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上传人:j****s 文档编号:46059291 上传时间:2018-06-21 格式:DOC 页数:40 大小:1.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金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金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金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金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金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金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金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2011 年年 1 1 月月 1313 日金山区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日金山区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七次会议批准第七次会议批准目目 录录 序 言 在中共金山区委领导下,由金山区人民政府组织各部门、各街镇、金山工业区编制的上海市金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于上海“四个中心”国际化大都市建设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大局,把“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聚焦发展”贯穿“十二五”发展全过程和各个环节,加快建设“创业金山、宜居金山、和谐金山”,抢抓机遇,实现转型发

2、展的重要规划。 纲要是根据中共上海市委关于制定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中共金山区委关于制定金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进行编制的。纲要是“十二五”期间本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性、纲领性、综合性规划,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也是编制和实施本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类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年度计划以及制定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 第一章第一章 “十一五十一五”回顾和回顾和“十二五十二五”发展环境发展环境 一、“十一五”发展的主要成就 2“十一五”期间,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团结依靠全区人民,开拓创新、深化改革、强化管理、统筹发展,“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顺利完成(见表 1-1),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 表 1-1“十一五”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表序号序号指指 标标“十一五十一五”预期目预期目标标20102010 年预计完成年预计完成“十一五十一五”完成目完成目标标1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10%363.32 亿元年均增长 12.5%2三次产业比例3:60:373.1:61.1:35.8-3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 8.3%96.85 亿元年均增长 11.1%4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 8.4%1

4、112.96 亿元年均增长 12.5%5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 2.5%32.19 亿元年均增长 6.6%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 11.5%213.77 亿元年均增长 13%7合同利用外资累计 15 亿美元2.65 亿美元累计 15.1 亿美元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 619 亿元113.88 亿元累计 635.22 亿元9城镇化率63%65%-10单位增加值综合能耗下降率 1120%-11城镇绿化覆盖率37%37.14%-12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年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 10%左右26520 元-13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年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 10%以上12495 元年均增长 11%14城镇登记失业人数

5、每年控制在市政府下达指标以内6474 人每年控制在市政府下达指标以内321根据国家统计局通知精神,各地区在上级政府正式发布能源公报前,不得使用和公布本地区单位增加值综合能耗及下降率数据(包括预计数)。1、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十一五”以来,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招商引资为抓手,以结构调整为重点,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生产总值从2005 年的 201.27 亿元增加到 2010 年的 363.32 亿元,年均增长 12.5%(见图 1-1)。图 1-1 国内生产总值 财政总收入从 2005 年的 57.32 亿元增加到 2010 年的 96.85 亿元,年均增长 11.1%(见图 1-

6、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从 2005 年的 20.13 亿元增加到2010 年的 30.75 亿元,年均增长 8.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达到635.22 亿元。图 1-2 财政总收入 42、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十一五”以来,我区积极实施产业结构调整战略。2010 年三次产业比重为 3.1:61.1:35.8(见图 1-3),与 2005 年的3.7:66.3:30 相比,三产比重提高了 5.8 个百分点。先进制造业快速发展,2010 年实现工业总产值 1112.96 亿元,年均增长 12.5%,高新技术企业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 14%。有序推进重点工业园区和产业基地开发建设,先后

7、启动了上海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国家火炬计划张堰新材料深加工产业基地等重点产业基地建设。积极对接上海市高新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重点推动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和海洋工程装备 4 大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积极引导工业加快向园区集中,推动产业加快集聚,逐步形成了精细化工、汽车及零部件、机械电子、食品加工和新型轻纺等 5 大支柱产业。现代服务业不断拓展,生产服务业、旅游业等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上海化工区物流产业园、“金石湾”国际化工生产服务业功能区加快建设,化工孵化器成功被科技部火炬中心认定为国家级专业孵化器。枫泾古镇荣膺“新沪上八景”,金山城市沙滩与枫泾古镇成功创建国家 4A 级旅游景区。商贸服务业稳步发

8、展,百联金山购物中心建成投用,进一步丰富了金山区的商业业态。房地产业健康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稳步发展,以金山现代农业园区开发建设为重点,加快设施粮田、设施菜田、标准化畜牧水产场和农业“一区四带”建设。农业结构不断优化,“优质稻米、绿色蔬菜、名优瓜果、特种养殖”四大主导产业效益逐步显现。农业组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1135”工程顺利推进。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和产业化加快推进。逐步完善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图 1-3 三次产业结构变化(%) 3、城镇建设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2010 年全区城镇化率达到 65%,比2005 年提高 9.3 个百分点。“十一五”期间,共实施重大项目 107 个

9、,主要包括道路交通、绿化、水利、环境治理、社会事业、电力能源等。区域交通进一步完善,已形成“八纵八横”主干道交通网络,六条共 99 公里的高速公路网架贯穿全区;轨交 22 号线(金山铁路支线)改建工程顺利推进,沪杭客运专线金山北站及其配套工程投入使用;区内公交日益完善,公交总线路达 88 条。 5以第三轮、第四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顺利实施金山卫化工集中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区域环境得到明显改善。集约化供水及水环境处理快步推进,新建金山一水厂一期工程,启动金山一水厂二期工程,集约化供水管网改造 350 公里。实施了朱泾污水厂搬迁工程、廊下和兴塔污水厂新建工程。城市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成功创

