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族绿色巩膜的遗传分析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6053981 上传时间:2018-06-2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哈萨克族绿色巩膜的遗传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哈萨克族绿色巩膜的遗传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哈萨克族绿色巩膜的遗传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哈萨克族绿色巩膜的遗传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哈萨克族绿色巩膜的遗传分析(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哈萨克族绿色巩膜的遗传分析哈萨克族绿色巩膜的遗传分析章佳俊凯(王凯) 生物科学 2001-2指导教师 张 霞摘要:笔者在新疆的牧区发现当地哈萨克族中有部分人的眼睛的巩膜呈碧绿色,这与中国境内其他民族的体质特征不一致,也与西亚人、西方人的体质特征不一致。笔者通过调查,摸清了哈萨克族人中眼睛巩膜曾绿色的显性遗传规律。关键词:哈萨克;绿色巩膜;显形遗传;等位基因笔者三次深入新疆哈萨克人的社区中进行调查,分别在奇台县天山牧区、阿勒泰地区布尔津县阿勒泰山牧区、伊犁察布查尔县。阿勒泰地区布尔津县、禾尔木乡、喀纳斯村。在这相隔遥远的三个地方,笔者发现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哈萨克人群中有一部分人的眼睛的巩膜呈透

2、明的碧绿色。由于当时没有条件进行拍摄,很遗憾没有拿到第一手图片资料。为了方便比较,找了一些别人拍摄的图片。1哈萨克族的碧绿色巩膜具有独特性。一般蒙古利亚人种的巩膜一般为棕色;赤道人种的巩膜为黑色;西方人的巩膜为天蓝色。而哈萨克族所讲的语言是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从人种上来说是突厥人与蒙古人种的混血。元朝就称西域各族为色目人,意为色目相异之人。其实就是指的眼睛的巩膜带有颜色。本人通过对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阿勒泰地区布尔津县禾尔木乡喀纳斯村喀纳斯湖附近哈萨克族族人的调查,基本摸清了这种遗传现象的规律。作者在喀纳斯湖附近随机调查了两位有绿色巩膜的哈族人,追踪了他们的家系系谱,系谱如下:调查对象一:1

3、绿色巩膜眼睛来源于:http:/ 80-90%)中也可以得到佐证。而且这对控制绿色眼球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和性别没有关系。2 图例说明:绿色(浅色):代表有绿色巩膜的人。黑色(深色):代表有黑色或棕色巩膜的人。双横线:代表被调查的人。附:调查对象二曾说:他们家族中约有 80%-90%为绿色眼睛。结论:通过分析可得出他们家族的基因型:这种巩膜的形成和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作者曾经看到过生活在牧区的没有哈族血统的个别汉人也有绿色眼睛的情况。作者推测是高海拔和多山林的自然环境诱发的,但问题是同样情况下生活在青藏高原的藏族和生活在长白山、大小兴安岭的满族为什么没有绿色巩膜的现象。环境因子和

4、绿色巩膜之间的具体关系如何有待进一步研究。有绿色巩膜的人在哈族人群中到底占有多大比率,至今仍是个未知数。初步估计这个比率应为 5%-10%。对于这种比率的可靠数据需要深入到天山牧区和阿尔泰山牧区进行大范围的抽样调查,限于条件有限,未能得出结论。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 艾琼华, 陈晓, 江虹, 赛福鼎, 肖辉.新疆伊犁哈萨克族的体质特征研究, 人类学学报 ,2001,20(4) 。2 江生 .色目人、汉人与南人,历史教学,1990 年 02 期 。教师评语:(教师评语:(9595 分)分) 本调查选择的遗传性状可谓独树一帜,有新意,而且是在自己的生活之中发现并有所本调查选择的遗传性状可谓独树一帜,有新意,而且是在自己的生活之中发现并有所认识,值得庆贺。这是一个很好的题材,如果能进一步进行调查我预测将有一篇上等的论认识,值得庆贺。这是一个很好的题材,如果能进一步进行调查我预测将有一篇上等的论文出自于你手中,想试试吗?文出自于你手中,想试试吗?张张 霞霞20032003 年年 1111 月月 2222 日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