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铁联运对福建经济发展的影响

上传人:j****s 文档编号:46058175 上传时间:2018-06-2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铁联运对福建经济发展的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海铁联运对福建经济发展的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海铁联运对福建经济发展的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海铁联运对福建经济发展的影响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海铁联运对福建经济发展的影响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海铁联运对福建经济发展的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铁联运对福建经济发展的影响(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海铁联运对福建经济发展的影响 海铁联运将使福建港口在对台贸易方面的优势得到强化。福建是两岸小额贸易的重要 口岸,泉金航线的货源辐射至长三角和珠三角两大台商聚集区,很多台资企业从台湾进口 的机器配件, 。通过海铁联运,可以使时间成本大大缩减,这也使得对台贸易中的优势地位 进一步凸显。 海铁联运具有中转快、效率高等诸多优势。例如 12 英尺集装箱具有独特的箱体两侧开 门设计,门幅宽度更大,货物装卸更方便,可为收货人提供点对点服务。厦门先后开通海 铁联运班列,业务逐步覆盖闽赣湘皖等内陆腹地乃至东北,业务类型从纯内贸向内外贸同 步发展迈进,并为海外海铁联运提供广阔的货源腹地。 “远洋桥”模式可充分利

2、用厦门区位 优势、货源优势、通关优势建设国际航运枢纽港。同时新模式具备重要的试验价值,完全 有可能从远东航线复制到东南亚航线、欧洲航线和美洲航线,架设通往世界各地的远洋桥。实施海铁联运,做大物流业,是保持国民经济继续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的需要,是 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所提出的客观要求,也是深圳把握竞争优势的有效方式,是经济持续发 展的有效战略选择。 三中国被誉为二十一世纪的世界工厂,但由于人民币升值造成制造业出口出现巨大亏损, 加上沿海地区劳动力成本上升,许多企业已无法维持,中国制造业的出路在哪?谈谈你的 看法? 最近几年, “中国制造”开始遇到危机:产品附加值低,劳动力价格低廉,环境资源消

3、 耗大。知识与技术,劳动力质量,在研发上不断扶持,关注企业的升级换代,在品牌,渠 道的扩张和市场的扩展上自主研发,拥有核心技术,不仅需要企业自身变革图新的勇气和 智慧,更需要政府的扶持引导和帮助。 1产业结构调整 产业升级和转型过程中面临的各种挑战。主要有:一是消化和激活劳动密集型或初级 加工部门的产能过剩问题 二是解决导致附加值不高的技术研发问题 三是进行产业整合和 优化企业管理 四是综合提升产品质量、成本管理、生产效率和市场运作能力,以提高竞争 国际市场的实力。 2既要增加内需,也要拓展内销一方面,中央政府宜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另一方面,相关 企业要充分挖掘自身能力,增

4、加掌控市场的实力。 3必须改变企业老板的理念 低端的产业结构以及固化的落后营运模式。 这包括两类企业,第一类是地理上向内 地转移的沿海企业,并没有改变产业层次和营运模式;第二类是向沿海企业学习的内地企 业,产业层次也是相对较低的。 4企业管理转型的出路:企业市场化,管理社会化 四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历程和存在的问题 农业产业化存在的问题 1、规范化的市场机制不完善 产承包责任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产品的市场化水平。土地 不能有效转移、农户分散经营,使得大规模的、产业化的农业生产难以开展。同时,农民 思想意识滞后,认识不足,行动迟缓,对市场信息的敏感度和反应能力都很弱,我国农业 和千千方万的农户

5、都在面临适应市场的竞争。 2、农产品市场价格保护机制不健全 在完全自发运行的市场上,农产品价机制不能有效运行,农业和农民利益易受损害。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都无一不是依靠农业价格政策的贸易措施来保护本国农业的。我国改革以 来,随着农产品价格双轨制向单一的市场价格体制的转变,自由市场价格机制的种种缺陷 将会充分表现出来,并对农业生产和农民利益造成不可忽视的损害。 3、社会化服务体系不配套 我国农村各类中介组织发展缓慢,特别是行业性中介服务组织的发展比较滞后,存在发展 规模小、覆盖面不宽、服务能力弱等问题。目前加入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农户占 全国农户 总数的28左右,而且,其中有一半以上的农民专

