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与教学媒体开发(培训班)

上传人:di****ng 文档编号:46064090 上传时间:2018-06-21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2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技术与教学媒体开发(培训班)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教育技术与教学媒体开发(培训班)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教育技术与教学媒体开发(培训班)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教育技术与教学媒体开发(培训班)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教育技术与教学媒体开发(培训班)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技术与教学媒体开发(培训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技术与教学媒体开发(培训班)(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教育技术与教学媒体开发同济大学职教学院 王云峰中德大楼1010室 TEL:65985476,13023236776 wang_*1内容提要l课程介绍l教育技术的概念和内涵l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lE-Learning的应用Date2教学目标当今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已广泛应 用于职业教育与培训领域,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人机 交互教学软件对教学过程具有的重要意义已经得到了普 遍的重视,越来越多的教师投身到了多媒体课件的开发 与教学实践中去, 教学媒体开发成为职业教育教师所必 需具备的一项核心的工作能力。“教学技术与教学媒体开发”是针对职业教育师资 培养的特点和需要而专门开设的一门课程,

2、本课程的教 学目标是要求学生掌握现代教学媒体设计与开发的基本 原理与方法,包括了解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基本原理,掌 握多媒体课件及网络多媒体课程的设计与开发方法,学 会如何制作和收集多媒体课件素材,如何使用各种多媒 体硬件和软件工具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及掌握多媒体课 件的评价方法。 Date3学习内容 教育技术概述及应用 多媒体技术基础 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的基本知识 CAI课件设计的理论基础 多媒体CAI课件设计的过程与方法 多媒体素材制作或收集方法 多媒体CAI课件的制作 课件的评价与应用 E-Learning与E-Learning平台Date4学习材料 徐朔主编,王云峰执行主编.现代教育技术M

3、.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11 ISBN 978-7-04-036167-4 E-Learning课程:教育技术与教学媒体开发网址:http:/ILIAS E-Learning平台使用指南 其他补充材料 实验 多媒体素材(文本,声音,图像,动画,视频)制作实验 多媒体课件制作实验Date5教育技术的概念和内涵1994年美国教育传播和技术委员会对教育技术的定义 ( AECT94定义) :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的过程和资源 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教育技术的研究目的促进学习; 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 教育技术的研究范畴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

4、价; 教育技术的研究性质理论和实践。Date6结合AECT94的定义,我们认为教育技术的内涵是:1.两个优化:优化学习过程;优化学习资源。2.五个任务: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 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3.两个运用:运用现代教育/教学思想;运用现代信息技术。4.一个目的:实现教育/教学效果最优化。当前的教育技术研究与应用,尤为关注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 教学中的运用。教育/教学 思想、方法技术教育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 多媒体技术、网络通信技 术、虚拟现实技术、仿真 技术等)现代教育技术教育技术的构成Date7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美国早在1993年就制定了国家教育技术

5、标准,明确 规定学校的管理者、教师、学生必须达到的“教育技术标准 要求”。我国教育部于2003年4月开始中国中小学教师教育 技术规范(标准)的制订工作。2004年中国教育技术协会颁 布了中国教育技术标准(Standards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of China,简称SETC)规定了教育过程的参与 者:学生、教师、教育管理者,以及教育技术职业人员所必 须具备的有关教育技术素养的基本要求和相应的绩效指标。 其中的教师教育技术标准(SETCT)规定了教师所必须具 备的有关教育技术素养的基本要求,并对专任教师(现在正 在从事学科教学的教师)、实习教师(从事教学工作不满一

6、 年的新教师)和未来教师(师范生及准备从事教师职业的人 )三类人员分别规定了相应的绩效指标。 Date8专任教师教育技术标准(SETC )下述各表中B级指标为最低要求,A级指标为高层次要求。经 济发达、信息化环境好的地区和学校,应达到A级水平。 级 级 1对技术的本质及其内涵有较深 刻的理解;熟练掌握多媒体计算 机、网络系统和其他教学媒体的 使用技能;能够解决常见的硬件 和软件问题,并能恰当地选择技 术系统、资源和设备。 2为学生创建良好的技术环境, 促进学生使用技术资源支持学习 ,并学会正确、可靠地获得信息 的方法和策略。1理解技术的本质及其内涵;掌 握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系统和其 他教学媒体

7、的使用技能;能够解 决比较简单的硬件和软件问题, 知道如何选择技术系统、资源和 设备。 2为学生选择良好的技术环境, 鼓励学生使用技术资源支持学习 ,并学会获得信息的方法和策略 。Date9 级 级 3深刻分析和判断各种学习资源, 尤其是新技术资源的优势与不足; 评价这些资源在支持学习方面的潜 力和在教学中的应用前景,并在不 同的教学情境中选择使用。 4根据教学需要能够有效地利用教 学资源,必要时会开发教学软件、 教学素材、微教学单元和示范电子 作品,为学生运用技术支持学习做 出榜样。 5熟悉学生教育技术标准、自己所 教学科和相关学科的课程标准;能 够把课程标准、学生教育技术标准 、课程内容和

8、技术资源有效地整合 在一起,设计和实施基于技术的学 习活动,不断总结实践案例。3理解各种学习资源,尤其是新 技术资源的优势与不足;初步评 价这些资源在支持学习方面的潜 力和在教学中的作用,并在不同 的教学情境中选择使用。 4根据教学需要能够有效地利用 教学资源,为学生运用技术促进 学习做出示范。 5了解学生教育技术标准、自己 所教学科和相关学科的课程标准 ;能够对课程标准、学生教育技 术标准、课程内容和技术资源进 行整合,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Date10 级 级 6掌握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方法;能 够根据学科特点、教学目标(任务 )、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征,选择 合适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过程的 设计

