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海洋科技发展的研究报告

上传人:j****s 文档编号:46055698 上传时间:2018-06-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海洋科技发展的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关于海洋科技发展的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关于海洋科技发展的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关于海洋科技发展的研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关于海洋科技发展的研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海洋科技发展的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海洋科技发展的研究报告(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海洋科技发展的研究报告关于海洋科技发展的研究报告发布时间:2011-10-22 信息来源:一、海洋渔业发展的概况凌海经济开发区位于渤海辽东湾北岸,拥有绵亘东西的 15 公里海岸线和 8.2 万亩优质滩涂,海洋渔业资源丰富,盛产文蛤、对虾、沙蚕、四角蛤等海产品,素有“金沙滩”之美誉。近年来该区十分重视海洋渔业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现已开发浅海滩涂面积 7.5 万亩,重点养殖文蛤、杂色蛤、毛蚶等贝类;开发海水池塘养殖面积 1.3 万亩,海参养殖面积超过 7000 亩;工厂化养殖 25000 立方水体,重点开发剌参、河豚鱼、牙鲆鱼等精品养殖。日光、瑞龙、凌达、龙宫等 5 家海产品养殖、加工公司(基地

2、)已初具规模;其中,日光公司、瑞龙公司分别晋升为省、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截止到时 2005 年底,渔业产值为 3.5 亿元,约占全区总产值的 27%;占锦州市渔业总产值的 1/10 强。为此,海洋渔业已成为其主要支柱产业,并在锦州市海洋渔业经济发展中占有一定的地位。二、海洋渔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与发展前景1、海洋渔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1)海洋生态环境日趋恶化。近岸海洋水体的污染和近海资源的过度利用,开发与保护结合不好,渔业资源逐年衰退。(2)海水养殖面临严重的病害挑战。海水养殖病害逐渐增多,对虾和贝类等养殖病害的有效防治未得到根本性的解决,养殖病害依然是养殖业发展的一大隐患。(3)水产品综合利

3、用率有待提高。目前,该区虽有 5 家较大的养殖、加工企业,但多数企业是产品直接上市销售,加工率相对较低,产品精、深加工和综合加工能力薄弱,加工品种单一,附加值低,产品档次偏低,缺乏市场竞争能力。(4)技术推广和信息服务水平明显不足。在海产品养殖过程中,由于技术力量薄弱,技术体系不健全,致使水产养殖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决,特别是在生产信息、市场信息的搜集或提供技术咨询服务等方面缺少及时、准确、有效的服务。(5)资源开发与保护矛盾突出。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特别是浅海及滩涂资源的开发上,由于缺乏统筹、科学的整体规划,加之经营者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意识相对淡薄,水产资源

4、滥捕现象、过度利用现象及缺少管护现象相对严重,现有海洋渔业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矛盾日显突出。(6)资金投入不足制约海洋渔业综合能力的提高。海洋渔业发展直接面对的问题就是资金投入,由于资金匮乏,影响了海洋渔业基础设施和产业化项目建设,海洋渔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和提高。2、海洋渔业发展的前景预测全区 15 公里海岸线,海上资源十分丰富,8.2 万亩滩涂一望无际,是发展对虾、文蛤、青蛤、四角蛤、沙蚕等水产品养殖的最佳场所。随着毛蚶、青蛤、海参、海蜇等海珍品人工育苗技术的成功和病害防治技术、工厂化育苗技术和生态渔业技术的提高,精深加工能力的逐渐提升,开发区工厂化养殖及滩涂贝类养殖、加工将会有较大

