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知识梳理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46084366 上传时间:2018-06-22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2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语》知识梳理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论语》知识梳理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论语》知识梳理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论语》知识梳理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论语》知识梳理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语》知识梳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语》知识梳理(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语 知识梳理一、为政以德:为政以德思想,均 贫富含义 【概述】 为政以德的思想包含了:以德、礼导民;富 而后教;取得百姓信任;节用爱人,使民以 时;反对横征暴敛;“足民”藏富于民;正己 等 均无贫:孔子所谓的“均无贫”指的是不同等 级地位的人各自得到应该得到的部分,是站 在统治阶级的立场上阐释的,不同于“平均 主义”。 德治 孔子主张运用道德来治理国家,反对暴 政与刑杀;以仁义道德来教导百姓,用 制度礼义来说服百姓,百姓才有廉耻之 心而走正道。同时,为政者要以身作则 。 孔子的“为政以德”思想,重视道德,但 却忽视(不是批判)了刑政、法制在治 理国家中的作用。 1.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

2、回答问题。(5分)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 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 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 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1)从“何以伐为?”和“焉用杀?”中可以看出孔子的政治主 张,那么孔子提倡的是什么呢?(1分) (2)孔子强调“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的作用,但是他又叫 他自己的学生对求“鸣鼓而攻之可也!”,这样做不是自相矛盾 的吗?对此请谈谈你的看法呢?(4分) 参考答案:(1)以德治国(1分) (2)孔子为政的根本思想

3、应该是以德治国国,并且这种以德治国的 思想有很多是值得肯定的,比如说教育熏陶(1分,要肯定孔子的 思想);但是道德的作用并不是无上的,有时在特殊的环境和特殊 的人要有不同的对待方式。(1分);冉有的这些话让孔子觉得他 是那种屡教不改的人,所以孔子认为冉有再也不用用那种道德去感 化的方法,而应当去声讨他。(1分)(表述通顺、完整1分)(共4分 )2.孔子“均无贫”中的“均”与中国历史上农 民起义的口号“等贵贱,均贫富”的“均”意 思是否一样?为什么?参考答案:不一样。农民起义的口号“均贫富”,是站在穷人的立场 提出的重新分配社会财富的纲领; “均无贫”则是站在贵族统治者的立场提出的调和 阶级矛盾

4、的主张。 “均贫富”是要劫富济贫,而强烈主张维护等级制 度的孔子是不可能有这种思想的。孔子要人们严 守礼制,各得与名分相应规格的财富,安于等级 名分,不可互相侵夺,符合“君君,臣臣,父父 ,子子”的思想。 【概述】 孔子所说的“礼”,包含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制度之礼。他推崇理想中的“周礼”。二是 个人之礼。 礼以仁为基础,仁以礼来维护,仁是内在的, 礼是外在的,二者紧密结合。 孔子认为,“孝悌”是仁之根本,本立则人道以 生。孔子认为,要想在父母面前时时表现出和 颜悦色是很难的,也就是说“色难”。在现实生 活中,对父母的孝不仅仅表现在物质上,更重 要的是精神上的“孝”。二、克己复礼:礼与仁的关系

5、,孝 悌之情1.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 ,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 :“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 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 事斯语矣。”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 钟鼓云乎哉?” 33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 人而不仁,如乐何?” 根据上述材料,说说“礼”与“仁”之间的关系。 参考答案:(1)礼并不只有钟鼓玉帛等外在形式,还 有决定、支配这些形式的内核,就是仁(“仁”是 孔子思想的核心)。 (2)礼是仁的目的和外在表现。礼是建立在仁基础上 的礼,不但讲制度,讲规范,还要带着仁爱之心去 执行。2.宋儒理

6、学家说克己复礼就是“存天理,灭 人欲”,这和孔子的原意有什么不同?参考答案:宋儒把“克己复礼”看作是“存 天理,灭人欲”,不强调君父的责任,只 强调臣民的义务,将父权君权绝对化,未 免狭隘;在孔子看来,“克己复礼”就是 要克制自己,复归于礼,一切照礼的规定 办事,不但对臣民人子有要求,对君王和 父辈也有制约。 【概述】 在这一章里主要表现的是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 的责任感。同时也包含着儒家与道家(隐者) 之间的思想碰撞。在礼崩乐坏,社会无序的背 景下,出世与入世,担当与逃避是两种不同的 人生观,都有一定的可取之处,也都有一定的 局限,这一点是本章的重点。三、知其不可而为之:知其不可而 为之的责任

7、感1.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对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信念,不少隐者 对孔子的行动持否定态度,连他的弟子也颇有微词 。当他与弟子被困于陈蔡之间没有粮吃的时候,他 曾经征求三位弟子对行道的意见和看法。子路持怀 疑态度,认为孔子也许还没有达到仁、智,子贡肯 定孔子之道极大,但因天下不能容,希望孔子修改 一下。孔子为何坚持自己的信念?你怎么看孔子的 这种行为?请简述之。(不超过100字)(6分)参考答案:孔子之所以知其不可而为之,是坚信自 己的事业合于仁道,即使前身不能实现,也要给后 人树立一个典范。“不可”不是孔子的错,而是天 下不容,只是证明天下见识浅,反而显示孔子的仁 人君子的高尚品格

