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文档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6058381 上传时间:2018-06-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力衰竭文档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心力衰竭文档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心力衰竭文档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心力衰竭文档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心力衰竭文档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力衰竭文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力衰竭文档(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一、基本知识% N# i* R H! c7 Y w$ C7 d概念:心力衰竭是一个综合征,是指由于心脏功能异常,而不能维持足够的心排出量 满足组织代谢需求的一种病理生理状态。它是心血管疾病的终末状态,其发病率和患病率 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随人口的老龄化,心力衰竭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健康和社会经济问 题。5 v5 m ( N( z/ O. O【答案】E+ p2 L+ P3 ( o- R) |+ G【解析】2002 年助理的题目在 2003 年又重复出了。呼吸道感染为心力衰竭最常见诱 因。(2)心律失常:特别是心室率快的心房颤动和其他快速心律失常。(3)治疗不当:主要为洋地黄用量不当(过量或不足)

2、 ,以及合并使用了抑制心肌收缩力(异搏定、 阻断剂)或导致水钠潴留(大剂量非甾体类消炎药)的药物。3.心功能分级:先确定患者为急性心梗或是非急性心梗, R! V1 r8 ?4 |非急性心梗心功能分级:如风湿性心脏、陈旧心梗等(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的分级方案:1928 年)是根据患者的自觉的活动能 力划分为 4 级:I 级:患者患有心脏病,但活动量不受限制,平时一般活动不引起疲乏、心悸、呼吸 困难或心绞痛。6 l$ U, e0 U, d6 m5 j- E, K级(心衰度):心脏病患者的体力活动受到轻度限制,休息时无自觉症状,但平 时一般活动下可出现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级(心衰

3、度):心脏病患者的体力活动明显受限,平时的一般活动(或家务活 动)即可引起上述症状。级(心衰度):心脏病患者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休息状态下也出现心衰的症 状,体力活动后加重。急性心梗心功能分级:急性心肌梗死所致泵衰竭的 Killip 分级0 f4 F( x% X- S: w, D i* d/ q% G级:尚无明显的心力衰竭;级:有左心衰竭,肺部啰音12 肺野;小于 12 为级 j3 X“ P8 M0 E W) V$ PE.NYHAIV 级急性心肌梗死,肺部有湿啰音,但啰音范围小于 1/2 肺野,判断为7 y( ?# V. D/ H% x. u答疑编号 911010103:针对该题提问+ w!

4、 d3 A+ G$ M3 Q$ $ F【答案】B3 5 2 f: . 8 u G1 % Zzy2008-3-124 风湿性心脏病,休息时有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任何活动均可加重 上述症状。判断为 ?! L“ j1 B P* b0 x# t# _D.心肌梗死后综合征; Z- |% H7 y4 T0 _: PE.肺栓塞答疑编号 911010109:针对该题提问+ s, x“ f8 ; n* y【答案】D! % X# e/ C“ ( s3 D/ j“ K【解析】心肌梗死后综合征于急性心肌梗死后数周或数月内出现,可反复发生,表现 为心包炎、胸膜炎或肺炎。患者从事每天日常活动即出现心悸、气短症状,休息

5、后即缓解。其心功能分级应为 . : j# q N; r1)左心衰竭主要是左心室搏出功能障碍,多见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 高血压病、主动脉瓣狭窄或关闭不全、二尖瓣关闭不全等。机体的病理变化是由心输出量 减少以及肺部淤血、水肿所引起。9 * |7 _ c3 Z3 V“ R0 T8 G2)右心衰竭主要是右心室搏出功能障碍,见于肺心病、三尖瓣或肺动脉瓣的疾病,并 常继发于左心衰竭。此时心输出量减少,体循环淤血,静脉压增高,常伴有下肢水肿,严 重时可发生全身性水肿。7 j2 e( O1 u( z9 Q/ q“ V3)全心衰竭左、右心都发生衰竭称为全心衰竭,见于:持久的左心衰竭可使右心负 荷

6、长期加重而导致右心衰竭;心肌炎、心肌病等病变如发生于全心、亦可引起全心衰竭。: L1 q / D. _9 m% k(2)根据发病的速度分类1)急性心力衰竭发病急骤。心输出量急剧减少,机体来不及充分发挥代偿作用。常可 伴有心源性休克。常见原因为急性心肌硬死,严重的心肌炎等。2)慢性心力衰竭较常见,病人长期处于一种持续的心力衰竭状态,并伴有静脉淤血和 水肿。常见原因为心脏瓣膜病、高血压病、肺动脉高压等。(3)根据心力衰竭时心输出量的高低分类( b( d1 s+ g9 z3 b i( 2 i! d4 u7 I1 X程度不同的呼吸困难:左心衰最早出现的是劳力性呼吸困难;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又称心源性哮

