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北师大版必修一课件: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学案3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6047711 上传时间:2018-06-21 格式:PPTX 页数:39 大小:812.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北师大版必修一课件: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学案3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北师大版必修一课件: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学案3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北师大版必修一课件: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学案3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北师大版必修一课件: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学案3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北师大版必修一课件: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学案3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北师大版必修一课件: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学案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北师大版必修一课件: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学案3(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案3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标要求1.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2.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知识点一 从三公九卿到二府制知识点二 从郡国并行制到行省制内容索引课堂检测 达标训练 巩固反馈知识点三 中国特色的官吏选拔制度科举制从三公九卿到二府制知 识 点 一1.汉代(1)汉初:基本上沿袭秦制,在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度。(2)汉武帝:重用宫廷内的尚书及侍从人员,形成 ,称为内朝;设在宫廷外的丞相官府机构,权力缩小,即所谓 。(3)光武帝:正式设置 ,由尚书执掌朝政,下分 办事,三公九卿逐渐成为虚衔。2.三国两晋南北朝(1)三国:魏文帝设 执掌机要,尚书台成为

2、执行机构。(2)西晋:设 作为皇帝的侍从和顾问机构。历史叙述实际决策机构外朝尚书台六曹中书省门下省(3)南北朝:门下省成为参与决策的机构,南朝梁时改尚书台为尚书省。3.隋唐时期(1)三省的职责: 掌全国政务的决策, 掌审议, 执行。三省长官同列宰相,共同议政。(2)特点:三省既各自独立,又互相制约;六部分工明确,职权专一。(3)作用:相权趋于分散,便于 的控制;提高了 ,为后来各朝所沿用。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皇帝行政效率4.宋元时期(1)宋元实行 制度。元代以 作为全国最高行政机构。(2)作用:削弱了宰相职权,使皇帝集权更为强化。二府中书省图解识记易混易错归纳总结图解识记唐朝三省六部制 (1)三

3、公九卿制与三省六部制都是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之下,丞相权力相对集中,职能部门相对较多。三省六部制分割相权,职能部门分工明确,机构有一定简化。(2)宋朝设“中书门下”为宰相办公机构,其职能并不等于隋唐时期中书省和门下省之和。(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基本趋势之一是相权不断削弱,并不是说每一个朝代相权都受到削弱,如元朝。(4)三省六部制下的制衡不同于现代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三省虽互相制约,但必须听命于皇帝,是专制皇权不断加强的产物。这与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有着本质区别。易混易错归纳总结汉代至元朝中枢权力体系的变化变化:汉代:汉武帝设立中朝;魏晋南北朝:逐步形成三省体制;隋唐:确立三省六部制,分

4、割相权,加强皇权;宋代: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元朝: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关,长官行使宰相职权。史料实证探究点 对三省六部制的认识材料 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做出决定)将上(皇帝),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朱子语类思考 (1)三省六部制是怎样运作的?有何特点?答案 中书省草拟政令,上承皇帝,再交门下省审议,由尚书省“奉行”,尚书省下设的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具体负责执行。相权被一分为三,三省既各自独立又相互制约,有利于加

5、强皇权。三省六部分工明确,职权专一,有利于提高办事效率。答案答案(2)有人认为唐初的三省六部制是一种“皇权下的民主”,你是如何认识的?答案 所谓的“民主”是指三省之间,分工明确,相互牵制,以防止大臣专权,也可以集思广益。并且由于唐太宗借鉴隋亡的教训,善于纳谏,增添了这一制度的“民主色彩”。但由于最终决策权属于皇帝,所以从根本上看,这一制度仍然是君主专制制度,它只是一种“皇权下的民主”。史论总结唐代三省六部制的特点(1)相权三分中书省制定政令,门下省审核政令,尚书省执行政令,这样既能互相制衡,也能分工合作,从而提高行政效率。(2)职权分明三省职权按行政程序划分,一切政令从起草(中书省)、审核(门

6、下省)至执行(尚书省),都经由三省处理。(3)加强皇权分散了宰相及中央机构的权力,互相牵制;同时,将尚书省权分六部,既限制了地方割据势力的产生和发展,又推动部门牵制与机构运转。(4)节制君权皇帝所颁政令,未经政事堂通过,不能施行,以相权节制君权,可弥补君主才干的不足。从郡国并行制到行省制知 识 点 二历史叙述1.汉初的郡国并行制(1)原因:总结秦亡教训,分封同姓贵族为王。(2)影响: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导致了吴楚七国之乱。(3)结果:汉景帝和 先后打击王国势力,郡国并行制名存实亡。2.汉至唐宋地方行政制度演变(1)汉武帝:把全国划为13州部,每州部设置 一人,监察郡国。(2)唐代:唐太宗:将

7、全国划为 个监察区,称为 ,监察州县。唐玄宗: 变成正式的行政区划,为五代、宋、辽、金沿用。汉武帝刺史10道道图解识记知识点拨归纳总结3.元代:行省制(1)目的:为有效地控制 。(2)措施划分若干个大区,设置 进行管理大都周围地区由 直接管理,西藏地区由中央的 管辖行省之下,设路、 、县(3)意义:元代的行省制度,不仅为 两代所沿用,而且对中国近代以来的 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领土行省中书省宣政院府明清行政区划图解识记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知识点拨行省制,就是在中央设中书省总理全国政务,在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因此不能认为行省制度只是地方上的行政制度。行省起初是指临时性的中央派出机构,取代

