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银行信用与银行信用管理ppt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6064193 上传时间:2018-06-21 格式:PPT 页数:152 大小:2.7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4.银行信用与银行信用管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52页
4.银行信用与银行信用管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52页
4.银行信用与银行信用管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52页
4.银行信用与银行信用管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52页
4.银行信用与银行信用管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4.银行信用与银行信用管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银行信用与银行信用管理ppt(1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信用管理学Introduction to Credit Management第四章 银行信用与银行信用管理*1E-mail: 主讲教师:芮训媛 电话:18956207258第四章 银行信用与银行信用管理 本章要点1、银行信用的产生、含义和形式 2、银行信用在资金融通中的作用 3、银行信用的风险类型和成因 4、银行信用管理的含义、目标和管理方法*2第四章 银行信用与银行信用管理第一节 银行信用的产生、形式及性质 第二节 银行信用的特征及其在社会资金融通中的地位 第三节 银行信用风险和信用危机 第四节 银行信用管理*3第一节 银行信用的产生、形式及性质一、银行信用的含义 二、银行信用产生的客观必

2、然性 三、银行信用的形式 四、银行信用的性质*4第一节 银行信用的产生、形式及性质 一、银行信用的含义(一)银行信用的概念 (二)银行信用和商业信用的比较*5第一节 银行信用的产生、形式及性质 一、银行信用的含义 (一)银行信用的概念银行信用是指以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为媒介、 以货币为对象向其他经济个体提供的信用,是在工 商企业信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间接信用。银行信用产生以后,在规模、范围、期限上都 大大超过商业信用,成为现代经济中最基本的、占 主导地位的信用形式。*6第一节 银行信用的产生、形式及性质 一、银行信用的含义 (一)银行信用的概念依据不同的标准,银行信用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1、

3、若按受信主体的不同,可分为银行企业信用 和银行消费信用;2、依据信用期限的不同,可分为银行短期信用 和银行中长期信用;3、依据银行是否直接为客户提供信用,可分为 银行表内信用(如贷款、贴现)和银行表外信用(如保函 、信用证)等。*7第一节 银行信用的产生、形式及性质 一、银行信用的含义 (二)银行信用和商业信用的比较在现代信用制度中,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是两种 最主要的信用形式。商业信用是基础,银行信用是主 导,二者有紧密的联系。银行信用是在商业信用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 的,而银行信用的出现又使商业信用进一步得到完善 。当对商业票据进行票据贴现时,商业信用就转化 为银行信用。*8第一节 银行信

4、用的产生、形式及性质 一、银行信用的含义 (二)银行信用和商业信用的比较相对于商业信用,银行信用有以下优势:第一,银行信用能把社会上各种闲置资金集中 起来,形成巨额借贷资本,再放贷给职能资本家。因 此,银行信用不受个别资本数量和资本回流的限制。第二,银行信用的对象不是生产过程中的商品 资本,而是从中游离出来的暂时闲置的货币资本,因 此,银行信用不受商品使用价值和流转方向的限制。*9第一节 银行信用的产生、形式及性质 一、银行信用的含义 (二)银行信用和商业信用的比较相对于商业信用,银行信用有以下优势:第三,银行信用可以由银行提供给任何一个职能 资本家,而商业信用只能由商品的出卖者提供给购买 者

5、。第四,银行信誉高,可提供更多的借贷资本,有 更长的借贷期限,能在更大的程度上满足扩大再生产 的需要。因此,随着经济的发展,银行信用越米越重 要,成为现代信用制度的主导形式。*10第一节 银行信用的产生、形式及性质 一、银行信用的含义 (二)银行信用和商业信用的比较但是,商业信用是企业在商品再生产过程中内在 的信用形式,是企业再生产、从而也是社会再生产的 客观要求。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商业信用的存在具有 客观必然性,银行信用不能取代它,更不能消灭它。*11第一节 银行信用的产生、形式及性质 二、银行信用产生的客观必然性(一)商业信用的局限性促生了银行信用 (二)货币经营是银行信用的基础 (三)银

