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说史12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6065062 上传时间:2018-06-21 格式:PPT 页数:86 大小:3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学说史12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经济学说史12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经济学说史12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经济学说史12_第4页
第4页 / 共86页
经济学说史12_第5页
第5页 / 共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济学说史1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学说史12(8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经济学说史第十二章 马歇尔的经济学说 经济学说史本章主要内容 概述 需求理论论 供给给理论论 均衡价格理论论 分配理论论经济学说史第一节 概述经济学说史一、马马歇尔的生平 阿弗里德马歇尔(1842-1924),近代英国最著名的 资产阶级经济 学家,经济学的集大成者,剑桥学派的 创始人。 出生于英国西部一个中产家庭,父亲是英格兰银行职 员。 中学毕业后,就读于牛津大学。 1861年:进入剑桥大学学习数学。 1865年:毕业留校。 1866-1877年:讲授经济学,逻辑和近代哲学。 1885年开始:任经济学教授23年。 1908年:退休。 1924年:去世。经济学说史 工业经济学1879年; 经济

2、学原理1890年; 工业与贸易1919年; 货币、信用与商业1923年二、马歇尔的著作经济学说史三、经济学原理简介 该书被看作是与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和大 卫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等齐 名的划时代的著作。 该书共分为六篇: 第一篇“导言”,认为经济 学是研究财富及 人类欲望关系的一门应用科学,其目的在于解 救贫困和增进人类福利; 第二篇“若干基本概念”,以财富、生产、 消费、劳动、必需品、收入、资本作为分章的 标题,讨论了价值、土地、工资、地租、利息 、利润等概念;经济学说史 第三篇是“论欲望及其满足”,这是对均衡 价格论中需求一方的分析; 第四篇是“生产要素土地、劳动、资本 和组织”,这是

3、对均衡价格论中供给一方的分析 ; 第五篇是“需求、供给与价值的一般关系”。 这篇中,马歇尔把三、四篇分别考察的需求和 供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依据供求均衡原理, 提出了均衡价格理论; 第六篇是“国民收入的分配”,用供求均衡观 点研究了各个生产要素价格,这是均衡价格论 在分配领域的引申和应用。供求均衡理论是马 歇尔经济学的中心。经济学说史四、马歇尔经济学说的特点 1、马歇尔经济 学理论体系最突出的特点是马歇尔在英国传统 的经济 学基础上吸收和综合了新旧各派学说,建立了了一个折中的理论体系。 2、马歇尔的经济 学理论体系以心理因素为基础,用主观心理动机来解释人类的经济行为。经济学说史 3、把生物学中

4、进化论的原理引进经济 学,认为一切社会发展都是渐变的,进化原理是社会发展的普遍原理。 4、运用“连续原理”来分析社会经济现 象。 5、运用边际增量分析法来分析各种经济因素之间的关系。 6、运用局部均衡分析的方法来分析相反经济力量之间的关系。经济学说史第二节节 需求理论论经济学说史需求理论论继续需求价 格与需 求规律需求 弹性消费者选择 理论与消费 者剩余分析了消 费者选择 行为提出了消 费者剩余 概念经济学说史一、需求价格与需求规律 1、需求取决于购买者买进这 件商品所给予他的 边际效用,这个边际效用决定着他的需求及其变 动,边际效用是购买者的愿望和主观估计,决定 需求的边际效用无法直接加以衡

5、量,但可以通过 买者为了满足他的愿望所愿意支付的货币量即价 格间接加以衡量。这样,马歇尔就将需求转化为 需求价格,并且认为由于商品对购买 者的边际表 用是随商品量的增加而递减,因此边际需求价格 也是随商品量的增加而递减,这样,马歇尔又把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转化为边际 需求价格递减规律 。经济学说史需求表 价 格(便士/磅) 需求量(磅) 50 6 40 7 33 8 28 9 24 10 21 11 19 12 17 13 经济学说史需求曲线M2M4M6YDDOXP4P3P2P5P6P1P7P8M1M3M5M8M7经济学说史需求曲线说明 表示这个买者对这种商品需求量的变动。P1,P2,P8就是他

6、对茶的需求曲线上的各点;或者我们可称之为需求点。如果对茶的每一可能购买的数量都能同样地找到需求点,就得到如图上这条完全连续的曲线DD。返回经济学说史二、需求弹弹性 需求量随价格的涨跌而变动的程度就称为需求 弹性。如果需求量变动幅度大于价格变动幅度,就 称需求弹性大;如果需求量变动幅度小于价格变动 幅度,就称需求弹性小;如果需求量变动幅度等于 价格变动幅度时,则需求弹性是1。 需求弹性用数学公式表示为: dx -dy e= x y 式中: e表示需求弹性;x表示需求量;dx表示 需求变动 量;y表示价格;dy表示价格的变动 量 。经济学说史 指出需求弹性会因商品的不同和消费者情况的不同而 存在差

7、异,并分析了影响弹性的一般原则: 奢侈品的需求弹弹性大,必需品的需求弹弹性小。 肉类、牛奶和牛油、羊毛织品、烟草、进口水果以及普通 医疗用品等对于工人阶级和下层中等阶级来说是很有弹性 的,价格每有变化就会使他们的消费量发生很大的变化; 而对于富裕阶级的消费量则不会发生什么变化。 有些物品,如温室里的水果、上等的鱼类以及其他颇为昂 贵的奢侈品,中等阶级对 于它们的需要是很有弹性的,而 富人和工人阶级对这 些物品的需要却没有什么弹性,因为 对富人而言需求已经几乎达到饱和了,对工人阶级而言价 格太高了。返回经济学说史1、分析了消费费者选择选择 行为为 一是关于一种物品在不同用途上的选择 ;二是关于一