6、业合作经济组织没有产权关系,形成 松散型的自我技术服务性团体。根据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需要,今后服务体系必须向产业化 和企业化方向发 展。 4、农村科技体制改革力度低 目前我国农业很大程度上还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从事农业的技术人员数量少,素质低,农 业科技不能实现技术资源的合理配置,并且科技资金投入少,缺乏技术创新,没有健全科 技承包、技术服务、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等农业科技全面推广措施,因而,农村经济的总体 科技含量低,技术基础薄弱。 5、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 由于我国农业的专业化、一体化程度还很低,相应的农业产业化体系结构还没有完全建立 起来。在区域经济中未能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和资源潜力。科技含量和

7、组织化程度不高, 总体经济效益较差,不能前向推动和后向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农产品基地建设滞后,优 质专用原料生产不适应发展需要,标准化生产能力落后。各地未能形成各具特色的、跨区 域的、专业化和社会化程度较高的产业带,不能建立起“龙头企业”和农业支柱产业 农业发展历程 对农业进行彻底的改造,创造一种更加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新的生产经营方式,构建新 的农业生产力,稳固和提高农业的基础地位。其战略选择的突破口就是对农业进行产业化 开发,走农业产业化之路。 农业产业化,是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双层经营的基础 上,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围绕区域性支柱产业,优化组合各种生

8、产要素, 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使之逐步形成种 养加、产供销、农工商、内外贸、农科教一体化的生产经营体系,使农业走上自我发展、 自我积累、自我调节的良性发展轨道,实现农业的高产、优质、高效,推动农业现代化进 程。农业产业化作为一种新的生产经营方式,它的形成和发展,是改革发展的客观事物, 具有科学的内涵和广泛的实践基础。 五物流业作为十大振兴产业的原因 一是物流服务包含在制造过程中。物流本来包含在制造过程中,随着制造规模的不断 扩大,制造过程不断专业化,产品销售逐步分离出来造就了流通业,部分物流活动(比如 原材料的运输、储存等活动)也从制造活动中分离出来

9、,外包给第三方企业,形成专业化 的物流活动和物流企业,进而形成专门的物流行业,但还有大量的物流活动(比如生产线 旁的物料库存、制造厂内部的物料运输等活动)仍然保留在制造过程中。物流过程都应该 作为制造过程的一部分加以规划和管理,尤其是对从制造业中分离出来并由第三方物流企 业承担的物流活动,更应该与制造过程中保留的物流活动一起做整体优化,这个整体物流 与制造过程保持协同才能保证制造规模扩大后,物流与制造的联动发展。 二是物流服务离不开制造业。物流从制造过程中分离出来后,逐渐形成一个产业,该 产业在发展过程中自身也在不断进行专业化,衍生出更多的活动,形成包括运输、储存、包装、加工、信息等职能的各个

10、行业,由于竞争激烈,行业还在进一步细分,使得供应链 物流过程越来越复杂,统筹和协调的难度越来越大,供应链物流系统时间压缩的难度也越 来越大, ,制造与物流的关系甚而变得松散抵触,弱化了物流对制造的后勤保障作用,增加 了制造和物流的总成本。离开了制造业,物流业就失去了服务的对象,离开了制造业的苛 刻需求,物流业就失去了创新和发展的动力,物流业的发展是建立在制造业发展基础上的, 物流业必须与制造业联动发展。 三是制造业发展离不开物流服务,每一次重大的变革都与物流业紧密相关。许多制造企 业将供应商选择与管理、原材料的选择与评估等相关业务交给物流系统完成,这是横跨整 个供应链的物流系统,该物流系统大多

11、由企业内部的物流管理部门或内部物流企业和外部 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共同组成,而内部物流企业和外部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则完成具体的物流 运作, 物流业入选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一是物流业的发展过程契合了国家此次调整经济增长方式的规划。 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基本上依赖规模的扩张。具体来讲,因为 物流业的发展处于我国的重化工时代,钢铁、矿石等产业发展明显,带动了大宗物资的物 流。因为物流量巨大,物流业的扩张更多体现在传统业务的规模扩大上,比如运输量的增 加,而非增值服务的增加。而物流作为“第三利润源泉”,按道理来讲,其利润应该来自 于流程的改善、资源的整合等增值服务,而不是单

