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新课堂】2014届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7章 第1、2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和主要内容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上传人:琴**** 文档编号:46059938 上传时间:2018-06-21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1.4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方新课堂】2014届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7章 第1、2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和主要内容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南方新课堂】2014届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7章 第1、2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和主要内容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南方新课堂】2014届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7章 第1、2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和主要内容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南方新课堂】2014届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7章 第1、2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和主要内容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南方新课堂】2014届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7章 第1、2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和主要内容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南方新课堂】2014届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7章 第1、2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和主要内容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方新课堂】2014届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7章 第1、2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和主要内容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7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考纲内容能力要求高考风向标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2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以新材料为背景,以遗传变异为主线,结合本章内容综合命题第1、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和主要内容主要 内容1)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不是神造的,而是由_ _进化而来的 2)生物进化的顺序是由低等到_ 3)生物进化的原因是_和_意义反对神创论和_,奠定了生物进化论的科 学基础评价拉马克最早提出了比较完整的生物进化学说,是 _ _的奠基人物种不变论一、拉马克的进化学说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1拉马克的进化学说更古老高等的生物生物 进化论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主要内容_;_;_;_意义科学地解释生物_的

2、原因,以及生物的_和_局限性对于_的本质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局限于_水平;在物种形成的问题上,达尔文强调了物种形成中的_方式“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是拉马克进化学说的中心论点。()2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过度繁殖 生存斗争 遗传和变异 适者生存 进化 多样性 适应性 遗传和变异 个体 渐变 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论述中,不符合达尔文学说基本观 点的是()D A遗传和变异是自然选择发生作用的基础 B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C变异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积累,就可能产生出生物的新类型D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定向变异,以适应变化的环境 解析: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解析问题时应注意:生物变异在前,选择

3、在后;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因,变异是不定向的,为进化提 供原材料。通过自然选择,不利的变异被淘汰,有利的变异被保存,并通过遗传积累起来,然后产生出生物的新类型。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1)种群:生活在一定区域的_的全部个体叫种群,种群也是繁殖的基本单位。(2)基因库: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_。(3)基因频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 _数的比率。(4)生物进化的实质:种群_的改变。同种生物全部基因等位基因基因频率_发生定向的改变 生物2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3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变异是_不利变

4、异被_,有利变异积累种群的朝_的方向缓慢进化。染色体变异 基因重组 不定向 淘汰 基因频率 适应环境 4隔离与物种的形成(1) 物种 : 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_ 并且产生_的一群生物。(2) 隔离: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_的现象。包括两种类型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_(3)作用: _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标志着新物种的形成。5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_之间在(1)共同进化: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交配 可育后代 自由交流 隔离 生殖隔离 无机环境 _、_、(2)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三个层次_。1.突变是不定向的,但自然选择是定向的。()2地理隔离不一定导致新

5、物种的形成,但新物种的形成一定要产生生殖隔离。()3自交能改变后代的基因型频率,但不能改变后代的基因频率。()4自由(随机)交配不能改变后代的基因型频率,也不能改变后代的基因频率。()基因 物种 生态系统 考点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1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1)过度繁殖过度繁殖是基础,为自然选择提供较多的原料,使生存斗争更加剧烈。(2)生存斗争生物和生物、环境进行生存斗争,生存斗争推动着生物的进化,是生物进化的动力。(3)遗传变异变异一般是不定向的,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大量的原始选择材料,所以说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4)适者生存适者生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表现在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自然选择

6、是定向的,是一个缓慢的、长期的过程。2自然选择的对象(1)直接对象:生物的变异性状(表现型)。(2)间接对象:相关的基因型。(3)根本对象:与变异性状相对应的基因。即自然选择的实质是环境对变异所对应的基因的选择,因而可以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3自然选择的因素:对生物的变异起选择作用的是个体所处的自然环境。4自然选择学说的缺陷(1)对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没有做出科学的解释。(2)对生物进化的解释也局限于个体水平。(3)强调物种形成是渐变的结果,不能解释物种大爆发现象。自然选择学说各内容的相互关系【典例1】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正确理解是()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适应性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

7、变异是不定向的变异是定向的变异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遗传积累就可能产生出生物的新类型ABCD解题思路达尔文强调生物进化中变异是不定向的、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环境对不同性状的生物起选择作用,项过分强调环境的改变导致生物定向的变异,属于拉马克的观点。 答案B考点对应练1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生物的()A基因型BB表现型C不利变异的基因D肽链的结构解析: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生物的表现型。分 析三“同”同“时间”、“地域”、“物种”三“单位”种群是生物生存、繁殖、进化的基本单位考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发展一、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1对种群的理解2.种群的基因库(1)种群的基因库包括了种群内

8、所有个体、所有细胞的所有基因。(2)种群基因库不因种群中个体死亡而消失,而在代代相传的过程中保持和发展。3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计算(1)基因频率某种群中某基因的数目 该种群中全部等位基因的总数100%常染色体遗传中基因频率的计算a设某种群的个体数为 N,有一对等位基因 Aa,基因型为 AA、Aa、aa 的个体数分别为 n1、n2、n3 ,A、a 的基因频率分别用 PA 、Pa表示,则:b若给出的是各基因型个体的数量,则可用定义公式计算。PA(2n1 n2)/2NPa(n22n3)/2Nc若给出的是各基因型个体的数量百分比,则可以将百分号去掉,按定义公式计算;或直接用“该基因型纯合子的百分比杂