8、种物品在现在使用与将来 使用之间的选择 。他指出,一个人应把 其有限的货币 收入作合理安排,使每一 用途上所花费的每单位货币 的边际 效用 趋于相等,以便从这些有限的货币 收入 中获得最大的满足,取得最大的福利。 这就是所谓消费者选择 理论。返回经济学说史 “他宁愿付出而不愿得不到此物的价格,超过他实际 付出的价格的部分,是这种剩余满足的经济 衡量。这个部分可称为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对一种商品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超过他实际 付出的价格的差额。2、提出了消费费者剩余概念经济学说史 如果茶叶每磅的价格是20先令,则某人愿意买1磅;价格是14先令,则买 2磅;价格是10先令,则买 3磅;

9、价格是6先令,则买 4磅;价格是4先令,则买 5磅;价格是3先令,则买 6磅;价格是2先令,则买 7磅。需求表如下。经济学说史茶叶需求表 每磅茶叶的价格(先令) 需求量 20 1 14 2 10 3 6 4 4 5 3 6 2 7经济学说史消费费者剩余分析 价格如果是20先令时,他购买一磅,说明他从这 一磅茶叶的消费中得到的总的享乐或满足与他用 这20先令购买其他物品时所得到的享乐和满足是 一样的。如果每磅茶叶的价格下降至14先令时, 他仍然购买了1磅,那么他就是以14先令得到至少 值20先令的满足,这样他就得到了6先令的消费者 剩余。如果价格最后降到2先令,他购买7磅,那 么这7磅茶叶对他的

10、价值总计 或总效用就是59( 20+14+10+6+4+3+2)先令,而实际上他买进这 7磅 所支付的价格是14(27)先令,这样他得到的 消费者剩余就是45(59-14)先令。经济学说史消费者剩余模型DCOH需求价格AD经济学说史消费者剩余模型说明 消费者剩余模型图中,DOHA的面积表示消费者为购买OH量商品所愿意支付的总价格,COHA的面积表示消费者为购买 OH量商品所实际支付的全部价格,两者之差为DCA面积,这就是消费者剩余。返回经济学说史第三节节 供给给理论论经济学说史供给给理论论继续生产 要素生产 成本供给价格供给 弹性供给价格和 供给规律供给规律经济学说史一、生产要素 他用生产成本

11、论来说明供给。他首先对决定产品 供给的生产要素进行了分类。他在沿袭了传统的 生产三要素论的基础上,又增加了“组织”这一 生产要素,成为生产四要素论。 1、土地 指大自然为了帮助人类,在陆地、海上、空 气、光和热各方面所赠予的物质和力量,是不受 人类控制的效用的供给。由于人类无法控制这种 关系,而这种关系也丝毫不受需要的影响,它没有 生产费用,也没有能够生产它的供给价格。 着重分析了土地报酬的变动规 律:土地报酬 是土地对用于土地上的劳动和资本的报酬,它的 变动倾 向可能是递减的,也可能是递增的。经济学说史 2、劳动 指人类的经济 工作,不论是用手的, 还是用脑的, 3、资本 指为了生产物质财

12、富和为了获取利益 而储备 的一切设备 。 认为节约 和储蓄是资本的来源。所谓 的节约 和储蓄不过是为了将来而牺牲现在 的愉快。经济学说史 组织 的内容包括分工、机器的改良、有关产业 的相对集中、大规模生产和企业管理。组织 有多种形式,有单一企业的组织、同一行业中各种企业的组织 、相互有关的各种行业的组织 以及对公众保障安全和对许 多人提供帮助的国家组织 。4、组织组织经济学说史 提出内部经济 和外部经济 概念,用以 说明作为生产要素之一的“组织 ”的变化所 导致的产量增加的情况。他认为 由生产规 模扩大所引起的经济 可分为两类: 一是由于该工业的一般发展所引起的经济 ,叫做“外部经济 ”,主要

13、是指企业地理位置 的优越、交通运输的便利以及经营 信息的 灵通等企业外部条件变化所引起利益的增 长;经济学说史 二是由于单个企业内部组织与管理效率提高所引起的经济,叫做“内部经济”。这种内部经济主要来源于:当企业的规模扩大或产量增加时,其补充成本便分摊在更多的产品上;由于规模较大的企业便于从事发明与创新,采用新的技术;大企业可以降低销售费用;大企业易于取得优惠贷款;规模大的企业,内部分工可以更加精细,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大企业可以从事多种经营,充分利用副产品。返回经济学说史二、生产成本 1、将生产成本分为实际 生产成本和货币 成本两种。 生产的实际 成本包括劳动 和资本两个要素。但他 所说的劳动 并不是劳动 者在劳动过 程中客观上的劳 动量的耗费,而是指劳动 者在劳动过 程中主观上对 劳动 的厌恶 和反感。认为 效用能带来满足而劳动带 来的则是痛苦,因而是“反效用”。他所说的生产的 实际 成本就是劳动 的“反效用”和资本“等待”的总 和,他又称之为劳 作“努力”和“牺牲”的总和。他 认为 “反效用”和“等待”等心理因素无法直接衡量 ,于是又提出了“生产的货币 成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