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获奖课件--《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说课(余杭实验中学 吴佳盈)--(精品专供)

上传人:Z****9 文档编号:46072403 上传时间:2018-06-21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3.9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获奖课件--《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说课(余杭实验中学 吴佳盈)--(精品专供)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高中历史获奖课件--《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说课(余杭实验中学 吴佳盈)--(精品专供)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高中历史获奖课件--《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说课(余杭实验中学 吴佳盈)--(精品专供)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高中历史获奖课件--《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说课(余杭实验中学 吴佳盈)--(精品专供)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高中历史获奖课件--《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说课(余杭实验中学 吴佳盈)--(精品专供)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获奖课件--《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说课(余杭实验中学 吴佳盈)--(精品专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获奖课件--《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说课(余杭实验中学 吴佳盈)--(精品专供)(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二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 治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余杭实验中学 吴佳盈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流程课堂延伸二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教材分析读史使人明智读史使人明智欲知大道,必先知史欲知大道,必先知史一、教材分析n1、课标要求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n2、内容分析秦朝的建立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n3、新老教材比较二、学情分析兴趣支点知识基点能力特点 “以人为本”三、教学目标n1、知识与能力n(1)了解中央集权制的确立,理

2、解中央集权 制、郡县制等概念,并分析其影响。n(2)通过模拟秦朝中央大臣们对分封制和郡 县制的争论,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 。n(3)阅读教材及相关史料,提高获取有效信 息解决问题的能力。n(4)通过文字资料和文物插图,了解考古资 料对于历史研究的重要性。三、教学目标n2、过程与方法n(1)培养学生通过文字、图片等资料,思 考、探寻历史事件的发生及其影响。n(2)注重启发式教学,设计具有针对性模 拟场景,引导学生参与并及时作出评价。n(3)通过游戏互动、角色扮演等途径融入 历史情境,加深对历史认识。n(4)自主学习、搜集资料、分组探究问题 ,培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能力。 三、教学目标n

3、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n(1)认识到秦的统一,符合历史发展的 要求和人民的愿望。n(2)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 巩固国家统一、促进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同时,也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n(3)通过对秦王朝集权政治制度优缺点 的全面了解,培养客观公正地评价历史 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意识。 三、教学目标n、重点难点:n(1)重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 立及影响; 突破方法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读史明理” “游戏互动” “角色模拟” “合作探究” 三、教学目标n、重点难点:n(1)重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 立及影响;n(2)难点:政治制度概念的理解。 突破方法突破方法四、教学策略教学五、教学流

4、程n“六王毕,四海一”n“海内为郡县”n秦汉时期的官僚机构n挟书律 二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1)“大一统”的地理格 局(结束割据,完成统一)(2)“大一统”的政治制 度(中央集权,加强统治)(3)“大一统”的继续发 展(汉承秦制,略有所改)五、教学流程 二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情境创设活动之一活动之二活动之三活动之四活动之五总结升华对比思考一、结束分裂,完成统一读史明理二、中央集权,加强统治、皇帝制度核心 游戏互动、三公九卿中央 角色模拟 、郡县制度地方合作探究、思想专制挟书律三、汉承秦制,略有所改小结统一六国北击匈奴 一、结束割据,完成统一 开发岭南 (“大一统”的地理格局) 收

5、西南夷 皇帝制度核 心 二、中央集权,加强统治 三公九卿中 央(“大一统”的政治制度) 郡县制度地 方思想专制挟书 律三、汉承秦制,略有所改 承袭 (“大一统”的继续发展) 创新 n 大地在我脚下,国计掌于手中,哪个再敢多说话;n 夷平六国是谁,哪个统一称霸,谁人战绩高过孤家?n 高高在上,诸君看吧,朕之江山美好如画;登山踏雾,指天笑骂,舍我谁堪 夸!n 秦是始,人在此,夺了万世潇洒;顽石刻,存汗青,传颂我如何叱咤!对比思考比较两幅图的不同,你能得到哪些历史信息? 这一现象是怎样出现的? 秦始皇扩大统一帝国规模的行动主要有哪些? 讲述秦朝疆域的四至。 战国诸侯称雄形势图秦朝疆域图一、结束割据,

6、完成统一 、统一六国结束割据混战的局 面 、北击匈奴保障中原地区的安 定 、开发岭南归入中央王朝的管 辖 、收西南夷进入政权版图的开 始 对比思考李白古风: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 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铭功会稽岭,骋望琅琊台。 n材料一: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下的 第一道重要诏令是“议帝号”。群臣商议后向秦王 建议说:“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 ”。因此,臣等愿“昧死上尊号”,请王为“泰皇 ”。秦王不以为然,他提出“去泰著皇, 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并说:“朕 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 无

7、穷。”他还采纳了群臣关于皇帝“命为制,令为 诏,天子自称曰:朕”的建议。n材料二:“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诸 大臣皆受成事,倚办于上”。n材料三:秦代以前,玺并非最高统治者所专有。春 秋战国时,卿大夫及地方官吏的印章均可称玺。至 秦代,则是“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 敢用”。据载,秦朝的传国玉玺其文为“受命于天 ,既寿永昌” 读史明理思考: (1)材料一对皇位的继承做了怎样的规定? (2)从材料一、三的“皇帝”称号及“制”、“诏”、“ 朕”、“玺”等规定中,你能得出什么认识? (3)根据材料所涵历史信息,说明了什么? (4)综合以上信息,扼要指出皇帝制度的基本特征 及其本质。

