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46082415 上传时间:2018-06-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1《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1《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1《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1《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1.隋朝的统一与灭亡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教案一、课标内容一、课标内容知道隋朝的统一,了解科举取士制度的创建和大运河的开通;知道隋朝灭亡的原因。二、学情分析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上学期已经掌握了中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大一统时期的秦汉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概况。这些知识使学生具备了学习本课历史知识的条件。但是学习历史的方法如分析、归纳,从材料中获取历史有效信息的能力仍然薄弱,教师应该注重引导。三、教材分析三、教材分析本课涵盖隋的统一、开通大运河、开创科举取士制度以及隋朝的灭亡四个子目的内容。四部分内容以隋朝的兴衰为主要线索,中间插入隋朝所做的两件大事: 科举制度的开创与大运

2、河的开通。两者实际上讲的是隋朝的治理。学习这四部分内容,首先要了解隋朝建立前后中国分裂与统一的历史状况以及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变化。四、教学准备四、教学准备1.登陆优教同步学习网,在同步备课下,设置版本章节,七年级下学期历史人教版;2.在课程目录下选择第 1 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3.在教学设计名师教案,浏览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名师教案;4.在课前预习名师预习,将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导学任务单,发送给学生并提醒学生在我的作业中查收完成学习;(或者在教学设计名师教案下将 WORD 版本课导学任务单,发送给学生。 )5.在同步备课课堂教学名师课件下,对应本课目录下查看本课名师课件,并将本课名师课件一键加入我

3、的课件。6.在同步备课随堂训练名师训练下,对应本课目录下查看本课自学检测、互动训练试卷。7.授课预览处点击进入授课端名师课件或我的课件中进行预览。注意要在授课端选择本课的对应目录。五、教学目标五、教学目标1.核心素养: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分别是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本课以隋朝的兴衰为主线,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引导学生从历史史实中发现问题,对历史现象之间的联系作出解释,以此重点培养历史解释素养。2.学习目标目标 1:结合教材,完成自学检测试题,识记隋的统一、开通大运河、开创科举取士制度和隋朝的灭亡的基本史实。目标 2:回顾隋统一之前的社会状况,探究分析并归

4、纳总结隋统一的原因及意义;(重点)目标 3:观看微课,并结合教材,说出并识记开通大运河的时间、人物;绘制大运河简易图,并说出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总结大运河开通的作用,知道大运河的重要地位;来源:学科网 ZXXK目标 4:阅读教材,观看视频,说出科举制创建的过程,对比古代选官制度,分析归纳创立科举制的原因及意义。 (重点、难点)目标 5:列举隋炀帝的功与过,分析评价隋炀帝并归纳隋朝灭亡的原因,培养全面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六、教学活动六、教学活动1.1.课堂导入课堂导入师:播放隋朝建立的视频,叙述:公元师:播放隋朝建立的视频,叙述:公元 581581 年,杨坚接受北周禅让,建立大隋王朝,这大隋年

5、,杨坚接受北周禅让,建立大隋王朝,这大隋王朝在历史上是什么情况呢?王朝在历史上是什么情况呢?今天就来学习一下大隋王朝 的这段历史。2.讲授新课讲授新课出示学习目标,指引学生学习。(1 1)自主学习)自主学习出示任务:任务一:出示任务:任务一:【自学识记】结合电子教材或者教材,完成自学检测试题,识记隋的统一、开通大运河、开创科举取士制度和隋朝的灭亡的基本史实。反馈指导:反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并结合授课端课前预习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导学任务单,任务一,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自学检测,答案解析,处理学生自主学习反馈问题。(2 2)合作探究)合作探究隋的统一隋的统一出示任务:任务二出示任务:任务二

6、【合作探究】回顾隋统一之前的社会状况,探究分析并归纳总结隋统一的原因及意义。过渡:北周末年外戚杨坚掌握大权,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杨坚何许人也?下面我们先来简单了解一下杨坚的生平。杨坚于 541 年诞生于弘农郡华阴,其父杨忠被赐姓普六茹氏,封隋国公。557 年取独孤伽罗为妻,北周大司马独孤信的第七个女儿,独孤信为网罗杨坚为党羽,故将伽罗女许配为婚。568 年,袭隋国公。577 年,进封柱国,578 年,长女被封为皇后。580 年,以大丞相的身份辅佐八岁的静帝。581 年,废静帝自立,建立隋。来源:Zxxk.Com设计意图:用故事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后面的知识内容做铺垫。PPT 出示探究问

7、题:回顾隋统一之前的社会状况,探究分析并归纳总结隋统一的原因及意义。学生回顾并回答,教师总结:在大环境也就是客观方面:魏晋南北朝时北方游牧民族内迁,促进了民族大交融;后来出现南北朝对峙,政权更迭频繁,人民渴望统一;而南方由于北方战乱,大量人民南迁,带去了劳动力与先进技术,还有自然因素等原因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发展,这些都为隋朝的统一奠定了基础。而对于隋朝来说,隋文帝建立隋朝后,励精图治,使隋朝强盛起来,而陈朝的陈后主却沉迷享乐,不问政事。1归纳起来就是隋朝统一全国的主要原因:来源:学.科.网 Z.X.X.K人民渴望;杨坚自身因素;经济发展需要。2隋统一的历史意义;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派代表回答。教师

