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病学大题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6082665 上传时间:2018-06-2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神经病学大题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神经病学大题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神经病学大题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神经病学大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神经病学大题(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周围性眩晕与中枢性眩晕的鉴别:周围性眩晕与中枢性眩晕的鉴别:脑出血与脑梗死的鉴别要点:脑出血与脑梗死的鉴别要点: 真性球麻痹和假性痹的鉴别要点真性球麻痹和假性痹的鉴别要点痉挛性瘫痪与弛缓性瘫痪的鉴别:(上运动痉挛性瘫痪与弛缓性瘫痪的鉴别:(上运动 N N 元瘫与下运动元瘫与下运动 N N 元瘫,中枢性瘫痪与周围性瘫痪)元瘫,中枢性瘫痪与周围性瘫痪)痉挛性瘫痪弛缓性瘫痪瘫痪分布范围较广、偏瘫、单瘫、截瘫和四肢瘫多局限(肌群为主) ,或为四肢瘫,如 GBS肌张力增高,呈痉挛性瘫痪减低,呈弛缓性瘫痪反射腱反射亢进,浅反射消失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浅反射消失病理反射+ 肌萎缩无,可见轻度废用性萎缩显著,早

2、期出现肌束震颤无可有皮肤营养障碍多数无常有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正常,无失神经电位神经传导速度减低,有失神经电位临床特点周围性眩晕中枢性眩晕眩晕的特点突发,持续时间短眩晕轻发作与体位的关系头位或体位改变可加重,闭目不减轻与改变头位或体位无关,闭目减轻眼球震颤水平性或旋转性,无垂直性,向健侧注视时 眼震加重眼震粗大和持续平衡障碍站立不稳,左右摇摆站立不稳,向一侧倾斜自主神经症状伴恶心、呕吐、出汗等不明显耳鸣和听力下降有无脑损害表现无可有,如头痛、颅内压增高、脑神经 损害、瘫痪和痫性发作等病变前庭器官病变,如内耳眩晕症、迷路炎、中 耳炎和前庭神经元炎等前庭核及联络径路病变,如椎基底动 脉供血不足、小脑

3、、脑干及第四脑室 肿瘤,听神经瘤,颅内高压症和癫痫 等脑梗死脑出血发病年龄多为 60 岁以上多为 60 岁以下起病状态安静或睡眠中活动中起病速度十余小时或 1-2 天症状达高峰数十分钟至数小 时症状达高峰高血压史多无多有全脑症状轻或无头痛、呕吐、嗜 睡、打哈欠等意识障碍通常较轻或无较重神经体症多为非均等性偏 瘫多为均等性偏瘫CT 检查低密度病灶高密度病灶脑脊液无色透明血性(洗肉水样)真性球麻痹假性球麻痹神经元损害下运动神经元上运动神经元病变部位疑核、舌下神 经核、 IX、X、XII 脑 神经,多为一 侧损害双侧皮质或皮质 脊髓束病史多为首次发病2 次或多次脑卒 中强哭强笑+舌肌纤颤萎缩+咽吸吮

4、掌劾反射+下颌反射无变化亢进四肢锥体束症多无多有肌肉活检正常,后期呈废用性萎缩失神经性改变蛛网膜下腔出血与脑出血的对比:蛛网膜下腔出血与脑出血的对比:脑卒中的危险因素:脑卒中的危险因素:1、高血压:是最重要和独立的脑卒中危险因素。2、心脏病:如心瓣膜病、非风湿 性心房纤颤、冠心病、心肌梗死、二尖瓣脱垂、心脏黏液瘤和心功能不全均可增加 TIA、缺血性脑卒中发 病率。3、糖尿病: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是缺血性和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高血糖可进一步加重 卒中后脑损伤。4、TIA 和脑卒中史:TIA 越频繁,脑卒中风险率越高。有卒中史 CVD 复发率较一般人群 高 4 倍。5、吸烟和酗酒 6、高脂血

5、症:可增加血粘度,加速脑动脉樱花进程。7、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是动脉粥样硬化、缺血性脑卒中和 TIA 的独立危险因素。8、其他:体力活动减少、饮食、超重、药物滥 用、口服避孕药、感染、眼底动脉硬化、无症状性颈动脉杂音、抗磷脂抗体综合症、外源性雌激素摄入 等。 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表现: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表现: 1、多见于中老年人,女性较多,疼痛局限于三叉神经一个或两个分支分布区,第 2、3 支最常见,多为 单侧性表现历时短暂的电击样,刀割样或撕裂样剧痛。突发突止、无预兆。疼痛以面颊、上下颌及舌部 最明显,轻触鼻翼、颊部和舌可诱发,称扳机点。洗脸刷牙易诱发第 2 支疼痛发作,咀嚼、哈欠和讲话 易诱发

