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选修1”第三单元第2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PPT课件(精品专供)

上传人:Z****9 文档编号:46065701 上传时间:2018-06-21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2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选修1”第三单元第2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PPT课件(精品专供)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中历史“选修1”第三单元第2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PPT课件(精品专供)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高中历史“选修1”第三单元第2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PPT课件(精品专供)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高中历史“选修1”第三单元第2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PPT课件(精品专供)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高中历史“选修1”第三单元第2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PPT课件(精品专供)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选修1”第三单元第2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PPT课件(精品专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选修1”第三单元第2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PPT课件(精品专供)(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第2课一.改革前期:推行新制特点:在冯太后的主持下进行重点:建立新制、取代旧制(目的)措施俸禄制(官制) 均田制(土地制度) 三长制(基层行政制度) 租调制(赋税制度)背景:社会矛盾尖锐一.制定官吏俸禄制,整顿吏治1.原因:2.内容:实行俸禄制:俸禄由国家统一筹集,按 官吏级别高低发放,不许官吏自筹制定奖惩贪污的方法3.影响:吏治好转,矛盾缓和,政局安定,为各项 改革创造了有利的政治局面二.推行均田制-土地制度1.前提:政府掌握大批无主荒地3.内容:国家按一定标准,把控制的土地 分配给农民耕种,土地不得买卖2.原因:接受汉族的先进生产方式(根本原因)政府和宗主争夺农户(直接

2、原因)均田制的主要内容有如下四点:一.男子十五岁以上,受露田四十亩,桑田二十亩;妇 人受露田二十亩,分露田时会加倍或加两倍授给,以备休 耕;身死或年满七十岁,须还露田于官,桑田则为世业田 ,不须还官;按照规定,桑田内要种植一定数量的桑、榆 、枣树等,至于不宜蚕桑的地区,则改受麻田,当中男子 十亩,妇人五亩。二.露田、桑田均不得买卖,但“盈者得卖其盈,不足 者得买所不足。”三.奴婢受田数量和办法与农民相同。他们可得壮牛一 头,田三十亩,但不再给桑田。四.地方官吏各随在职地区给予公田,刺史十五顷,太 守十顷,治中、别驾各八顷,县令、郡丞六顷。新旧任相 交接,不许出卖。 后代谓此“公田”为“职分田”

3、或“职 公田”。恢复经济:农民得到了土地,提高了生产积极 性,推动了北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巩固政权:有利于赋役征收,促进北魏政权封 建化,从根本上巩固了统治; 民族融合:推动了内迁各族由游牧转向农耕, 推动了北方民族大融合高潮到来; 历史影响:影响深远,为隋唐封建鼎盛局面奠 定了物质基础。4.影响:3.性质: 封建土地国有制无地或少地 的农民 鲜卑贵族地主你认为什么情况下,均田制的实施可能遭遇 危机?政府分配的土地是不是全部归农民所有?能否进行买卖?你认为均田制能够得到哪些人的拥护?均田制的局限性1)虽然能抑制土地兼并,但没有触动地主土 地私有制,所以土地占有不均状况仍然存在2)随着人口数量

4、的增长,人地矛盾无法避免3)政府强制农民开荒纳税,剥削、掠夺农民 的劳动力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土地制度的之不同 1.背景: 商是战国时,由于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生产力显著提高,促进了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孝由于中原地区长期战乱,百姓流亡,存在大量荒地,同时 内迁的少数民族也逐渐学会汉族的农耕生活。 2.内容: 商废井田,开阡陌,允许土地买卖; 孝推行均田制,规定按一定的标准,将国家控制的土地分配 给农民耕种,土地不得买卖。 3.实质: 商实质是推行土地私有制; 孝实质是推行土地国有制。三.设立三长制-基层行政体制1.目的:强化对地方的控制配合均田制的推行2.内容:组织:邻长-里长-党长职