8、总结:(1)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大趋势。(2)开创了隋唐时期的统一的局面,有利于经济文化的发展。过渡:隋文帝统一后在经济上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在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在隋文帝的治理下,社会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过渡:强盛的大隋朝,在历史上做出过两件大事,至今影响深远,那是哪两件大事呢?开通大运河开通大运河出示任务:任务三:出示任务:任务三:【合作探究】观看微课:大运河的开凿,并结合教材:1.说出并识记开通大运河的时间、人物;2.绘制大运河简易图,并说出大运河的重要组成

9、部分;3.总结大运河开通的作用,知道大运河的重要地位;学生回答: 时间:605 年。人物:隋炀帝师出示问题:2.绘制大运河简易图,并说出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活动:在纸上绘制大运河简图,教师巡视后学生回答。教师边出示简图,边让学生齐声回答。教师强调三点、四段、五河。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读图识图、具有时空观念的能力。3.总结大运河开通的作用,知道大运河的重要地位;学生活动:根据所看视频回想大运河的作用。教师总结。积极作用:大运河开通后成为南北交通大动脉,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也有利于国家统一。消极作用:但当时为开凿大运河过度役使了民力给劳动人民带来沉重的徭役负担,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设

10、计意图:联系大运河示意图,总结积极作用,结合大运河修建想象图,总结归纳消极作用,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客观判断。师:出示隋朝大运河与世界上著名的运河比较,感受大运河重要的历史地位。过渡:以上是我们学习大运河的情况,接着我们学习隋朝皇帝做的第二件大事。开创科举取士制度。开创科举取士制度开创科举取士制度出示任务:任务四出示任务:任务四【合作探究】1.阅读教材,说出科举制创建的过程;2.对比古代选官制度,理解创立科举制的原因;结合影视资料:科举制的创立,分析归纳创立科举制的意义。学生回答:(1)隋文帝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2)隋炀帝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

11、制度的正式确立。2.教师根据图示讲解。周朝:世卿世禄制。世卿就是天子或诸侯国君之下的贵族,世世代代、父死子继,连任卿这样的高官。禄是官吏所得的享受财物。世禄就是官吏们世世代代、父死子继,享有所封的土地及其赋税收入,世袭卿位和禄田的制度在古代曾十分盛行。秦朝:按军功授爵。汉朝:察举制。它的主要特征是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以德取人;以才取人;以能取人。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创立之初,评议人物的标准是家世、道德、才能三者并重。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选拔标准开始发生变化,仅仅重视门第出身。到西晋时终于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

12、局面。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对古代的选官制有一个了解,并能够理解隋朝创建科举制的原因。魏晋以来,做高官的基本条件是:本人要出自高门权贵家庭,要有地方官员和高门权贵的推荐。没有显赫的家庭背景不能做高官,选拔官吏的实权也没有控制在朝廷手中。所以,这种选官制度既不能选拔优秀的人才,又削弱了统治者的控制权,所以到了隋朝,统治者开始改变魏晋以来的选官制度,创立了科举制,那么科举制是如何创立的,它的创立有什么历史意义呢,我们看一段视频,小组讨论会找同学回答。现世意义(1)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2)推动了教育

13、的发展。后世意义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约 1300 年。过渡:尽管隋朝统治者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使隋朝强盛起来,但是到了隋炀帝时,隋朝还是在他手中灭亡了 ,为什么会灭亡呢,隋炀帝是一个怎样的人呢?隋朝的灭亡隋朝的灭亡出出示任务:任务五:示任务:任务五:【合作探究】列举隋炀帝的功与过,分析评价隋炀帝并归纳隋朝灭亡的原因,培养全面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教师设计活动,让学生展开一场辩论会。分成两组:正方:隋炀帝功大于过反方:过大于功。并分别陈述理由学生准备好后,派代表发言,组内其他人员补充理由:正方:1隋炀帝开通大运河加强了南北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2隋炀帝创立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

14、成,科举制的创立对当时社会和后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反方:1隋炀帝好大喜功,不恤民力2纵情享乐,奢侈无度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认识隋炀帝的功与过,培养全面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师:隋炀帝有功有过,但是最终因为他的过导致了隋朝的灭亡。他的残暴统治,使人民忍无可忍,终于导致大规模的农民起义。618 年,隋炀帝被叛军在江都杀死,隋朝灭亡。提问:概括隋亡的原因。生:隋炀帝的暴政;隋末农民起义。(3 3)知识结构)知识结构【动动手】发挥想象,动手制作本课知识结构图。(4 4)课堂小结)课堂小结隋朝建立后在隋文帝的励精图治下,繁盛和强大起来。但是在隋炀帝的暴政下又走向灭亡。隋朝的繁盛和强大为大运河的开凿奠定了基础,而大运河的开凿又给人民带来的沉重的劳役负担,激化了社会矛盾,成为隋朝灭亡的原因之一。由此可见,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5 5)当堂达标)当堂达标请调用互动学习卡,使用随堂训练互动训练 A 或 B, 及时检测本课掌握情况。七、课后作业七、课后作业请将课后作业栏目提升检测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发送学生课下完成巩固练习。八、拓展提升八、拓展提升 来源来源:Z#xx#k.Com:Z#xx#k.Com推荐学生查看学生端拓展提升栏目资源或将教师端教学素材和拓展提升资源推荐给学生,以拓展学生知识。微课:隋统一全国 拓展提升 教学视频:三省六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