9、合子百分比的 1/2”来代替。伴性遗传中基因频率的计算以色盲为例,由于色盲基因及其等位基因只存在于 X 染色体上,Y 染色体上没有,因此:色盲基因频率色盲基因总数 2女性个体数男性个体数100%(2)基因型频率某基因型的个体数种群总个体数100%(3)哈代温伯格平衡定律前提条件:种群大;种群个体间的交配是随机的;没有突变发生;没有新基因加入;没有自然选择。推导过程a设一对等位基因为 A 和 a,其频率分别为 p 与 q(pq1)。b亲代 AA 和 aa 自然交配后 F1代具有 AA、Aa、aa 三种基因型,其频率如下列公式:p(A)q(a)2p2(AA)2pq(Aa)q2(aa),则 AA 的

10、基因型频率为 p2,Aa 的基因型频率为 2pq,aa 的基因型频率为q2。c意义:实现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的相互转换。得出结论:F1 的基因频率没有改变。二、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1可遗传变异的来源:基因突变、基因重组以及染色体变异。其中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统称为突变。2基因突变产生新的等位基因:这就可能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突变的频率虽然很低,但一个种群往往由许多个体组成,而且每一个个体中的每一个细胞都含有成千上万个基因,所以在种群中每一代都会产生大量的突变。3种群基因突变数的计算:每一代出现的种群突变数种群个体数每个个体基因数每个基因的突变率。4突变是不定向的,基因重组是随机

11、的,所以可遗传的变异只能为进化提供原材料,而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生物的变异是否有利取决于它们的生存环境,同样的变异在不同的生存环境中可能有利,也可能有害。种群物种概念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 全部个体,同一种群内的个体 之间可以进行基因交流分布在一定自然区域内,具有 一定的形态结 构和生理功能, 能够在自然状况下相互交配并 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范围较小范围内的同 种生物的个体分布在不同区域内的同 种生物的许多种群判断 标准种群必须具备“三同”,即同 一时间 、同一地点、同一物种; 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不存在生 殖隔离,交配能产生可育后代主要是形态特征和能否自由交 配并产生可育后代,不同

12、物种 间存在生殖隔离三、隔离与物种的形成 1种群与物种的比较种群物种一个物种可以包括许多种群,同一个物种的多个种群之间存在 着地理隔离,长期发展下去可成为不同亚种,进而可能形成多 个新物种联系续表地理隔离生殖隔离概念同一种生物由于地理上的障碍 而分成不同的种群,使得种群间 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指种群间的个体不能自 由交配,或交配后不能 产生可育后代的现象图示实例东北虎和华南虎马和驴杂交产生的后代 骡2.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地理隔离生殖隔离若仅有地理隔离,两个分开的小种群重新相遇,可以再 融合在一起;地理隔离是物种形成的量变阶段,而生殖 隔离是物种形成的质变阶段;只有地理隔离而不形成生 殖

13、隔离,不能产生新物种,只有出现生殖隔离才形成新物 关系 种;生殖隔离保证了物种间的不可交配性或后代不育 性,从而也保证了物种的相对稳定性;都能阻断不同种 群间的基因交流;地理隔离造成自然选择方向不同,从 而促使不同种群的遗传组成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地理 隔离往往是生殖隔离的先决条件续表四、物种形成的两种方式1渐变式(经过长期的历史年代逐渐形成)物种的形成必须经过生殖隔离,但不一定要经过地理隔离。但是,在地理隔离的基础上,经选择可加速生殖隔离的形成,所以经地理隔离、生殖隔离形成新物种是物种形成常见的方式。2骤变式(1)染色体数目变化:一旦出现可以很快达到生殖隔离,如多倍体的形成。(2)染色体结构

14、变化: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化的个体和原始物种杂交,可育性降低,形成初步的生殖隔离,以后经过进一步演化形成新的物种。五、生物进化与物种形成1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自然选择使不同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内容物种形成生物进化标志生殖隔离出现种群基因频率改变变化后生物与 原生物的关系属于不同物种属于同一物种二者联系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改变,这种改 变 可大可小,不一定会突破物种的界限,即生物 进化不一定导致新物种形成 新物种的形成要经过生物进化,即生物进化 是物种形成的基础 二者是量变和质变的关系2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的比较3.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1)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

15、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生物科学的研究和发展,不断完善了生物的进化理论。(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遗传变异的研究已从性状水平深入到基因水平。(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自然选择作用的研究已从个体水平上升到种群水平。(4)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和基础仍是自然选择学说。达尔文进化论到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1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和三个步骤(1)三个基本环节:突变和基因重组(可遗传变异)、自然选择、隔离。(2)三个步骤:地理隔离自然选择生殖隔离。2影响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突变;基因迁移(即个体的迁入和迁出);遗传漂变(小种群中某些个体由于没有交配机会而使某些基因消失);非随机交配;自然选择。3定向与不定向: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基因频率改变和进化方向都是定向的,向着适应环境的方向进化。进 化 的 原 因内因通过遗传将有利的变异保留下来,变异为选择提供原材料 外因生物生存的各种环境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