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疾流行病学(冯宇)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6075521 上传时间:2018-06-21 格式:PPT 页数:76 大小:2.5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疟疾流行病学(冯宇)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疟疾流行病学(冯宇)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疟疾流行病学(冯宇)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疟疾流行病学(冯宇)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疟疾流行病学(冯宇)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疟疾流行病学(冯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疟疾流行病学(冯宇)(7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疟疾流行病学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冯宇疟疾l疟疾在非洲是头号杀手,每年全世界有5亿人疟疾发病 ,90%在非洲, l每年死亡的人数超过200万,一半以上是5岁以下的儿 童,在非洲疟疾所致儿童的死亡率很高。 l疟疾平均每30秒钟死亡一个儿童,疟疾是一个非常严 重的问题。 l疟疾对非洲的GDP,每年损失1.3个百分点 l疟疾在非洲不仅仅是一个卫生和健康的问题,也是经济 问题、社会问题,有的时候还是政治问题,(非洲总统大 选,一般都要承诺对疟疾的治疗,他下一个任期应该怎 么做,应该采取哪些新的措施,更有效的措施来做疟疾 防治,所以疟疾在非洲的影响是非常广泛的)。 疟疾流行病学和流行现状我国和我省疟疾

2、流行现状全球疟疾流行现状我国疟区分层及其流行特征流行形势流行因素流行因素传染源自然因素流行因素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加快或减慢 传播速度,构成不同的流行形式。易感人群传播媒介社会 因素Text in here基本环节两个因素相素影响相互作用流行因素一、传染源 现症病人和带虫者,当其末梢血液中存在配子体时即具 有传染性,成为传染源。 现症病人是指有临床症状者,有明显的疟原虫血症。 带虫者是指无临床症状,但血液中可查出疟原虫。 在疟疾传播过程中,传染源具有传染性的时间(配子体 存在的时间)和感染的持续时间(疟原虫寿命)有重要 意义。流行因素一、传染源 传染性时间 末梢血液中配子体出现时间,各虫种不

3、同。 l间日疟原虫配子体一般在无性体出现23天后出现,但 复发病例出现更早 l恶性疟原虫配子体在无性体出现710天后出现。l配子体在末梢血液中存在的时间比无性体短,无免疫力 患者的存在时间约占整个病程的40。流行因素一、传染源 传染性时间 影响配子体传染性的因素 1. 蚊媒吸入配子体的数量 一般认为,蚊媒吸入配子体数量愈多, 感染性愈强。为了确定在末梢血液中有多少配子体才能使按蚊获得 感染,每l血中配子体数在10个至几百个之间均可使按蚊感染,只 查见1个配子体亦可感染。 2. 配子体的成熟程度 恶性疟原虫配子体在血液中存在2天后才能 成熟,间日疟原虫则需3天。复发病人往往在临床症状出现的当天,

4、 甚至在症状出现之前,血液中就出现了成熟的配子体。 3. 雌雄配子体的比例 一般认为雌雄配子体的比例为8比1时,蚊媒 受感染的机会较大。 4. 配子体的“素质”流行因素一、传染源疟原虫寿命 恶性疟原虫的寿命平均为1年,少数可达3年 间日疟原虫通常为2年,有的可长达5年或10年 三日疟原虫一般为3年,个别甚至长达50年。流行因素二、传疟媒介按蚊是传播疟疾的唯一媒介,但并非所有按蚊都能 作为媒介。 400多种按蚊中有67种可自然感染子孢子 疟疾传播中起重要作用的按蚊只有27种,每个地理区域 一般有1种媒介,最多有34种。 在我国,60余种按蚊中较重要的传疟 媒介有中华按蚊、嗜人按蚊、微小按 蚊和大

5、劣按蚊等4种。 能够作为传播媒介的按蚊,首先 必须吸人血,对疟原虫有一定的敏 感性,其次必须有相当的密度和足 够长的寿命。流行因素流行因素二、传疟媒介 叮人习性: 叮咬频率 嗜血习性 l 叮咬频率:取决于温度,一般每2天吸血1次完成1个生 殖营养周期 l 嗜血习性分为嗜吸人血、嗜吸动物血和兼吸人、动物 血三种类型 l 越嗜吸人血越可能成为高效的传疟媒介 l 中华按蚊的人血指数一般为0.05左右 l 海南省微小按蚊的人血指数曾达0.80以上,而大陆各 地则较低,一般在0.10左右,且有越向北越低的趋势 。 l 按蚊吸血的趋向性是比较稳定的,但当按蚊嗜好的吸 血对象明显减少或寻觅不到时,趋性有可能

