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6中国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学案新人教版选修6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6083189 上传时间:2018-06-2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12.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6中国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学案新人教版选修6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6中国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学案新人教版选修6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6中国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学案新人教版选修6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6中国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学案新人教版选修6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6中国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学案新人教版选修6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6中国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学案新人教版选修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6中国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学案新人教版选修6(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专题专题 6 6 中国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昆曲1 古雅的昆曲考点一、昆曲及水磨腔、折子戏等概念1昆曲:原称昆腔,明末发展为全国性大剧种,清初称昆曲。它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具有完整表演系统的戏剧形态,被誉为“近代百戏之祖” 。2水磨腔:明朝嘉靖、隆庆年间,以魏良辅为首的一批艺术家,对昆腔进行改革创新。把唱腔研磨得极其精致细腻,使旋律轻柔缓慢,仿佛在水里磨过一样,达到“音转若丝”的地步,时称“水磨腔” 。3折子戏:从明朝万历年间到清朝乾隆末年,是昆曲蓬勃发展时期。为改变演出拖沓的状况,一些艺人从剧本中精选一出或几出戏,进一步加工、充实,使之成为可以独立演出的短剧,称为

2、“折子戏” 。折子戏生动活泼,集中了表演艺术的精华,获得观众的欢迎。从清代乾隆以后,折子戏逐渐取代了全剧的演出。这种演出形式,一直流传到今天。二、 “花部”与“雅部”之争清朝乾隆、嘉庆年间,戏剧舞台上出现了“花部”与“雅部”较量争胜的局面。昆曲为“雅部” ;而昆曲之外的各种地方戏曲声腔种类繁多,统称“花部” 。这就是戏曲史上有名的“花雅之争” 。当时清朝统治者极力压制“花部” 。但是花部戏剧内容普遍贴近百姓生活,唱腔清新活泼,唱词通俗易懂,强烈地吸引着观众。轻歌曼舞、一唱三叹的昆曲,在花部的冲击下,逐渐被观众抛弃,而日趋衰落。名师点拨清朝统治者的政治干预能够暂时压制一下花部,但却改变不了群众厌

3、恶昆曲,欢迎乱弹的意愿。任何艺术形式和内容脱离了人民大众,必然会被人民大众所抛弃。 三、昆曲诞生、兴衰的过程1形成过程(1)元朝末年,江苏昆山地区的南戏艺人演唱南曲时,与当地语音和民间音乐相结合,再经过顾坚的改进,形成一种深受昆山人欢迎的曲调。(2)明初,被正式称为“昆山腔” ,腔调悠扬流畅是其灵魂和标志。(3)明朝魏良辅进行了革新,在曲调演唱上,注重“布调收音” ;在曲调运用上,强调宫调、板眼和平仄;在乐器伴奏上,增添琵琶、三弦、筝等弦乐伴奏。(4)隆庆末年,梁辰鱼创作浣纱记 ,昆曲登上戏曲舞台:(5)万历末年,传入北京,赢得“官腔”的称号。(6)明末,成为第一大声腔和全国性的大剧种。2(7

4、)清初,昆曲的名称产生。2兴盛(1)时间:从明朝万历至清朝乾隆末年。(2)表现:一是新剧作不断涌现,二是表演艺术精益求精,服装道具更加讲究,角色分工越来越细。三是折子戏的出现。3衰落(1)作品脱离生活实践,脱离舞台实践,戏词追求典雅深奥,唱腔讲究悠扬婉转。片面追求旋律和音乐的表现力,却牺牲了文学性和戏剧性,就成为昆曲的致命弱点。昆曲脱离人民群众是它走向衰落的根本原因。(2)花部戏剧内容普遍贴近百姓生活,唱腔清新活泼,唱词通俗易懂,从而强烈地吸引着观众。这是它能够在花、雅之争中取胜的根本原因。名师点拨昆曲产生的过程中有三个关键点,即昆腔的形成、昆腔的革新和昆腔登上戏曲舞台。昆腔登上戏曲舞台,标志

5、着昆曲的诞生。 四、 “近代百戏之祖” 昆曲对后世中国戏曲众多剧种都有深远的影响,所以被誉为中国“近代百戏之祖” 。(1)脚色制:脚色制是中国戏曲艺术的伟大创造。脚色最基本的类型为“生、旦、净、末、丑”五种,其他脚色实际上都可以规范到这五种行当中去。(2)文人戏曲与舞台扮演紧密结合是昆曲诞生的特点:昆曲一登上戏曲舞台就受到文人青睐。众多文人献身戏曲事业,对于规范、发展、繁荣昆曲起了相当大的推动作用。但是,文人创作的昆曲戏剧过分追求文词的典雅深奥,唱腔的悠扬婉转,脱离舞台实践,案头化越来越明显,给昆曲日后的衰落播下了不良的种子。 (3)昆曲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个稳定的“合离合,双线平行”的戏剧结