5、规模的发展。随着大马力渔船的增多,远海捕捞能力的加强,海洋捕捞量有望提高。此外,随着开发区搭乘“五点一线”快车,抓住“锦州湾”开发机遇,撤镇设区,重新规划、定位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以南凌国家一级渔港为基地的海产品精深加工、贸易,以滨海滩涂带和滨海公路带为中心的滨海休闲渔业区建设,将成为凌海经济开发区新的经济增长点。但是,由于开发区海洋渔业发展中存在着上述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其海洋渔业经济的发展。排除或解决这些障碍因素,凌海经济开放区的海洋渔业发展还需要走一段艰难曲折的道路。三、海洋渔业发展的思路及重点建设项目1、发展原则开发区海洋渔业发展要坚持陆海一体,统筹规划,依法治海,开(发)保(护)并举

6、,远近结合,科技兴海,超前示范,永续发展的原则。2、发展思路(1)海产品加工业海产品加工要摆脱目前单一以冷冻为主的加工局面,大力引进发展精深加工项目,发展创汇产品,树立品牌意识,形成品牌产品,提高产品的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一是利用优质原料加工高附加值、营养丰富、竞争力强的优质产品;二是利用动植物海产品开发营养保健食品和保健用品。(2)海洋捕捞控制近海捕捞强度,依法加强渔业资源利用和管护,恢复海洋生态和渔业资源,积极发展远海、远洋渔业,以加入国际海洋捕捞行列为目标。(3)海水(浅、滩)增养殖浅海增养殖业一方面要提高海洋资源利用率,逐步向深海域推进;一方面要开发 5-10 米深浅海的毛蚶、文蛤、魁

7、蚶、蛤仔的底播养殖,另一方面要开发 5-10 米海域的贻贝、牡蛎、海带、裙带菜的筏式养殖。滩涂增养殖一是要在资源环境优越的海区建立稳定的种苗繁育和养殖基地;二是要发展虾、鱼、贝、蟹多品种立体养殖;三是更新养殖品种。(4)工厂化养殖工厂化养殖车间一是要以精品鱼、刺参、贝类、海蜇种苗繁育为主;二是要发展集约化程度高、自动化水平高、单位面积产量效益高的名贵鱼的工厂化养殖。(5)滨海休闲渔业滨海休闲渔业应在滨海安全地带开辟休闲渔业区,通过旅游休闲者的直接参与活动达到渔业资源增值的效果。适宜开发渔港尝鲜、滩涂拾贝、泛舟网鱼、浮岛垂钓及农家乐、渔家乐等项目。(6)技术服务利用现有的、险业技术推广队伍,组建

8、集技术服务和信息服务于一体的服务中心,专司海水名优品种试养、技术推广、病害防治服务,以及利用现代技术提供渔讯、海况、贸易信息等服务。3、重点项目区建设建议(1)南凌国家一级渔港区建设南凌国家一级渔港建设项目是国家和地方共同投资建设的公益事业,主要为广大渔民和渔船服务。在管理上要摸索“三集化”(即:集约化管理、集团化运作、集市化经营)的管理模式,逐步将渔港建设成集渔船停靠、渔货交易、产品加工、渔需供给、餐饮娱乐、旅游观光于一体的国家一级渔港。改造现存码头,建设 371 米的顺岸码头,保证可同时停靠 185 马力渔船 12 艘;建设 500 平方米综合执法*及港区道路、绿化、消防、给水、照明、航标

9、、污水处理、通讯、导航等配套设施。重新规划港区用地,配套建设为渔港服务的加油站、海产品冷冻及精深加工厂、海产品交易市场、渔需物资商场、餐饮娱乐及日用品超市等。(2)海珍品养殖、加工区建设为更好地发挥海洋渔业经济的整体效益和相互带动作用,结合园区“三区二园一基地”产业布局,在滨海公路沿线,重点抓好潮上带海水池塘和工厂化养殖、潮间带滩涂养殖和潮下带浅海增养殖,围绕南凌渔港区建设,发展远海捕捞。通过产业结构调整,逐步形成以海珍品养殖、精深加工、流通服务为主的一、二、三产业群。一是结合园区产业布局,将海珍品养殖区细化为对虾精养小区,河豚鱼、牙鲆鱼工场化养殖小区,海参养殖小区和滩涂贝类养殖小区,形成产业