8、 游戏互动皇帝皇帝 三公三公御史御史 大夫大夫丞丞 相相太太 尉尉奉奉 常常郎郎 中中 令令卫卫 尉尉廷廷 尉尉典典 客客宗宗 正正治治 粟粟 内内 史史少少 府府太太 仆仆九卿九卿皇帝皇帝三公九卿制三公九卿制御史御史 大夫大夫丞丞 相相太太 尉尉诸卿诸卿(牵制)(统率)(统率)(虚设)直 接 控 制n破案: n “始皇帝幸梁山宫,从山上见丞相车 骑众,弗善也。中人或告丞相,丞相后损 车骑。始皇怒曰:“此中人泄吾语。”案问 莫服。当是时,诏捕诸时在旁者,皆杀之 。自是后莫知行之所在。听事,群臣受决 事,悉于咸阳宫。” 史记秦始皇本纪课堂设问:你认为谁最 有可能向始皇告密? 游戏互动角色模拟丞相

9、王绾 廷尉李斯想一想议一议:试比较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区别,说明郡县制的特点以中央集权的方式解决了分封制所导致的地方 割据问题,巩固了国家统一是历史的进步。分封制郡县制 以血缘关系为基础以地域为划分基础诸侯具有一定的独 立性,封位世袭直属中央,官员皇帝 任免调动,不得世袭地方容易出现割据地方服从中央,利于 中央集权的加强 划分 标准影响与中 央关 系王绾n“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 ,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 臣闻殷周之王千馀岁,封子弟功臣,自 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 ,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 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 也。今青臣又面谀以重陛下之

10、过,非忠 臣。”角色模拟李斯n“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後属疏远, 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 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 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 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 不便。”“五帝不相复,三代不相袭,各以 治,非其相反,时变异也。今陛下创大业 ,建万世之功,固非愚儒所知。且越言乃 三代之事,何足法也?异时诸侯并争,厚 招游学。今天下已定,法令出一,百姓当 家则力农工,士则学习法令辟禁。今诸生 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角色模拟“ “天下共苦战斗不休, 天下共苦战斗不休, 以有侯王。赖宗庙, 以有侯王。赖宗庙, 天下初定,又复立国

11、,天下初定,又复立国, 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 ,岂不难哉!廷尉议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 ”角色模拟n结合课本知识、课后阅读与思考, 以学习小组的形式探究焚书坑儒、 挟书律与秦的统治和灭亡有何联系 。n由各小组派代表总结发言。n积极作用:强化思想的统一,以巩固政 治上的统一。n消极作用:这些措施钳制了思想,毁灭 大批古代极为丰富的文化典籍,给中国 古代文化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也成为 秦朝短命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合作探究总结升华:n如何评价秦朝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 ? 、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和实质; 、中央集权的影响; 、对今天我国政治改革的启发。n、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和实质n

12、特点:皇权至高无上n 皇权的垄断n 权力高度集中n 人治色彩浓厚n实质:新兴的封建地主阶级压迫统治人 民的工具。n、中央集权的影响 n(1)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 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n(2)随着中央集权制的建立,秦朝国力日益 增强,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成为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成为 当时世界上的大国。n(3)中央集权制下,皇帝在调动人力、物力 和财力等方面具有绝对优势,但也因此而耗费 大量财力物力,形成暴政,激化矛盾。 n、对今天我国政治改革的启发:n坚持中央集权领导 ,但必须发扬民主集 中制,防止个人独裁专断。n充分发挥中央集体领导的政府效能

13、,加 大改革开发的力度和经济的发展。n发扬民主政治、加强法制建设、以法治 国、体恤民情、人文关怀。 六、课堂延伸1、选题的范围:郡县制度的建立; 文物法度的统一;驰道御道的开辟;兵器险阻的消除;传统思想的控制;万里长城的修筑;南北边疆的开拓;民族融合的加速;对秦始皇的评价;秦朝统一的因素等等。2 2、准备的途径:、准备的途径:从书籍、网络中收集相关从书籍、网络中收集相关 的材料,包括历史文献记载的材料,包括历史文献记载 、文物图片资料,以及涉及、文物图片资料,以及涉及 秦朝的诗歌文字。秦朝的诗歌文字。参考书目和网站n 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点校本1959。n 班固:汉书,中华书局点校本1962

14、。n 白寿彝等主编:中国通史第四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5n 翦伯赞著:秦汉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n 林剑鸣、赵宏著:秦汉简史,福建人民出版社1995。n 张传玺主编:中国古代史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n中外历史问题八人谈,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8。n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n 白钢主编: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1n 郭志坤著:秦始皇大传,上海三联书店1989。n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天地: http:/ http:/ 各学习小组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n4、表达的方式:n 将收集到的资料制作成课件,选择一至两位 发言人,并准备好发言稿以阐述本小组的观点 。六、课堂延伸 5 5、评价的标准、评价的标准: : 群体协调合作(分);群体协调合作(分); 组织能力(分);组织能力(分); 口头表达(分);口头表达(分); 筛选加工信息(分);筛选加工信息(分); 课件制作(分)。课件制作(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