6、行信用是适应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需要而产生的*12第一节 银行信用的产生、形式及性质 二、银行信用产生的客观必然性 (一)商业信用的局限性促生了银行信用商业信用以商品资本为借贷的对象,其借贷的 量受职能资本家拥有的商品资本多少的限制,即商 品资本作为商品,其使用价值有特定的用途,因而 其借贷关系的建立要受商品的使用价值的限制,银 行信用因为能有效地避免和克服商业信用的上述局 限而发展起来。*13第一节 银行信用的产生、形式及性质 二、银行信用产生的客观必然性 (二)货币经营是银行信用的基础信用制度是与货币经营业务相联系而发展起来的 。货币经营业是经营货币的商业从事与货币流通有关 的技术性的业务。例

7、如,替实业家保管准备金、充当 货币出纳、进行国际支出、兑换货币等。由于货币经营业手中聚集着大量的货币,因而货 币的借贷便在货币业中发展起来,成为它的一项特殊 业务,当货币经营业以货币资本的实际贷出者和借入 者之间的中介人的身份出现时,货币经营业便发展成 为银行业。*14第一节 银行信用的产生、形式及性质 二、银行信用产生的客观必然性 (三)银行信用是适应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需要而产生的在资本主义前期,资本主义经营兴盛,对资金 的需求增加,但资金借贷行为主要是高利贷信用方 式,由于利率很高,不能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要使信用服务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需要相符合 ,就必须使利率降低,实施较低利息的新

8、信用方式 。因此,必须打破高利贷的垄断,降低利息,将一 切闲置的货币资金集中起来投入市场,并以信用货 币代替金属货币流通。可以说,银行业是在同高利 贷信用的斗争中发展起来的。*15第一节 银行信用的产生、形式及性质 三、银行信用的形式(一)存款 (二)信贷 (三)其它*16第一节 银行信用的产生、形式及性质 三、银行信用的形式 (一)存款存款是顾客提供给专业银行的信用方式,是构成信 贷资金的重要来源。商业银行吸收存款虽是一种被动的 负债业务,但仍然产生专业银行与顾客之间的信用关系 。存款表示了银行对顾客的负债,更表明了顾客对银行 的信任。一家银行在市场中的信用度越高,其存款在同 等条件下就会越

9、多。顾客可以借助于对银行的债权抵消其债务,这种抵 消通过银行信用方式来完成,同时也因银行本身的信用 而被其之外的债权、债务人所认可和接受。*17第一节 银行信用的产生、形式及性质 三、银行信用的形式 (二)信贷信贷即放款,是专业银行提供给顾客的信用方式。 对顾客而言,取得信贷意味着获得信任,并能增强自己 的信誉和实力。在西方,能够向银行取得贷款的组织和个人,一般 都经过银行或其他有关部门检验,如信用评估等,符合 贷款的信用要求和规定。因此,在通常的情况下,能不 能向银行取得贷款,是衡量一个组织(如企业)或个人信 用好坏、实力强弱的指示器。如果一个企业难以取得银 行的“信用卡”,则不仅会给其经营

10、带来不方便,而且还 会招致经营伙伴的不信任。对银行而言,信贷是其保证 存款信用(如偿付利息)的前提,也是发挥银行作用的根 本要求。*18第一节 银行信用的产生、形式及性质 三、银行信用的形式 (三)其它银行与顾客之间的信用方式不只是吸收存款和发放 贷款,还有信托、代理、承兑、保管等。银行提供的信用形式也多种多样,包括开出汇票、 支票,开立信用账户,发行货币等。*19第一节 银行信用的产生、形式及性质 四、银行信用的性质1、银行吸收存款、发放贷款,银行信用具有间 接融通资金的性质。2、通过银行间接融通资金银行信用又具有金融 交易的性质。3、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现代社会里银行已经 不是简单的“金融

11、媒介体”,它具有创造信用的能力 和调节经济生活的作用。所以,从整个银行体系来说,银行信用实质上 是通过信用活动调节货币流通,促进经济发展,稳 定金融和物价。*20第二节 银行信用的特征及其 在社会资金融通中的地位一、银行信用的特征 二、银行信用在社会资金融通中的地位*21第二节 银行信用的特征及其在社会资金融通中的地位 一、银行信用的特征(一)广泛性 (二)间接性 (三)综合性*22第二节 银行信用的特征及其在社会资金融通中的地位 一、银行信用的特征 (一)广泛性货币是银行信用的作用对象,它的来源与运用没 有方向性。无论居民个人、企业还是政府,都可以广 泛地参与到银行信用之中。银行信用将社会上

