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工作者5-8讲稿1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6056309 上传时间:2018-06-21 格式:DOC 页数:74 大小:433.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区工作者5-8讲稿1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社区工作者5-8讲稿1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社区工作者5-8讲稿1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社区工作者5-8讲稿1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社区工作者5-8讲稿1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区工作者5-8讲稿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区工作者5-8讲稿1(7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讲第五讲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讲义讲义讲座一讲座一 基本概念和基本假设基本概念和基本假设引言引言人的成长和生活离不开社会,社会也离不开人以及人与人互动。过分强调个体的纵向发展或一味重视系统对人的影响,都是不科学的。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就是描述个体生理心理社会发展的过程和特点,以及个体发展受不同系统影响的知识,可以充分展示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互动和影响。一、基本概念一、基本概念1 1、人类行为、人类行为所谓行为,指人们为适应和改造大自然或社会环境,可为生活中达到某一目标,人的内在生理或心理变化的外在表现,是人的自我意识和思维方式的外在表现。具体地说,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表

2、现的一切动作,都可以称为行为。它不仅表现为人们的摄食、睡眠等生理活动,也包括人们的日常劳动、工作、娱乐、人际交往等社会性活动。行为主要有两大类:本能行为和社会行为。前者是指先天遗传的,不经学习即可出现的典型、刻板、定型的行为模式,并且是有目的的指向性行为,如摄食、饮水、防御、性睡眠、母性行为和好奇等。后者是指同种动物所激起,以对同种的其他成员有影响的行为,如家庭、学校、团体、医疗、健康行为、人际交往行为、领导和随从、侵略于攻击等。广义人类行为指个体一切外表行为、思想、感受、期望、自我观念等,包括人的内在和外在的变化。人类行为:正常与异常。1)人类行为的五个要素人类行为的五个要素 人类的行为是由

3、行为主体、行为客体、行为环境、行为手段、行为结果五个要素构成。行为主体 人。行为客体 行为目标的指向。行为环境 行为主体与行为客体发生联系的客观环境。行为手段 行为主体作用于行为客体时所应用的工具和使用的方法行为结果 行为主体预想的行为与实际完成的行为之间的相符程度。2)人类行为与动物的区别人类行为与动物的区别 人类行为与动物行为的区别,在于人类行为的表现是社会性的。一个人的行为如何表现,是否表现,都通过本人的自我意识和思维方式,纳入社会和环境之后选择而实现的,无不受环境和社会的影响和制约,而动物的行为仅仅作为一种先天的本能的行为,表现单调。3)人类行为的特点人类行为的特点 适应性:适应性:人

4、类行为能够而且必须适应社会环境做出反映。多样性:多样性:人类行为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的变化会出现在不同的方面。它包括 外显行为如心理行为。外显行为如哭、笑等;心理行为如思想、意欲、恐惧、幻想和态度。变化性:变化性:人类的行为是持续不断的,它既包括人类自于等的变化而造成的行为,也包括由于社会生活条件的变化而造成的行为变化。整合性:整合性:人类的有意识性,使他们能有意识地了解和分析周围的本质特点及其内在联系,有目的地调节自己的行为。可控制性:可控制性:由于人类行为变化的复杂性,单一的学科无法对其进行全面描述,这就之越来越多的学科互相渗透和整合。4)4)人类行为的一般过程人类行为的一般过程人类行为的

5、一般过程就是人类的需要引起行为动机,然后通过一系列手段确定要达到的行为目标动机是一种达到预期目的的愿望或意念,是人类行为发生的内在动力。需要原指有机体对延续和发展其生命所必需的客观条件的需求的反映,但对人类来说,不但有生理性的需要,而且还有心理性和社会性的需要。手段是指人类为达到某种目标而采取的方法或措施的总称。手段是人类行为发生的前提。2、社会环境的定义社会环境的定义环境是人类生存和活动的场所。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目前,原始的自然环境由于人类的干预已经不多了。自然环境:自然环境是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人类的一切自然形成的物质及其能量的总体。它由气象、土地、

