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检查工作汇报三doc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606403 上传时间:2017-08-2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检查工作汇报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教学检查工作汇报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教学检查工作汇报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教学检查工作汇报三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教学检查工作汇报三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检查工作汇报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检查工作汇报三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江汉油田职业技术学校教学工作自查报告(二 一二年五月二十日)接到省教育厅关于开展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检查的通知(鄂教职成函201210 号)文件后,学校高度重视,成立了迎检工作专班,及时召开专题会,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文件,对迎检工作进行了周密安排。从五月上旬开始至五月中旬,全面进行了自查整改。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江汉油田职业技术学校是经湖北省教育厅、发改委批准,由江汉油田教育实业集团主办的一所全日制普通中等职业学校。学校代码为 4295010007,招生代码 1404。 学校创办于 1978 年 8 月,当时名称为“江汉石油师范学校” ,由石油部主办,江汉石油管理局管理,19

2、78 年秋季开始面向全省招生,主要解决职工子弟学校教师不足的问题;1984 年经江汉石油管理局批准更名为“ 江汉石油管理局教 师进修学校 ”,主要承担油田教师和干部的培训和学历教育;1993 年增设了幼师、烹饪、盐化工等专业,同时增挂了“江 汉石油管理局中等 职业学校” 校牌,只招收油田子女;2006 年经潜江市教育局批准,更名为“江汉 油田职业技术学校” 并开始面向全国招收中职生;2007 年 1 月经湖北省教育厅、省发改委批准纳入全省中等职业学历教育序列(鄂教发【2007】1 号),成为一所省属中等职业学校。学校占地面积 68806 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 27625 平方米,拥有教学楼 2

3、 栋、 实验综合楼 1 栋、学生公寓楼 2 栋、办公楼 1 栋。拥有学2生食堂、篮球场、足球场和 260 米塑胶跑道、运动场。学校建有模具钳工实训车间,机加工实训车间,基础化学实验室,电工实训室,多媒体教室,间歇反应实验室、管路拆装实验室。教学用电脑 260 台。 图书室、阅览室, 拥有图书 5 万多册,其中专业类藏书 2万余册;报刊杂志达 20 多种。每间教室均配有彩电、DVD 等教学设备,学生公寓配有空调,拥有独立的卫生间,装有空气源热水系统。学校现开设精细化工、石油工程、焊接技术运用、农业机械、航海、旅游与酒店管理、维修电工、汽车美容与维修、计算机应用、数控技术运用、 模具制造技术等专业

4、。学校现有教职工 116 名,其中专任教师 74 名,基础课教师 22 名,双师型教师 23 名,本科及以上学历教师 67 人,占专任教师的 90.5%;高级职称教师 15 人,占专任教师的 20.3%。学校还有外聘能工巧匠16 人、楚天技能名师 2 人。师资队伍结构比较合理,专兼结合,职业道德素质较高。几年来,学校在省教育厅和江汉油田教育集团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办 学条件不断改善、办学规模逐步扩大、办学效益逐年提升,为社会经济发展、为石化行业建设作出了应有贡献。学历教育人数迅速增长,近三年,随着学校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基础能力建设不断增强,招生规 模也在不断扩大,在校学生人数由 2007

5、年的 657 人增长到 2012 年的在籍学生 1669 人。经过多年打拼,我校从小到大,从弱到强, 规模不断扩大,实力不断增强,已 经具有良好的育人条件,具备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教育模式和良好的就业前景,学校荣誉与社会声誉进一步提升,办学业绩得到湖北省教育厅、江汉油田和社会各界的一致认可和充分肯定。去年 12 月份,校长 郭建村同志在全国第一期中等职业学校校长高级研修班经验交流会上,介绍了我校“发挥区位3行业优势,多措并举深化校企合作”的做法,受到全国 职教系统知名校长的一致好评,使学校在全国赢得了良好口碑。学校教育发展及专业建设已纳入潜江市发展规划。2009 年学校成功创建为省重点中等职业学