5、能:检查户口,征收租赋,征发 徭役和兵役,推行均田制3.影响:三长制取代宗主督护制,保证了国家 对人民的有效控制健全了基层政权,完善了行政体制有利于推行均田制,有利于国家征收 赋税和徭役四.推行租调制-赋税制度1.目的:解决赋税混乱问题,增加政府财政收入2.内容: 每对夫妇每年向政府缴纳一定数量的租调 租(田租):农民向政府交纳一定的粮食 调(户税):向政府交纳一定的绢帛3.作用: 改变了赋税混乱的现象,减轻了农民负担, 推动农业生产发展编户齐民增多,增加了国家的租调收入认识:1.改革措施的关系:彼此影响、相互作用俸禄制为新制推行提供了政治保障均田制与租佃制构成北魏政权的经济基础三长制保证了均

6、田制的推行2.前期改革的结果:各项制度配合,共同作用,促进北方经济 的发展,推动民族融合,稳定北魏统治,为 下一阶段改革奠定基础二.改革后期:接受汉族先进文化特点:孝文帝亲自主持背景:鲜卑族的落后措施迁都洛阳移风易俗一.设巧计迁都洛阳1.原因:A 都城平城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B 新都洛阳适应统治需要为了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根本原因:平城保守势力强大 ,不利于改革从平城方面看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从洛阳方面看有利于争取汉 族地主的合作气候恶劣,交 通不便,生产 不能满足需要地处黄河之南 ,农业生产发 达易受强敌“柔然” 威胁,不利于控 制中原利于控制中原,并 举兵南下征服较弱 的

7、“南齐”落后的少数民 族文化先进的汉族文化, 数个朝代之都493年以“南伐”为名,行迁都之实495年正式迁都2.经过:平城洛阳3.意义:对洛阳发展:使洛阳成为政治、经济中心 对改革进行:打击了保守势力,保证了改革的深入 对民族关系:有利于巩固对中原的统治,促进民族 融合4.认识:改革不但要顺应历史潮流,还要讲究斗争策略, 以减轻改革的阻力;孝文帝是古代杰出地主阶级改革家和政治家二.移风易俗1.重点:改革风俗习惯,学习汉族典章制度、 生活方式,接受汉文化2.主要措施:(1)接受汉族先进文化与制度: A.尊儒崇经,举办学校 B.恢复汉族礼乐制度 C.采纳汉族封建统治制度,如官制、律令等(2)移风易

8、俗: (易服装;讲汉话;改汉姓,定门第等级; 通婚姻;改籍贯)鲜卑族姓氏汉族姓氏拓跋氏元氏丘穆陵氏穆氏步六孤氏陆氏贺赖氏贺氏拔拔氏长孙氏独孤氏刘氏改汉姓改汉姓定门第等级定门第等级在汉族地主中,以父祖在汉族地主中,以父祖 在北魏所在任官职高低在北魏所在任官职高低 分为甲乙丙丁四等级;分为甲乙丙丁四等级; 在鲜卑贵族中除皇室元在鲜卑贵族中除皇室元 氏门第最高外,以穆、氏门第最高外,以穆、 陆、贺、刘、楼、于、陆、贺、刘、楼、于、 嵇、尉八姓为首,其门嵇、尉八姓为首,其门 第与汉族大族四姓(崔第与汉族大族四姓(崔 、卢、李、郑)相对应、卢、李、郑)相对应 ;其他则是一般世族。;其他则是一般世族。3.影响:促进了鲜卑人对汉族文化的认同 ,促进了民族融合推动了政权的封建化争取到汉族地主的支持背景社会矛 盾尖锐鲜卑族 落后内容迁都洛阳移风易俗影响均田制 租调制 三长制整顿吏治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保证政府收入 加强政府对人民控制稳定和巩固政权侧重点通过制度 建设缓和 社会矛盾全面推进 汉化政策课堂小结 加速鲜卑族封建化 促进民族融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