6、资源、高楼、事物等。社会环境:社会环境是人类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通过长期有意识的社会劳动所创造的人工环境。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标志,它会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不断丰富和演化。人以及他们如何组成单位的方式,包括家庭、学校、政府、国家等。社会学家认为社会环境指个体以外的所有的主观和客观存在。从系统角度看包括家庭、朋辈群体、组织、社区和社会,也涉及来自文化的无结构的、松散的但往往有事根深蒂固的影响。社会环境对人的影响社会环境对人的影响1)社会环境为人类行为提供了发展的空间和方式人本质上是一个社会性的存在,他的发展不可能脱离显示的社会。如教育是一个社会因素,不同的教育水准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

7、道路和生活的空间,受教育的程度不同而提供的职务也有很大不同。 ,这就是社会因素对人的影响的一个具体表现。2)社会环境是人类成长的有力支持人的成长过程中总难免遭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社会环境常常能够给我们提供宝贵的资源和强大的力量。对遭受困难的家庭而言,亲朋好友的帮助,单位组织的支持,社会力量的援助,这些都是社会环境积极发挥影响的具体体现。3)社会环境为人类成长提供了参照标准人作为社会性的存在,必须遵循社会所设定的规范和标准。从性别的角度来说,人被分为男性和女性,同时,男性和女性各自所应有的行为方式、生活态度、生活空间都已经被预先设定好,它甚至成为刻板的模式,为每个男性或女性确立生活的标准,违反了

8、这个标准,他(她)就不再是一个正常的男人或女人。性别对人类成长的影响,是社会环境中值得探讨的重要因素。再如,人们因为单位、组织、阶级等差异,每个人所担当的角色可能有所不同,这个社会角色则同样为他的行为方式、生活风格确立了每个人必须遵循的标准。4)人类行为中的个人问题,其真正的原因常常不是个人原因,而是深层次的会原因比如儿童的自信和幸福感主要来自于父母如何爱和如何照顾他,但是,父母的爱和照看方式则这主要受到他们所处的社会阶级、社会地位和社会发展状况的影响。再如,妇女的社会成就往往并非仅仅取决于妇女自身的刻苦努力,更多地还与社会对妇女的阶级期望标准紧密相关。人类行为和社会环境虽然关注的是人类行为中

9、共同的、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和表现,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只有个体才是行为的最直接的,也是唯一的承受者。所以,在实际分析中,我们的着眼点或出发点应该是单独的个体。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主要关注的其实也就是个体在这两个系统之间的相互影响和调适,换句话说,是社会环境中个体的行为变化与成长过程。这样,对人的行为的分析首先涉及到的是社会环境的也许,其次是个体自身因素的影响,而后者可以进一步细分为生理、心理等因素。二、基本假设二、基本假设1、我们怎样看待世界以及环境和人的互动直接影响社会工作中工作原则的制定和工作手法的选择。社会工作的三大支柱即价值观、理论和实践都听命于我们对人与环境及其关系的理解。2、我们是社会

10、工作者,也是普通人,也受自身成长环境的影响。专业价值、知识和技巧的学习并不能使我们变成运用这些价值、知识和技巧的武器。相反,它们会融合到我们自己的价值、知识和技巧中去。在工作中要适时反省和同辈间讨论。3、社会工作是一个助人的专业和职业,这并不意味着社会工作者比工作对象优秀,而应该理解为人与人之间的差异。4、每个人都有值得欣赏和学习的地方,我们的工作对象也不例外。每一个人的一生都会有此起彼伏的经历,寻求帮助不等于一无是处,只是在特定时空内需要他人的一臂之力。5、人类行为和社会环境中的每个因素都是不断变化的。在对受助对象进行问题分析、目标制定、改变推动和评估效果时,要切记不论是社会工作者还是工作对

11、象都在整个过程中不断变化。在中国内地,社会工作起步不久,很多理论和实践经验都来自西方或者其他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由于社会工作和文化与本地经验相关,所以在面对有关人和环境的西方理论是要持正面的批判态度,多问多反省少盲从,这样才能在若干年后发展处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体系。讲座二讲座二 个体发展个体发展个体发展主要探讨个体由卵细胞和精子结合开始直到死亡的变化过程以及特点。一、个体发展的机阶段特征一、个体发展的机阶段特征研究者通常把个体发展分成多个阶段,每阶段尤其发展特征,以年龄为依据的个体发展阶段及其发展特征见下表:发 展 阶 段主 要 发 展 特 征怀孕期(从受精到出生)形成机体的组织和结构快速的生