6、发生改变 。流行因素二、传疟媒介 敏感性 l 按蚊对疟原虫感染率的高低,由按蚊本身的敏感性来 确定,亦受疟原虫的传染性所影响l 不同按蚊对疟原虫的敏感性有差异,而同种按蚊对不 同种疟原虫的敏感性也有差别。另外,某些按蚊在实 验条件可感染疟原虫,但受嗜血习性、寿命等因素所 影响,在自然界并不能成为传疟媒介。如华北地区的 帕氏按蚊人工感染率可高达81.8,但因其与人接触 少或不接触而没有流行病学意义。流行因素二、传疟媒介 种群数量 种群数量大、分布广泛的按蚊,即使对疟原虫的敏 感性较低,有时也可以对流行起着主导作用,如中华 按蚊由于偏吸畜血,一般认为不是高效的传疟媒介, 但其种群数量大,依然是我国

7、北纬33o以北地区的传疟 媒介,且常造成疟疾大流行。一个地区传疟媒介的数量变动,常是决定当地疟疾 流行盛衰的重要因素。海南省疟疾流行高峰明显地随 着主要传疟媒介密度高峰而转移。在大规模抗疟之前 ,微小按蚊45月份密度高峰后,出现56月的发病 高峰。微小按蚊基本消灭以后,发病率大幅度下降。 媒介数量可用叮人率来表示,叮人率愈高,媒介的传 疟作用愈大。流行因素二、传疟媒介 寿命 l 按蚊寿命是影响其传疟能力的重要因素。疟原虫在蚊体内发育成具有感 染性的子孢子需要一定的时间,即孢子增殖期。所以蚊种寿命必须长于 疟原虫的孢子增殖期才能具有传播作用 l 个体寿命可以存活天数来计算,但在流行病学上有意义的

8、是种群寿命。 种群寿命可用按蚊每天存活率来衡量。每天存活率越高,越是高效的媒 介,因为每天存活率高,即具有传染性寿命的蚊数亦多,假定孢子增殖 期为12天,当每天存活率为90时,存活到具有传染性寿命的蚊数为原 先总数的28;而每天存活率为50,能活到起传播作用的蚊数仅为原 先总数的0.02 l 杀虫剂室内滞留喷洒,其目的不仅是减少按蚊种群数量,更重要的是降 低按蚊的每天存活率,即缩短其寿命,对于嗜吸人血的蚊种,每天死亡 率达到40%50才能认为滞留喷洒有效,而对非稳定性疟区嗜吸动物 血的蚊种,每天死亡率只要达到20%25即认为有效。流行因素三、易感性和免疫力 不同种族、性别、年龄和职业的人,对4

9、种疟原虫都是易感的 疟疾的免疫只是带虫免疫,即随着体内疟原虫的消失,免疫力亦告消失。现已查明,即使机体内疟原虫消失之后,抗体在体内还能保持一段时间,并证明有保护性抗体存在 疟疾的免疫有种、株的特异性,如从外地输入同种异株疟原虫,也有可能引起暴发流行 疟疾免疫力随疟区性质的不同而有明显差别。流行因素三、易感性和免疫力 配子体的产生受机体免疫力的限制。在高疟区儿童是主要传染源 ,低疟区各年龄组配子体率常无显著差异。 妊娠期的妇女免疫力较低,对疟疾易感。而母亲通过胎盘传递给 胎儿的免疫力只能维持69个月。 脾肿率也是疟疾免疫应答的一种表现,高、中疟区儿童脾肿率均 高于成人,而低疟区成人和儿童脾肿率没

10、有显著差别。 个体遗传素质对疟原虫感染的反应程度,有很大差异。镰状红细 胞症患者(即HbAS,具有异常等位基因者)、地中海贫血患者、6 -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缺乏者亦不易感染恶性疟或感染 后表现的症状轻微。 不同性别和职业的人感染率差异流行因素四、自然因素 地形 气温 气温条件决定疟原虫在蚊体内孢子增殖期的长短。在1630之间, 气温愈高,疟原虫在蚊体内发育愈快。低于16或高于30时,其发育 速度均变慢。间日疟原虫子孢子在临界气温14.5时发育成熟需要105天 ,恶性疟原虫和三日疟原虫子孢子的临界气温均为16,其成熟时间分 别为111天和144天 湿度 相对湿度在60以上,按蚊都能发

11、育,60%85为最为适宜,太高或 太低均不利于按蚊生存,在相对湿度低而气温高时,按蚊较易干燥致死 。 雨量 流行因素五、社会因素经济水平、文化教育、科学技术 行为因素l 经济开发、工程建设、社会动乱,大批无免疫人群进 入疟区或从外地输入传染源; l 旱田改水田,水库的兴建,蚊虫孳生地扩大,使按蚊 数量增加; l 农业机械化使牲畜大量减少,增加按蚊叮人机会,这 些原因都可以加速疟疾传播,甚至引起暴发流行。 l 另一方面经济水平的提高、文化教育和科学技术的发 展,可加快疟疾流行的控制和消除。 l 此外,住房和环境卫生条件的改善,卫生知识的普及 ,生活水平和医疗水平的提高,对控制疟疾流行都有 一定的