6、第 3 支发作,以致患者不敢洗脸、进食。2、严重病例伴面部肌肉反射性抽搐,口角牵向患侧,称 痛性抽搐。3、病程可呈周期性。病程越长,发作越频繁严重,很少自愈,神经系统检查通常无阳性体征。帕金森病的临床表现:帕金森病的临床表现:多于 60 岁后发病,起病隐匿,缓慢进展。1、静止性震颤:常为首发症状。如 “搓九样”动作。静止时出现,精神紧张时加重。2、肌强直:屈肌与伸肌张力同时升高,如“铅管样强 直” 、 “齿轮样强直” 、 “折刀样强直” 。3、运动迟缓:随意运动减少,主动运动缓慢,面部表情呆板,双 目凝视,笑容出现和消失减慢,如“面具脸” 。4、姿势步态异常。5、其他症状:眼睑阵挛,眼睑痉挛。

7、 脑桥出血的临床表现:脑桥出血的临床表现:多由基底动脉脑桥脑支破裂所致,出血灶位于脑桥基底与被盖部之间,大量出血 累及双侧,常破入第四脑室或向背侧扩展至中脑,患者于数秒钟至数分钟内陷入昏迷,四肢瘫痪和去大 脑强直发作,可见双侧针尖样瞳孔和固定于正中位,呕吐咖啡样胃内容物,中枢性高热、中枢性呼吸障 碍和眼球浮动,通常在 48h 内死亡,小量出血表现交叉性瘫痪或共济失调性轻偏瘫,两眼向病灶侧凝视 麻痹或核间性眼肌麻痹,可无意识障碍,可较好恢复。 癫痫持续发作状态及治疗原则:癫痫持续发作状态及治疗原则: 指癫痫连续发作之间意识尚未完全恢复又频繁发作,或癫痫发作持续 30 分钟以上不自行停止。治疗原则

8、: 从速控制发作是治疗的关键,否则可危及生命;同时给予有效的支持、对症治疗,如保持呼吸道通畅, 纠正酸碱平衡、电解质紊乱预防或治疗感染等。防治脑水肿;高热可用物理降温。 GBSGBS 综合症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综合症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 临床特点:临床特点:1、前驱症状:病前 14W 有上感或腹泻及疫苗接种史 2、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多数于数日至 2 周达到高峰 3、四肢对称性弛缓性瘫痪,进行性加重,多从双下肢开始,感觉主诉通常没有运动症状明显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发病年龄粟粒样动脉瘤多发于 20-40 岁 动静脉畸形多在 10-40 岁发病50-60 岁多见常见病因粟粒样动脉瘤、动静脉畸

9、形高血压脑动脉粥样硬化起病速度急骤,数分钟症状达高峰数十分钟至数小时达到高峰高血压正常或增高显著增高头痛极常见、剧烈常见、较剧烈昏迷重症患者出现一过性昏迷重症患者持续性昏迷神经体征颈强、脑膜刺激征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眼底可见玻璃体膜下片状块出血眼底动脉硬化、可见视网膜出血头颅 CT脑池、脑室及蛛网膜下呛脑实质内高密度病灶脑脊液均匀一致出血症洗肉水样4、腱反射减低或消失,尤其是远端消失 5、可有感觉障碍,呈手套形分布,主观感觉重于客观检查,感 觉主诉通常没有运动症状明显 6、可有颅神经损害,双侧面瘫多潴留 8、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蛋白增高面 细胞数正常,出现于病后两周 9、早期 F 波延迟或消

10、失 NCV 减慢,脱髓鞘,轴索损害,波幅减低。 诊断:诊断:病前 14 周感染史,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四肢对称性下运动神经元瘫痪,末梢型感觉障碍及脑神 经受累,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治疗:治疗:1、病因治疗:血浆交换和免疫球蛋白静脉滴 注是 AIDP 的一线治疗 2、辅助呼吸 3、对症治疗和预防并发症 重症肌无力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重症肌无力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 原则:1、提高 NMJ 传导的安全系数,主要是 AchEI,纠正低血钙。2、免疫治疗,包括胸腺。3、避免 应用 Ach 产成和释放的抑制剂。方法:1、抗胆碱酯酶药:溴吡斯的明 2、皮质类固醇:大量泼尼松口服、 甲基泼尼松

