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教学课件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lei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6084852 上传时间:2018-06-22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2.6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教学课件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lei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人教版教学课件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lei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人教版教学课件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lei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人教版教学课件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lei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人教版教学课件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lei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教学课件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lei》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教学课件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lei(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3)新洲三中 高二生物组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新洲三中 高二生物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3)新洲三中 高二生物组能 量 流 动概念: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 和散失的过程过 程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生产者固定的 太阳能的总量渠道 : 特 点单向流动传递效率为10%20% 。研究 意义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 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 部分;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 的利用率逐级递减 :食物链或食物网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3)新洲三中 高二生物组空气中的CO2 、O2等物质

2、为 什么不会被 耗尽呢?能量是不能循环利用的, 物质可以循环利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3)新洲三中 高二生物组碳在无机环境 中主要以何种 形式存在?在生物体内主 要以何种形式 存在?COCO2 2、 碳酸盐有机物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3)新洲三中 高二生物组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碳从无机环 境进入生物 群落主要是 通过什么途 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3)新洲三中 高二生物组呼吸作用碳通过哪些途径 从生物群落返回 到无机环境?燃 烧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3)新洲三中 高二生物组碳在生物群 落内部通过 什么渠道进 行传递?食物链(网)普通高

3、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3)新洲三中 高二生物组环境 CO2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光合 作用捕食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可以看出:CO2是可以反复循环利用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3)新洲三中 高二生物组动植物的遗体和排出物图5-11 碳循环模式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3)新洲三中 高二生物组物质循环的概念(P100)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 的C 、H 、O、N、P、S等化 学元素,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 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 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3)新洲三中 高二生物组C、H、O、N、P、S 等化学元素无机环境 生物群落 反复循环

4、物质循环如:碳循环、氮循环、硫循环等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3)新洲三中 高二生物组碳循环的过程(P100)大气中的CO2库绿色植物 (生产者)光合 作用呼吸 作用动物 (消费者)动物 摄食呼吸 作用动植物的遗体和排泄物微生物 (分解者)分解 作用泥炭、煤石油厂房 汽车燃烧 作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3)新洲三中 高二生物组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大气中的CO2的来源有哪些?化石燃料的燃烧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3)新洲三中 高二生物组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基 本元素。而不是指单质,也不是化合物。即为元素的循环:碳循环、氮循环、硫循环

5、2.循环的具体形式:1.循环的物质:主要以无机物的形式:在生物群落内部: 以有机物的形式,沿食物链(网)传递碳循环:CO2 氮循环:N2、NH4+、NO3- 硫循环:SO2、SO42-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3)新洲三中 高二生物组是指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 。其中的物质循环带有全球性,所以又叫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全球性 循环性 反复利用3.循环的范围:4.循环的特点: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3)新洲三中 高二生物组物质循环示例:氮循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3)新洲三中 高二生物组物质循环示例:硫循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3)新洲三中 高

6、二生物组例1:物质循环中的“物质”是指 A 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化学元素 B 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化合物 C 组成生物体的各种有机物 D 组成生物体的各种营养物质例2:物质循环中的“生态系统”是指 A 某一特定的生态系统 B 海洋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 C 生物圈 D 地球课堂评价练习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3)新洲三中 高二生物组与社会的联系: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3)新洲三中 高二生物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3)新洲三中 高二生物组思考讨论与 合作探究:温室效应的原因 温室效应带来的后果 治理温室效应的措施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3)新洲三中

7、高二生物组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在自然状态下,植物通过光 合作用摄取碳的速率与生物的呼 吸作用和分解者的分解作用释放 碳的速率大致相等,大气中的CO2 含量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年 份1860196019世纪末浓度(ppm)283320375-400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3)新洲三中 高二生物组温室效应: 1.形成原因:化石燃料,短期内大量燃烧,打破了碳 循环的平衡,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迅速 增加,形成“温室效应”。 2.危害:气温上升; 加快极地和高山冰川的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 进而对陆地生态系统和人类的生存构成威胁; 旱、涝灾害频发,气候异常。大量燃烧 化石燃料大气CO2升

8、高气温升高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3)新洲三中 高二生物组节约用电、用水; 少开或不开汽车等机动车; 保护好森林和海洋,比如不乱砍滥伐森林; 植树造林; 开发利用新型能源。如核能、太阳能、风能、水能等。 3、提倡和实践低碳生活:为了保护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地球, 我们同学可从哪些方面做起?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3)新洲三中 高二生物组项目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内容和 形式范围过程特点能量、 以有机物形式流动元素、 以无机物的形式流动单向流动 逐级递减生态系统的 各营养级生物圈全球性,循环性 , 反复利用沿食物链网 单向流动在生物群落与无机 环境间反复循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区别

9、: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3)新洲三中 高二生物组(3)物质是能量流动的载体(4)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联系:(5)生态系统中的各种成分,通过能量流动 和物质循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 统一的整体(1)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2)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和释放都离不开物质的合成的分解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3)新洲三中 高二生物组小结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3)新洲三中 高二生物组3在生态系统中,碳元素参与 物质循环的主要形式是:A二氧化碳 B碳酸盐 C碳酸 D碳水化合物 课堂评价练习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

10、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3)新洲三中 高二生物组4在生态系统碳循环中,既能使 CO2进入生物群落,又能将其释放 到大气中的生物是A.分解者 B.植食动物 C.肉食动物 D.绿色植物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3)新洲三中 高二生物组5.识图作答:写出的生理过程及产生CO2的 方式。_ _ _ _ _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分解作用 呼吸作用燃 烧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3)新洲三中 高二生物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3)新洲三中 高二生物组提出问题: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列举土 壤微生物分解作用的实例,提出想探究的 问题。教师予以启发、指导。例如,落叶 在土壤中能被分解

11、掉,这究竟主要是土壤 的物理化学因素的作用,还是土壤中微生 物的作用呢? 作出假设:假设既可以是基于已有的知识或经验 作出的解释,也可以是想像或猜测。要鼓 励学生大胆提出假设,通过讨论修正自己 的假设。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3)新洲三中 高二生物组制订计划:首先,要确定实验变量是什么?需要控 制的变量有哪些?如何控制这些变量?等 等。其次,要确定探究的地点或场所:在野 外?还是在实验室中?第三,设计实验方案。教材中提供了两 则案例,供学生参考。 实施计划:建议本探究以小组的形式进行。 结果分析:可以将实验过程和现象列表整理,进行 对比分析,得出实验结论。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3)新洲三中 高二生物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3)新洲三中 高二生物组案例1案例2实验假设微生物能分解落叶 使之腐烂微生物能分解淀粉实验设计实验组对土壤高温处理A杯中加入30ml土壤浸出液对照组对土壤不做任何处理B杯中加入30ml蒸馏水自变量土壤中是否 含有微生物土壤中是否含 有分解淀粉的微生物实验现象在相同时间内实验组 落叶腐烂程度小于对 照组AA1不变蓝A2产生砖红色沉淀BB1变蓝B2不变色结论分析微生物对落叶 有分解作用土壤浸出液中的 微生物能分解淀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