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引力模型的产业内贸易与经济一体化研究

上传人:j****s 文档编号:46056705 上传时间:2018-06-2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引力模型的产业内贸易与经济一体化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基于引力模型的产业内贸易与经济一体化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基于引力模型的产业内贸易与经济一体化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基于引力模型的产业内贸易与经济一体化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基于引力模型的产业内贸易与经济一体化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于引力模型的产业内贸易与经济一体化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引力模型的产业内贸易与经济一体化研究(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5 年中国经济学年会论文年中国经济学年会论文研究领域:国际经济学研究领域:国际经济学论文题目:基于引力模型的中国双边论文题目:基于引力模型的中国双边产业内贸易的实证研究产业内贸易的实证研究作者:韩作者:韩 剑剑作者单位: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作者单位: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1基于引力模型的中国双边产业内贸易的实证研究基于引力模型的中国双边产业内贸易的实证研究韩韩 剑剑 摘要:摘要:产业内贸易理论是当今国际贸易的最新前沿理论,在实践中,产业内贸易对于促进一国贸易乃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回顾国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建立产业内贸易的引力模型,对影响我国双边产业内贸易的因素作计量

2、分析。结果表明,产业内贸易与经济总量、人均收入水平、区域经济一体化呈正相关,与规模和收入差异、地理距离呈负相关,实证结论为我国参与国际分工和选择贸易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关键词:关键词:引力模型、产业内贸易、双边贸易战后科技进步的加速促进了社会分工的不断扩大,国际分工由原来的垂直型分工逐渐转化为水平型分工,国际贸易的基本格局也由产业间贸易向产业内贸易转变。在这种转变中,由于各国所处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资本与技术存量的差异等因素,双边产业内贸易发展水平表现出明显的差异。相同类型的国家或地区出于产业结构、收入水平和消费偏好上的相似性,其双边贸易主要表现为产业内贸易;不同类型国家或地区的贸易则更多的受

3、要素禀赋影响,接近于传统的产业间贸易。随着各国经济发展和国民收入水平的相对变化,一国产业内贸易的国别结构也将出现动态调整,进而对其产业内贸易的总体水平产生影响。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非常复杂,本文从国家特征揭示出产业内贸易变化的一般规律,在此基础上有重点地加强与潜在贸易伙伴国的经济联系,积极发展双边产业内贸易,从而为我国参与国际分工和选择贸易政策提供一个理论依据。1、理论述评理论述评产业内贸易理论是当今国际贸易的最新前沿理论,并处于不断的研究探索和发展中。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经济学家在这一领域展开了广泛的讨论,经过了 70 年代中期的经验研究和 80 年代的理论研究,建立了一套解释同一产

4、业内产品双向流动的国际贸易新理论。迪克西特(Dixit,1977)、斯蒂格利茨(Stiglitz,1977)、克鲁格曼(Kmgman,1990)、赫尔普曼(Helpman,1981)、布兰德(Brander,1991)等经济学家结合现代产业组织和市场结构理论,对不同类型的产业内贸易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形成主流的产业内贸易理论。同时以格鲁贝尔与劳埃德、阿奎诺(Aquino,A.1978)、伯格斯特朗德(Bergstrand,J.H.,1983)、格林纳韦(Greenaway,1987)为代表的学者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各自的产业内贸易指数计算模型,为产业内贸易的实证研究奠定了基础。伴随计量工具的大量运用

5、,越来越多的有关产业内贸易的文献集中于对产业内贸易因素的研究。影响产业内贸易的因素很多,既有国家层面的(country specific)特征,包括国家规模、人均收入水平、经济一体化,也有产业层面的(industry specific)特征,如产品差别化、规模经济、市场结构等。在研究双边产业内贸易时,由于更多的涉及宏观层面的内容,因此抽象掉产业层面影响因素的回归模型在实践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产业内贸易的早期研究中,国民收入水平是最早被考察的一个变量。林德(1961)的需求相似理论早就阐述了收入水平对产业内贸易的影响。他认为,相同的收入水平容易韩剑,男,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