11、龙冲击疗法 3、免疫抑制剂:硫唑嘌呤 4、血浆置换 5、免疫球蛋白 6、胸腺切除 溶栓治疗的适应症与禁忌症:溶栓治疗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1、急性缺血性卒中,无昏迷 2、发病 3 小时内,在 MRI 指导下可延长至 6 小时 3、年龄18 岁 4、CT 未显示低密度灶,已排除颅内出血 5、患者本人或家属同意 禁忌症:1、TIA 单次发作或迅速好转 的卒中以及症状轻微者 2、病史和体格检查符合蛛网膜下腔出血 3、两次降压治疗后 BP 仍 185/110mmHg4、CT 发现出血,脑水肿,占位效应,肿瘤和动静脉畸形 5、患者 14 日内做过大手术或有创 伤。7 日内做过穿刺,有活动性出血等

12、6、正在应用抗凝剂或卒中前 48 小时曾用肝素治疗 7、病史有血液 病出血素质,凝血障碍或使用抗凝药史(PT15S,APTT40S,INR1.4,血小板100*109L) 抗癫痫药物治疗的一般原则:抗癫痫药物治疗的一般原则: 1、确定是否用药 2、正确选择用药:根据癫痫发作类型,癫痫及癫痫综合症类型选择用药、根据药物治 疗反应选择、综合考虑病人的年龄,全身状况,耐受性及经济状况 3、尽量单药治疗 4、注意用药方法 5、个性化治疗及长期见崆、严密观察不良反应 7、坚持长期规律治疗 8、掌握停药时机及方法。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临床表现和诊断:临表: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临床表现和诊断:临表:1、多见于

13、 40 岁以上的成年人,原发感染潜伏期为 221 天 2、约 1/3 病人出现全身性或部分性癫痫发作,可为首发症状 3、部分病人精神症状突出为首发或唯一症 状 4、重者可因广泛脑实质坏死和脑水肿引起颅内高压,甚至脑疝形成而死亡。 诊断:诊断:1、口唇或生殖道疱疹史,出现发热、精神行为异常,癫痫发作意识障碍和早期局灶性神经系统损 害体征 2、CSF 细胞数增多或出现红细胞,糖和氯化物正常 3、EEG 弥漫性异常,颞、额区为主 4、CT、MRI 颞叶局灶性出血性脑软化灶 5、PCR 检测,病毒分离 6、特异性抗病毒药物治疗有效 颈内动脉系统颈内动脉系统 TIATIA 常见、特征性及可能出现的症状:

14、常见、特征性及可能出现的症状: 1、常见症状:对侧单肢无力或轻偏瘫,可伴对侧面部轻瘫,为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或大脑中动脉前动脉 皮质支分水岭区缺血表现 2、特征性症状:眼动脉交叉瘫和 Horner 症交叉瘫、主侧半球受累可出现失语 症为大脑中动脉皮质支缺血累及大脑外侧裂周围区 3、可能出现的症状:对侧偏身麻木或感觉减退,为大 脑中动脉供血区或大脑中后动脉皮质支分水岭区缺血;对侧同向性偏盲,较少见,为大脑中后动脉 皮质支或大脑前中后动脉皮质支分水岭区缺血使顶、枕、颞交界区受累所致 重症肌无力危象分类治疗原则:重症肌无力危象分类治疗原则: 肌无力危象:肌无力危象:常因抗胆碱酯酶药量不足引起,注射腾喜龙后症状减轻可证实。肺部感染或大手术(包括 胸腺切除术)后常发生肌无力危象,呼吸肌无力、构音障碍和吞咽困难者易吸入口腔分泌物导致危象。 应维持呼吸功能、预防感染,直至患者从危象中恢复。胆碱能危象:胆碱能危象:抗胆碱酯酶药量过量可导致肌无力 加重,出现肌束震颤及毒蕈碱样反应,腾喜龙静脉注射无效或加重,可伴苍白、多汗、恶心、呕吐、流 涎、腹绞痛和瞳孔缩小等。应立即停用抗胆碱酯酶药,待药物排出后重新调整剂量或该用其他疗法。反反 拗危象:拗危象:抗胆碱酯酶药量不敏感引起,腾喜龙试验无反应。应停用抗胆碱酯酶药,输液维持或改用其他 疗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