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中山区长春二小段都市更新单元都市更新事业概要公听会

上传人:ba****u1 文档编号:46086839 上传时间:2018-06-22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1.6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台北市中山区长春二小段都市更新单元都市更新事业概要公听会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台北市中山区长春二小段都市更新单元都市更新事业概要公听会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台北市中山区长春二小段都市更新单元都市更新事业概要公听会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台北市中山区长春二小段都市更新单元都市更新事业概要公听会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台北市中山区长春二小段都市更新单元都市更新事业概要公听会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台北市中山区长春二小段都市更新单元都市更新事业概要公听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台北市中山区长春二小段都市更新单元都市更新事业概要公听会(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講師:張志湧行程設計、登山計畫與山難留守 1內容大綱登山類型與行程設計要 領登山計畫與山難留守2登山類型與行程設計要領3深入瞭解山岳環境 是行程設計的根本登山環境登山環境路線路線分級分級登山教育推廣登山教育推廣知識知識 技能技能 與與 裝備裝備行程行程設計設計4 技術登山與健行登山 傳統登山為一般健行,而技術 登山則為冰、雪、岩、溪 並非所有的技術登山均難於健 行登山,只是技術登山的門檻 高於健行登山而已 技術登山涉及較精巧的技能 ,這些技能都有自成一系的難 度分級體系;健行登山反而需 要進一步區別分級因子臺灣山區登山類型技術登山健行登山路線分級5 健行登山分級考量因子 海拔高度 路況 天數

2、體力負荷程度 健行登山分級環境客觀因素環境客觀因素行程設計因素行程設計因素6 海拔高度 人體生理限制 高海拔地區具有高山症之潛 在危險因子 草原坡無遮蔽的地形,使健 行者難以對抗惡劣的氣候 高山的低溫容易發生失溫的 情況健行登山分級之考量因素7 路況級別指標設施路跡狀況地形次級植被路線範例一指標設施人工鋪面(無須考慮)不需砍路北市四獸山步道二指標設施部分路段有棧道 設施(無須考慮)不需砍路玉山主峰步道三路條路跡清楚的泥路 山徑(無須考慮)不需砍路南一段四a僅有少數路 條局部路跡不清楚 的泥路山徑稜線山徑需砍路北縣大礁溪山縱走 阿玉山四b非稜線山徑五a刀砍號大部分路跡不清 楚或無路跡稜線山徑需砍

3、路卓社大山西稜五b非稜線山徑中之線警備道(古 道)健行登山分級之考量因素8 天數 二天以上的健行則必須具備 山野宿營的能力登山入門 的關鍵技能 目前國內健行登山的天數大 多在12天以內, 分為:單天、短程(2-4天)、 長程(5-8天)、超長程(8-12 天)四類 12天以上的健行,均屬特殊 連走健行登山分級之考量因素9 體力負荷程度 需考慮活動的起訖時間,以及爬升高度與行進速率 行進速率往往與路況指標有關,通常會參考標準時程的 時間與天數,所以本項指標不考慮行進速率 起訖時間約早上57點出發,為避免摸黑,故下午4點前 結束,大休息的時間大約在上午11點,假設中午休息一 個半小時,那上午步程時

4、間約46小時,下午則約3.5小 時,所以一天的步程最多應在9.5小時內,半天的步程 應在6小時內 單日爬升高度大致可以分為600m以內、6001,000m與 1,000m以上 健行登山分級之考量因素10 健行登山分級架構 難度分級 指標對應的是登山者的技術 能力,越高的級別必須要以 較高的能力去面對,出發前 領隊必須考量隊伍的整體能 力,是否足以應付該級別的 難度。 體力分級 檢視隊員的體能是否能勝任 ,若落差太大,則必須考量 加強訓練或者放棄入山,也 可以調整行程設計以降低級 別。健行登山分級架構11 難度分級健行登山分級架構難度分 級海拔高度路況天數A(空白)級別一、二單日B3000m以

5、上級別三24日C(空白)級別四58日D(空白)級別五912日12 體力分級體力分 級輕裝重裝1單日步程6小時內 且爬升600m內(空白)2單日步程69.5小時 或爬升600m1000m單日步程6小時內 且爬升600m內3單日步程9.5小時以 上或爬升1000m以 上單日步程69.5小時或 爬升600m1000m4(空白)單日步程9.5小時以上 或爬升1000m以上健行登山分級架構13 重新詮釋現有的分級 高山 可沿用3,000公尺以上的定義,但百岳風潮之後,高山健行 已成為一個獨立的系統,可單獨區別討論,所以難度的級別從 B1D4都有,範圍最廣。 郊山與中級山的概念, 應無須再以海拔高度作為辨