9、、实施和评价,并在课堂教学 过程结构或自主学习过程结构的设 计方面有所创新。 7在教学设计中能够认真考虑各种 教学策略的不同特点并精心选择合 适的教学策略,尤其是新的策略( 比如个别化学习策略、合作(协作 )学习策略、整合学习策略等)的 应用,并对此做出评价。 8在教学中采用新的评价技术和方 法,注重评价方法的改进,开展基 于技术的评价策略、评价工具、评 价标准和量规的研究,并将他们整 合到学习过程中。6初步掌握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方 法;能够根据学科特点、教学目 标(任务)、教学内容和学生的 特征,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进 行课堂教学过程和自主学习过程 结构的设计、实施和评价。 7在教学设计中认真

10、考虑各种教 学策略的不同特点并选择合适的 教学策略,关注新的策略(比如 个别化学习策略、合作(协作) 学习策略、整合学习策略等)的 应用,并给予评价。 8在教学中采用新的评价技术和 方法,运用基于技术的评价策略 、评价工具、评价标准和量规开 展教学评价,并把评价结果用于 教学效果的改善。Date11 级 级 9积极参加运用技术改进教学的合 作项目,并在研究中与他人合作与 交流,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教学 能力和工作效率。 10在教学中注意使学生获得平等使 用技术的机会;使他们学会运用技 术促进学习、进行交流、开展研究 、解决问题,并注意安全、负责任 和有益于身心健康地使用技术。 9积极参加运用技

11、术改进教学的 合作项目,并在研究中与他人合 作与交流,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教学能力和工作效率。 10在教学中注意使学生获得平 等使用技术的机会;使他们学会 运用技术促进学习、进行交流、 开展研究、解决问题,并注意安 全、负责任和有益于身心健康地 使用技术。 Date12教育技术素养是指一个人对教育技术理论与方法的 掌握、运用和评价水平的总体体现。教育技术素养包括三个要素:(1)知识要素:对与教育技术相关的陈述性知识(名词 、术语、概念)和程序性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2)能力要素:运用教育技术解决问题的才干;(3)情意要素:对教育技术的意识、态度、责任等。教育技术素养的构成知识能力情意Da

12、te13根据教师教育技术标准,教师需要具备:思想观念使用技能制作技能综合应用掌握现代教育 教学思想和观 念,了解教育 技术理论,树 立在专业教学 中应用现代教 育技术的意识 。了解教学中常 用的各类媒体 技术的基本知 识和教学功能 ,掌握各种媒 体的操作技能 。掌握教学设计 的基本方法和 步骤,具有管 理和评价学习 过程和资源以 及将信息技术 与专业教学相 整合的能力。具备媒体素材 采集、制作的 能力,掌握各 种教学软件的 设计开发方法 ,能够制作简 单的教学软件 。Date14E-Learning与E-Learning平台 1. E-Learning简介 E-Learning的定义关于“E-

13、Learning”一词的翻译,目前有三 种不同的译法:网络化学习、电子化学习和数字化 学习。狭义的E-Learning本来是指网络化学习(强 调基于因特网的学习),但在实际应用中,有时又 把基于多媒体资料的数字化学习也包括在E- Learning的范畴。Date15可以对E-Learning给出如下定义:“E-Learning是指主要通过因特网 进行的学习与教学活动,它充分利用现 代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具有全新沟通机 制与丰富资源的学习环境,实现一种全 新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将改变传 统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和师生之间的关系 ,从而根本改变教学结构和教育本质。 ”Date16IBB E-Learn

14、ing平台介绍同济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ILIAS E-Learning 平台(http:/)的建设是 将德国先进的远程网络教学系统和现代的教学模式 运用于职业教育培训、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有益尝 试。该平台的建设是中德合作职业教育师资培养项 目(ABT-S)第三期的重要目标之一,该项目由德国 技术合作公司(GTZ)提供财务支持,E-Learning平 台以德国科隆大学开发的开放源代码系统ILIAS为基 础,技术开发工作由德国哈通咨询(上海)公司与 同济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合作进行。E-Learning 平台建成后由同济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对其进行 管理并提供课程内容。 Date17目前已开发的E

15、-Learning课程: 教育技术与教学媒体开发 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学论 电专业职业发展概述 机械专业职业发展概述 可编程控制器技术 CAD/CAM技术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 机械工程领域计算机教学媒体开发 建筑结构选型 职业教育法律法规Date18IBB e-Learning平台的应用 IBB本科生和硕士生职教师资的培养 IBB在职职教师资攻读硕士研究生的培养 职校教师的在职培训 西部项目合作院校教师的培训及学生学习Date192) E-Learning的特征 E-Learning主要具备以下几个特征: 网络化:基于互联网,运用标准的网络技术,充分利 用网络资源。 时空性:摆脱了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使教学活动更 灵活、自主。 个性化: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及需要安排学习进 度和学习内容。 多媒体:可以采用文本、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表 现形式,使得教学活动更为生动、逼真。 资源共享:所有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资料、辅助资 料均可被所有学习者共享,大大提高了教学资源的利用 率。 可跟踪:学生的所有学习活动都会被记录下来,作为 教师或培训者评估学习效果和分析培训需求的依据。 交互式协作:以小组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小组 中的个体可以将其在学习过程中探索、发现的信息和学 习材料与其他成员分享。Date203) E-Learning的优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