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市雨山区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6046210 上传时间:2018-06-2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鞍山市雨山区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马鞍山市雨山区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马鞍山市雨山区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马鞍山市雨山区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马鞍山市雨山区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鞍山市雨山区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鞍山市雨山区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马鞍山市雨山区“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雨山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更好地服务雨山经济社会发展,特制定雨山区“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 。第一章 “十一五”期间教育发展概况(一)教育的现状“十一五”期间,全区教育系统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区委、区政府、市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区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发展,办学条件显著改善,素质教育不断加强,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全区幼儿教育健康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区教育资源总量大幅提升,优质教育资源更加丰富,教育布局结构不断优化,教育改革试验深入实施,教育合作交流不断扩大,社会各界积

2、极参与教育发展,教育活力不断增强。(二)取得的成绩“十一五”期间,全区教育战线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区,人才强教战略,教育事业取得了较大成绩,基本实现了“十一五”教育发展规划的目标。在省、市党政领导干部教育工作专项督导考核检查中,成为全市三区一县唯一的“优秀等次”四连冠,还连续三年荣获省级“优秀等次”;2007 年,被评为安徽省“规范教育收费示范区”;2008 年,被命名为首届“安徽省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区”;2009 年,成为全市唯一的“安徽省教育强区”;2010 年,被教育部授予“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荣誉称号,还被命名为“安徽省书法(写字)教育实验区”。10 所小学

3、被命名为市级“特色学校”,16 所中小学被命名为市级“绿色学校”。(三)存在的困难与问题“十一五”期间,我区教育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也具备相应的发展条件和空间,但也清醒的看到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一是教育投入需求大,从城区学校到农村学校,现有办学条件与标准化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尚不能满足教育快速发展的需求;现代教育技术装备陈旧,需要更新。二是普教发展相对较快,幼教发展相对滞后。民办教育执法主体也不够明确,不利于民办幼儿园规范、健康发展。三是城乡二元结构在教育方面还比较明显。城区学校布局调整已经稳定,农村及薄弱学校布局调整不能完全到位;城区学校生源相对充足,而农村及薄弱学校生源明显不足。四是教师队伍结

4、构性矛盾也日趋明显。教师学段配置不合理,教师整体超编。教师年龄结构趋于老化,中小学中老年教师比例偏高,年龄结构矛盾加剧。教师的学科不配套,全区中小学体育及初中英语、化学、物理、生物等学科缺少教师。高水平、高素养的骨干教师数量不足,全区特级教师,名师偏少。第二章 指导思想、工作方针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入学习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 ,紧紧围绕服务“1255”城市发展战略、 “6653”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教育创新,促进教育公平,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5、巩固教育强区品牌,为建设富强、文明、和谐新雨山提供更强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二、工作方针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雨山区“十二五”教育发展坚持 “优先发展、均衡优质、促进公平、育人为本、改革创新、服务发展、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把优先发展作为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在全市率先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化作为我区“十二五”教育发展的目标,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关心和支持教育,完善社会力量出资兴办教育的体制和政策,不断提高社会资源对教育的投入。把均衡优质作为促进公平的战略举措。科学

6、定位雨山教育发展目标,在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基础上,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深入推进教育现代化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建设,全面实现从义务教育到幼儿教育、社区教育等各类教育的优质均衡,让公民人人享有充分、多样、优质的受教育的机会。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公平的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关键是机会公平,重点是办好每一所学校,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本区边远学校倾斜,加快缩小区域内校际间的差距。教育公平的主要责任在政府,全社会要共同促进教育公平。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学生为主

7、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培养造就更多的高素质劳动者、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要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鼓励学校大胆探索和试验,加快改革步伐。创新人才培养体制、办学体制、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质量评价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建设现代学校制度,构建全民学习型现代教育体系。把服务发展作为教育工作的重要职责。提高社区教育、成人教育的质量和办学效益,着力提升人力资源开发水平。建立和完善

8、知识创新和知识服务体系,推进教育、科技、经济紧密结合,增强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文化引领能力,不断提高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的规范发展、内涵发展、优质发展和特色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建名校,出名师,育英才。三、发展目标(一)总体目标“十二五”期间,大力实施科教兴区和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全面推进雨山教育由基本均衡走向优质均衡。教育结构布局合理,资源配置均衡优质,师资队伍素质精良,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公共教育体系更加完善,教育资源更加丰富,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更加深入,教育服务社会功能更加健全。到

9、2015 年,基本建立起学前教育多元化、义务教育均衡化、民办教育优质化、成人教育大众化的教育格局,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二)主要指标适龄儿童入园率城市达 99%,农村达 90%;小学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均达到100%;初中入学率 100%,巩固率、毕业率达 99%;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九年义务教育 100%;三类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九年义务教育达 99%;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 95%以上。第三章 重点任务一、学前教育坚持学前教育的公益性。加大政府对学前教育的投入,构建更加完善的以政府投入为主、公办幼儿园为主、教育行政部门主管为主、鼓励多渠道投入、支持多体制办园的学前教育体制。到 2015 年,普及学