6、:世界经济,E-mail:2导致相同或相似的需求与消费偏好,从而为产业内贸易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和市场条件。从需求的角度看,低收入的人群对商品需求具有简单化和标准化的特点。随着人均收入的增长,消费者的需求会变得追求多样化和个性化并表现出对异质产品旺盛的需求,推动以产品差异化为主的产业内贸易的发展。两个国家中人均收入越高,人均收入差别越小,产业内贸易比重就越大。巴拉萨(1986)、库莱姆和兰德伯格(1986)把收入分配方式与产业内贸易联系在一起,指出即使在收入水平不同的两个国家,收入分配的不平等也有可能导致相互间产业内贸易的形成。规模经济是产业内贸易理论的一个基本假定,由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国家

7、规模与双边产业内贸易的联系最为紧密。当国家规模较大时,它为企业在规模报酬递增的条件下生产差别化产品提供了条件,使得产业内贸易水平的变动与国家规模变化之间表现出正向关联的变动关系。两国经济发展水平越高越接近,需求结构越相似,规模经济的效应越明显。罗特斯切(Loertscher)和沃特尔(Wolter,1980)研究不同国家之间产业内贸易的强度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国家发展阶段、市场规模的大小差异与产业内贸易具有明显的负相关关系。费斯特纳和赫尔姆特(Forstner and Helmut)选取 47 个国家的 90 个产业作为研究对象,以 GDP 绝对差额的负数作为自变量建立回归模型,也得出了相类似的

8、结论。区域经济一体化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对产业内贸易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然而早期的研究由于不能很好地说明消费偏好多样化,产品差异,以及规模经济诸现象,区域经济一体化对产业内贸易的影响一直无法得到合理的阐释。直到格林纳威在地区贸易安排的经济问题一书中才对这个问题作出了较详尽的论述:经济一体化最直接的影响是市场规模的扩大,使企业生产可以在最小有效规模(MES)下进行,一体化的根本优势在于生产者能够在区域范围内延长他们的生产线,规模经济在成员国间更有可能实现。区域一体化水平越高,产业内贸易的规模越大。Fontagn,Freudenberg 和 Pridy 的一项研究表明,19801994 原欧共

9、体国家之间的双边贸易出现大规模增长,其中产业内贸易占总贸易比重由最初的 53%提高到 63%。 此外,从区位角度看,国家地理位置直接影响运输成本,运输成本对产业内贸易发展的影响似乎要远远大于其对产业间贸易的影响。这是因为产业内贸易主要是人们对同一产品不同变体偏好所拉动的,这种对产品变体偏好的程度往往取决于交叉弹性的强弱。空间距离缩短所导致的产品价格下跌,无疑将会提高这些变体产品间的交叉弹性系数,推动产业内贸易发展(Amiti & Venables ,2002)。不仅如此,两国较近的地缘关系也便于开展边境贸易,边境贸易是产业内贸易的一种重要形式,使得产业内贸易的比重相对较大。地理因素与产业内贸易

10、水平的一般关系应该是,距离越远的国家间产业内贸易水平越低,距离越近的两国产业内贸易水平越高。巴拉萨对美国与其37个贸易伙伴之间的产业内贸易研究表明,存在共同边界的国家双边产业内贸易水平普遍较高,贸易伙伴间的距离与产业内贸易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回归系数高达0.485。到目前为止,大多数有关产业内贸易的实证研究对象都集中于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关注的很少。与国外产业内贸易研究的发展相对比,国内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更是明显落后。大多数实证研究只是对中国的产业内贸易指数做简单的测算,一些学者对中国整体产业内贸易作回归分析,认为规模经济(徐娅玮,2001)、产品多样化、外商直接投资(马剑飞、朱红磊,200

11、2)与我国的产业内贸易有着显著的相关性,然而对于影响双边产业内贸易的决定因素包括其深刻政策含义探索的相关文献却寥寥无几。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构3建双边产业内贸易的引力模型,利用翔实的贸易数据,具体考察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的双边产业内贸易状况和影响因素, 从而为发展我国产业内贸易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2、双边产业内贸易的引力模型、双边产业内贸易的引力模型在国际贸易的计量研究领域中,双边贸易的引力模型与产业内贸易的指数模型一直以来都是计量经济学家最为关注的两大课题。1962年,首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荷兰计量经济学家丁伯根(Tinbergen) 第一次提出了双边贸易流量计量模型的简约形式。他认为,

