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诊断制度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6083758 上传时间:2018-06-2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红外诊断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红外诊断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红外诊断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红外诊断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红外诊断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红外诊断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外诊断制度(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电力设备红外诊断管理制度电力设备红外诊断管理制度 -点击次数:311 发布时间:2006-10-9 电力设备红外诊断管理制度为规范我局变电及配网设备红外线测温管理,加强电气设备的实时在线监视,特别是电气连接点的松动、氧化、腐蚀而产生的发热现象,及早发现并即时消除设备隐患,特制定我局电力设备红外诊断管理制度,以实现设备状态检修,提高检修质量和效率。一、测温类型及周期1、测温类型:计划普测、重点测温2、测温周期1)计划普测:每季度不少于一次(根据省公司管理规定)。2)重点测温:根据运行方式、天气情况等安排特殊测温时间,按以下原则进行:长期大负荷的设备应增加测温次数设备负荷有明显增大时,根据需要安排

2、测温设备存在异常情况,需要进一步分析鉴定。上级有明确要求时,如:保电等新建、改扩建的电气设备在其带负荷后应进行一次测温,大修或试验后的设备必要时。遇有较大范围设备停电(如变压器、母线停电等),酌情安排对将要停电的设备进行测温。二、测温判断依据对于测温结果,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T6641999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应用导则和 GB763-90交流高压电器在长期工作时的发热规定,进行正确判断设备发热部位的缺陷性质。温度缺陷类别方法:通过其相对温差和绝对温度来判定。根据交流高压电器在长期工作时的发热(GB76390 标准 3-2 条)规定:“裸铜或裸铜合金材料的触头在空气中最高温度

3、为 75,环境温度在+40时的允许温升为 35;用螺栓或其他等效方法联结的导体结合部分(裸铜、裸铜合金和裸铝、裸铝合金)在空气中最高允许温度为 90,环境温度在+40时的允许温升为 50。”相对温差是两对应测点之间的温差与其中较热点的温升之比的百分数,如果用 T1 表示较热点的温度,T2 表示(其它相)正常点的温度,T0 表示环境温度,则相对温差T 可用下式求出:T1T2T=100%T1T0在设备发热的绝对温度(包括温升)超过规程规定的范围时,应将温度缺陷记入设备缺陷管理记录簿内,并按设备缺陷管理制度的程序执行。其中:35%T80%为一般缺陷,80%T95%为严重缺陷,95%T 按危急缺陷处理

4、。三、记录要求按规定对电气设备测温后,测温结果应及时在运行记录中真实反映,如果没有异常情况,可以不记录每点的测试结果,根据测温判断依据,属发热缺陷时,应按规定记录在红外测温专用的记录簿内(变电站发热缺陷还应记录在变电管理系统相应记录中)。红外检测记录表变电站名 检测日期 年 月 日 环境温度 序号 设备名称编 号 发 热部 位 测试温度 正常相温 度 相对温差 缺陷性质一般缺陷为 2035相对温差值为 2035重大热缺陷为 80相对温差值为 80紧急缺陷为 95相对温差值为 95为了加强*供电局(以下简称“我局”)红外检测与诊断工作,进一步规范电网红外检测工作,保障红外测温设备能够有效的发挥作

5、用,充分发挥红外检测技术对电网安全运行的作用,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T664-1999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应用导则及华北电网有限公司红外技术管理制度,并结合我局使用红外检测设备的实际情况,特制订本制度。本制度适用于我局带电设备红外检测、诊断和相应管理工作。一、总则一、总则(一)本制度规定了电气设备红外检测工作的管理要求,提出了诊断技术和过热缺陷的判断方法。我局生产技术部全面负责红外检测的技术管理工作。(二)各生产单位应明确一名生产领导分管红外检测工作。必须设立红外检测的专(兼)责人,负责指导和协调本单位的红外监督工作。(四)各生产单位应负责对红外检测设备的使用、缺陷的汇总、总结