6、构。这种戏剧结构,是中国戏曲所特有的。各剧种的戏剧结构,都受它影响。(4)昆曲的演员组合体制:这跟角色制有很大关系。角色制促进了演员技艺的发展,有些演员技艺独特精湛,深受观众喜爱,成为红极一时的主角。戏班就以他们为主,组织演员为主角配戏。主角的技艺、风格越来越突出,越来越走红,最后形成独特的流派。昆曲这种演员组合体制,对其他各剧种都有影响,使之流传至今。史料一 昆曲,原称昆腔,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元朝末年,江苏昆山地区的南戏艺人演唱南曲时,与当地语音和民间音乐相结合,创造出一种南戏清唱新腔调。这种新腔调的原创歌手是顾坚。它在明朝中期经过革新后,传播到全国各地,形成了各种流派3支脉,是中国现

7、存最古老的、具有悠久艺术传统的戏曲,被誉为“近代百戏之祖” 。探究 据史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昆曲是怎样产生的。提示 顾坚始创昆山腔,为昆曲塑造出灵魂;魏良辅革新昆山腔,使其具备登上舞台成为戏曲声腔的条件;梁辰鱼将昆曲剧目率先推上戏曲舞台并获得成功,昆曲诞生了。探究 从昆曲的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看,昆曲的特色是什么?提示 昆曲唱腔悠扬婉转,讲究字正腔圆,昆曲戏词典雅深奥,讲究运用典故,所以“闲雅整肃、清俊温润”是昆曲的突出特点。史料二 盖吴音繁缛,其曲虽极谐于律,而听者使未睹本文,无不茫然不知所谓。其琵琶 杀狗 邯郸梦 一捧雪十数本外,多男女猥亵,如西楼 红梨之类,殊无足观。花部原本于元剧,其事多忠、

8、孝、节、义,足以动人;其词直质,虽妇孺亦能解;其音慷慨,血气为之动荡。郭外各村,于二、八月间,递相演唱,农叟渔夫,聚以为欢,由来久矣。(清)焦循花部农谭探究 结合史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清中叶以来昆曲走向衰落的原因。提示 昆曲创作脱离舞台实践;新戏曲(花部)贴近百姓生活,冲击昆曲。昆曲独特的艺术特色1昆曲的曲文和曲牌:文人戏曲与舞台扮演紧密结合,昆曲的诗词吸收了唐诗、宋词、元曲等中国古典文学的精髓。2昆曲的音乐和唱腔:昆曲熔诗、乐、歌、舞、戏于一炉,伴奏乐器以曲笛为主,辅以弦乐和打击乐,而这也为后来其他戏曲继承。3昆曲的舞台表演(1)脚色:中国戏曲艺术的人物分类,即戏曲中的生、旦、净、末、丑。(

9、2)严格的程式化:昆曲的各个行当都在表演上形成自己的一套程式和技巧;稳定的“合离合,双线平行”的戏剧结构。(3)昆曲的脸谱和戏装也都有严格的规定。1在中国舞台艺术中集中国文艺之大成,有“近代百戏之祖”之誉的戏曲品种是( )A元杂剧 B昆曲C明传奇 D京剧解析:选 B 本题考查基础知识,昆曲是中国戏曲艺术的“活化石” ,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具有悠久艺术传统的戏曲,被誉为“近代百戏之祖” 。42乾隆、嘉庆年间,戏剧舞台上出现“花、雅”争胜的局面,其中“花”是指( )A昆曲B昆曲以外的各种地方戏曲声腔C京腔D秦腔解析:选 B “花部”泛指昆曲以外的各种地方戏曲声腔。包括京腔、秦腔、梆子腔等。 “雅部

10、”是指昆曲。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昆曲源自苏州昆山,元末明初在江南流传,万历、嘉靖年间达到鼎盛,著名曲目有孔尚任的桃花扇 ,洪升的长生殿 ,汤显祖的牡丹亭等。昆曲集音乐、表演、舞蹈、文学等多种艺术形式之大成,在唱腔、配乐、舞蹈、唱词方面均有极大的艺术价值和魅力。明清之后的很多戏曲都借鉴昆曲的形式,吸取养分,说昆曲是百戏之王、百戏之师,丝毫不为过。正是由于在我国戏曲发展史,乃至文学史、音乐史、舞蹈史方面的卓越地位,2001 年 5 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将昆曲列入首批“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在 19 个项目位居榜首。昆曲是一门盛行于士大夫阶层的高雅艺术,曲腔哀婉,文字洗