8、。 【概述】 “仁”的内涵,其基本要点是“爱人” 孔子的“仁爱”是建立在“礼”(等级制度)的基础上, 也是以“礼”为原则和指导的 (孔子的爱是有等级差 别的爱) 忠,就是对人尽心竭力,指积极为人,即“己欲立而 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恕,待人仁爱宽厚,指推己 及人,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的仁爱把孝悌视为根本,主张在“亲亲”的基 础上推己及人,这是他实践仁的方法。 孔子“仁”的标准是看一个人对于社会的贡献。以大 的原则为前提,即保证国家稳定、百姓安生。四、仁者爱人:仁爱的基本含义 1. 阅读论语中的两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一)“然则管仲知礼乎?”(子)曰:“邦君树塞门,管仲亦树 塞门

9、;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仲亦有反坫。管仲而知礼 ,孰不知礼?”(论语3.22) (二)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 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 于沟渎而莫之知也!”(14.17) (1)从这两段文字看,孔子是如何评价管仲这个人物的? (2)从孔子的评价中可以看出孔子“仁”的含义是怎样的? 参考答案:(1)认为管仲不知礼,肯定管仲有仁德。 (2)一方面,孔子认为,要治国平天下必须德才兼备;另一方面 ,孔子认为,像管仲这样能够“尊王攘夷”,反对使用暴力, 使社会安定的人,就不必像匹夫匹妇

10、那样,斤斤计较他的节操 与信用。可见孔子“仁”的标准是能维护王权、爱护百姓,而 不必拘于小信。当然,孔子肯定管仲仁德而否认管仲知礼,也 表明了孔子的仁和礼之间存在着矛盾,同时也表明了孔子的通 权达变。 【概述】 君子必须具备哪些道德素养?走正道、守道 德、有仁爱、有才艺;安贫乐道,重义重德 ,不患得患失。 孔子的义利观: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倡导“ 见利思义”,反对见利忘义,并不反对正当的 求利。孔子认为利要服从义,要重义轻利。 孔子之论符合人为了生存追求利益而又要遵 守“道德”、正确处理好利与义关系的实际。 五、君子之风:义利观,君子自我 修养的主要内容和要求1.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11、。(4分)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4.16)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 且贵,于我如浮云。” (7.16)子曰:“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 成人矣。”(课外选文) (1)孔子认为君子的“义利观”是怎样的?请加以概括。(2分) (2)现代社会是商品经济社会,我们不能回避利益问题。你认为 君子的“义利观”对我们现代人有什么指导意义?(3分) 参考答案:(1)重义轻利;见利思义;追求财富符合道义,不符 合道义的财富不去追求。 (2)在商品经济社会,会出现金钱至上的拜金主义的思想及片面 追求经济利益的现象,但面对金钱、财富,我们要“义”字

12、当 头。合于“义”的“利”可取,不义之财,虽贫不取;君子爱 财,取之有道。行义以达其利,通过做“义”之事,获得利益 。2.请结合现实生活或自身实际,谈谈你对论语中的这一 名句的理解和感悟。(5分,60字左右)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赋分:一要有自己的一定的理解感悟,二要结合现实生活 或自身实际,各为2分) 参考:(1)由于现实中大多数人在富贵面前往往会不择手段 ,故,站在道德的高度上,我们认同孔子这句话:君子爱 财,取之有道;以不义手段取得富贵,是不道德的,如过 眼浮云一样毫无价值。 (2)我们长期以来对孔子“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 句话的上述理解可能是不准确的,起码是不到

13、位的。事实 上,孔子的这一思想,是在为无权无势的“穷人”“正名 ”,即赋予道义上的合法性,它与论语里的另一句话 “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 也”异曲同工。简言之,孔子在告诉我们:在一个无道即 不义的社会中,做一个无权无势的穷人不是丢脸的事情。 【概述】 孔子的交友观: 1、交友的目的不应该为了维护小集团的利益而 互相勾结,正所谓“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 周”; 2、看一个人值不值得交要有一定的方法(要全 面):“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3、选择朋友要有一定的原则:正直和诚信,博 学多闻的人才与之交。 4、与朋友交往要有一定的方法:多要求自己少 要求别人,以直报怨

14、,以德报德,好恶分明, 诚实交往,适中交往,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六、周而不比:人际交往观1.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子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结合以上文段,请说说孔子的交友原则。 参考答案:(1)在与人交往中要保持适当的距离,不可过分密切 ,否则就可能自取其辱,关系也不能持久。这也就是“君子之 交淡如水”的意思。 (2)不能以言举人,也不能以人废言。“不以言举人”,是不凭 你讲了几句正确的话,就全面肯定你,极力推举你;

15、“不以人 废言”,是不凭你说了几句错误的话,就全盘否定你,从此不 用你。 (3)孔子看人从不片面出发,而是详细的考察一个人,作出综合 评价,因此,孔子能看到一个人的不足,同样也能看到一个人 的长处,不把人一棍子打死。所以,孔子对一个人的评价往往 很恰当。 【概述】 教学原则: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教学态度:诲人不倦 教学方法:启发诱导,注重身教 治学原则:述而不作七、诲人不倦:有教无类、启发诱 导、因材施教的原则、方法及思想价值1.阅读论语中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 。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 ”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

16、1)面对子夏带有刁难性的问题,孔子是如何启发教育他 的? (2)本来是孔子在启发子夏,可为什么孔子却说“启予者 商也”? 参考答案:(1)孔子说再好的画也是要画在洁白的底子上 ,告诫子夏再好的文学也应建立在德行之上,切勿舍本 逐末。 (2)孔子这里就是在教育学生做人要朴实,要以内在德行 为务,少一些外在虚伪的花里胡哨的东西,他一启发, 子夏就明白,接受老师的教诲并且能举一反三、启发老 师,而老师肯定并谦虚地接受他的这种理解,这是一种 让人羡慕的和谐的师生关系。2.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5分)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 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 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 不学礼,无以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