12、作用。流行形式地方性流行指疟疾经常存在于一定的地区,发病虽有季节性波动,但年 度变化不大。暴发性流行指在一定地区内,发病在短期内成倍增加,超过常年的水平 。如果暴发性流行规模很大,超出原有的地方性疟区的范围,使原来无 疟区出现了流行,称为大流行。流行形式 暴发性流行 l 流行种类:暴发性流行是剧烈的疫情波动,有周期性和非周期性两种。前者 是指每经一定间隔时间(520年不等)发生一次暴发流行;后者 是指由任何原因偶尔引起的暴发流行。 l 流行原因 1.输入传染源 2.无免疫力人群进入疟区 3.传播媒介输入 4.媒介按蚊数量增加 5.按蚊嗜血习性改变 6.气象条件的改变 流行形式 暴发性流行过程l

13、 流行前期(疫势增进期) 一般为12个月,在温带或亚 热带可断续绵延数年,新感染病例逐渐增多。l 高峰期 病例骤然成倍增加,疟原虫率急剧上升,但脾肿率上升 较慢。l 流行后期(疫势衰退期) 病例多系复发,人群有一定免疫 力,疟原虫率下降,但脾肿率常较高。l 流行间歇期 此期可短至数年,长至10余年,居民发病率、疟 原虫率和脾肿率逐渐降到较低水平,人群免疫力也逐渐减退。流行形式 地方性流行 地方性流行是指疟疾在一个地区经常存在,发病虽有季节性波动,但 年度间疫情处相对稳定状态。 疟区划分方法 l 年发病率划分 5为低度疟区 520为中度疟区 20为高度疟区 l 按疟区性质划分 稳定性疟区:指某些

14、流行因素如按蚊密度或自然条件的一般变动,对 流行过程不产生重大影响,此类地区流行程度高,即使媒介密度很 低也能维持传播,但居民免疫力高,不容易出现暴发性流行;非稳定性疟区:可出现有按蚊而无疟疾现象,媒介数量常常是流行程 度轻重的决定性因素。当前我国疟区分层及其流行病学特征根据当前我国各地的疟疾流行现状,卫生部 发布20062015年全国疟疾防治规划中 将我国疟区划分为高传播地区、疫情不稳定 地区和疫情基本控制地区。当前我国疟区分层及其流行病学特征 高传播地区l 云南的边境地区、海南的中南部山区是高传播地区 。 l 除间日疟、恶性疟、三日疟外,偶尔还有卵形疟报 告 l 恶性疟比例高,混合感染亦多

15、。 l 传播季节912个月。 l 微小按蚊和大劣按蚊为主要媒介。 l 当前疟疾流行仍较严重,间日疟、恶性疟混合流行 l 恶性疟原虫对氯喹等抗疟药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 。 当前我国疟区分层及其流行病学特征疫情不稳定地区l 安徽、湖北、河南、江苏等省的部分地区是疫情不 稳定地区。 l 历史上属于非稳定性疟区,以间日疟流行为主,在 北纬33o以南地区有恶性疟流行 l 传播媒介为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 l 经长期防治,各地的发病率已降至历史的低水平, 恶性疟的流行己消除,但近年来疫情尚不稳定,时 有局部或点状暴发。 疟疾的分布u据WHO报告,全球有90多个国家和地 区流行疟疾,约21亿人受疟疾威胁 每年有

16、3-5亿人感染 每年死亡人数达270万,90%在非洲(一)非洲地区非洲大部是高疟区,80%以上为恶性疟肯尼亚每年约30.7万病例马达加斯加每年约35.4万病例;贝宁每年约68.5万病例;布隆迪每年约179.4万病例;喀麦隆每年约63.7万病例;乌干达每年约198.2万病例。马达加斯加疟疾l疟疾是威胁马国人民身体健康的第一号疾病,每年有100 多万例门诊患者,占门诊总数的16%。l按照马全国2000万人口计算,疟疾门诊病例占全国人口 的5%,这个数据并未包括那些远离卫生医疗中心、无法 得到及时治疗的偏远地区患者。l据马有关机构统计,马国每年用于治疗此项疾病的费用支 出和其他损失高达5200万美元。 马达加斯加疟疾l首都塔那那利佛,位于马岛中部,为热带高原气候, 温和凉爽,年平均气温18.3C,马国人均预期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