10、前三年教育。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努力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普及程度。100%乡镇建有公办中心幼儿园。采取多种形式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充分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富余校舍和教师,改扩建、新建扩建一批幼儿园。加强学前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严格执行幼儿教师资格标准,坚持实行保教人员持证上岗制度。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幼儿教师的培养培训,提高幼儿教师和保教人员的整体素质,依法落实幼儿教师地位和待遇。二、义务教育建立城乡一体化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在拨款、建设、资源配置等方面向农村倾斜。切实缩小城乡和校际差距,加快农村及薄弱学校改造步伐,着力提高农村学校师资水平。实行区域内城乡教师和校长交流制度。探索建立义务教育学校之

11、间的协作机制,鼓励和支持城区优质学校与农村学校合作办学。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按照城乡统一标准,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采取措施均衡配置教育资源,使区域内校际之间、办学规模、办学条件、师资队伍、管理水平大致相当。到 2015 年,基本消除“择校现象,真正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就近入学,全面落实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政策,不断提高义务教育公平度和满意度。提高义务教育整体办学水平。以“轻负高质、特色发展”为目标,加强学校的管理和内涵建设,促进学校主动发展,提升学校综合办学能力。建立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监测制度。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

12、业负担,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深化课程改革,严格执行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标准,深化课程与教学方法改革,把发展学生兴趣特长、创造思维和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合作沟通能力,贯穿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积极开展特色学校创建工作,鼓励和支持学校办出特色,提高整体办学水平。三、民办教育把民办教育纳入全区教育发展总体规划,加强民办教育的科学管理,营造民办教育发展的良好环境,充分调动社会投资办学的积极性,努力扩大优质民办教育资源,着力打造民办教育品牌,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四、社区教育深入开展社区教育,建立社区教育机构,强化家庭、社会教育功能,促进家庭、学校、社区教育一体化,积极构建

13、全民终身教育体系。第四章 实施策略一、综合素质提升工程全面提升素质教育水平。牢固树立以生为本的素质教育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充分发展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把品德、智力、知识、体质、能力统一纳入学生评价体系,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特长。坚持把特色打造作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实践载体,加强学校管理特色、环境特色、课程特色、科研特色建设,促进各学校自主发展、特色发展和多样发展。继续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切实保证学生每天有 1 小时的体育锻炼;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和青春期健康教育。组建各科学生兴趣小组,丰富校园课余生活。加强学生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严格执行省“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

14、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五严”规定(即:严格禁止下达中考升学指标;严格控制学生在校集中教学活动时间;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严格规范考试和招生管理;严格制止义务教育办学中的违法行为),促进教育质量全面提高和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切实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认真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方针,进一步丰富德育内容,改进德育方法,深入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重视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社会责任、公民道德和心理健康教育。充分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青少年素质教育拓展基地、公益性文化设施等公共机构,开展各学科教学实践、综合实践活动课和专题教育。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建设,开展德育工作校本研究

15、和培训。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继续把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作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加强与新课程相关的条件建设和工作机制建设,全面落实新课程方案。健全地方课程、活动课程等校本课程体系,加强综合实践课程建设。深化活动课教学模式改革,打造体现“自主、合作、探究”课改主旨的高效课堂。加强新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完善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提高新课程实施水平。推进考试评价制度改革。建立有利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促进教师能力提升和促进课程发展的评价体系。建立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完善以全体学生为评价对象,以完成国家规定教育内容、达成国家规定培养目标为评价标准,以合格率、完成率和学生综合素质等为主要指标的学

16、校综合评价体系。建立和完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每所学校学生学业合格率在 95%以上,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合格率、优秀率分别达 90%和 10%以上,综合素质评价优良率达 90%以上,学生、家长、社会对学校的满意度达 95%以上。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充分发挥社会教育的作用,积极发展贴近地方经济建设的骨干专业,为雨山经济社会持续腾飞提供更多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加快教育培训工作,建立和完善包括普通教育、成人教育、远程教育、社区教育等在内的多层次、多形式的继续教育网络,构建功能齐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特色鲜明的终身教育体系。二、教育均衡发展工程调整优化中小学布局结构。结合我市 1255 城市发展战略和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总体要求,对中小学布局结构进行全面规划调整。 “十二五”期间,全面启动十六中与佳山中心小学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建成城区唯一一所公办九年一贯制学校;力争到 2015 年,将银塘镇中小学改建成规模适中、设施先进的九年一贯制学校。积极落实雨山区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方案 ,确保工程质量、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