12、分散的 小额货币积聚成巨额资金,从而满足经济发展对大额 资金的需求。信用的灵活性可以使货币资金得到充分利用。由 于银行信用是以银行为中介,而参与银行信用的主体 具有广泛性,信用方式也是多样的,因此,银行信用 的广泛性可以弥补商业信用的局限性。*23第二节 银行信用的特征及其在社会资金融通中的地位 一、银行信用的特征 (二)间接性在银行信用中,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作为媒介 是信用活动的中间环节。从筹集资金的角度,银行 是货币资金供给者的债务人;从贷放资金的角度, 银行又是货币资金需求的债权人。至于货币资金的所有者和货币资金的需求者, 两者之间并不发生直接的债权债务关系。所以,这 种资金筹集方式称为

13、间接融资。*24第二节 银行信用的特征及其在社会资金融通中的地位 一、银行信用的特征 (三)银行信用的综合性商业银行是一国金融体系中最重要的金融机构 ,是国民经济的中枢神经。银行基本的吸收存款业 务,可以使银行聚集社会游散资金,而其信贷业务 ,可以满足社会发展所带来的资金需求,也可以反 映国民经济的运行情况。银行信用的综合性使得银行对国民经济既具有 反映和监督作用,又具有调节和管理作用。*25第二节 银行信用的特征及其在社会资金融通中的地位 二、银行信用在社会资金融通中的地位首先,银行信用是诸多信用形式中应用最广泛 的一种信用形式,其本身具有规模大、成本低、风 险小的优势;银行作为专门的信用中

14、介机构,具有 较强的专业能力来识别与防范风险;银行作为吸收 存款、发放贷款的企业,不仅能够提供信用,而且 能够创造信用。*26第二节 银行信用的特征及其在社会资金融通中的地位 二、银行信用在社会资金融通中的地位其次,在信用领域,银行信用无论在规模、范 围以及期限灵活性上都大大超过其他信用形式,在 信用领域中居于主导地位。国家信用、商业信用、消费信用等均依赖于银 行信用,商业信用、国债的贴现和发行往往都是通 过银行来进行。在发达国家的社会信用结构中,银 行信用是工商业外源融资的最重要渠道。*27第二节 银行信用的特征及其在社会资金融通中的地位 二、银行信用在社会资金融通中的地位再次,在我国由于经

15、济运行过程中的缺陷,限制 了商业信用的发展,而银行信用的特征,使其在社会 资金融通中具有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我国的经济体系中,银行信用一直是最基本的 资金融通形式。在经济体制改革之前,我国只允许通 过银行信用来融通资金,禁止和取消了其他形式的资 金融通方式。随着改革的深化,金融机构多元化,资 金融通方式亦日益多样化。但是从目前来看,通过银 行信用融通资金仍然是我国企业资金融通的最基本形 式。*28第二节 银行信用的特征及其在社会资金融通中的地位 二、银行信用在社会资金融通中的地位我国融资体制运行过程中的缺陷:第一,商业信用在我国尚不完善。第二,我国股票市场尚不完善,融资规模的扩大 需要时间。第

16、三,我国企业债券市场规模有限,尚不能担负 起为企业大量融资的重任。*29第二节 银行信用的特征及其在社会资金融通中的地位 二、银行信用在社会资金融通中的地位第一,商业信用在我国尚不完善。过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行政命令和组织纪律是 维系经济体系运行的基本规则,在公有产权形式之下 ,企业之间不存在偿还性的资金运动。随着我国经济 体制的转变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商业信用逐 渐被引入企业的经营活动之中,并逐步得到发展和完 善。但是,产权制度改革的滞后造成国有企业产权边 界模糊不清,同时商业信用的交易规则不完善,商业 信用的发展受到制约。*30第二节 银行信用的特征及其在社会资金融通中的地位 二、银行信用在社会资金融通中的地位第二,我国股票市场尚不完善,融资规模的扩大 需要时间。我国从1991年恢复股票市场以来,股票市场规模 发展迅速。但是从融资总量的角度来看,我国以股票 市场为代表的直接融资还很弱,间接融资依然是企业 最重要的融资渠道。*31第二节 银行信用的特征及其在社会资金融通中的地位 二、银行信用在社会资金融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