7、喘,其发生与睡眠平卧血液重新分配使肺血流量增加,夜间迷走神经张力增 加,小支气管收缩,横膈高位,肺活量减少等因素有关。为了减轻呼吸困难常采取的半坐 位或坐位即端坐呼吸,左心衰呼吸困难最严重的形式是急性肺水肿。咳嗽,咳白色浆液泡沫状痰、痰中带血丝;也可引起大咯血。乏力、疲倦、头晕、心慌;少尿及肾功能损害症状。1 P6 Z* c$ d! w- . S M“ Y(2)体征:除基础心脏病固有体征外,患者一般均有心脏扩大(单纯舒张性心衰除外) 、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及舒张期奔马律。两肺部湿性啰音:特点为常见于两肺底,并 随体位变化而变化。7 Q/ e; F+ ?% l女,68 岁。高血压病 20 年,

8、活动后心悸、气短 3 年。l 周前受凉后咳嗽、咳黄痰,喘 憋加重,不能平卧。否认慢性咳喘史。查体:BP l70100mmHg,心率 115 次/分,P2 亢 进,心律齐。双肺满布哮鸣音及中小水泡音。其喘憋最可能的原因是3 U$ e) x* |+ D2 vA.支气管哮喘9 w+ h9 + G) m答疑编号 911010202:针对该题提问答案:(A)3 f. N2 N; Z( S8 p【解析】右心衰竭时,体静脉压力增高,毛细血管滤过压增高,渗出到组织间隙,产生水肿。心力衰竭患者水肿通常首先出现在, ) w8 % j5 7 g n! g. b3 R G【解析】心力衰竭患者水肿通常首先出现在身体最低

9、部位。肾衰引起的水肿最先出现 于组织疏松部位如眼睑。“ z a“ s3 G“ w) f1 d, v- u$ W Q4.全心衰竭:继发于左心衰而形成的全心衰,当右心衰出现之后,右心排量减少,因 此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等肺淤血表现反较单纯性左心衰竭时减轻。: e9 % p7 V 5.并发症:(1)心律失常;(2)电解质:紊乱低钾较常见;(3)淤血肝,严重者可 发生心源性肝硬化;(4)血栓栓塞:可导致肺栓塞。% i K; D- J2 W6.实验室检查:0 C8 o ) & x! P9 a9 g% P+ 心钠肽由心房合成分泌,心衰时心房压增高,心钠肽分泌增加,有助于诊断心衰。5 a6 j4 p! B X

10、 线检查:心脏的大小和外形的动态变化、肺淤血的有无。! y% z9 z: 2 q“ T5 z k) E Q/ W超声心动图:比 X 线检查更准确。 (1)收缩功能:正常左室射血分数(LVEF) 50%,运动时至少增加 5%。 ;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应40%。 (2)舒张功能:心动周 期中舒张早期心室充盈速度最大值为 E 峰,舒张晚期(心房收缩)心室充盈最大值为 A 峰, 正常时 EA1.2。放射性核素检查。9 I“ f4 H/ D# Z心肺吸氧运动试验。, o6 k. 8 l& c, h2 g, ?- O有创血流动力学检查。对未经治疗的患者,以下检查项目,哪项结果正常时最有助于排除心力衰

11、竭A.心电图0 j3 , T6 U$ , |B.胸部 X 线检查C.冠状动脉造影“ 2 p) p! O- PD.血浆心钠肽水平4 ?* ! r9 d8 i) u* - z6 e& e. ?E.血浆肌钙蛋白水平答疑编号 911010204:针对该题提问- Z) “ h# p9 o% Z6 y: n9 V& J“ R答案:(D)【解析】心钠肽由心房合成分泌,心衰时心房压增高,心钠肽分泌增加,有助于诊断 心衰。# s. Y9 J0 J+ K. V% p- T, Q(二) 诊断与鉴别诊断1.诊断/ t$ K1 9 s5 K: 心力衰竭的诊断是综合病因、病史、症状、体征及客观检查而做出的。首先应有明确

12、的器质性心脏病的诊断。左心衰竭的肺淤血引起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右心衰竭的体循环 淤血引起的颈静脉怒张、肝肿大、水肿等是诊断右心衰的重要依据。( U) $ : L7 b K男,70 岁,高血压病 30 年,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10 年,间断双下肢水肿、少尿 5 年。 近 1 月上述症状加重,伴厌食和腹胀。查体:BP 180100mmHg,端坐位,心界向两侧扩 大。心率 1lO 次分,心律绝对不齐。双下肺可闻及中小水泡音。肝肋下 4cm,质软,有 压痛,移动性浊音阳性。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双下肢有可凹性水肿。该患者最恰当的心功能评价为A.全心衰竭“ o, q8 8 |“ “ 1 1 t( c: P. NB.右心衰竭,失代偿C.心功能 II 级(NYHA 分级)D.心功能 III 级(NYHA 分级)3 J$ L, L- E# G) e8 C$ bE.心功能 IV 级(NYHA 分级)# S1 n# V4 L W8 U o答疑编号 911010205:针对该题提问% n v+ Z6 G, s h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