6、校,2010 年,成功创建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并被评为省德育科研先进单位。2011 年,学校被评为省“平安校园 ”。学校连年被评为江汉石油管理局先进单位。二、办学业绩1、办学思路清晰,培养目标明确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为指导,努力培养有道德、有理想、有专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几年来,学校严格遵循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坚持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 为本位”的办学宗旨和“ 为学生一生着想,向全体学生负责”的办学理念以及“就业有优势,升学有希望,创业 有本领, 发展有基础”的办学方针,面向石化行业,面向油田矿区,面向区域经济,

7、根据社会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不断创新办学模式,结合石油化工行业特点,整合资源,调 整专业和教学计划,开展校企合作,努力践行四个对接,即专业与行业、 产业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近三年,我校为西北石油局、西南石油局、华 北石油局和江汉油田、江苏油田、中原油田、胜利油田、长庆 油田、潜江金华润化肥厂、武 汉 住电电装公司、江苏中鲈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培养和输送了 3000 多名适用型人才。我校输送的人才,品学兼优,技能娴熟,受到了用人 单 位的一致好评。42、专业建设特色鲜明,专业设置不断优化学校认真执行国家中等职业学

8、校专业目录和湖北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管理实施办法(试行),专业建设有长期规划和阶段性行动计划。 专业设置与市场经济紧密结合,不断加强和巩固优质特色专业, 为解决社会供需矛盾适时调整专业结构、建设新专业。学校现开设精细化工、石油工程等 11 个专业,其中精细化工和石油工程两个专业为省级重点专业。这两个专业,既是我校主干专业和特色专业,也是省中等职业学校屈指可数的龙头专业。这两个专业为石油化工行业输送了 2000 多名合格人才。目前,精细化工专业、石油工程专业已申报省中等职业学校品牌专业,这两个专业的实训基地将列入“省中等 职业教育 实训基地” 重点建设项 目。同时,石油工程专业实训基地已申报为

9、 2012 年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 2011 年,学校瞄准市场,根据油田企业用工紧缺,新建了焊接技术应用、汽 车运用与维修、农业机械使用与维修等三个专业,并顺利通过了潜江市教育局评审。学校在新增专业过程中,积极探索新型的就业门路, 创新办学模式,开展“订单式”培养,使教室与车间、学生与师傅、招生与就业实现了零距离对接。在新专业开设的第一年里,我们与武汉住电电装公司和江汉油田油建公司、农林处,江苏矿业等单位联合办学,培养了近 200 名深受企业欢迎、能顶岗、懂技术、会操作的适用型人才,而且就业率达 100 %。在夯实主干专业、建设新专业、发展传统专业的基础上,根据实际,停办了

10、 电子电工、商务文秘、 电子商务、航空乘 务、交通运输管理、5学前教育等六个专业。近几年,学校骨干专业建设实力进一步增强,专业对口率和为产业建设服务的应用率大幅度提升。精细化工和石油工程专业正朝着国家级重点方向发展。今年 6 月我校将代表湖北省参加全国职业院校石化类赛项技能大赛,参加中职组的化学检验、维修钳工、总控工和仪表维修工 4 个工种的比赛,目前正在积极备赛中。3、注重课程体系建设,优化课程管理。在课程体系构建方面,学校加大改革步伐,不断完善课程内容。围绕石油工程和精细化工两个主干专业,开发了校本教材并已运用于课堂教学,从而,建立了适应本校特色的课程标准。新的课程体系的构建,较好地 实现

11、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进一步强化了技能训练的针对性,较好地实现了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有效地拓宽了学生知识面,增强了学生从业技能。在课程管理方面,学校严格按教学大纲要求,规范开设并开齐开足各类课程,按规定完成学时。注重学生文化基础课教学,语文、数学、外语、 计算机 应用等学科课时安排都严格按国家规定进行。学校根据专业特色和学生实际,开设的石油工程环境安全、采油新技术、计算机操作技术、化工环境保护、弟子规等选修课程开设率高,学生选修率高,教学效果好。在教材使用方面,学校全部选用国家正式出版的教材,并根据专业选用不同版本。德育教材,使用劳动版、北师大和高教版;公共基础课,使用高教版