8、表中央行使权力之意,后逐渐成为固定的地方行政机构,掌管辖区内军政要务。归纳总结从汉至元君主专制制度的演进具体趋势表现为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中央权力越来越大,地方权力越来越小。总趋势是君主专制程度不断提高,这是由君主专制制度的本质所决定的。探究点 汉至元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史料实证材料一材料二 世祖即位,登用老成,大新制作在外者,则有行省其牧民者,则曰路,曰府,曰州,曰县。宋濂元史答案思考 (1)材料一中图片体现的政治制度是什么?这幅图说明当时的制度下存在什么问题?答案 政治制度:郡国并行制。存在问题:汉朝时期地方势力膨胀,严重威胁中央集权。(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代与宋代相

9、比,在地方行政区划设置方面有什么特点?答案 元朝在地方行政区划设置上既有继承也有创新;创新体现在行省制度的创立上。中国特色的官吏选拔制度科举制知 识 点 三历史叙述1.发展:中国古代长期实行世官制, 高下成为选官的主要标准。_时开始实行科举制,隋炀帝时设置 ,科举制开始形成。唐太宗时设进士、明经两科。武则天首创武举和殿试。 时科举成为定制。宋、元、明、清各朝进一步完善。2.作用:扩大了官吏人才的来源,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历史认识归纳总结门第隋唐进士科唐玄宗历史认识科举制打破了贵族对官场的垄断,扩大了统治基础,加强了中央集权;从追求公平、公正的角度来看有一定的合理性;保证有相当文化素养的士人从

10、政,为行政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条件;有益于社会形成重学风尚。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的演变规律及影响(1)演变规律选官标准:由家世、门第逐渐发展到品德才学。选拔方式:从推荐到考试,渐趋严密、科学。选官原则:逐步制度化、公开、公平、客观。(2)影响科举制度是影响我国最为深远的选官制度,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选官方式。明朝之前积极性占主导地位,明朝之后消极影响更为突出。历代选官制度在执行初期大都起到巩固统治的积极作用,但在执行后期逐渐影响和阻碍社会的发展。归纳总结史料实证探究点 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材料一 唐太宗在金殿端门看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得意地说:“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王定保唐摭言述进士上材料二 见下

11、图举子看榜图答案思考 (1)两则材料反映的是何种选官制度?答案 科举制度。(2)在汉代与魏晋时期,我国的用人制度又是怎样的?其选官依据是什么?答案 制度:汉代选官主要实行察举制,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魏晋南北朝时期,朝廷要职多由世家大族担任,选用官吏采取九品中正制。依据:察举制:德才;九品中正制:门第。(3)从古代的用人制度中你能得出怎样的认识?答案 用人制度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兴衰;必须根据社会的需要,选择德才兼备的人才治理国家。(言之成理即可)课堂小结课堂检测1.文献通考记载:“中书取旨,门下复奏,尚书施行。”这段材料说明的办事程序应该是A.中书省草拟政令尚书省审批门下省执行B

12、.尚书省草拟政令门下省审批中书省执行C.门下省草拟政令中书省审批尚书省执行D.中书省草拟政令门下省审批尚书省执行123456答案解析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中书取旨”实际上就是草拟政令;“门下复奏”就是负责审核;“尚书施行”就是负责执行。故选D。2.宋代“参知政事宜于宰相分日知印,押正衙班。遇宰相、使相、亲王得议军国大政,并得升都堂”。材料直接反映了A.皇帝权力的加强 B.宰相权力的分割C.中央集权的加强 D.宰相权力的加强123456答案解析解析 宋代设立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为制约宰相,后来又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政权。A.否定了秦

13、的郡县制度B.巩固专制统治,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C.导致王国相对独立,直接威胁了专制皇权D.管理体系多样,发展了中央集权制度3.“汉高祖矫秦皇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如下图所示)这一体制123456答案解析123456解析 图示是汉朝实行的郡国并行制,是在吸收秦朝郡县制基础上实行的制度,排除A;郡国并行制中封国势力较大,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排除B;郡国中王国独立性较强,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发展,排除D。封国中王国独立,容易与中央形成对抗,故选C。4.有史学家把元朝的行省称之为“流动的中央政府”。下列对这句话的理解最准确的是A.行省制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行省不是地方管理机构

14、C.行省长官具有很大的独立性D.行省制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123456答案解析解析 行省是中书省的派出机构,所以称其为“流动的中央政府”,它行使权力时受中央的节制,加强了中央集权。5.剑桥中国史中写道:“在唐代,科举考试不过产生一批官僚精英分子而已。其数量可能略多于全部官僚集团的10%。总之,其中大部分人出身于名门望族,都来自书香门第。在唐朝灭亡以前,这种情况没有改变。”材料反映了A.九品中正制依然存在 B.科举制度在唐代没有执行C.唐代官员都是科举出身D.科举考试有利于人才选拔123456答案解析解析 材料的意思是唐代的科举制通过考试产生了一批官僚精英,选拔了一些人才,故D项正确。6.阅读下

15、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汉武帝即位后的第一年,就诏令中央和地方的主要行政长官向朝廷举荐道德学问优异又有议政能力的人。材料二 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吕思勉中国制度史123456答案解析(1)指出上述两则材料所体现的选官制度名称及各自选官的主要依据。答案 制度:察举制、科举制。依据:德才、考试成绩。解析 要分别抓住材料一、二中“举荐”“科举”等信息。123456(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制度推行的积极意义。答案解析答案 有利于破除结党营私;限制了徇私舞弊,相对公平公正;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形成社会重学风气。解析 可根据所学知识及材料二中“欲徇私举之而不得”等信息回答。本课结束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