12、理发育对环境的影响非常敏感婴儿期(出生到 3 岁)有依赖性,但开始表现出自身的能力注重感官活动生理和肌肉发育快开始呈现学习记忆能力理解和语言能力发展很快开始出现自我意识开始建立与照顾者的亲密关系开始对朋辈感兴趣儿童早期(3 到 6 岁)大肌肉和小肌肉运动能力显著提高行为大致上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但是开始理解有他人观点的存在认知功能尚未成熟,会出现一些非逻辑性的推论游戏、创造力和想象力丰富独立能力、自我控制和自我照顾能力上升家庭仍然是生活的重点,但其它儿童的重要性开始显现儿童中期(6 到 12 岁)生理发育开始减缓运动能力提升自我中心开始下降开始具体化的逻辑思考记忆和语言能力上升认知能力的发展使儿

13、童可以从正规教育中受益自我概念形成,开始影响自尊心朋辈成为生活中的重要部分青少年期(12 到 20 岁左右)生理变化快速而显著生育功能成熟抽象思维和科学理论能力提高在行为中表现出青少年期的自我中心寻找自我认同成为生命中的重要内容朋辈群体是试验自我概念的场所与父母的关系可能发生变化,但是仍然重要成年早期(20 到 40 岁)生理发展达到顶峰,机能可能开始下降认知功能成熟,帮助处理复杂的处境做出有关亲密关系的选择(性取向、婚姻取向等)大多数人结婚并且生儿育女做出职业的选择中年(40 到 65 岁)生理功能开始有一些衰退,多数经历更年期智能达到较高的层次,但是学习新问题可能需要较长时间继续发展认同感

14、,可能产生中年危机上有父母,下有子女,生活压力可能比较大子女可能由于求学、工作、结婚或其它原因而离开家庭,又回到两人世界有部分人达到事业顶峰,有部分人可能开始觉得没有希望老年期(65 岁以上)多数人健康,过活跃的生活,但健康和日常活动功能有下降趋势反应速度开始下降,影响生活中的各个部分多数人智力完好,但少数人记忆力、智力下降,不过在初期多数人都可以应付(补偿)退休老人要重新安排生活,经济活动以及和朋友的交往开始不断应付各种失落(自己的活动功能、配偶、朋友、权力、经济社会地位)以及面对最终要来临的自己的死亡发展阶段的四个层面发展阶段的四个层面生理(生理发展指个体在身体、脑、感知功能和运动技巧上的

15、发展)生理(生理发展指个体在身体、脑、感知功能和运动技巧上的发展)认知(个体在学习、记忆、推理、思考和语言方面的发展,成年早期发展到认知(个体在学习、记忆、推理、思考和语言方面的发展,成年早期发展到顶峰)顶峰)社会心理(个体人格、情绪、社会关系、道德、价值观和自我意识的发展)社会心理(个体人格、情绪、社会关系、道德、价值观和自我意识的发展)精神(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精神(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二、不同的理论取向二、不同的理论取向( (一一) )心理动力学心理动力学弗洛伊德弗洛伊德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阶段论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综合模式,具有独特、稳定等特性,包括气质、

16、性格、认知、自我调控等。弗洛伊德认为,本能是一种决定心理过程方向的先天状态。本能的根源是身体的状态或需要,主要是身体对某种物质或精神的欠缺。本能的目的是寻求满足,消除身体的欠缺状态。在早期理论中,弗洛伊德把人的本能分为性本能和自我本能,大体相当于人类的两大需要:爱与饥。性本能又被他称为里比多(libido) 。性本能是驱使人的所有行为的原始动力,人格的发展是建立在性生理和性心理发展的基础上的,他的人格理论也被称为“心理性欲发展理论” 。在人格发展的每个阶段,都会有一个特殊的区域成为里比多兴奋和满足的中心。弗洛伊德据此把人格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他认为这五个阶段的顺序是不变的。第一阶段:口唇期(0-1 岁) 。 口唇区域为快感的中心。婴儿的活动大多以口唇为主,摄入、撕咬、含住、吐出和紧闭是五种主要的口腔活动模式。如果对一种原始模式产生固着作用,成年后就可能形成相应的人格特征。第二阶段:肛门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