12、一国向另一国的贸易流动主要取决于用GDP 测量的国家经济规模和两国间的地理距离。贸易量与它们的经济规模之积正相关,而与两国之间的空间距离负相关。贸易引力模型的具体表达式如下:Tij=A(Yi Yj/Dij),其中 Tij是双边贸易总额;Yi是国家 i 的 GDP;Yj是国家 j 的GDP;Dij是国家 i 和国家 j 的距离;A 是比例常数。1966年,Linnemann在原有的贸易流量计量模型中第一次把优惠贸易协定这个虚拟变量加入方程,考察区域经济一体化对两国贸易的影响。90年代以来,经济学家对引力模型的理论涵义展开了广泛和深入的探索,Grossman (1998)发现专业化生产是引力模型得

13、以存在的理论前提。Feenstra, Markusen and Rose (2001)使用Rauch (1999)的贸易分类方法,证明引力模型能成功的运用到垄断竞争市场中的差异化产品贸易。在本文中,我们将借助前人的研究成果,对引力模型作适当的改进,构建双边产业内贸易的引力模型。假定各国专业化生产不同种类的产品,各国消费者有着相似的需求偏好,贸易是无摩擦的,即零关税和零运输成本,各国消费的产品将根据它们的相对购买力(GDP)而定。i=1,2,C 代表不同国家;k=1,2,N 代表不同种类的产品;表示国家 i 生产的 kk iy类商品的数量。由于假定产品各国同价,实际上可以代表产品 k 在国家 i

14、 的产值。各国k iy的 GDP 可表示为 Yi=,全世界总 GDP 可表示为 Yw=,用 sj表示国家 j 在Nki ky1CiiY1全世界总消费中的比重,国家 i 向国家 j 出口产品 k 的数量可以表示为,国家i kjij kysXi 向国家 j 的出口则是所有 k 种产品出口总和即 kkjiwij wij iji kjij kijXYssYYYYsysXX一国的出口函数可以用下面的对数线性方程来表示:)ln()ln()ln()ln(jiwijIIIX由于 ln (Iw)项在研究双边贸易时对所有国家来说都是既定的,因此该方程表明,一国的出口是由本国和贸易伙伴国的收入决定的。将等式中的第一

15、项和最后一项相加,我们可以得到:ji wjiijYYYXX2这是根据引力方程所做的一个最简单的推论,该推论有很多实际运用。其中,赫尔普曼(1984)将国家规模差异引入模型,证明了在由两个国家组成的区域经济体中,规模差别很大的国家要比相似国家之间的贸易小得多。4假设把这两个国家所组成的自由贸易区称为区域 A,则 A 的 GDP 可以表示为YA=Yi+Yj。两国相对于区域总 GDP 比重为 siA=Yi/YA, A 相对于全世界 GDP 的比重sA=YA/YW。公式又可变形为。由于 siA+sjA=1,2siA sjA=1- AjAiAAjiijsssYXX2/ )((siA)2-(sjA)2,将

16、此代入上述方程,可以得到 A 的区域内贸易为, AiiAAA jiijssYXX2)(1赫尔普曼将模型拓展为一个区域内的多个国家,公式中的项被称为国)(1 (2 AiiAs家规模差异指数(Size Dispersion Index)。该指数证明国家的相对规模会如何影响贸易量。当研究双边贸易时,si+sj=1,两国的收入总和既定,出口贸易总额与国家差异指数将有较强的相关性。对方程两边分别取对数,得到 ijji ijjijiij DispersionssYYXXlnlnln 按照格鲁贝尔与劳艾德对产业内贸易概念的界定,产业内贸易值是进出口的重叠部分相当于“贸易重叠”(Trade Overlap),即 IIT=2 XiMi, IIT=2 XiMi,IIT=2 niiiMX1),min( niiM1 niiX1产业内贸易 GL 指数被描述为 niiiii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