6、及上报工作。(五)各生产单位班组(变电站)的主要任务是负责本单位带电设备红外检测与诊断工作,负责红外检测诊断技术的应用和红外检测设备管理。(六)人员基本要求1、从事红外检测与诊断工作的人员应具备以下素质:(1)从事红外检测与诊断工作的人员应熟悉红外检测与诊断技术的基本原理,掌握红外检测仪器的工作原理、主要性能、技术指标以及操作方法,并能熟练操作红外检测仪器。(2)从事红外检测与诊断工作的人员应了解电气设备的性能、结构、运行状况。(3)从事红外检测与诊断工作的人员应熟悉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T664-1999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应用导则和本管理制度,掌握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

7、程(变电站和发电厂电气部分、电力线路部分)(试行)和现场试验的有关安全规定。2、红外检测的范围:只要表面发出的红外辐射不受阻挡都属于红外诊断的有效监测设备。例如:旋转电机、变压器、断路器、互感器、电力电容器、避雷器、电力电缆、母线、导线、绝缘子串、组合电器、低压电器及二次回路等。二、红外检测与诊断的基本要求二、红外检测与诊断的基本要求(一)对检测设备的要求1、红外测温仪应操作简单,携带方便,测温精确度高,测量结果的重复性好,不受测量环境中高压电磁场的干扰,仪器应满足现场带电实测对距离的要求,并应能对表面放射率、大气环境参数、测量距离等进行修正以保证测量结果的真实性。2、红外热电视应操作简单携带

8、方便,有较好的测温精确度,测量结果的重复性好,不受测量环境中高压电磁场的干扰图像清晰,具有图像锁定、记录、输出和简单的分析功能。3、红外热像仪应图象清晰、稳定,不受测量环境中高压电磁场的干扰,具有较强的图象分析功能,具有较高的热传感分辨率和图象分辨率,空间分辨率应满足实测距离的要求,具有较高的测量精确度和合适的测温范围。(二)对被检测设备的要求1、被检测设备应为带电设备。2、红外检测人员在对运行设备进行检测时,检测现场应有熟悉设备的运行人员在现场。当需要打开遮挡红外辐射的门或盖板时,应由当值运行负责人按照安全管理的有关规定,在保证人身和设备安全的前提下进行。(三)检测环境的要求1、一般检测环境

9、要求(1)被检设备是带电运行设备,并尽量移开视线中的封闭遮挡物如玻璃窗、门或盖板。(2)环境温度一般不宜低压 5、空气湿度一般不大于 85%。(3)不应在有雷、雨、雾、雪的情况下进行检测,风速一般不大于 5m/s(树叶有微枝摆动不息,旗帜展开相当于 3 级风,3.45.4m/s)。如果检测中风速发生明显度化,应记录风速,必要时按照相应公式进行测量数据的修正。(4)气候为阴天、多云为宜,晴天要避开阳光直接照射或反射入镜、无雾。在室内检测应避开灯光的直射,最好闭灯检测。(5)检测电流致热的设备,最好在设备负荷高峰状态下进行,一般不低于额定负荷的 30%。2、精确检测环境条件要求(1)风速一般不大于

10、 0.5m/s(烟能表示方向,树叶略有摇动相当于 1 级风,0.31.5m/s)。设备通电时间不小于 6 小时,最好在 24 小时以上。(2)检测时间为晴天日落后 2 小时。(3)被检测设备周围应具有均衡的背景辐射,测温时要避开附近的热辐射源的干扰。三、现场操作方法三、现场操作方法(一)一般检测1、红外热像仪在开机后,需进行内部温度校准,在图像稳定后即可开始。2、红外检测一般先用红外热像仪对所有应测试部位进行全面扫描,发现热像异常部位,然后对异常部位和重点被检测设备进行详细测温。3、热像系统的初始温度量程宜设置在环境温度加 10-20左右的温升范围内进行检测。4、有伪彩色显示功能的热像系统,宜