10、规模和竞争合力,促进海水池塘养殖、滩涂贝类养殖及工厂化养殖快速发展。二是依靠科技创新,开发浅海贝类增养殖功能,合理、有效地利用浅海资源。三是充分发挥日光、瑞龙、龙宫等公司在市场开拓、科技创新、资金筹集、标准化养殖、辐射带动等方面的作用,培育龙头企业,树立品牌意识,形成品牌效应,做强做大海洋渔业产业。重点支持日光公司、瑞龙公司的贝类苗种繁育项目、海珍品养殖精深加工项目的开发。4、海洋渔业重点实施项目建议(1)滩涂贝类养殖技术示范、推广项目随着毛蚶、青蛤、文蛤等贝类苗种繁育“瓶颈”技术的攻克,贝类三段式养殖及滩涂满贝化养殖技术的成功,将促进开放区滩涂贝类养殖业在新档次和规模上快速发展。为此,建议实

11、施滩涂贝类养殖技术示范、推广项目。(2)万亩刺参养殖项目凌海经济开发区拥有 15 公里的海岸线和大量曾用于养殖对虾的海水池塘,非常适宜剌参的人工养殖和开发。为此,建议由一家公司(集团)牵头,将育苗、养殖、加工、销售有机的结合起来,采用“公司+农户”的运行模式,实施万亩刺参养殖项目,以此促进企业发展,渔民增收,从而带动周边地区刺参养殖发展。(3)“净鱼”包装上市项目为充分发挥开发区浅海滩涂鱼、虾、贝类养殖产品丰富及南凌渔港远海捕捞上岸渔货产品交易量大的优势,在南凌渔港区引建海珍品精深加工企业,实施“净鱼”包装上市项目。通过对海产品人工挑选、去鳞、去鳃、去壳、去内脏,以及漂洗、冷冻、风干等加工程序

12、,将产品制成符合卫生标准的鱼条、鱼丸、鱼脯、鱼干、干贝等小包装、即开即食、方便、旅游食品,投放市场。四、海洋渔业发展的主要措施1、强化海洋管理,政府要为海洋渔业发展保驾护航。政府有关部门应充分发挥海洋经济综合、协调指导、服务职能,统筹科学的整体规划海洋资源,加强海洋资源综合管理,强化海洋执法监察工作,依法整治规范养殖用海秩序,严格依法从事渔业生产为海洋渔业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营造一个良好环境。2、抢抓机遇,大力推进海产品深加工。一是要抓住东北振兴和整体开发锦州湾机遇搭乘“五点一线”快车,用好、用活、用足省市的各项扶持政策,积极为海洋渔业发展融入资金和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二是抓住南凌渔港建设机遇

13、,在培育日光、瑞龙、龙宫、凌达等养殖加工企业基础上,促进海洋渔业产业提档升级,全力打造养殖加工产业集群,树立品牌意识,创建品牌产品,引领养殖加工业向高、精、深方向发展。3、依靠技术创新,提高产品档次和质量。在技术创新,引进吸收方面,政府要发挥企业和科研单位间的桥梁纽带作用,为企业发展搭建科技合作平台,促进海珍品人工种苗繁育技术、无公害及有机产品养殖技术、海珍品精加工技术的联合攻关和开发;增强科技投入,创新渔业科技推广体系,加快实施“科技兴海战略”步伐;建立健全海产品质量安全的长效机制,推进渔业标准化进程,提高海产品质量的安全水平。总之,凌海经济开发区的设立,正值东北振兴和“五点一线”锦州湾开发这一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机,望开发区的组织者和建设者解放思想,拓宽思路,站在新的高度,跳出开发区规划开发区,相信通过不懈的努力,开发区的海洋渔业经济发展将会有更大的发展,临海经济开发区也将被建成锦州湾上又一颗璀琛的明珠。负责人:李立秋成 员:陈立鑫 胡殿斌 孟祥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