11、练,意境幽深,明代高雅的士大夫阶层给与昆曲强有力的文化底蕴支撑。乾隆年间,形成昆曲和各种地方戏曲争雄的局面。乾隆嘉庆年间昆曲作品多为文人学士创作并为上层社会欣赏,逐渐脱离群众,日趋衰落,而地方戏虽然不如昆曲高雅,但音调优美,语言通俗,表演生动,极受人民群众欢迎。虽然建国后我国也成立了昆剧院对昆曲继承发展,但是由于昆曲的唱词过于陈旧,曲风很难满足现代观众口味,当今昆曲在我国也面临后继无人的尴尬境地。昆曲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特殊地位,保护传承发扬昆曲对于传统文化的发展有重要意义,而由于昆曲阳春白雪的表现形式,培养持久的生存土壤又异常艰难。因此如何保护、发展这一濒危的传统文化,是一项很迫切的课题。(1

12、)根据所述材料概括昆曲兴起和发展的历程。(2)乾隆嘉庆年间昆曲在与地方戏争雄中趋向衰败反映了什么实质问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第(1)问,要利用好材料中的时间信息,过程主要从兴起、鼎盛、衰落、恢复等几个角度思考。第(2)问,从昆曲本身以及社会环境两个方面思考作答即可。答案:(1)元末明初流传;万历、嘉靖年间鼎盛;乾隆年间受到挑战;乾隆嘉庆年间日趋衰落;建国后得到继承发展;当今面临危机和困境。(2)任何艺术形式和内容脱离了人民大众,必然会被人民大众所抛弃(或:戏曲艺术要重视面向人民大众才能有强劲的生命力);要重视艺术形式和内容的不断创新。2 昆曲的拯救和保护考点5一、昆曲独特

13、的文化价值1从历史的角度:昆曲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具有完整表演系统的戏剧形态,是“国宝”级的“活化石” 。创造了脚色制、有一个稳定的剧本结构、形成演员组合体制。2从现实的角度,昆曲对后世中国戏曲众多剧种都有深远的影响,所以被誉为中国“近代百戏之祖” 。 二、昆曲的拯救与保护1拯救措施(1)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保护和发展昆曲艺术做过重要指示。(2)1957 年成立北方昆曲剧院,培养专业演员。(3)许多昆曲艺术家和剧作家努力挖掘传统剧目,按照时代精神创新,为保护昆曲艺术做出实际贡献。2面临问题(1)人才匮乏:从业人数少;从事昆曲理论研究和剧目整理、抢救的人才非常匮乏。(2)资金短缺:国家每年下拨的经费

14、仅够支付从业人员的人头费,根本无法支付研究、继承和发展的费用。(3)剧场不足:能够上演戏曲的剧场现今多已破烂不堪。(4)昆曲改革的问题:“昆曲叫好不叫座”的怪现象必须进行改革创新。史料一 白先勇策划的青春版昆曲牡丹亭从 2004 年“首演开始,99 场演出场场爆满,反响非常好” 。 “让年轻人一生之中至少看一次昆曲,改变他们对传统艺术的想法,这是白先勇将青春版牡丹亭引进高校的原因。 ” “牡丹亭连接传统与现代,让大众欣赏传统戏剧,这是正统、正派、正宗的演出。 ”白先勇说, “我们不是迎合大众,而是做出美的东西来教育大众。 ”根据报刊摘辑史料二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指确保非物质遗产生命力

15、的各种措施,包括这种遗产各个方面的确认、立档、研究、保护、宣传、弘扬、传承(特别是通过正规和非正规教育)和振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探究 (1)根据史料一、二,阐述白先勇的做法属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由。(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对昆曲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故宫这类有形有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式有何差异。6提示 (1)白先勇强调按正统、正派、正宗的原则进行演出,以“青春版”的包装吸引现代广大群众,通过非正规教育及改革创新来传承,这种做法符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存、保护的精神和要求,是拯救和保护昆曲的一种有益尝试。(2)对昆曲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在确认、立档、研究、保存的同时,还需要宣传、弘扬、传承和振兴;对故宫这类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反对对遗产本身及其周围的环境作任何的改动,甚至反对不必要的“修复” 。昆曲具备的独特而高雅的艺术造诣和深厚的文化底蕴1在文学修养上,昆曲融汇中国古典诗、词、歌、赋多种文学形式,文词典雅、华美、寓意深刻、情感和义理交融。尤其是题材较多取自传统文学名著,如浣纱记 牡丹亭长生殿 桃花扇等,具备极其厚重的文化底蕴。2在唱腔曲调上,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曲牌体,在节奏、主旋律、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