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2010年2011年套地区模拟卷

上传人:j****s 文档编号:46057176 上传时间:2018-06-21 格式:DOC 页数:52 大小:3.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2010年2011年套地区模拟卷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广东省2010年2011年套地区模拟卷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广东省2010年2011年套地区模拟卷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广东省2010年2011年套地区模拟卷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广东省2010年2011年套地区模拟卷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2010年2011年套地区模拟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2010年2011年套地区模拟卷(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东省佛山一中广东省佛山一中 20102010 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第第卷卷 非选择题非选择题( (本卷共四大题本卷共四大题, ,共共 5252 分分) ) 26. 看图,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同答问题。(8 分)第 27 届悉尼奥运会会徽 第 28 届雅典奥运会会徽 第 29 届北京奥运会会徽 (1)上面三幅图反映了什么文化现象?(2 分)(2)对待这种文化现象的正确态度及其价值是什么?(4 分)27. 在某校高三 1 班的主题辩论会上,同学们对大众传媒对文化生活的影响展开了激烈的 辩论,甲乙双方有不同的观点和理由。甲方:大众传媒为低俗化的文化推波助澜,助长了中学生狂热的追

2、星现象,一些落后 腐朽文化借助大众传媒肆意扩散。乙方:大众传媒使内容丰富、格调高雅的文化作品得到更好的传媒,人们在紧张的学 习和工作之余,看看电视,读读报刊,玩玩电脑游戏,满足了精神上的需求。 (1)请你根据生活与哲学中矛盾的观点,对甲乙的观点加以评析。(8 分)(2)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谈政府如何应对大众传媒对文化生活所产生有负面影 响。 (6 分)28. 材料一: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轻民生。是否顺民心、重民生,直接关系人 心向背,事业兴衰。胡锦涛总书记曾强调说,发展要为了人民、发展要依靠人民、发展成 果必须由人民共享。万事民为先、群众利益无小事、利为民所谋,这些民生思想在很大程 度

3、上已经取得了共识。民之生计,国之大是。在国际金融危机肆虐和国内经济下滑的大背 景下,中央推出一系列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重大举措。其中重要一条,就 是下大气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材料二:就业是民生之本,今年 2 月 10 日,国务院分布了国务院关于做好当前经济 形势下就业工作的通知 ,从稳定就业、扩大就业、鼓励创业等 6 个方面规定了 26 项应对 失业的政策举措,主要包括:规范企业裁员行为,企业需要裁减人员 20 人以上,需提前向 当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报告裁减人员方案;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劳动 者多渠道就业。延续鼓励下岗失业人员创业的税收扶持政策,对扶再就业优惠证人员

4、 从事个体经营的,按规定在限额内依次减免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审批期限延长至 2009 年底;等等。 材料三: 受国际金融危机及中国经济放缓及失业率上升的影响,2009 年毕业生将比往年 更难找工作了。专家指出,我国经济发展平稳,国内市场容量大,就业潜力巨大,关键看 我们如何做好工作。专家建议,针对当前经济增长并未带动就业同步增长的现实,要实行 就业增长优先的发展战略。另外,我们在看到“许多人无事干”的同时, “许多事无人干” 也是现实,一些人“高不成,低不就”给再就业工作增加了难度。 根据以上材料,请回答以下问题: (1)运用政治知识回答,党和政府为什么如此重视民生

5、问题?(6 分)(2)从哲学道理上说明,为什么“从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 加大对改善民生的投入力度”?(8 分)(3)请运用“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的有关知识,对材料二加以分析说明。 (8 分)(4)根据材料三,谈谈应该如何解决目前就业难的问题。 (8 分)三校联考政治试题答案三校联考政治试题答案26. 答:答:(1) 世界文化存在多样性,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2 分) (2) )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3 分) 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

6、求, 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都 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一个 民族的文化成就,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且属于整个世界。 (3 分)27. 答答: :(1)矛盾是对立统一的,我们应该用一分为二的、全面的观点看待大众传媒对 文化生活的影响,一方面一些落后腐朽文化借助大众传媒肆意扩散,另一方面大众传媒丰 富了我们的精神生活,所以对大众传媒不能全盘否定,也不能全盘肯定。 (4 分)事物的 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大众传媒出现的负面问 题,是事物在发展中出现的支流问题,不能因噎废食。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4

7、分) (2)我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和执行机关,是国家的行政机关。政府具有组织社会主义文 化建设取职能。(2 分)一方面。政府宣传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引导人民抵制各种错误和 腐朽思想的影响,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2 分)另一方面,政府组 织和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努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2 分)28.28. 答答: :(1)由中共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执政党地位决定的。 (2 分)由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性质决定的。全心 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 (2 分) 我国政府是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宗旨是为人