6、別,郊山與中級山的判別,可以從 天數與路況指標來考量,路況屬於級別一、二者且可當日 往返之山徑,可以歸類為郊山,反之則為中級山。 長程探勘 意謂者路況不佳,故路況應在級別四以上,天數也應該在5天以 上,至於行進的區域可能從中級山連通至高山,或者是中級山之 間的串連健行登山分級架構14 不同健行登山分級所需具備的知識技能 本文從臺灣健行登山分級的基本要素著手,建構分級的 基本架構,目的在於建立通用的分級標準 健行登山分級架構最主要的功能,在於提供初學者一條 循序漸進的登山方式 登山分級也為登山知識技能之體系提供新的思考框架, 讓山友瞭解不同級別應具備的知識技能內容,進而使學 習目標與實際健行之間

7、的關係更緊密 登山分級與知識技能體系結合後,可以作為行程設計的 基本準則,以使後續的行前準備工作順利開展登山類型的內涵作為行程設計的基本準則15登山計畫與山難留守16登山計畫的核心行程設計 行程設計準備工作的核心 山活動準備中,行程設計必須 考量主題、路線、時間、隊伍 結構、裝備、食物、經費、留 守等諸多因素 沙盤推演的安全計畫,是行前 準備的藍圖 以健行路線分級系統為基礎, 探討不同級別路線的行程設計 要點 事後工作與檢討事後工作與檢討階段登山活動登山活動行前準備行前準備行程設計行程設計17 去哪裡主題與路線選擇 與登山主題聯結的第一個課題 便是路線選擇 路線本身的環境條件,決定了 主題能否

8、達成的可行性,所以 也有山友先決定路線後,才思 索登山主題 各路線背後隱含的難度分級, 也是路線選擇的重要因素,不 同的難度代表不同的計畫方向登山計畫考量面向18 去多久登山天數 傳統健行路線有天數標準,及每天步程的時數標準供參考 ,在這個標準下便能初步判斷體力分級指標 現實生活中,登山天數受限於個人時間安排,有可能必須 把標準行程縮短,這樣一來將提升體力分級的難度 目前登山實務上,通常會設置預備天,讓領隊能透過預備 天的運用,讓領隊在出發後,更有彈性地調整體力級別 至於預備天的長短,本文建議長程路線可依據標準行程的 1520%計算預備天數,短程以下的山徑設置1天預備天登山計畫考量面向19 與

9、誰同行-登山隊伍結構 前二項考慮因素已決定健行路線的難度與體力分級 就體力分級指標而言,只要有一位成員完全無法負荷, 而無法完成健行,所以必須考量個別成員的體力能力 檢視隊員的登山簡歷,要避免跨級挑戰的情形 至於難度分級的考量,則可以從整支隊伍的綜合能力去 評估,簡單地說就是從新舊比去考量,所謂的舊生應視 其登山簡歷是否有超越,或至少相同於規劃路線難度級 別的登山經驗,否則應一律視為規劃路線的新生 難度級別A、B的路線,新舊比應控制在3比1或4比,至 於難度級別C、D的路線,新舊比應該在2比1登山計畫考量面向20 預防意外的準備-安全留守 行程安排上,需事先查察手機電話或無線電可 對外聯繫的據

10、點,行程設計圖上應標明這些據 點的位置及預計到達的時間 其次,難度級別C、D的路線遇到狀況時,有時 難以正確評估原路撤回的撤退點,或者原路撤 回並非最佳方案,需考量改變計畫、重新找出 路的地點,稱之為變異點 在行程設計時,應先預測可能的變異點,並預 先規劃因應方式,並與留守人員討論模擬的對 應策略 登山計畫考量面向21行程彈性與計畫變更 山岳活動的最大不確定性 來自於路線本身 地形複雜或天數較長的路 線,現況情形往往與預期 狀況有所差異 當面臨差異時,有時必須 調整行進計畫以茲因應, 但計畫的改變將加深留守 的困難度與活動風險 22n 預留多餘之活動天數降低行程的緊湊性 實際行進狀況與計畫有所

11、不同之時,如事先預留較 多之活動天數,可以大幅降低行程的緊湊性,並有 較充裕的時間應變方式說明 預備天傳統長程縱走活動,因天數較長,為因應激烈氣候或隊員 狀況之問題,特於既定時程另加之活動天數。休息天如活動天數較長,且其中幾天步行時程較長時,會直接安 排中間有個休息天左為緩衝。衛星行程在主行程之外,另外安排輕裝或半重裝來回之單攻行程。行程彈性與計畫變更23n 撤退點與變異點 撤退點: 就固定路線而言,如果無法在原訂時間通過撤退點,代 表該隊伍無法在預定時間內下山,為了減少風險,故以 來時路原路回撤 在許多長程探勘的實例中,很難定義出明確之撤退點, 且經證明有時候原路撤退並不是最佳之選則方案,而