12、纯依靠规模的扩张。金融危机对依靠规 模扩张的物流业带来了明显的冲击,物流业本身就需要转变,回到挖掘第三利润源泉的科 学发展观上。而这正好符合国家调整经济的大方向。 入选原因之二在于,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中,除物流业之外的九大产业的振兴规划都需要 以物流业为代表的服务业的支撑。国家对十大产业振兴的要求都一样,并不是希望它们单 纯扩大规模,而是希望它们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增加附加值。经济增长方式的改变必定需 要服务业的支撑,尤其是物流这样的生产服务业。 六十二五规划中,是否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表现在哪 “十二五期间,既是中国经济的黄金发展期,又是矛盾凸显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 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冯飞告

13、诉记者,在这个时期,要兼顾发展和调整,重化工和低碳经 济的矛盾会更加突出;同时,城市化进程提速,也会促使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 产业结构面临重大调整 事实上,从“十一五”开始,国家就倡导发展低碳经济,实现节能减排,但在“十二五” 期间,在节能途径上与“十一五”期间有明显不同,“十二五”期间,会更多利用调整产 业结构的方式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 目前,发达国家的碳排放主要存在于消费领域,而发展中国家则主要存在于生产环节。我 国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减少碳排放的主要压力在生产领域;大幅度降低国内生产总值 的二氧化碳强度是我国中、近期内发展低碳经济、减缓碳排放的核心任务。 产业结构状况是决定国内生产总值

14、的二氧化碳强度的关键因素。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和城市 化加快发展的时期,一些高碳产业仍然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更为严重的挑战 是,受资源禀赋条件的约束,我国的能源结构以煤为主,低碳能源资源的选择有限。因此, 中国需要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降低生产领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而在中国城市化率整体还处在较低水平的阶段,这种调整遇到了很大的挑战;但从另一方 面来说,如果产业结构没有得到调整,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城市化率的进程。这两者互 进互退,需要共同协调发展。 具体而言,调整产业结构的方式主要是:产业梯度转移由“产业链整体式转移”取代“产 业链分拆式转移”,“高端技术合作”取代“低端产业转移”;产业

15、由实转虚、由重变轻、由硬变软,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区域经济竞争的主要焦点转变为产业的组 织程度和组织效率;而产业政策,即国家及地方政府对产业的导向和规划,成为影响企业 投资行为的主要变量。 七确定了振兴物流业的九大重点工程,包括多式联运和转运设施、物流园区、城市配送、 大宗商品和农村物流、制造业和物流业联动发展、物流标准和技术推广、物流公共信息平 台、物流科技攻关及应急物流 八这些年来福建主导产业:电子工厂、机械、石化的发展状况,政府对这些主导产业结 构的升级。政府如何对三大主导产业结构升级 三大主导产业的发展将以推进企业集聚为重点,着力建设大项目、培育大企业、打造 大基地。据了解

16、,全省 5 年内计划形成一批百亿企业和若干千亿产业集群,争取三大主导 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由 2009 年的 34.6提高到 40以上。其中,石化产业将重点加快产业基地建设,提升规模档次,尽快实现龙头企业总产值占 全行业的比重达 80以上。电子信息产业重点推动由加工制造为主向集研发、生产、服务、 应用为一体转化,逐步建成国家级软件产业基地,对全省生产总值增长贡献率保持在 10 以上。装备制造产业重点提升工程机械、电工电器、环保设备等优势产业,推动基础装备、 基础部件及基础工艺发展,推动形成 3 个以上产业配套体系较为完善的产业集群。 同时,福建省还选择节能环保、生物与新医药、新能源、新材料、信息网络、海洋经 济作为主攻方向,推动一大批高成长性的企业发展壮大,近期有望实现全省战略性新兴产 业产值年均增长 25以上的目标。 三大主导产业发展状况 经过三年时间对电子、机械、石化等三大工业主导产业的着力培育和发展,我省主导产业 得到长足发展。在主导产业的推动下,福建经济己迈向上升通道的一个转折点。但与长三 角、珠三角相比,乃至全国同产业比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