11、选择彩色显示方式,并结合数值测温手段,如高温跟踪,区域温度跟踪等手段进行检测。5、应充分利用红外设备的有关功能达到最佳检测效果,如图像平均,自动跟踪。6、环境温度发生较大变化时,应对仪器重新进行内部温度校准(有自校除外),校准按仪器的说明书进行。7、被检测电气设备的辐射率一般可取 0.9。(二)精确检测1、检测温升所用的环境温度参照体(环境温度参照体:选择合适的环境温度参照体是红外检测工作(环境温度参照体:选择合适的环境温度参照体是红外检测工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有些异常设备的温升本来很小,红外检测仪器的精度相对较低,如果环境温度参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有些异常设备的温升本来很小,红外检测仪

12、器的精度相对较低,如果环境温度参照体选择得不合适,测量结果将毫无价值。例如要测一组照体选择得不合适,测量结果将毫无价值。例如要测一组 110kV110kV 电磁型电压互感器的温升,则先测三相互电磁型电压互感器的温升,则先测三相互感器储油柜的温度,然后选择这组互感器隔离开关的底座为环境温度参照体,因为它们都是铁质的,表面感器储油柜的温度,然后选择这组互感器隔离开关的底座为环境温度参照体,因为它们都是铁质的,表面都涂有防腐材料,处在相似的环境中,刀闸瓷瓶的表面泄漏电流对刀闸底座的温度几乎没有影响。)都涂有防腐材料,处在相似的环境中,刀闸瓷瓶的表面泄漏电流对刀闸底座的温度几乎没有影响。)应尽可能选择

13、与被测设备类似的物体,且最好能在同一方向或同一视场中选择。2、在安全距离保证的条件下,红外仪器宜尽量靠近被检设备,使被检设备充满整个视场。以提高红外仪器对被检设备表面细节的分辨能力及测温精度,必要时可使用中长焦距镜头,线路(500kV)检测需使用中长焦距镜头。3、精确测量跟踪应事先设定几个不同的角度,确定可进行检测的最佳位置,并作上标记,使以后的复测仍在该位置,有互比性,提高作业效率。4、正确选择被测物体的辐射率(可参考下列数值选取:瓷套类选 0.92,带漆部位金属类选 0.94,金属导线及金属连接选 0.9)。5、仪器应有大气条件的修正模型,可将大气温度、相对湿度、测量距离等补偿参数输入,进

14、行修正,并选择适当的测温范围。6、记录被检测设备的实际负荷电流、电压及被检测设备温度及环境参照体的温度值。四、红外检测的诊断方法和判断依据四、红外检测的诊断方法和判断依据(一)表面温度判断法根据测得的设备表面的温度值,对照 GB763-90交流高压电器在长期工作时的发热的有关规定,凡温度超过标准的可根据设备超标的程度、设备负荷率的大小、设备的重要性及设备承受的机械应力的大小来确定设备缺陷的性质,对在小负荷率下温升超标或承受机械应力较大的设备要从严定性。1、危急热缺陷():电气设备表面温度超过 90,或温升超过 75或相对温差(温差)(温差)超过 55;2、严重热缺陷():电气设备表面温度超过

15、75,或温升超过 65或相对温差(温差)(温差)超过 50;3、一般热缺陷():电气设备表面温度超过 60,或温升超过 30或相对温差(温差)(温差)超过 25;4、热隐患():电气设备表面温度超过 50,或相对温差(温差)(温差)超过 20;(二)相对温差判断法1、温差:用同一检测仪器相继测得的不同被测物或同一被测物不同部位之间的温度差。2、相对温差:两个相应测点之间的温差与其中较热点的温升之比的百分数。相对温差 ,可用下式求出:=(1-2)/1100%=(T1-T2)/(T1-T0)100%式中:1和 T1发热点的温升和温度2和 T2正常相对应点的温升和温度0环境参照体的温度对于电流致热型设备,若发现设备的导流部分状态异常,应进行准确测温,按照上述公式算出相对温差值,参照下表的规定判断设备缺陷的性质。表 1 部分电流致热型设备的相对温差判据相对温差值 % 设备类型 一般缺陷严重缺陷视同危急缺陷SF6 断路器208095真空断路器208095充油套管208095高压开关柜358095空气断路器508095隔离开关358095其它导流设备358095当发热点的温升值小于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