12、、劳动 版等,中 职“ 高职统考班 ”语、数、外、计算机应用基础等课程使用的是湖北省教育厅编写的教材;专业基础课,使用的是劳动版、机械版等;专业课按照专业对口的原则,选用对应出版社出版的正规教材。6在改进教学方法方面,学校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程内容、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紧密结合起来。成功引进了“双元制” 教学模式,推行“ 行为导 向” 教学法。各专业设立了相应的教学模块,逐步推进模拟教学、模 块教学、案例教学、技能打包教学等。在专业课教学中,逐步改变以课堂为中心、重知识、轻技能的传统教学模式,较好地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4、注重发挥行业优势,深化校企合作我校所在地江汉油田是一个集石油开采

13、、盐卤化工、机械制造为一体的国有大型企业,近年来,随着武汉“1+8”城市圈的建设和发展,江汉油田和潜江市出台了合力打造产值超百亿的江汉精细化工工业园的发展规划,石油、化工产业的快速发展,急需大量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江汉油田职业技术学校植根于油田,成长于油田,具有鲜明的石油、石化行业特色,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就为当时油田建设发展培养了大量的骨干力量,恢复招生后,我们紧紧围绕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坚定不移地走校企结合、工学结合之路,多措并举, 积极构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长效互动机制,直接为所在区域的石油、石化企业培养“ 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 ”的应用型人才,短短五年时间,学校在 办学规模

14、、办学特色、 办学活力、服务区域经济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突破。在校企合作方面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办学模式:一是优势互补,建立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实践教学是职业教育的特色和灵魂,是区别于普通教育的重要标志。职业教育要发展、壮大,就必须建立与行业发展水平相一致的实训实习基地。因此,我们本着“校企双赢”的原则,借助所在区域行业企业的力量,共同建设新型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定期组织学生进企业实地参观、实际操作,让学7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下按照未来专业岗位要求,得到实际操作训练和综合素质的培养。目前,学校已与江汉油田盐化工总厂、钻井一公司、测录井公司、油建公司、井下测试公司、三机厂、四机厂以及武汉无机盐化工厂、武汉

15、天祥化工有限公司、武汉青江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签订合作协议,建立了 21 个校外实训基地,为相关专业的学生实习实训提供了有力保障。二是加强实践教学,强化学生技能培养。学校根据国家职业标准,制定了切合我校实际的技能人才培养计划。学校按照这一计划,紧密结 合教学实际,注重学生实践操作教学,把师傅请进课堂,让学生到工厂、下井队。先后聘请了 30 多名企业专家、技术骨干来校担任专业课兼职教师,共同参与课程管理和教学工作;组织了 600 多人次到江汉油田采油厂、钻井公司等单位参观学习,让学生体会生产一线生活,参加实际操作训练,为学生就业打基础。实践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近两年,我校 6 名学

16、生参加省技能大赛,3 人获二等奖, 2 人获三等奖,1 人获优秀奖,综合评价列全省 18 个地市州第 10 名。几年来,学生就 业率达 98%以上,就 业稳定率 90%,在全国同类学校中均名列前茅,就业学生普遍受到用人单位好评。三是校企联合办学,增强办学活力。学校不断创新办学模式,充分发挥行业企业作用,建立健全教育与行业合作的有效途径,积极推进校企一体机制,实现了专业与行业、产业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1)实施订单培养。主要以学校依据企业需求,确定专业,确定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开展的定向培训模式,实行订单式合作。学校负责教材、教学;企业负责实训和返岗工作。学校按照双方制定的教学目标、内容,开展教学;企 业抓好实训和理论与实践的对接。这种办8学模式,减轻了学校实习、实训设备不足的压力,使学校的招生与企业的招工同步,教学与生产同步,基本上学生是“ 入学即就业,毕业即上岗”,实现了零距离就业。多年来, 这是我 们与全国各大油田、石油企业合作的主要方式。(2)冠名班培养。即学校与相关企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