理解,答案为C项。备选题清黄遵宪有诗曰:“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 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你认为诗中“海禁 ”的“大错”应表现在( )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 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抑制了资本原始积

9、累 导致了中国国势日衰A BC D【解析】本题考查清朝“海禁”政策的危害。此题用 排除法,排除即很容易选择正确答案。 【背景材料】 中国青年报2011年10月10日发表了题为温 州老板“逃亡潮”背后的困局的文章,文章的“编 者按”称,无论从哪种角度看,温州对中国经济都具 有风向标意义。这个素有经商传统、因屡屡逐利于潮 头而毁誉参半之地,由炒房、炒矿到炒钱,在中国经 济画出了一条不规则的抛物线。其由辉煌至低迷的过 程,不只说明了资本的残酷性,也将民间资本渴求资 金与发展的困境展露无遗。如今,浙江企业主欠 债“跑路”现象已然引起中央重视,温家宝总理节日 期间亲临浙江调研,浙江省政府随即召开四级政府

10、会 议要求帮扶中小企业脱困。这一切,对于提振中小企业信心无疑 是必要而且及时的。然而,仅有这些尚且不够。如果 没有金融体制的创新,民营企业以及民营资本面临的 困局难以根本改变。所有这一切的变局都在呼吁 金融体制的变革。应以解决中小企业资金困境为契机 ,大力推动金融业的改革与开放。“凤凰网”财经新闻2011年10月23日报道,首届 世界浙商大会10月23日至28日在浙江省义乌市举行。 在浙江中小企业面临重重困难的背景下,举行世界浙 商大会,有无数的浙江商人充满了期待。大会的主要 亮点之一是,面对浙江中小企业国际金融改革创新, 民间投融资渠道等等的一些热点问题,有来自浙江大学、 上海财经大学、中国

11、社科院、金融研究院的一些专家 、学者们将与参会的代表们进行探讨,为他们指点迷 津。【知识链接】商帮是中国一种特殊的经济形态,它是以地域为中 心,以血缘、乡谊为纽带,以“相亲相助”为宗旨, 以会馆、公所为其在异乡的联络、计议之所的一种既 “亲密”而又松散的自发形成的商人群体,亲缘与地 缘是商帮的基础。明清时期,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 ,商品行业繁杂和数量增多,商人队伍日渐壮大,竞 争日益激烈。因而,商人利用它们天然的乡里、宗族 关系联系起来,互相支持,和衷共济,于是就成为市 场价格的接受者和市场价格的制定者和左右者。同时 ,商帮在规避内部恶性竞争,增强外部竞争力的同时 更可以在封建体制内利用集体的

12、力量更好地保护自己,商帮 在这一特定经济、社会背景下应运而生。其中,晋商 、徽商、闽商、粤商、苏商、浙商、鲁商是比较著名 的商帮。民营企业是中小企业的主体部分,商帮是民营企业 的集合。商帮自出现之初便与民营经济紧密的联系在 了一起,商帮的兴衰也与中国经济发展历史紧密结合 在了一起。商帮在中国经济发展史上创造了辉煌的业 绩,然而,到清朝中后期,由于连年征战,随着中国 民营经济的衰败,商帮也逐渐衰落。封建商帮的衰落 亦是封建王朝发展的必然,在皇权至上的历史前提下,私权随时都有不虞之灾。清乾隆时期的徽商江春 曾说:“奴才即使有金山银山,只需皇上一声口谕, 便可名正言顺地拿过来,无须屈身说是赏借。”这

13、从 一个侧面上反映了民营经济在中国历史上的尴尬地位 “民营”不等于“民有”。因此,封建王朝民营 企业为主体的商帮,在那个时代中从一出生便注定了 他的结局。【运用提升】中央电视台在探索发现栏目中曾 播出“徽商之儒商”节目。节目中说“徽商”一个鲜 明的特点是“群贾而好儒”,“贾儒结合”。“ 清乾隆、嘉庆时期,徽商经营达到极盛,然而从清道 光、咸丰时期至清末民初,徽商渐趋衰落”。我们由 此可以推断徽商的“贾儒结合”实质是( )A近代商业和传统文化的结合B传统文化与近代经济的结合C旧式商贾与封建权势的钱权结合D传统商业和外国资本主义的结合【解析】C.儒学是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是维护封建 社会统治精神支

14、持。贾儒结合的现象的实质是旧式商 贾与封建权势的钱权结合,因古代中国封建社会历史 王朝都是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政治上歧视商人,以及 各种名目的杂税等抑制其发展。 1.(2011浙江卷)清乾隆年间苏州吴县永禁官吏占 用钱江(杭州)会馆碑记载:“商贾捐资,建设会馆 ,所以便往还而通贸易,或存货于斯,或客栖于斯, 诚为集商经营交易时不可缺之所。”下列说法中错误 的是( )A该碑文反映出苏杭之间的商贸联系B会馆为商人出资建造的地方商业中心C会馆为旅居异乡的同乡商人所组建D会馆为同一地域商人活动的重要场所【解析】从“苏州吴县永禁官吏占用钱江(杭州)会 馆碑”中“便往还而通贸易”这一记载可以推断出A 项正确

15、;会馆是同一地域的商人停宿、储运、交际的 重要场所。因此C、D也正确。2.(2010海南卷)辛弃疾说:“北方之人,养生之具 不求于人,是以无甚富甚贫之家。南方多末作以病农 ,而兼并之患兴,贫富斯不侔矣。”这种现象表明当 时( )A北方农业比南方发达 B商业是贫富分化的根源C南方商业比北方发达 D北方社会比南方更稳定【解析】考查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北方“ 养生之具不求于人”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贫富差 距不大,南方“多末作以病农”,“未”指工商业, 因此C正确;“兼并之患兴”是贫富差距的原因,排除 B。3.(2010四川卷)重农抑商的观念与政策对中国传统 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A重农抑商政策并不禁止商人追求利润B重农抑商观念是中国农耕社会的产物C重农抑商政策提升了战国时秦国国力D重农抑商观念在明清时期已基本瓦解 【解析】所谓重农抑商,就是通过采取贬低、压制商 人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的政策及措施,限制从商人数 。其目的是防止农民大量弃农从商,保护农业的优先 发展地位。即使到了明清,“重农抑商”政策仍然不 时推出。明清两代都还曾重申商人不得穿丝绸衣服及 不得仕宦的旧规。 4.(2011福州模拟)下列史料最能反映中国古代市场 空间拓展的是( )A“有买及买(卖)也,各婴其贾(价),一物不能名一 钱者,勿婴”B“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通晓不绝 ”C“一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