12、必 須依據實地狀況變更原路線計畫 變異點: 原訂路線中,無法以撤退方式處理之地點,也就是必須 改變計畫,重新找出路 計畫的調整必須先就先前已走過的紀錄、途中的新發現 去評估未來幾天的可能路況,並計算調整裝備、糧食後 所能提供的最大活動天數,再經由集體討論決策出確切 的新計畫內容行程彈性與計畫變更24n 與山下留守人員之通訊 訂定行程計畫時,並非註明無線電頻道及開機時間 即可,應與山下留守人員保持聯絡 在預定行程中的山峰或稜線開闊地,應於留守計畫 標明為聯絡點 通常聯絡點甚至可以用手機直接聯繫,但建議以留 言方式,詳述目前時間、位置及行進概況;若手機 不通,則以無線電煩請友台代為聯繫 留守人員可

13、以藉由各時段的回報情形,瞭解隊伍的 行進狀況,而且也能掌握山上隊伍之最新狀況並參 與意見,若發生失聯之情形,也能做出較佳之判斷行程彈性與計畫變更25訂定目的地資料收集路線規劃招募隊員行前會議行前訓練留守會議採買及裝備準備辦理入園、入山證行前檢查出隊一般開隊流程探勘活動開隊事項c/ 風險分析與因應b/ 路線狀況分析與定線a/ 路線資料收集開隊流程26n a/ 路線資料蒐集n b/ 路線狀況分析與定線影響因素內容如何進出附近是否有廢林道、產業道路,或是傳統路線的山徑可供進出 。行程天數得事先想好扣除了預備天、來回車程交通時間外,還剩多少時 間可用,可能可以走多遠。路徑型態i./ 訓練的重點、該隊人

14、員狀況和實力 決定路線難度 ii/ 低難度:單純的走在同一系統的稜脈;瘦稜。高難度:下溪再上切的行程。 撤退點若路線中有傳統路線與探勘並存,建議先走探勘路線。 通常以行程中點的那一天為撤退天。a. 登山補給站、各大專社團BBS站精華區b. 台灣山岳、國家公園調查報告書.等相關書報c. 電話或Email 洽詢其他去過的登山社或登山團體資料收集與行程規劃27審查重點內容 人員新舊比最好全隊的人都有爬山經驗,如果是高山勘查的話,最好都曾有過高山過夜經驗。 隊伍舊生的人數起碼過半,甚至佔更高的比例。男女比如女生人數較多,則更須注重精簡菜單、裝備的重量,行前的跑步、負重訓練也要 更為紮實。 菜單 食材行

15、程常以背水因應水源不穩定的狀況,故最好開耗水量少的菜單,而食材也以輕便 為主,如金針、木耳、香菇、豆簽麵、意麵、等,另外脫水米和脫水高麗菜只需 加熱水即可食用,也是不錯的選擇。烹煮方法烹煮方法以快速便捷為主,最好食物都已事先處理好,不僅省去烹煮的時間,也可 以節省燃料的背負。裝備營地建設外帳,再配合露宿套的使用,為踏查的最佳選擇。刀具使用山刀路障。小剪刀-有刺勾人植物。 鋸子-解決太粗、太長的枯木技術裝備 建議自保工具: 全隊 12條20米輔助繩;個人 4米、六米扁繩,1.5米、2.5米普魯士繩。 輔助繩-遇崩壁可作為橫向水平確保用,或是吊背包、搭外帳。 扁繩-可打簡易吊帶或是架設小落差攀爬的手腳點。 普魯士繩-可打普魯士結以確保用或是拉外帳 若確定路程上會遇到斷稜、斷崖或是水量變化量很大的溪谷,如萬大南溪、大濁水南溪等,則必須考量如何過溪,下斷崖的方法及其他裝備。留守審查重點28審查重點內容路 況處 理找路找路-隊伍中經驗較豐富者,著輕裝。除非時間很充裕或是此行有傳承的目的, 才會讓舊生帶新生去找路。 找路時一定要留一個人在原地等待:i./讓去找路的人起碼有個原點的依據。 ii/在遍尋不著正路時,還能原路退回最後一個已知的點。砍路輪流,把隊伍分為數組人馬,砍路的人第一組人為輕裝,砍一段路後,換第二 組接手繼續砍,而第一組人回去拿背包,走在隊伍最後。走過頭路走錯了沒關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