8、民报务,政府的基本原则是对人民负 责。 (2 分) (2)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因此,改善民生的政 策和投入,都要注重人民群众实际最关心的问题。 (2 分) 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主要矛盾,这就要 求我们善于抓重点、抓中心、抓关键。因此,要“从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 问题入手” ,加大改善民生。 (2 分)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实践的主体,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坚持群众观点、走群 众路线。所以,国家关注“人民”最关心的问题,加大对“民生”的改善力度。 (4 分) (3)要解决就业问题就应该发挥市场的基础作用。价值规律是商品

9、经济的基本规律, 它具有调节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在各个生产部门的分配作用,在劳动力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 作用。(2 分) 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实施 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2 分) 采用经济手段,发挥财政的巨大作用,进一步落实优惠扶持政策和措施,进一步健 全社会保障制度,加快建设与经济发展水平想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 (2 分) 采用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对就业实施宏观调控,规范企业裁员行为。 (2 分) (4)大力发展经济,增加就业岗位。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劳动力密集 型产业; 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

10、引导;发展劳动力市场,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 结构。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鼓励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大力发展 中小型企业;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加快建设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 系。加强职业培训,提高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就业人员应该要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提高自己的技能和本领,自主就业和创业,积极采用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 (8 分)广东省梅州市广东省梅州市 2010 年一模文综年一模文综惠州市惠州市 20102010 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材料一: 我国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构成统计年份家庭人均纯收入 指数(1978 年 100)食品支出%交通

11、通讯支出%文教娱乐用品及 服务支出%1985268.957.791.83.91990311.258.801.445.371995383.658.622.587.812000483.449.135.5811.182005624.545.489.5911.56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2006 材料二:2009 年,国家继续加大对“三农”、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节能减排、自 主创新、中小企业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中央财政在 2009 年分别按月人均 15 元和 10 元的标 准,提高了城市和农村的低保补助资金。 材料三: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农业面临的国际竞争加剧。我国政府分别从调整农业产 业结构

12、、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农业经营体制创新方面加大支持力 度,大大提升了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4 分)(2)结合材料二、三,请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分析我国政府的责任和职能。 (12 分)(3)结合材料,请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分析我国在解决“三农”问题上应如何贯 彻科学发展观?(8 分)37.37.(2828 分)分) “抗震救灾、北京奥运、神七发射这三大历史事件,进一步增强了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 凝聚力,改革开放再一次汲取巨大精神动力,迈向新的境界。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刘勇说:“这 是灾难和盛典留给中国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1)请用文化生活

13、中有关“中华民族精神”的知识谈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 (6 分)(2)请从“文化塑造人生”的角度分析材料中宝贵精神财富对我们产生的影响。 (6 分)(3)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的?(8 分)(4)有人认为,抗震救灾等之所以取得成功,在于人们只求奉献不讲索取,谈索取 的人是可耻的。请从生活与哲学中“人生价值”的角度对上述观点加以评析。 (8 分)36.36.(2424 分)分) 答案:(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不断提高,食品支出比重下降, 交通通讯等支出比重上升(2 分) 。说明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改善,消费质量提高(2 分) 。(2)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政

14、府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对人民负责(3 分) 。在当前 面临经济发展困难的特殊时期,加大对民生的财政投入,注重经济的平稳增长,是政府坚 持对人民负责原则的体现(3 分) 。 政府通过经济调节、经济服务等履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3 分) ;政府关注 “三农” 、提供社会保障、增加扶贫资金等,是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3 分) 。 (3)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 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统筹兼顾,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 展。 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经济 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加快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农

15、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农业现代化建设中。 (8 分,每小点 2 分,只要答对其中任何四点即可满分。其它答案言之有理可以酌情 给分,但本小问总分不得超过 8 分。 )37.37.(2828 分)分) 答案:(1)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是我们伟 大的中华民族精神(2 分) 。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 民族之魂(2 分) 。我们必须永远高扬爱国主义的旗帜,永远高擎中华民族的精神火炬,大 力弘扬中华民族精神(2 分)

16、。 (2)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3 分) 。抗震救灾、北京奥运、神七发射这三大历史事件中所弘扬的民族精神,是我国优秀文化 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丰富了中国人民的精神世界(3 分) 。 (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在抗震救灾、北京奥运、神七发射的伟大实践中,我们创 造和弘扬了抗震救灾精神、奥运精神和航天精神,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来源于人民伟大的 实践(4 分) 。 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进一步增强了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和凝聚力,必将指导和推动改革开放伟大实践迈向新的境界。 (4 分) 。 (4)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对一个人价值的评价主 要是看他的贡献。在抗震救灾等英雄事迹中人们发扬了无私奉献精神。 (3 分) 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一个人付出了心血和劳动,满足了社会和他人的需要,同时自己也应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从而实现对自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