10、建国家卫生区和上海市文明城区。城乡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人均绿地面积达到 51.73 平方米。通信设施逐步完善,信息化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全区网格化管理覆盖了石化街道、山阳镇、金山卫镇、朱泾镇及枫泾镇镇区等区域。防汛防台经受考验,安全得到保障。 4、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断推进。自然村落综合改造工作积极推进,“十一五”期间,改造完成了 32 个行政村的 45 个村庄,共计 4719 户农户,累计投资近 2亿元。其中,廊下中华村、枫泾中洪村和漕泾水库村等村庄的自然生态风貌各具特色,廊下中华村获得了建设部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扎实推进,黑臭河道整治、农村生活污水收

11、集处理、经济薄弱村6道路危桥改造全面实施,26 条镇村公交投入运营,农村“三室三点”建设全面完成,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深化完善农村体制改革,廊下镇和枫泾镇被列为全国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镇,漕泾镇成立市郊首家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服务中心,积极探索和推动农村土地流转。 5、社会管理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实施了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理顺职责关系,提高行政效能和政府服务水平。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积极推进“两集中、三到位”工作机制,优化行政审批流程,区行政服务中心功能进一步完善。社会组织培育和管理工作有序推进,“十一五”期间社会组织数量由 221 家发展到 317

12、家,被中国红十字总会和民政部命名为“全国社区红十字服务示范社区”。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不断深化,被民政部命名为“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全覆盖示范单位”。教育事业均衡发展,完成“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新建金山小学、金山初级中学等一批教育设施,启动了校安工程,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医疗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完成金山区精神卫生中心迁建工程,完成 13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 125 所村卫生室区级标准化建设,金山医院整体迁建工程顺利推进。文化设施加快建设,启动了金山区文广中心项目,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实现全覆盖,金山农民画等 5 个项目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新馆建成启用并成功创建国家二级档案馆。老龄事业加

13、快发展,启动了金山区第一社会福利院项目,新增养老床位 1636 张,创建市、区标准化老年活动室 105 个。体育事业蓬勃开展,年均举办区级以下群众体育活动达到 300 多项,参加市级以上群众体育活动达到 20 多项,金山区体育中心投入使用,连续七年成功举办世界沙滩排球巡回赛上海金山公开赛。优生优育工作得到加强,成功创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残疾人事业稳步推进,成功创建“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人人享有康复服务”顺利达标验收。持续开展金山平安建设,连续 3 年创建“上海市平安城区”。76、人民生活水平和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大幅提高,其中,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年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

14、11%。(见图 1-4)。五年累计新增就业岗位 13.5 万个,净增就业岗位 4.5 万个;“社区四保、交通协管、社区助老”等 21个“万、千、百人就业项目”中累计共安置就业 9698 人。设置培训专业(工种)54 个,开设各类培训班 975 期,3.9 万人次参加了职业技能培训。到“十一五”末,本区城镇社会保险参保人数近 20 万人,其中领取养老金人数为 6.5 万人;小城镇社会保险参保人数 14.2 万人,其中领取养老金人数为 3 万人;农保参保缴费3.93 万人,农村居民社会保障覆盖率达到 98.06%;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十一五”期间,农保养老金增长 460%,老年农民养

15、老金补贴增长 100%。图 1-4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年可支配收入 五年来,我们坚持解放思想、聚焦发展,始终注重产业结构有序调整,坚持“二三一”产业发展方针,重点发展第二产业,培育发展第三产业,稳步发展第一产业,加快促进产业融合,不断优化全区经济结构,逐步提升综合经济实力。始终注重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促进产城融合,城乡互动,不断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始终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把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不断加大科技、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领域的投入,8不断提高公共服务能力,积极促进就业,大力提升城乡居民收入和保障水平,努力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始终注重改革创新,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加快政

16、府职能转变,提高政府行政效能。始终注重发扬创业精神,坚韧不拔、迎难而上、无私奉献、拼搏奋进,紧密团结干部群众,努力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二、“十二五”发展环境 从国际来看,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孕育新突破,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减缓。从国内来看,中国经济进入相对稳定增长时期,资源环境约束增强,转变发展方式刻不容缓,改善民生需求日趋强烈,区域发展格局发生变化,长三角一体化进程加快。从上海来看,坚持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加快推进“四个率先”、加快建设“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进入关键时期,城市建设重心将进一步向郊区转移,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将加快形成。 从金山来看,“十二五”时期是实现追赶式增长的关键时期。金山区域总体规划的修编优化,使金山新一轮发展的功能定位更加清晰。根据金山区区域规划,金山区的定位是上海南部的门户城市、环杭州湾的核心节点、生态宜居的滨海新区、先进制造业的基地、现代农业的示范园区,以金山新城和枫泾特色镇为重点的“1158”城镇体系已经明确,使金山未来的发展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